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合在一起叫春秋战国,分开叫春秋和战国七雄,春秋的时候百家争鸣,是一个科技,文艺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也可以理解成中国文艺复兴,欧州搞文艺复兴后就进入了工业时代,咋们文艺复兴之后就发生了向统一的道路上前进。
诸候国想强大就要变法(变更立国法制,现在也叫改革),那时候的百家的学术用于变法和治国上面,通过变法强大国家的经济,社会生产力。
国家强了,干什么?
欺负弱国,通过战争吞并诸候国的土地,掠夺财富供自己的国发展,变得更强,士丈夫可以分更多产业和利益。
第二百四十九章 择主的选择,历史的方向()
秦通过变法强大,灭了六国,统一华夏,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后刘邦建立汉朝,韩信封了王,异姓封王,韩信死后,异姓就不能封王,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封王封地的待遇。
汉朝有七王之乱,是被一个叫周亚夫的人平定的,当时的皇帝汉景帝,景帝过后就是武帝,文景之治,国家财力非常强大,传言国库的五铢钱串堆的连绳子都烂了。
武帝一生征战,硬是把个国家打穷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皆是一代名将,收复河套,灭了匈奴,非常的霸气,不过武帝晚年发罪已诏,向天下百姓告罪自己穷兵黩武。
秦通过商殃变法,为政府立信,把土地归有国有,按户分配,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被车裂于市。
秦始皇用法家李斯做丞相,重建法制,只秦王朝二世而亡,原因归于秦始皇的暴政,也有人讲,最先出头的檐子最先烂,六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不同,要搞大融合,肯定会发生矛盾和战争的。
我们再说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两任皇帝,无为而治,国富民强。
文景盛景历史上是值得称赞的,汉武帝继之后,为什么独尊儒学,不承认法家,道家,墨家呢?
法家的有一条叫王子犯法与平民同罪,这条说给百姓听,真正实施起来是很难的,贵族有钱有势,是很难执行的,如果不执行,政府就会失信,还有法家容易触犯大地主的利益。
道家讲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那真正遇到通货膨胀,天灾**,是不是改变下政策,遇到外敌入侵,发展壮大,要不要兴兵强武。
墨家更是不为统治阶级所喜,我们很多穿越者一穿越就搞墨家那套,格物致知,发展科学,墨家不只是科学发展观那一套,甚至巅复了统治阶级,权贵的生活方式,连皇帝都要选贤德有才的人干,还要节检生活,死了连号,都不吹,直接一埋,够节检的。
儒家就简单得多,士丈夫首先要有德行,礼仪,讲尊卑,讲孝道,仁义,忠君爱国,这个是统治阶级最喜欢的。
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的政治理想各有千秋,百家最后归于儒家也是最符合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和必然。
士丈夫最怕外戚,宦官干政,皇帝是平衡政党的中间人,各大豪门旺族是通过这个中间人实现利益分配的,遇到天灾**,地方农民造反,皇帝或君王就得依靠士丈夫,豪门旺族,这个是一种交易,也叫一种利益交换。
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关羽没事的时候就拿一本春秋来读,我们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常期以管仲比之,这又是为什么?
政权不合法,汉室正统只有献帝,献帝又在曹操那搁着,而且寒族只有推翻政权,才能利益最大化,封侯列将,称王称霸。
战国七雄,士丈夫需要找一个国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强大国家,吞并其他国家。
七个国就是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我们看看这七个国的地理位置。
楚国面积最大,大概包括扬州,荆州,豫州三个州,其次就是秦国,大概包括益州,司隶,并州,再其次就是赵国,包括兖州,冀州等等,燕国大概就是幽州那么点,魏国大概也就是兖州和豫州那一块位置。
当然当时的七国国土面积和三国时划分州郡是不同的,所以也只是大概的讲讲。
天下大同后,就不分什么国人了,地域文化和差异却一直存在。
这天下乱了,曹操迎了献帝,后来杀了名士弥衡,杀了孔融。
曹操不杀人,说不定早被人杀了,很多人名士是不愿意投靠曹操的,曹操的名声也不好,好猜忌,由着性子杀人,不过你老实本份,曹操还是不会乱杀的,像贾诩就活的老死的。
天下最有势力的老板是曹操,最有人脉的是刘备,占地利人和的军阀孙权。
水镜先生,黄承彦,庞德公给学生们归划的另一条道路,改朝换代。
汉室颓败,没希望了,兴复汉室是不可能的,稍有点见识的士丈夫都知道,只是有些家族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想做权臣,劫取最大利益,甚至哪天做皇帝。
第一点:辅佐刘备,荆州士人集团可以进入权力中枢,组建上层建筑,投降曹操最多做个县令,太守,封候列将也是希望渺茫。
我们知道封候是要立战功的,天下太平,武将立战功是非常困难的,地方士丈夫想进中枢也是困难重重,要讲财力,要讲关系,一个州能有二三个官员能进中央都是非常运气的事情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辅佐刘备就是一个通往权力中枢的阶梯。
我们现在人的想法,搞国家分裂是反派的,曹操统一天下,百姓不用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七雄争霸的年代那基本上每天都是在打仗的,打仗就要死人。
我们促成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都看成好人,把搞国家分裂的都看成坏人,能不能这样分?
