《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点:很多荆襄系基层将领都是黄忠带出来的,能使荆襄系的军队快速的拥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三点:跟黄承彦同出一脉,是诸葛亮的军中靠山,一人为政,一人为将。

    第四点:重用黄忠,让荆襄系的将士看到希望,效死用命。

    黄忠的武艺跻身一流武将,箭法在当世更是少有敌手,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黄忠武功为什么这么高?

    黄忠出身武将世家,习武,马术,射箭样样精通,家里有矿,自然就有资源可供黄忠成为一代名将。

    黄忠领军作战能力为什么这么强悍?

    刘表任用黄忠,刘磐镇守长沙,重点任务是震慑和平定五溪蛮的叛乱。

    这两人领军与五溪蛮经常开战,十余载保荆州无动乱。

    公元199年孙策攻入荆州,黄忠领兵将孙策击退,为什么孙策武将有二十多人,而刘表的大将除了文聘,基本上没有什么武将可用。

    是地域差异,还是刘表根本不会用人所致?

    江东原是楚地,民风彪悍,孙策将宗贼头目收为已用,刘表到荆州后,听从蒯越的建议,将那些宗贼头目逐一收拾,杀掉。

    孙策的团队都是草莽之辈,刘表杀掉了也是草莽之辈,孙策用将,走军阀线路,刘表杀宗贼,走教化德治之路,荆州武将少就合情合理了。

    如果刘表将宗贼中武功高强的收为已用,刘表可用的武将不会比孙策少。

    孙策攻打荆州也不讨好,荆州有大将文聘,黄忠,刘磐,霍峻,魏延,陈到都是能征善之辈,将领一是要陪养,二是要历练,这样才能成为当世名将。

    张辽,文聘是跟了曹操才出名,此前名不见经传,黄忠,霍峻,魏延,陈到是跟了刘备才有一番作为的。

    公元211年,张松,法正迎刘备入川,刘备用黄忠,魏延,霍峻为大将,庞统为军师,简雍,伊籍为谋士,前往巴蜀。

    公元213刘璋杀死张松,进攻刘备,刘备反攻刘璋,刘备以黄忠,魏延为大将,从葭萌关一路往成都方向进军。

    黄忠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在涪城遭遇刘璋四将,皆被黄忠击退。

    公元218年,黄忠随刘备出征汉中,与曹操大军对侍。

    公元219年,黄忠斩杀夏侯渊于定军山。

    公元219年,刘备称帝,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列五虎上将。

    公元220年,黄忠病逝。

    黄忠在三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第一个是战长沙。

    关羽奉诸葛亮令攻打长沙,黄忠驻守长沙城,太守韩玄,关羽叫战,韩玄觉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不可强敌,只作守城。

    老将黄忠不服,向韩玄请命应战,韩玄叫黄忠一试。

    黄忠领着兵马出城应战,两人战了数个回合,关羽使出一招拖刀斩,黄忠的战马失蹄,关羽并未趁此机会斩杀黄忠,而是叫黄忠回城,换过战马再来比试。

    黄忠回到城中向韩玄复命,韩玄心中猜疑,明明是关羽胜了,为何放了黄忠,黄忠说关羽仁义,战马失蹄,放我一马,改日换了战马我定能射杀关羽。

    次日黄忠再与关羽战,黄忠佯败,关羽追击,黄忠搭弓便射,关羽一惊,侧身躲之,头盔落地,见黄忠弓上并未搭箭,心中感激。

    两人各不相欠,各自回营,约好他日再战。

    英雄惜英雄,黄忠回城后,便被韩玄绑了,说黄忠通敌要斩之。

    魏延见状,提刀便杀了韩玄,救下黄忠,打开城门。

    三国演义的一段,历史上没有这段记载,正史上讲,关羽奉刘备之命攻取长沙,韩玄,黄忠开门投城。

    关羽与黄忠有没有单挑,我的猜想是打过一场,黄忠有可能不敌关羽,但是正史上没有记载,关羽有讲终不能与老兵同列这句话,说明关羽武艺要胜黄忠很多,根本瞧不起黄忠,而关羽又说要与马超战一场,一比高下。

    练武之人,切磋乃是常事,关羽正值壮年,非黄忠可比,黄忠可能是二流武艺,跟庞德,张颌的武艺差不多,临战经验丰富,老兵老将,弱于关羽,张飞,赵云的武艺。

    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又是怎么一回事?

    黄忠奉刘备之命攻打夏侯渊,夏侯渊奉命只守不出,黄忠攻打数次,皆是无功。黄忠想了个办法,攻打夏侯渊时叫战叫累了,脱下盔甲,叫士兵松散四开,引夏侯渊吊以轻心,以为黄忠是老将,天热叫战,失了耐心。

    夏侯渊见有机会,领着一支兵马而出,黄忠迎战,一刀便斩杀了夏侯渊。

    当然历史上有很多版本,刘备攻打汉中,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兵马投入十余万,大将张飞,马超,黄忠,魏延都有参加这场战役,法正是刘备的首席谋士。

    黄忠的定位又是什么?

    大概跟汉朝李广参不多,后世的有语评论蜀将如关羽、张飞、庞统,吴将如周瑜、鲁肃,志长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马超、黄忠、赵云、费祎、吕蒙、程普、步骘、甘宁辈皆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张辽传(一)() 
    张辽字文远,公元169…222年,雁门马邑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二十多岁应征入伍,在吕布手下当兵,吕布当时的官职也不高,都伯(相当于连长),后被丁原识中,破格提升吕布为主薄,张辽为从事。

    吕布为什么会被丁原提拔?

