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不是杀了这两个家伙,再扶持几个家族,自己就能掌握整个权柄,就连孙策这么牛的人都阴沟里翻船了,何况是刘表。

    孙权就聪明得多,在与士家门阀,本土军阀进行合作,把重要的职位让出去,自已作为权力的平衡者,忍气吞声。

    孙权的太傅叫张昭,孙权打胜了赤壁之战,名望一时如日中天,然后和张昭这个左派对着干,结果张昭罢工不干了,张昭将政务撒手不管了,孙权当政了几天,吵的头疼,又去请张昭,张昭不出,孙权这臭小子脾气也大,直接叫人把门封了,放火烧,这张昭就更不出来了,这下孙权没折了,只能叫人说情,才把张昭请出来。

    这说明有时候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再牛的脾气,也不能做天下所有的事情,皇帝,诸候王又能怎么,并不是你能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我们知道汉灵帝多少力害的一个角色,连皇位都玩没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弹指一挥间,很多人都容易犯这种错误。

    作为政客的刘表这种低级错误是不会犯的,他只会犯高级错误,高级错误就是在乱世的时候用治世的治政手段和教化,这种人就会面临了被淘汰,被枭雄,奸雄,英雄吞并。

    刘表也清醒的认识到问题所在,但是无力回天,最终被淘汰出局,变成群雄争霸的一个牺牲品。

    现在的刘表虽然担忧,但不至于病倒,刘表病倒是几年后,曹操稳定了北方,又灭了乌恒,以献帝的名义发了征讨刘表的缴诏,刘表收到了缴诏后,就一病不起,最后就挂了。

    这个缴诏威力我们就不多讲了,当时董卓收到曹操以乔玄的名义发的一篇缴召,董卓就杀得洛阳城里血流成河,曹操收到袁绍的缴诏是一下子头痛病就好了,说明当时舆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人活一张脸也是这个道理。

    忙完了一天的刘表早早睡下,刘表的年纪大概60岁左右,四十多岁出任荆州刺史,这一晃就是十几年。

    刘表也常感压力山大,力不从心,年纪大了,就没有什么晚上活动了,刘表这个人还不错,三妻四妾就没有了,也只生了两个儿子,大夫人的刘琦,蔡夫人生的刘琮。

    也就是我们说的没有什么政治诉求,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陪刘表热炕头的蔡夫人,二十岁左右就嫁给了刘表,嫁过十年用余了,现在也不过三十出头,这个蔡夫人要讲一下。

    历史上有记录这个人,是个很力害的角色。

    蔡夫人叫什么名字,不晓得,是蔡帽的妹妹,长的肯定还是不错的,刘表身高八尺,一表人才,他能娶个歪瓜劣枣吗?

    一个漂亮的人,他肯定也是喜欢漂亮的人同类的,这叫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三国演义里给蔡氏下的定义是自私自利,不识大体,嫉贤妒能的恶毒妇人。

    第一情景:刘表询问刘备立大还是立小,蔡氏奉茶的时候,躲在帘后面偷听,刘备的对答,这还用问,当然立大的,蔡氏因此生恨,叫蔡帽除掉刘备,蔡帽府上宴请刘备,准备宴上做掉他。

    历史上讲:刘备走到半路,伊籍通知刘备,蔡帽要杀他,刘备就骑着的卢往回跑,跑到一个叫檀溪的地方过不去,刘备说马儿,马儿,我今天要亡在此地了,的卢流着泪一跃而起,就跳过去了。

    这个讲的经常的精彩,但我认为不靠谱。

    第二情景,就是曹操兵临城下的时候,蔡帽,蒯越说服蔡夫人,刘琮直接举城投降了。

    那就有一个问题了,是想着曹操打来了就直接投降,还是觉得有可能守住城池。

    我们综合成一个问题,就很好解答了。

    在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大家认为荆州是守得住的,当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袁绍身死,几子相争,相互残杀,两子投得公孙康,又被公孙康砍了头送给曹操,曹操在几年内迅速平定北方,稳定了北方,荆州士人集团认为曹操扫清天下诸候水道渠成,势不可挡。

    曹操给诸候一个政治信号,反抗的,我追到辽东都要做掉你,主动投降的我给你还是干原来的官,待遇保留,但是军事权,治理权你得交出来。

    袁绍的侄子,高干投降了待遇也很不错,是不是后面被策反的还是被手下怂恿的,这个我们无从考证,也没办法去还原历史。

    因为客观因素太多了,高干没必要投了又反,至于是不是脑子短路,还是担心曹操秋后算帐,孤注一掷无从考究。

第二百二十章 论典故知时务,蔡夫人与刘表夜聊江东联盟() 
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被曹操杀了,两个被公孙康杀了,袁谭也是投了又反,袁尚,袁熙是至死也不投降的。