这个问题,我也没搞懂,诸葛亮是坏人,刘备是坏人,孙权也是坏人,周瑜也是坏人,因为他们阻拦曹操统一天下,这天下统一了,不就不用打仗了,不打仗也就不死人了,百姓也能搞生产了,多好的一件事情。
这种逻辑对不对,对,也可以说不过。那怎么来区分历史上的好人,坏人,里的正派跟反派?
我们再讲智慧这个东西,他首先是一个矛盾体,诸葛亮把曹操定义为窃国贼,曹操刘备定义逆贼,阻挠国家统一,置百姓于战乱之中,大家都可以长论一篇,大家都可以说的很有道理,这就是立场。
历史就是这样的,所以简单的评论一个人的好坏,忠奸是不准确的。
第二点:刘备仁义,和善,曹操多疑,奸诈,作为士丈夫选君主,肯定要选一个好说话的,不好杀的,听得进意见的。
第三点:刘备尊重士丈夫,曹操不尊重,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曹操用火烧逼名士出山为他服务。
我们再说一个节点,荆州有个名士叫刘巴,少时而知名,刘表多次举荐,刘巴皆不应,(大概看出这刘表是个漂亮的草包,不能成事),曹操征讨荆州,荆州士人都去投了刘备,而刘巴独自北上投曹操。
曹操叫刘巴去招降南三郡,曹操兵败赤壁,随后南三郡又被诸葛亮拿下,刘巴不能复命,又不能北上,只能先跑到了交趾,准备找机会再北上。
当时诸葛亮在临烝,刘巴写信给诸葛亮道:“我刘巴乘危历险,本想应天顺民,让荆州诸郡归顺曹公,让天下重归一统。可众人太看重道义,要么考虑私利,这不是我的智谋所能规劝的。实在没办法的话,我就浪迹天涯,乘舟游于大海,再也不管荆州的事情了。”
诸葛亮追书劝说刘巴道:“刘公雄才盖世,已据有大部荆州土地,众人莫不归心,天意人事,孰去孰就,已经十分清楚了,你还想到何处去呢?”
治国安民平天下,这种事自己来干,最放心。
像诸葛亮这种有理想的人,可能是想建立一套儒家加法家的一种新的制度,而曹操和曹操的儿子们可能最终会进行篡汉,彻底的将这个国家最后的一点忠诚打碎,这也是司马懿能顺利篡魏的一种必然。
第二百五十章 江东来使鲁子敬,孔明定赌相劝诱()
公元207年秋,曹操平定乌恒,大军返回许都,郭嘉途中病死。
公元207年冬,曹操令宛城的曹仁进攻新野刘备,曹仁兵马在博望坡遇伏,刘备兵马三路齐出,大败曹仁。
以近新年,徐庶回颖川接其母来新野,走时叫刘备去隆中请诸葛亮来顶替其职位。
公元207年冬,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公元208年正月,司马徽访学生诸葛亮,见刘备后,留了一句,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也。
公元208年正月,孙权起兵攻打江夏黄祖,用甘宁之计策反苏由,诱出黄祖,擒之,刘表救援不急,黄祖被擒。
刘表派邓先出使江东无果,孙权杀了黄祖祭父在天之灵。
刘表大病一场,三月才复,封刘琦为江夏太守,统兵一万,镇守江夏,以防孙权入侵。
六月,曹操以献帝名义发讨诏,将刘表定为逆贼,并指出刘表十大罪状,起十万大军南征,刘表见其诏,吐血倒地,一病不起。
七月,刘表亡,有遗诏立刘琮继其位。
八月,曹操十万大军集结完毕,屯于宛城,准备攻打新野的刘备,刘备用诸葛亮计诱敌,火烧新野,入樊城驻守。
九月,曹操写信蒯越,蔡帽,许以厚利,叫二人劝刘琮举城投降。
蒯越,蔡帽接信后,又联系数人流亡北士,一共十余人,在朝议之上,劝解蔡夫人与刘琮投降曹操。
九月底,刘琮举城投降,刘备得知消息后,带樊城十余万百姓及家眷南迁,在长坂坡被曹操亲领数千兵马追上,张飞领兵垫后,关羽护送家眷转小路而行,赵云,陈到护刘备逃命,关羽一队被夏侯惇骑兵追上,关羽护阿斗逃走,糜夫人投井自尽,徐庶老母被曹兵所擒。
