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孙权配和诸葛亮演这个双簧,可能十个刘备过去都回不去了。

    这事情对外一宣传,确实不关刘备什么事,这个时间段,刘备被孙权用计软禁起来,与外界不通消息,连赵云都不见,赵云是谁,那都是不带说假话的铁骨铮铮的汉子,连太守漂亮的小姨子,送上门都不要的正人君子作证,你们还不信吗?

    只有这样干才能为刘备扫清内部稳定的不安因素,不杀刘琦,荆襄阵线就没法统一形成铁桶一块,只有这样才能使曹操离间刘琦系与刘备系有因无果。

    陈到身上也揣着诸葛亮给的一个锦嚷妙计,不到指定地点还不能拆,拆了肯定要执行,到了任务指定地点,时辰到了猜开一看,不执行也不行了,出来的时候立了军令状的,不完成任务要掉脑袋的,看了锦嚷,觉得不妥,再回去请命,打商量,也来不急了,只能按命令去执行。

    诸葛亮给陈到下的什么命令呢?

    冒充于禁军队杀了蔡夫人和刘琮,至于后面的事情就不关陈到什么事情了,后面的布局是荆襄系的内应该干的事情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两将军饮酒叙话,道尽朝中事() 
此时以是亥时一刻,护送蔡夫人,刘琮大营之中,尚有几个帐蓬内仍有亮光传出,大营中一亮光圆顶大帐,便是此行护送任务的最高长官,校尉李置的营帐。

    李置营帐中有两人,正在饮酒叙话。

    一人校尉李置,一人副官陈德,两人皆是武将出身,军营不许饮酒,只是管得了士兵,却管不了将军,只要不误正事,将军营中饮酒,也不会传出,更谈不上军法处置。

    陈德一桌,离李置营帐中间主位一桌不过三尺,桌上摆有肉干,面饼,以作佐菜,桌下各摆了一坛米酒,酒坛不大,但也有五升之多,两人各饮完一坛便会吹灯休息。

    话声传来,讲话之人便是校尉李置。

    “这睡觉前不喝点小酒,还真是难以入眠。”

    陈德一脸献媚,“将军所言及是。”

    “嗯。”

    李置应了一声,便无下文,李置一人饮酒,略显无聊,便叫副官前来作陪,两人边喝边聊,一坛酒喝完也要一个时辰,此时酒坛米酒又喝了一半,两人有一句没一句聊着。

    陈德见李置心不在焉,眼睛扫过李置脸色,又生出话题。

    陈德道:“主公此次南征,势如破竹,十万大军正置洞庭洞训练水军,若是几个月后渡江攻打江东,我等却是赶不上这立功机会了。”

    李置,哼了一声。

    陈德惊讶,问道:“将军何故如此姿态?”

    李置道:“我乃李典将军侄子,我叔父能让我少了这建功立业的机会?”

    陈德疑惑:“李大将军,为何派我等护送任务,何不派其他营去?”

    李置笑道:“士兵皆知主公破如势竹,士气如洪,又岂知这江东又是好捏的。”

    陈德道:“将军何出此言?”

    李置端起酒碗,示敬副官陈德,李置先饮,陈德心不在焉,举起酒碗,喝了一口便将酒碗放在桌上,只等李置道来。

    李置故做神秘,沉声道:“此话,入得我耳,不得外传,否则有杀身之祸。”

    陈德肃目,神情凝重望向李置,只等下文。

    李置道:“月前主公召集文武议事,讨论收复荆州全境,渡江作战之事,你猜结果如何?”

    陈德思索数息,回道:“属下不敢乱猜。”

    李置叹气道:“有一半的谋士皆不赞同渡江做战,且劝主公收兵。”

    陈德道:“主公有大军数十万,江东兵马不过数万,如何能敌得过主公?荆南四郡不过是穰中之物,只需主公兵马过江,这荆南四郡定会望风而降。”

    李置摇头,自顾端起桌上酒碗,一口而尽。

    眼神狠色,“陈偏将,你可知袁绍讨伐主公,兵马数倍于主公,不也败了吗?”

    陈德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主公武功盖世,战无不胜。”

    李置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许败袁绍前主公与众臣能上下一心,即使败也能短时间想到对策弥补不足,再战便胜了,如今。。。。。。”

    李置讲到这里便不再言语,只作摇头状。

    “将军?”

    陈德心底慌乱,手足无措,大神打架,小鬼遭秧,若是战败,不知又生出多少孤魂野鬼,陈德不知是庆幸还是叹息,五味杂陈。

    李置道:“这朝廷的水深的很,你且看现在主公风光,实则压力巨大,朝廷要主公兵权,主公呆在朝廷不知哪日,便会被谋算,还不如领兵出征。”

    陈德道:“朝中有尚书令荀彧坐阵,荀令君正直不阿,有主公之萧何之称,定不惧朝中奸人。”

    李置笑道:“年前,主公向朝廷荐荀令君为太尉之职,你猜如何?”