    我猜测吕布参加某个比武,射箭,骑术大赛,吕布取得了第一名,获得飞将军称号,丁原觉得吕布可以做自己保镖。

    丁原官职是并州刺史,吕布被丁原提拔为主薄相当于高官秘书,张辽相当于办公室主任。

    丁原被调往京城任执金吾,吕布张辽领兵随行,董卓入京策反了吕布,刺死了丁原,吕布和张辽就投了丁原。

    这里就产生了个问题,张辽是丁原将领,还是吕布的,丁原对张辽是知遇提拔之恩,还是吕布的关系,吕布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而张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跟着吕布,在吕布手下为将,对吕布忠心耿耿。

    吕布为将时,张辽为兵,吕布见张辽勇猛,提拔张辽,对张辽有知遇之恩,甚至是教导张辽武功,两个人关系非常要好,丁原识中吕布后,重用吕布,吕布将张辽推上丁原从事的位置上,张辽应该和丁原没有关系,张辽是吕布的嫡系将领,吕布杀丁原投董卓就不存在道义上的问题。

    赵云带着地方武装投公孙瓒的时候,是因为刘虞仁义施治百姓,后来公孙瓒杀了刘虞,赵云弃了公孙瓒而远走他乡,公孙瓒死后,赵云又去刺杀袁绍为公孙瓒报仇。

    赵云是侠义心肠,吕布是唯利是图,识事务者,张辽忠诚吕布,报效知遇之主也,无可厚非。

    张辽和关羽的关系非常不错,在曹营中也只有关羽和张辽聊的来,结成好友。

    关羽一般很少朋友,除了张飞,就连和赵云说话,也少有话题。

    吕布被曹操所擒,刘备劝曹操杀了,曹操问张辽愿降否,张辽说不愿,曹操说拖了去砍了,这个时候关羽求情,曹操便将张辽放了,收为已用,高顺不愿降,也没有人替高顺求情,高顺被曹操给砍了。

    为什么关羽会为张辽求情?

    第一点:两人都出身卑微,平易近人。

    第二点:皆有正义,忠心耿耿。

    第三点:张辽待人真心,曾为刘备,关羽向吕布求过情。

    第四点:张辽非愚忠之辈,明辩是非。

    第五点:张辽有勇有谋,行事光明磊落,独挡一面。

    第六点:关羽与张辽有同理感,性格差不多,关羽觉得张辽像另外一个自己,假如自己没有跟刘备,会不会像张辽一样。

    张辽率吕布军余众降了曹操后,被曹操任命为中郎将,关内侯。

    公元200年,袁绍令颜良,文丑攻击白马,曹操委关羽,张辽解白马之围前锋部队将领,击破袁军,累有数功,升为裨将。

    公元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围攻东海,招降东海太守昌豨,昌豨原是泰山寇匪,数次反叛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204年),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平矣平贼从钱等。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建安十一年(206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

    张辽可以说得上是曹操外系军队里难得的一名猛将,为曹操征战四方,无往不胜,相当于刘备的大将赵云,不过张辽征战的次数,明显要多于赵云,可以说是曹操常胜将军。

    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204年),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平矣平贼从钱等。

    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建安十一年(206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

    赤壁之战后,张辽被曹操留在合肥抵御江东孙权,张辽打败孙权数次入侵,让曹操无后顾之忧。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是张辽以八百兵马破孙权十万大军,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止啼。

    张辽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一个好的将领,他首先具体几种特性。

    第一点:性格沉稳,我们看三国的时候,攻城的在城下叫战,连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一般的将领会出城应战,不管打不打得过,这个气是不能受的,佛都争三柱香,何况武将,这样很容易弄丢城池,曹操为什么让张辽守合肥,而不是曹仁,夏侯渊,因为张辽性格沉稳。

    第二点:服从力强,张辽是一个将领,在战略的执行上不打折扣,不会善作主张。

    第三点:执行力高,曹操交待的任务,反应迅速,执行高效。

    第四点:练兵有法,军纪张驰有度,善待将士。

    第五点:张辽出自基层将领,又是降将,他更懂得低调行事,忠诚曹魏,不敢有二心。

    综合几点,曹操用他是非常的放心,将领能做到这几点,基本上也能达到名将的标准。

    张辽八百兵马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一是孙权士兵士气不佳,攻打数月合肥皆是无功而返,张辽士兵士气正旺。

    二是曹操急需称王的借口,江东集团给曹操送了份大礼。

    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张辽被封为前将军,孙权叛变,张辽还屯于合肥,驻防孙权。

    公元222年,张辽病逝。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乐进,于禁传(一)() 
乐进出生于冀州阳平郡卫国,容貌短小,有胆烈而跟随曹操,为帐下吏。

    出生年月不详,是最早一批投效曹操一起创业的寒门将士。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因兵少,亲自去扬州募兵。乐进被遣回所属的阳平郡募兵,募得千多人,后与曹操在河内会合,升任为军司马(副的)、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194年),乐进从曹操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县,都是先登陷阵而有功,封广昌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乐进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其别遣军将。

    建安四年(199年),又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小沛,都获得了胜利,拜为讨寇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乐进与于禁渡河攻获嘉,归还后,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

    建安九年(204年),从击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兄弟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拜游击将军。不久乐进别击黄巾,破其众,平抚乐安郡。从围邺城,平定后追击袁谭于南皮,再次先登,闯入南皮城东门。袁谭败后,乐进别攻雍奴,再破其军。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称赞乐进及于禁、张辽三人:“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