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戏志才也是个军事天才,不过这人私德不怎么样,瞧不起平民,心狠手辣,他还指望着帮助曹操称王称霸夺取江山,不过曹操收复兖州几个月后就挂了,病死了。

    大概是曹操跟他喝酒的时候,说酒话。

    曹操说志才呀,当初要是我亲自领一营骑兵去接我父亲跟弟弟过来,肯定不会被陶谦给暗算了。

    戏志才没办法接话,曹操提起这事,就是再怪他间接的害死了曹操族人。

    戏志才只好说,主公这事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就不要后悔,不要难过了,咋们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拿下徐州。

    曹操说拿下徐州又有什么用,我的族人又不能复生。

    戏志才更郁闷了,喝酒说酒话,人之常情,感叹过往,无可厚非,戏志才听着就不是滋味,而且想法又不同。

    戏志才心想,曹操是不是觉得我害死了他的族人,现在要找我清算了。

    曹操看见戏志才心事重重,又说道,志才呀,你别往心里去,我就随口说说,我的梦想是做个能臣,平定黄巾叛乱,剿灭那些不臣的诸侯,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和努力。

    戏志才叹道,现汉室倾危,主公没有别的想法吗?

    曹操说,没有,我不会像袁绍那样,也不会像袁术那样,但是如果他们有不臣之心,我会奉国家之令征讨他们,天下太平了,我就还权给汉帝,自己隐居,做个隐士。

    戏志才说即然主公有这种想法,我没话可说,我站在你身后支持你。

    曹操说以后那些不合适的主意还是少出点,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这天下聪明人还是很多的,会误认为是我曹操的本心,这样就不好了。

    戏志才一听,曹操肯定是责怪他借刀杀人,大义灭亲。

    戏志才这种话没办法接下去,回去后就忧郁了,最后就病死了。

    又或者曹操直接送了一杯毒酒给他,干掉了他,对外称戏志才是病死的。

    公元195年,曹操三败吕布,将吕布赶出了兖州,这个时候陶谦已经死了,徐州让给刘备。吕布逃往徐州,刘备收留了他,并将小沛让出来给吕布驻扎,防守曹操的进攻。

    徐州易主,曹操也找不到攻打徐州的借口。

    曹操开了个军事会议,研究以后的出路,席上有一个人叫毛阶的,提出了一个大方向,奉天子,讨不臣。

    这个观点为什么是毛阶提出来的,不是戏志才,不是荀彧,也不是程昱,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阶,难道他们都没有毛阶的智慧高吗?

曹操传(九)() 
    曹操传(九)第1/1页

    毛阶是一个正直的老实人,忠君爱国,没有什么心机,抱负大概就是投个好主公,东征西讨,平定天下,为国捐躯的那类人。

    谋士们各有自己的想法,审配曾给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还要早曹操一年多时间提出来的。

    袁绍没有采纳,为什么不采纳,是因为蠢吗?

    第一点:前车之鉴,董卓就这么干的,最后被自己的手下杀了,袁绍怕死,不敢,袁绍干大事而惜命。

    第二点:为什么要去迎天子和那帮旧臣,朝臣,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坏,这不是自找不自在吗?又迎来了一个王允,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三点:我可以自己搭个草台班子,忠诚我的谋士,武将那么多,我自己造一个傀儡皇帝不是一样的吗?

    综合以上三点,袁绍没有去迎汉帝的。

    资历最老,名望最高的是幽州牧刘虞,袁绍想立刘虞为帝,刘虞不干,打死也不干,袁绍没办法,问刘虞要不要再商量,商量,又给自己的手下讲,我知道汉帝是张王牌,不过风险太大了,要不咋们在等等,万一那些凉州土匪把汉帝做了,刘虞肯定就会答应了。

    袁绍就这样的,心里想当皇帝,但又非常清楚,有些事情不能瞎干,只能慢慢来,就这样袁绍错失了一次大好良机。

    袁绍心里没有汉室,曹操心里有呀。

    曹操身边的谋士有些不愿意曹操迎汉帝,但是毛阶愿意,毛阶一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同样忠君爱国的曹操的赞同,夏侯惇领兵去迎接汉帝和朝臣到许都来。

    迎汉帝到许都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才完成,好事多磨。

    公元196年汉帝被曹操迎到了许昌,曹操以一个汉臣的身份,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汉帝。

    汉帝一到许昌,抱着曹操就哭,要不是你,我就饿死在路上了。

    曹操说,不哭,回家了。

    汉帝睡了个安稳觉,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幸福,内心平静。

    曹操将汉帝迎到许都后,开始组建朝廷,一切按汉制规格奉汉天子,非常的礼貌,客气。汉帝一感动,就给曹操加官。

    当时的曹操是兖州刺史,汉帝迎到许都后,曹操摇身一变,变成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职位,部级),司空(三公之一,副国级,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车骑将军(陆军司令,副国级。)。