    结果都不好,刘琮投降了,最后也死了,蔡帽也挂了。

    那么我们从阴谋论出发,作为一个诸候遗孤,一个潜在的危胁,活着是很容易被利用的,假如不能被我方用,那就容易被敌方用。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叫乐不思蜀,蜀国举城投降之后,刘禅就被请到许都去了,封了个安乐候,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听听小曲。

    那些蜀地旧臣,有事没事就来找找刘禅,跟他谈谈政治话题,刘禅是有一匝,没一匝的应着,也不说什么敏感话题。

    刘禅的府上肯定是布满了司马昭的眼线的,刘禅能大放掘词吗?是不能的。

    这份修养和保命的方法是宦官黄浩交给他的,刘禅被软禁了,还有希望复国吗?

    是没有的,即使他复国了,又能怎么样?

    大江东去,大浪淘沙。

    一次司马昭将刘禅请去喝酒,问他现在府上过得怎么样?

    刘禅说,过得非常好,只是常有一些旧臣过来找我聊天。

    司马昭又问聊什么?

    刘禅把聊的内容告诉司马昭,司马昭和密探的听来的一对照,还真是一模一样的。

    但又不放心,又问刘禅,你想不想蜀国的老百姓呀?

    刘禅说不想,我在的时候蜀国老百姓都没有饭吃,现在没打仗了,应该都会有饭吃了。

    非常的有智慧。

    刘禅回去后,臣下就问他,司马昭召你去做什么?

    刘禅一一做答,臣下说,你不能这样说,假如司马昭问你想不想蜀地,你就说想,司马昭说不定就放咋们回去了,回去了咋们可以继续闹革命,说不定还可以搞个地方小政权什么的。

    刘禅说,好,我下次就照你说。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又招刘禅过去喝酒,问起你想不想蜀地的百姓呀,刘禅用袖遮面,开始哭泣,答道,非常的想。

    司马昭说,你上次不是说不想吗?现在怎么又说想呀,是不是有人教你的。

    刘禅转哭为笑,问,你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说,我还知道是谁教你的,只有某某才会这么讲。

    刘禅说,你猜对了,还真是某某教的。

    司马昭又问,你说真心话,你真的想不想蜀地的百姓。

    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哈哈大笑,至此就不疑刘禅,成语乐不思蜀就有了。

    很多人将这段典故,当成一个笑话,或者比喻成没心没肺的家伙。

    把话题转到刘琮,刘琮成了阶下囚,过几天就有臣下过来刘琮搞试探,刘琮是受鼓惑,还是赞同这个为自己考虑将来的臣下的好建议呢?

    说不定这个为他考虑的臣下,第二天就把他卖了,他好去曹操那里领功去了,你知道一次平叛的大功是可以换来官升几级吗?

    刘禅得善终,刘琮,蔡帽没过几个月就被干掉了,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是真无能还是假无能,我也不好给大家肯定的答案,我敢肯定一点的是刘禅肯定是继承了他老爹刘备的保命方法,哭,装。

    如果说曹操势不可挡,以蔡帽,蒯越为投降派就会暗中与曹操勾和,曹操的参谋部在制订了平定了和稳定北方局势之后,下一步的战略就是攻打荆州。

    当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这个战略方向也是曹操智囊团的一种共识,刘表死后,曹操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集结了十万大军,兵发荆州。

    为什么平定北方,征讨乌恒后次年就发动对荆州的战争,而不是休生养息几年,再发动战争,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第一点:刘表死了,这个时候荆州政权处于一个脆弱的过渡交替阶段,是攻打荆州的好时机。

    第二点:荆州还没有和江东联盟,趁热打铁,刘备在新野,世有光武帝刘秀之喻,汉高祖之姿也,刘表死后,刘备有机会扶持刘表的大儿子夺取荆州政权。

    第三点:曹操有人和优势,荆州两大豪门,蔡家,蒯家暗中已经投诚。

    综合以上几点,曹操选择攻打荆州是正确的,攻打江东则时机不对。

    也有几点。

    第一点:荆州新定,正是安抚地方,休生养息的时候,发动战争会导致人心动荡。

    第二点:北方人打陆战可以,打水仗不行,北方的旱鸭子到了南方就会水土不服,士兵也会多生疾病。

    第三点:孙权在江东历三世,所依附的地方军阀,地方豪门都比较有实力,并不是那么好攻打的。

    第四点:江东的政权比较稳固,正是秘蜜月期,江东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一些孙权的手上,流亡北士,江东士人集团虽然进入了孙权的政治中心,但是军队的实权,战争的决定权还是在孙权的手上,僻如周瑜,朱治,以及程普,黄盖这些孙家死忠粉,都是主张和曹操打一场守卫江东的保卫战的。

    刘表躺在床上,难以入眠,想起伊籍将自己的侄子调到刘备那里当差,心中始终有点不舒服。

    蔡夫人与刘表还未入睡,辗转难眠,在床上拱来拱去的。

    蔡氏问道:“夫君,心中何事?”

