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侯惇见曹操如此讲道,就此作罢。

    荀彧敢接着太尉之职吗?是不敢的,荀彧知道,这些将军们只有曹操能管得住他们,一个个能打仗的将军,眼中只有功劳,心中只有爵位,却不论道德,帝王,纲常。

    曹操望向荀彧,问道:“令君何意?”

    曹操叫荀彧发表意见,荀彧正在发呆,见曹操叫他,只好作答。

    荀彧道:“可显出宛,叶之兵,轻装并进,掩其不意,攻他个措手不及,定然有功。”

    曹操笑道:“令君之言,甚合汝意。”

    曹操表面是很开心的,心里怎么想?

    “马的,出的什么鬼主意,跟夏侯惇没什么两样,只是你讲出来显得更有学问一点。”

    曹操最想知道的东西你不讲,曹操最担心的事情你不讲。

    曹操最想知道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刘备。

    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郭嘉认为刘备是个英雄人物,传言刘备常以汉高祖比之,以刘秀喻之,这么个可怕的人物你不提出来怎么应付,你去讲些连我武将都知道怎么干的事情,你这不是搪塞我,是什么?

    荀彧要怎么讲,曹操才会满意呢?

    曹操赤壁大败后,曾大哭郭嘉,言若是郭嘉在,不至孤如此。

    郭嘉会怎么讲呢?

    郭嘉曾讲过,刘备是个英雄,主公不能纵虎归山,程昱也讲过,刘备是个枭雄,主公要尽早除去。

    荀彧不仅没劝过,还为刘备张过目,刘皇叔,左将军,豫州牧,都不是荀彧干的事情吗?

    荀彧是当朝尚书令,以公正,正直著称,刘备又以仁义著称,两个心心相惜,君子爱君子。

    荀彧战前不提醒,战后不负责,荀彧想做管仲,你曹操跟小白差远了,不仅差远了,还把权力紧紧的握在手中,简直是像极了要篡汉的王莽,你还让一群草莽之辈登堂入室夸夸其谈,有辱斯文,自己有生之年,可能都做不成管仲了,或许献帝是小白,又或者刘备也可能是小白。反正不是你曹操。

    备注:小白指的是齐恒公。

    如果郭嘉活着会怎么说呢?

    备注:郭嘉这个人虽然也有理想,也有心事,但曹操打仗的时候他是卖命的为曹操想办法,不会藏私,不像荀彧这些传统的豪门士家,留个心眼,做布局落棋。

    郭嘉若还活着肯定会提出几大核心问题。

    第一点:孙刘联盟可行性,若是联盟,如何应对,如何用计,如何离计,如何使孙刘联盟的军事联合行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

    第二点:推理曹军和孙刘联盟双方的优势和短板,若曹军能快速的攻下南阳郡,想再取荆南,收复荆襄全境,一是招降,二是渡江作战,假设渡江作战,这是曹军的短板,在这里怎么样布署水军协同作战等等一系列存在的细节问题。

    第三点:分析荆襄人脉关系网与地理气候,投诚的荆襄士丈夫,流亡北士哪些是曾经与刘备有过交际,又走得近的,避免卧底和间谍从事鼓惑行为。

    第四点:推演孙刘获胜,找到一些主观因素,孙刘联盟会使用什么样的战术,有什么计谋,离间还是瞒天过海,主导打水战还是搞策反战袭后路等,这些都要考虑进去,把短板补齐。

    第五点:决策者意志,孙权,刘备会不会在主公得志,粗心大意的时给主公来个绝杀,又或许曹操文武中鱼龙混杂,有孙刘收买的内应,鼓惑曹操这个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无法挽回的决策。

    郭嘉死了,这些话,没有人给曹操讲,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曹操在刘表死,刘琮降了之后,一时骄纵自大,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一败再败。

    程昱在临战时开军事会议,提到孙刘结盟这个问题,曹操并没有太过重视,程昱不及鬼才郭嘉想的周全,程昱也说服不了曹操。

    郭嘉能通人心,直言不讳,甚合曹操之心,能劝进曹操,只是郭嘉在三十六岁那年就病死了。

    自有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谚语流传至今。

    

第二百五十九章 曹操军议,贾诩死谏() 
陈德讲完,李置思索数息讲道:“陈偏将,你莫非以为仅朝中有事否?”

    陈德道:“莫非主公身边也有使奸之人。”

    李置摇头,“丞相攻南阳,入襄城,取江陵,剑指江东,主公身边文武对渡江作战产生了重大的战略分歧。”

    陈德道:“主公征伐,何时不是各有谋略,争论不休,皆是主公一锤订音,出奇致胜。”

    李置道:“此次确是不同。”

    陈德道:“有何不同?”