    备注:太尉是三军总指挥,曹操说你们要我放下兵权,那么就放下吧,我把兵权交给荀彧,皆大欢喜。

    荀彧敢接吗?不敢,将军们都是忠诚曹操的,他不敢接,接过来第一死的就是荀彧。

    陈德道:“此事,我也有所耳闻,荀令君三辞而不授,真高士也。”

    李置冷笑:“他敢接吗?”

    陈德扼首思索,数息过后,似有所悟,讲道:“此乃主公试探之计?”

    李置摇头,苦笑:“主公被朝中逼得无法,而为之。”

    陈德道:“是主公仁慈,要是我,全杀了便是。”

    李置大笑:“学做董卓?”

    陈德一脸尴尬,他也知董卓滥杀,不过三载便被义子吕布,司徒王允算计了。

    陈德道:“我看这荀令君乃正直清吏,又与主公出身入死,怎会背叛主公?”

    李置摇头,“你知郭嘉之死吗?”

    陈德道:“郭祭酒病死东征乌恒路上,主公伤感,回朝之后,几日未食。”

    李置道:“你再想想。”

    陈德转着眼睛,想了数十息,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里。

    陈德起身,大声道:“郭祭酒之死,乃是荀令君所为?”

    李置脸上精彩,笑道:“陈偏将,何顾如此,你且座下说话。”

    此时的陈德,心里惊涛骇浪,虽是猜测,也无证据,但如果这是真的,那这朝中争斗是何等的凶险。

    陈德入座,端起桌上酒碗,一饮而尽,算是压惊,此时也顾不上向李置敬酒。

    李置笑着问道:“陈偏将,你为何如此猜测?”

    陈德道:“回将军,只是想起一事,便突然有此大胆想法,刚才妄言,将军勿怪。”

    李置道:“无妨,只管道来便是。”

    陈德道:“主公与郭祭酒远征乌恒,大胜而归,不但未责怪那些进言不宜远征的谋士,反倒是感谢忠言相劝,我便猜出其中关节。”

    李置道:“远征乌恒乃不世之功也,若成功能让主公威望中天,郭祭酒素有主公之张良美称,远征乌恒且胜算极大,主公感谢进言之人,为何不是为自己急功近利,而损了一奇才自悔行为?”

    陈德摇头,讲道:“这天下未定,怎可舍本逐末,乌恒乃皮肤小癣,若灭了乌恒也不过让朝中众臣惶恐不安,主公败了袁绍,威望便无人可及也,何必锦上添花,乌恒路途遥远,且多半难以有全功,若主公有失,这天下又是何等模样!”

    李置又问:“你何故疑荀令君?”

    陈德道:“郭祭酒为人,陈某也略有所闻,以郭祭酒之智,不尚如此,荀家有恩于郭祭酒,主公又有知遇之情于郭祭酒,此两难之事,郭祭酒又是极智之人,人心看透,郭祭酒想做那霍去病,且叫主公做那平定天下,为国捐躯的不世英雄也,只是此乃两难之事,却用征乌恒之事一并解决,即还了荀家之情,又实现了主公与自己的理想,若是主公身死,主公子孙,郭祭酒家人,荀家也会必厚待之,可惜,可叹!”

    李置一笑,不置与否,两人继续饮酒,越聊越是入神,且营中另外一睡帐内有几个士兵正预谋着一场惊天的叛乱。

    

第二百五十八章 魏延谋刺,营中危机四伏() 
大营一角,有一帐蓬,虽黑灯瞎火,但仍有细语传来,帐中有五名曹兵正在窃窃私语,此五人皆为蔡夫人亲兵,贴身保护刘琮与蔡夫人亲兵护卫的其中几人。

    蔡夫人亲兵护身皆乃蔡帽安排,护卫统领乃是蔡家远房一侄,副官是军中老将姓魏名延,此人义阳人,武功了得。

    魏延身高七尺半,身形粗犷,留有扎胡,今昔不过二十有五,正是壮年建功立业时,受荆州刘表募兵,入伍为兵,武艺了得,又有机辩,不过二三载,便升什长,后受伊籍青眼,施恩于魏延拢之,布伏蔡帽身边以作内应,只等关键时刻发难。

    五人密谋中,为首一人便是魏延,往许都去沿路设置暗桩以便让陈到知其行程,今晚正是约定之日,待营内乱起,便趁乱杀了蔡夫人与刘琮,嫁祸于文聘将军。

    只闻一人讲道:“将军,若是我等杀了蔡夫人与刘琮,如何脱身。”

    声音不大,帐中几人听的却是清晰,讲话之人,乃是此次行动的第二头目杜仓,时任什长一职,身手不凡,跟着魏延叛了蔡瑁,以便讨个大好前途。

    营帐油灯以熄半个时辰,几人却未褪衣息身。营帐有一桌,五人围座桌前,桌上却无一物。

    几人便在此等侯,待军营乱起,便开始行动。

    魏延接话:“你等无需担忧,伊大人以为我等谋划好出路,只等杀了蔡夫人于刘琮,我等便去投效刘使君。”

    杜仓道:“听闻刘使君乃是仁义之辈,我等杀了刘氏宗亲,再去投靠刘使君,不是嫌命长?”