    曹操身职数职,虽然当时朝廷的一些官职非常廉价,但是曹操有了名义,曹操对外发动战争变得理直气壮了。

    地方诸侯当时是承认朝廷封赏的,不过地方诸侯只听令不听调,不纳贡。

    首先不服的是袁绍,袁绍当时是冀州太守,公孙瓒职务更高一点,公孙瓒自封三州大总管,青州,幽州,兖州,公孙瓒干掉了刘虞,准确的来讲,是刘虞攻打公孙瓒,反被公孙瓒干掉了,公孙瓒三个州到处抢城池,扩张地盘,抢到几个城池后,就开始自封刺史(相当于现在的高官)。

    当时的格局是袁绍占冀州,并州一带,公孙瓒占幽州,以剿匪名义过境青州一带,又以与袁术联盟过境豫州一带。

    刘备,吕布占徐州,刘表踞荆州,刘璋踞益州,孙策踞扬州,袁术踞豫州,士燮踞交州,马腾,韩遂踞凉州。

    这就样一个中国被瓜分了,这些诸侯的想法大概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公元196年势力最大势力三家袁绍,曹操,公孙瓒。

    迎来了汉帝后,曹操以汉帝的名义向全国发诏,诸侯还是认朝廷的,进贡可以,地盘,官职那是不让的。

    曹操迎来汉帝后,以汉帝的名义发诏,大家都很老实,要诸侯入京为官,那是不可能的,诸侯们以各种借口搪塞了事,最多运几车粮草,金粮,古玩到许都去给汉帝,意思,意思,但是也不多。

    曹操把朝臣聚集一起,开了个会,诸侯听令不听调,想对策。

    最后一致通过决议,柿子敢软的捏,即然诸侯们各有心思,但是也没有明目张胆的反叛朝廷,先收拾那些朝廷不承认的小股势力。

    攻打张绣提上议程,张绣是凉州系军阀,是董卓系军阀。

    为什么先打张绣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张绣势力最小,柿子敢软的捏,好打。

    第二点:张绣不算诸侯,只能算逃窜流寇,朝廷不承认其政权合法性。

    第三点:张绣占领的宛城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个城池必须拿下来,否则曹操与其他诸侯开战的时候,张绣和刘表很可能出兵颖川,攻打许都。

    公元197年,曹操亲征张绣,张绣一听曹操来打他,叫来军师贾诩一商量,贾诩说:投降。

    张绣也是听话,曹操兵马还没到,张绣出城十里相迎,举城投降。

    曹操非常高兴,这一仗兵不血刃就拿下来了。

    张绣的投降在朝廷老臣的眼里,大概就是汉室之福,朝廷之威,没有曹操什么事情,曹操只是代天行征,换作别的将军一样能行。

    曹操被张绣迎到城中,想了想,不爽。

    曹操一不高兴就挂在脸上,对张绣没有什么好脸色,曹操军阀的武将也是不爽,本来是想曹操提着十万兵马,攻打几个月,武将叫战,挑杀张绣几员大将,积累功绩,赏美女,良田。

    张绣软骨头,曹操没好脸给张绣,曹操手下武将更是瞧不起张绣,汉帝迎到许都,征伐第一战就遇到个投降的。

    张绣的名声还好,吕布名声臭,三姓家奴,名声好的投降了,名声臭的吕布在没有迎献帝之前不仅不降,还把曹操老窝端了。

    士人聊天的时候,就喜欢作这种比喻,怎么比喻,我演示一下。

    两个士人聊天,当作是朝廷两个老臣。

    士人一:听说张绣投降了,咋们曹将军真是力害。

    士人二:力害个屁,还不是朝廷之威,关曹操什么事,一个太监的孙子,一个大贪污犯的儿子,有什么本事。

    士人一:话不能这么说,曹操打败了吕布,迎汉帝,其他人都没这本事吧?

    士人二:连自己最好的朋友和从小玩大的兄弟都背叛了曹阿瞒,这曹阿瞒私德是多么的坏,简直难以想象。

    士人一:咋们看人不能光看他的私德,还要看他的武功和胆量吧?