    李置道:“主公在军议上,军法处置了执金吾贾文和。”

    陈德大惊,“竟有此事,将军且细细道来。”

    李置讲了起来。

    丞相于大营军议,邀叔父李典前去,叔父应邀而去,待到军议时辰,叔父便入丞相营帐军议,此次军议有十余人。

    丞相此次邀请谋士有程昱,荀攸,贾诩,蒯越,华歆,王朗;武将有曹仁,夏侯惇,张辽,李典,文聘。

    左手座谋士,右手座武将,左手席位末席有一谋士,一副苦瓜脸,闭着眼睛,也不左顾右望,也不与其他谋士议论,李典好奇,仔细端详一番,略显眼生,便向张辽询问,张辽相告,此人便是徐庶,刘备的前首席军师,曾用兵阵大败曹仁,以少胜多,曹仁将军差点被此人活捉。

    李典若有所思,李典心想,主公捉了关羽,后又放了,成全了关羽忠义之名,主公常以关羽喻将,希望我等不要辜负其知遇之恩,不知这徐庶捉来,何时放了。

    曹操常行非常之事,李典只会思考主公用意,有些话,李典很清楚,不能问,也不能说。

    众人座好,不过十息,曹操便至。

    曹操一身银灰锦袍,上綉花边,头顶一架丞相木簪,曹操年事以高,胡须花白,头发也渐白发,不过精神倒是不错。

    曹操入营帐后,座上帐中间主位,扫视两边,开始发话。

    “诸公皆以到齐,有劳诸公了。”

    曹操讲完,抱拳示意帐中诸位。

    两边谋士与武将,皆抱拳行礼,讲道:“丞相有礼。”,席中唯徐庶不理会曹操。

    曹操也不介意,曹操开始发话。

    “今日将诸公召来军议收复荆南之事。”

    曹操讲完,台下不应,只等曹操,起个话题。

    曹操接着又道:“孤十万兵马南征,刘表惊吓成疾,一命唔呼,次子刘琮,携荆襄之众降之,孤降得兵马数万,又得荆襄名士刘巴来投,收得荆襄名将文聘,这南阳,南郡之地尽在孤手,且有枭小无知之辈,妄图与孤对抗,以卵击石,不知诸公可有办法摛之。”

    曹操眼扫会帐内,只等众文武,畅所欲言。

    一众文武,并未有人起头答话,曹操扫过谋士,眼光落在蒯越身上,讲道:“异度,乃荆襄高士,又为孤老友,当为孤分忧。”

    蒯越行礼,回话:“丞相所指,可是左将军刘备也。”

    曹操道:“正是此人,此人不除,孤寝食难安。”

    蒯越道:“主公无需忧虑,其人越倒是知晓一些,无根无基,如丧家之犬。”

    曹操叹道:“世人皆言刘备有天命照身,常以高祖比之,异度为何如此评价?”

    蒯越道:“刘备虽有仁德美名,不过假仁假义罢了,非越鄙夷,此人不过嘴上功夫,论谋略不及丞相万一,此人到处卖主求荣,幸得刘荆州收留,才有口饭食,此人不思报效刘荆州,却是到处收买人心。”

    曹操道:“可有办法擒之?”

    蒯越道:“难矣,此人有两个义弟,皆是万人敌,此人逃命倒是好手,并不好擒。”

    曹操道:“孤屡败刘备,皆被逃脱,孤甚是头疼。”

    蒯越道:“丞相勿忧,只需我等防守南郡一线,再渡江收复荆南四郡,堵住入川水,陆两路,刘备无处可逃,必会被丞相所擒。”

    曹操道:“若刘备与孙权结盟,倒是棘手问题。”

    蒯越道:“我等只需派佃作于江东传播,刘备乃三姓家奴,妨主克主,孙权定不敢收留刘备,只会驱之。”

    曹操若有所思,数息过后,讲道:“此计倒是可行,孙权不过黄毛小子,听闻江东之事内决张昭,外决周瑜,周瑜甚是不耻刘备,孤亲笔书信张昭召他入朝为官,张昭书信故土难离婉拒了孤,不过信上言会尽力帮孤劝孙权归顺朝廷。”

    蒯越道:“丞相远见。”

    曹操又道:“刘子初请命往荆南劝降荆南四郡以有月余,昨日子初信谏传来,信上所言,若是孤大军能渡江,便不作抵抗,举城归顺,文远在洞庭湖练兵,你且与孤讲讲,我大军练水师,是否以有小成?”

    备注:刘子初,荆襄奇士,名士,刘巴,诸葛亮好友,诸葛亮比较推崇此人,虽道不同,不过交情还不错。

    曹操讲完,望向张辽。

    张辽抱拳作礼,答:“回丞相,若北军以船渡江,二三月即可,若北军上船作战,至少半载有余。”

    曹操摸着胡须,作思考状。

    数息这后复望张辽,讲道:“若用荆襄水军牵制江东水军,我等北军三个月后分数批择一处渡江上岸,此法如何?”