    魏延笑道:“尔等不学无术,匹夫尔,却不知这瞒天过海之计。”

    杜仓问:“何计,能否告之?”

    魏延道:“只等乱起,我等护送刘琮,蔡夫人先逃,待一无人之地,杀了便是,外有接应,造一假象,我等活口自不成问题,我等乃蔡瑁所派亲兵,自不会有人怀疑我等。”

    杜仓道:“妙也,不知刘使君兵马何时动手。”

    魏延道:“此事只有伊大人与陈到知,刘使君却是不知,尔等若投得刘使君,此事休要提起,否则我等人头不保也。”

    杜仓冷汗冒出,小声应道:“小人当知如何去做。”

    魏延嗯了一声,算应,营帐之中,又寂静下来,不过十息,巡逻士兵举着火把经过,众人禀住吸呼,生怕巡卫冲了进来。

    数十息后,脚步声渐远,亮光消化,众人大声闯吸起来。

    几人虽是战场老兵,此行劫杀前主母与朝廷州牧还是头一遭,若走露了风声,不定会诛灭九族,富贵显中求,刘备虽为丧家之犬,但乃是刘秀姿态,潜龙在田,若是此功立下,日后不定能一路青云做个云台将军,跟着曹操便是不同,哪有如此好的机会建功立业。

    话分两头,李置营帐之中,两人饮酒,丝毫未察觉营中危机四伏,营外十面埋伏。

    李置与副官陈德继续聊着话题,只是话风又变。

    只闻陈德道:“朝中些许枭小翻不起风浪,朝中有曹将军(曹休)与刺史司马朗(司马朗,兖州刺史坐阵京师,若想调动京城一兵一卒皆要丞相手令,就算荀令君心怀异心,也是无法。”

    备注:曹操为何南征荆州前,自领丞相,便是如此道理,朝中不稳,必须把大权集于一身,否则自己在前方打仗,后院起火,则会一败涂地。

    曹操出征前,将荀彧招来问计,荀彧的计策是出宛城,叶城兵马,轻装上阵,掩其不意,打刘表个措手不及。

    这个计策,在我看来,说了等于白说,对于曹操来说,就是荀彧搪塞他。

    布个场景。

    曹操将文武召来开军事会议,曹操开了个主题,南征讨伐刘表,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各抒已见。

    曹操话声刚落,武将抢先发话,首先站起来的是夏侯惇。

    谋士们是很反感开军事会议的时候,曹操对这些武将的纵容,一个匹夫争堂入室和高士,雅士争得面红耳赤,谋士们心里反感,但没有办法,常常被一些草莽武将指责得很没面子。

    特别是那些曹操的本家和姻亲,一个个不将谋士,朝廷重臣放在眼里,自认为在外打仗,出身入死,拎着脑袋干活,自己不过千石年薪,那些谋士动动嘴皮就两千石俸。

    曹操见夏侯惇起来答话,也不指责,也不使眼色,反而很开心。

    曹操讲道:“你有计谋,你且道来。”

    夏侯惇答道:“搞偷袭。”

    曹操来了兴趣,讲道:“怎么个偷袭法?”

    夏侯惇经常跟着曹操南征北战,打仗还是知晓一些的,曹操常讲兵略,耳熟目染,长见识也快,不过照搬时,就显呆板,老套。

    黄忠斩杀夏侯敦一章再讲,这里不过多讨论这个风云人物。

    夏侯惇道:“主公可以派我弟夏侯渊,轻装上阵,千里奔袭荆州,打个措手不及,我弟素有千里将军之名,以长途奔袭著称。”

    抢功,就是如此,将军们抢发言,先拿首功,夏侯惇没有这个本事,那功劳也不能让给别人,先把任务抢到手再说。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讲道:“妙才虽疾勇,但这千里奔袭也太费周折了,宛城有曹仁将军的驻军,且让曹仁先行,为我们扫清路障。”

    夏侯惇一听,自家抢不到头功,就急眼了,叫喊起来,“主公,可先叫我弟妙才领兵入驻宛城与曹仁汇合,一起出兵如何?”

    曹操神情严肃清,“胡闹,你且回位座好,我不叫你,你且不要抢话。”

    夏侯惇被曹操训斥,虽满脸无奈,但也只好做罢。

    曹操见夏侯惇座好后,讲道:“我大军调动,必惊动刘表,且宛城有曹仁将军兵马万人足矣,可出其不意,轻装奔袭南阳,定有全功。”

    夏侯惇见曹操如此讲道,就此作罢。

    荀彧敢接着太尉之职吗?是不敢的,荀彧知道,这些将军们只有曹操能管得住他们,一个个能打仗的将军,眼中只有功劳,心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