    刘表叹了口气,“我想起今日机伯来找,将其侄子陈到调到新野,心中不快!”

    蔡氏道:“我当何事,机伯此人倒是老实,将其侄子调到刘备处当差,定是想多个拟靠。”

    蔡氏也知刘备此人,虽是不喜,但也不厌,此人倒见过数次,礼数倒也周全。

    刘表道:“玄德有仁义美名,手下又有数人猛将,我年岁以高,若是故去,叫他辅我之子,定也能守住这荆州之地。”

    蔡氏道:“夫君,我闻此人四处投靠,毫无忠诚之心,夫君收留于他,以是天大的恩惠,怎可生出如此想法。”

    刘表感叹道:“玄德一心忠于汉室,现天下崩裂,曹贼挟天子把持朝廷,倾巢之下焉有完卯,能挡者又有几人。”

    蔡氏道:“我等又何惧曹操,荆州数十万兵马,挡住曹操也非难事,再联合江东孙权,定能大败曹操。”

    刘表笑道:“我叫伊籍去江东,带上厚礼,化解其父之仇,哪知他叫我交出黄祖首籍,并叫我在他父灵前三跪九拜,如此愚货怎可为伍。”

    蔡氏知刘表和孙权联合是很难实现的事情,现在有直面曹操的是刘表,孙权和曹操联姻正值借力期,曹操的手还伸不到江东,江东集团的想法是联合曹操,趁曹操还未平定北方,夺取荆州,发展自己的地盘,怎么可能和刘表讲和。

    上个月孙权还对荆州发动了一场战争,江夏的黄祖顶不住,向刘表求援,刘表派大将文聘前去支援才守住这江夏城。

    现在的荆州和江东的关系势如水火,联盟抗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孙权是想通过报仇,先占江夏,再吞荆州,自己拿下荆州和扬州两块根据地,以应对曹操大军的南征。

第二百二十一章 刘表的立储难题,江东的战略() 
蔡氏想着事情,刘表见蔡氏不答,心中颇是不爽,咳嗽一声。

    蔡氏反应过来,问道:“夫君,若是曹操平定北方,兵临城下,我等是战,是降?”

    刘表笑道:“他人可降,单是我刘景升不能降。”

    蔡氏道:“为何?”

    刘表道:“我乃皇室宗亲,汉室之胄,如何能降贼?”

    蔡氏道:“夫君也莫要过度担忧,荆州有大将,黄祖,刘馨,还有我兄长的数万兵马,只要我等齐心聚力,定也不输曹操,守住这荆州之地。”

    刘表叹道:“睡了。”

    蔡氏又道:“昨日兄长来找,劝言,袁绍若是能早些立储,便不会有萧蔷之祸也,兄弟也能齐心抵抗曹操。”

    刘表虽然反感蔡氏劝他早点立储,自己也六十好几了,立个继承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立大就可以,但偏偏这个刘琦的生母死的早,支持刘琦的流亡北士又没有实力,立小的又违礼法,于理不合,矛盾的很。

    刘表知道这荆州内物,派系矛盾重重的,立储就意味着将矛盾公开化,大家开始站队,立刘琦为储,蔡帽与蔡夫人定会对刘琦不利,不定阴谋害,刘琦自保能力不足,如何是两人对手。

    立小虽能满足蔡氏,但又寒了北士之心,自己威名又会受损。

    刘表乃是靠平衡几大士家门阀之间的权力,合理分配几个郡的资源利益,才座稳这荆州之地,大家有利益分,才保持这份平衡,如果刘表将立储提上议程,不等曹操攻来,这荆州便先乱了。

    刘琦的支持者是黄家(黄家的代表有黄祖,黄忠,黄承彦等人),刘表主薄,从事,别驾皆是支持刘表立刘琦为储,奈何劝进数次,刘表皆是应考虑些时日再论。

    刘琮的支持是蔡家(蔡帽,至于蔡中,蔡和两位可能是虚构的,我们知道的名人也只蔡帽这一个。)

    这一个人能抵荆州这么多传统士家?

    蔡帽的姑母是司空张温的老婆,自己又名士蔡讽的儿子,蔡讽是士家门阀,本土豪门旺族,掌控着荆州的经济命脉,这样的豪门,门生遍布,只能当神仙一样供着。

    蔡帽是刘表的大舅子,在外面那是代表着刘表和蔡夫人的。

    蔡帽就是这么个角色,基层官员都巴结他,他手上掌握着非常多政治资源,刘表本来是没有几个可信任的人的,这个外戚是首要被重用的人,特别是在这个主公都感觉不到忠诚和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