    士人二:三姓家奴吕布都不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亲征张绣,张绣马上就投降了,曹操是个什么东西,还武功和胆量,还不是依仗我们这些人,我们和汉帝到了许都,他就扯着虎皮当大旗。

    曹操看不起张绣是有道理的,不给好脸色张绣看。

    搜狗阅读网址:

曹操传(十)() 
    张绣反叛,历史上有几点疑点。

    第一点:曹操好色,看见张绣的婶婶长的有几分姿色,收编了,张绣一气之下就反了。

    第二点:曹操看中了张绣手下的大将胡车儿,想挖墙角,张绣怕死,反了。

    从上面章节我们看出曹操对张绣的投诚是开心的,同时心中也是非常鄙视张绣这种人的,张绣的投降对曹操的战争政治是弊大于利,即然没为手下捞到军功,也贬低了自己的威望。

    在那个年代,为了活命,别说张绣的婶婶,怕是张绣的老婆,张绣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送出去了。

    那又是为什么张绣要反呢?

    我总结几点。

    第一点:曹操的态度让张绣感觉自己在曹操军阀没有作用,没有用的人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被杀掉,第二种可能软禁起来,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点:曹操手下的武将可能出言侮辱了张绣,让他觉得做为男人已经失去了比性命更重要的人格和尊言。

    第三点:强纳其嫂,挖自己大将和谋士,可能是想逼反张绣,曹操再收拾他。

    综合以上几点,张绣气不过就跑去问贾诩。

    贾诩一想,听说曹操是个英雄,唯曹操敢追董卓,咋们投降他也不亏,怎么现在又成了奸诈小人了,要对张绣下手。

    贾诩想了想,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曹操不需要这个时候投降,这个时候投降,只能是自我作贱,可能张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贾诩说:即然曹操要拿你,你就反吧。

    张绣问:怎么反?

    贾诩就献了一计,张绣依计行事。

    等曹操潇洒快活的时候,张绣跟曹操讲,要换防,让曹操的兵马接手城中防务,曹操一想,合理要求,可以。

    张绣整营一日,待天黑,又找个了借口去曹营劳军,叫胡车儿陪酒,把曹操的几个大将灌醉。

    曹操和曹操的武将瞧不起张绣,但是还是瞧得起胡车儿的,胡车儿武艺高强,手提八百斤,张绣肯定是让胡车儿表演过。

    英雄惜英雄,胡车儿花了个1小时,把曹将都灌醉了,曹兵也都呼呼大睡。

    晚上八九点,张绣移营的时候,突然调转头,攻打曹营,胡车儿与张绣领了一支兵马亲自来擒拿曹操。

    曹操正在温柔乡里,一听说张绣反了,吓得披上长袍就跑,非常的狼狈。

    曹操在这个南征张绣的战役中,损失了一个儿子,一个侄子,一个大将典韦。

    曹操回到许都后,非常的没面子。

    曹操就开始哭,哭典韦,儿子死了,侄子死了,当然也哭,但是要突出哭典韦。

    这个哭是很有学问的,你哭儿子,侄子比重多一些,那你这个人太自私了,只想自己,自己的家人,不顾手下忠诚卖命的武将的死活。

    曹操是军武出身,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军阀集团内部的忠诚和团结,第一点就是给实在东西,官位,美女,良田。第二点跟着自己混有希望。

    青梅煮酒这个典故就是曹操内心的真实的写照的一面,曹操适合当领导也是很注重这些细节,他不像袁绍那样。

    哭典韦是一种向自己的武将认错的行为,表态我曹操不小心害死了典韦,是我的错,保证下次不在犯了,我儿子,侄子都不哭,专哭典韦,还放声大嚎,悔恨之泪止不住。

    曹操手下武将这个时候没有百名,也有数十名,一听曹操哭典韦,不哭自己的儿子和侄子,这个领导跟得值,犯过一次这种错误,以后肯定会更爱惜自己的武将。

    我们原谅曹操这次,原谅司空这次大意。

    拢武将之心,领导手段,帝王心术。

    当然曹操好色,害了儿子,侄子,曹操老婆不干了,粉拳捶了曹操一顿后,收拾行李回娘家去了,闹离婚。

    曹操没有办法,留不住,就让她走,曹操虽然好色,但是对他的老婆们都很好。

    经过这次后,曹操理性了很多,但是一有成就,马上又原形必露,狗改不了吃屎,不过这种人还是比较真性情的。

    人生就是这样的,感性和理性,天使和魔鬼,这样才能符合一个可爱真实的凡人的性情,那些君子,小人却是无趣得很。

    曹操休整了二三个月,又提兵去攻打张绣。

    张绣害怕,问贾诩,怎么办?

    贾诩说咋们找刘表,叫刘表帮忙。

    就这样张绣和刘表达成联盟,抵抗曹操,曹操打几次,各有胜负,无功而返。

    曹操为什么要回许都,不打了呢?

    袁术称帝了,曹操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撤兵回许都。

    回许都了就给汉帝问个安,然后开始朝议怎么收拾袁术。

    这个时候汉帝也基本上成年了,曹操对汉帝还是比较尊重的,比起董卓,郭李,那是要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