    张辽道:“回丞相,荆襄水军被分两部,由蔡将军领一部,刘表之子刘琦领一部,年前孙权败黄祖,荆襄水军船只,士兵损耗甚大,需二三载才复往日之战力也。”

    曹操叹气,“孤有数十万大军,奈何无用武之地。”

    张辽道:“洞庭湖风浪甚小,文远建议北军,分三批练之,练个月余,便开至长江边岸,再练二月,必有精进,长江风浪乃洞庭洞可比。”

    曹操道:“此法甚合汝意,就依子远,此事便交子远,军议之后,拿我手令,细节你与蔡帽相商,叫他配合便是。”

    张辽道:“丞相英明。”

    曹操嗯了一声。

    贾诩不等曹操问话,便抢先发言。

    “丞相不可?”

    曹操道:“文和有计?”

    贾诩道:“我北军洞庭洞练水战,不可操之过急,荆襄人心未稳,此时不应急战,待荆襄民心所向,水军有成,再作计议。”

    曹操问:“不知所耗时日?”

    贾诩道:“快则二三载,慢则三五载,荆北安,则荆南降,荆南降则江东定。”

    曹操叹道:“我此时便是与刘备抢先机,若是刘备趁我收兵回朝,收复荆南四郡,又与江东联盟,踞长江天险而守,再想渡江便难矣。”

    贾诩道:“若是我大军开往乌林一线,绵绵数十里,若敌军用计火攻,我军能剩几何,且北军沿江下寨,饮水用饭皆是困难,肠胃不适必生疾病,兵众拥挤,若生瘟疫,我等北军则全葬送于此也。”

    曹操道:“文和所忧极是,不过此乃推断之事,我会相告将领,且叫将领制订解决之法,照法执行便是。”

    贾诩道:“丞相,卑职冒死相劝,罢兵回朝,急战非有全功。”

    贾诩抱拳相劝。

    曹操皱眉,心中为难,此时徐庶睁开眼睛,讲道:“丞相兵虽众,但难有全功,还是罢兵回朝,免得一败,英名扫地。”

    曹操心中冷笑,讲道:“徐元直,何故此言?”

    徐庶道:“执金吾以助丞相呈明其中厉害,丞相何故如此贪功急利,不如早做回朝打算。”

    曹操道:“孤意以决,洞庭湖水军分批开往乌林一线,驻大寨,孤便是不信,孤收拾不了一个丧家之犬的刘备。”

    徐庶摇头苦笑,曹操看在眼中尽是讽刺。

    贾诩出席行跪礼,“丞相,不可。”

    曹操冷眼,讲道:“此时刘备尚未成气侯,孤不能给他时间,文和难道和荀令君一样,与那刘备心心相昔。”

    贾诩道:“主公,文和并无此意。”

    曹操冷哼道:“难道是觉得孤不如刘备?”

    贾诩冒冷汗,吞吐道:“丞相。”

    曹操训道:“你且回位,休要再劝,否则孤便军法处置。”

    贾诩道:“主公,万不可将大军开往乌林,定会遭。。。”

    后面的火攻二字还未讲出,曹操吼道:“够了,贾诩。”

    吼完,曹操将桌子掀倒。

    贾诩一愣,心灰意冷。

    曹操道:“来人,将贾诩拖下去。”

    进来两人亲卫,拖着贾诩便走,又进来一亲兵相问,“丞相,如何处置?”

    曹操叹道:“先关押起来,若此人有话要讲,不要与孤道来,且不得传出一句,莫让他动摇军心。”

    亲卫领曹操令退出营帐,曹操心中不爽,也不看左右文武,自顾而出。

    

第二百六十章 陈到劫杀刘琮,曹操杀蔡帽() 
李置讲完,叹了一声。

    陈德道:“曹军势大,数倍于江东,执金吾是否杞人忧天?”

    李置道:“兵马虽众,但水战乃有不足,若是急战,也不占优势。”

    陈德道:“即然丞相心意以决,我等担忧也是多余。”

    李置点头。

    两人酒坛以是见底,陈德起身告退。

    李置也有些倦意,不过眼皮跳的厉害,心中发慌。

    李置起身出了营帐,走了一圈,并没发现异样,回到营帐后,将盔甲挂在架上,合衣而睡,不过一刻便进入梦乡。

    半个时辰后,李置被喊声吵醒。

    大营起火,李置披甲,出了营帐。

    军营大乱,到处都有曹兵相互厮杀,李置大喊:“住手。”

    李置喊完,厮杀便停了下来,李置向一曹兵头目走去,在曹兵头目五尺距离停了下来。

    李置问:“你们如此面生,是哪位将军部下”

    曹兵头目回道:“我乃于禁将军部属,奉丞相之命来劫杀刘琮与蔡夫人。”

    此大汉便是装扮曹兵的陈到。

    李置道:“可有丞相手令”

    陈到言:“劫杀之事怎会赐我手令。”

    李置道:“若要杀人,丞相叫我半路动手即可,何需你等多词一举。”

    陈到笑:“斩草除根,嫁祸刘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