夏候敦伏获家眷,问清身份,知有一人乃徐庶老母,请命曹操,曹操将徐庶老母奉为上宾,并叫程昱写信给徐庶,劝降徐庶。
徐庶告别刘备,只身一骑前往曹营,其母不耻,自尽身亡,自此徐庶便少有讲话,徐庶悲伤,厚葬其母,带孝立于曹营,徐庶从此一张苦瓜脸,不再颜笑,曹操不用不答,在军事会议上,只作闭眼倾听。
同月孙权派鲁肃前往夏口会见刘琦,刘琦本是一个没有什么主见的人,只叫他去找刘备谈,刘备当时正在当阳驻扎。
刘备大营,数人正在开军事会议,帐外报鲁肃求见,刘备喜出外出,讲道:“果如军师如言,孙权派使者到也。”
诸葛亮道:“主公且随我去一迎。”
刘备道:“善。”
刘备,诸葛亮,一前一后出了军帐,鲁肃见二人迎出,便知是刘备与诸葛亮,前行二步,行礼讲道:“见过刘使君。”
刘备道:“鲁子敬到来,失礼。”
鲁肃叹:“刘使君,怎这般狼狈。”
刘备道:“曹操数十万兵马攻来,能逃到此地皆乃万幸,祖上保佑也,里面请。”
鲁肃道:“请。”
刘备将鲁肃请进军帐,三人座好,刘备望着四周,却不看诸葛亮,眼扫三人讲道:“二弟,简公,陈将军,你等先行下去,我与鲁子敬有要事相商。”
军帐中座着关羽,简雍,陈到三人,刘备叫三人下去,定有要事相商,不便与他人讲,几人听令,告退。
鲁肃座好,刘备与诸葛亮依次落座,军中大帐搭的倒齐整,虽是逃命,主将桌上待客酒肉倒是不缺。
鲁肃想起一事,起身讲道:“我此次前来,顺路去了趟海盐县,子瑜托我带个物件给孔明。”
备注:子瑜是诸葛谨的字,诸葛亮的亲哥哥。
诸葛亮起身道:“有劳子敬兄。”
鲁肃从袍中拿出一把羽毛扇,双手奉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端详片刻,沉思不语,这羽毛扇便是挂在诸葛谨客厅的那把,心中想着,其兄要隐何意。
刘备,鲁肃望着诸葛亮,只等诸葛亮发话。
诸葛亮沉思十余息,不得解,抬头望向鲁肃,见鲁肃也正望自己,心中便有计算。
诸葛亮行礼道:“子敬,失礼勿怪,请上座。”
鲁肃道:“无妨。“
鲁肃讲完回位盘膝座好,诸葛亮转身回位座好,闭眼摇扇。
刘备倒是看着稀奇,也并不言语。
鲁肃叹气,望向刘备讲道:“将军这是要住何处去?”
此前诸葛亮与刘备言,,武陵太守吴巨,乃黄祖旧将,忠于刘表,渡江投靠吴巨可做屈身之所,暂避曹操兵锋。
刘备在当阳长坂停留数日,孙权使者鲁肃便至。
攻打黄祖的时,孙权占了江夏几个港岸城池,若是孙刘结盟,刘备就不用渡江去投吴巨,孙权只需让出一两个城池给刘备驻守,就可以实现双赢,利益最大化。
鲁肃一听便急,讲道,“吴巨乃是一武夫,若心怀鬼胎,将军命休矣。”
刘备平视前方,眼露迷茫:“子敬,我不去投吴巨,这数十万百姓如何活命?”
鲁肃道:“将军仁义,此来之前,孙将军言,若是刘使君不介意,可暂居樊口,百姓若是渡江,能活几人,望将军为百姓计。”
江夏樊口被孙权占领了,这个战略位置,孙权一时还消化不了,如果曹操攻打江夏樊口,这个城池要么丢给曹操,要么派兵力去守,显然在战略上,兵力增援要从江上增调,如果守江岸北一线,孙权就会打陆战,兵力不足不说,还容易陷入被动。
孙权军事智嚷团的想法是抛弃陆战,将战线拖入长江,用自己的专长打敌人的短板,长江北岸的军事力量全部撤离,或者留给刘备,把力量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一击即中,打败曹操,即然如此那么这北岸的几个城池,孙权都可以放弃。
这个战略方针是周瑜提出来的,当然这里面有庞统一份功劳,庞统用自己的兵略成功的征服了周瑜,进入大都督府的军事核心智嚷团。
庞统被周瑜认命为功曹,这也为孙刘联盟垫定了成功的基础。
刘备笑道:“孙将军大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