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待郎之子李元让取妻。”曹操答道。

    袁绍来了兴趣,“新娘子,长的如何?”

    “美若仙女!”曹操装作一脸痴相。

    袁绍看着曹操模样,信了三分,“那还待何时,现在便去,瞧瞧。”

    “你可知是谁家女儿?”曹操又问。

    “不知!”

    “张孟卓(张邈)家二姐!”曹操说道。

    “未曾见过,年方几何?”袁绍讲道。

    “有一日,我去孟卓家玩,见他二姐,甚是美貌。”曹操讲道。

    “孟卓二姐?”

    “然也!”

    “我常去孟卓府上,我怎不知,孟卓老哥嫁姐,怎不知会一声,我等也去凑凑热闹。”袁绍一脸不爽。

    “你没归家,当然不知。”曹操说道。

    “你接过孟卓之贴?”袁绍问道。

    “未曾,孟卓见我便躲,怎会知会我知!”曹操说道。

    “不请我等,如之奈何!”袁绍叹道。

    “呆木,我等不会自去,孟卓见我等到来,不敢驱之,只会笑脸相迎。”曹操说道。

    “我有脸有皮,怎可如此!”袁绍回道。

    袁绍爱面子,不请他,他是不会去的,他不像曹操,脸皮厚,天不怕,地不怕。

    “有一日,我见孟卓他姐,在后院,哭个不停。”曹操说道。

    “她哭作甚?”袁绍被勾起了好奇心。

    “她言不喜李元让,他中意一人,姓袁名绍。”曹操说道。

    “你又诓我,我未曾与她见面,她怎会中意于我。”

    “必是孟卓常在其姐面前夸赞于你,本初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孟卓二姐定是常常偷偷观你,芳心暗许。”曹操说道。

    “几时发生?”袁绍不信。

    “前几日,孟卓他姐言要嫁人了,她思念于你,她便哭了,我在一旁,看着纠心。”曹操一副生不如死的表情。

    袁绍信了七八分,心里七上八下,不是滋味,“如之奈何!”

    曹操觉得火候已够,开口讲道:“本初,我有一计。”

    “你且道来!”袁绍应道。

    “我等将新娘子偷走,让他们二人成婚不得,偷得新娘,你与她亲嘴,拉手,岂不美哉!”曹操讲道。

    袁绍摆了摆手,“此事不得,若让我父知道,关我几日,日日面壁抄经,甚是无聊。”

    “那便算了,本初算我看错于你,美人中意于你,你竟如此无胆!”曹操激将道。

    “你为何不去?”袁绍问道。

    “美人并不中意于我,我去作甚!”曹操反问。

    “我等闹出如此动静,必会被打!”袁绍讲道。

    “你父乃司空,袁本初比李元让差否?”曹操反问。

    “他怎可与我相提并论!”袁绍怒道。

    袁绍是认识李元让的,长的还不如曹操,一副文弱书生样,手无束鸡无力。

    “也罢,我袁本初,一七尺男儿,怎会让人小瞧,你若有计,速速道来。”袁绍热血上涌,毫无惧意。

    “侧耳过来!”曹操说道。

    袁绍毫无迟疑,附耳过去,曹操在袁绍耳边讲了两句。

    “如此怎可,要背你背。”袁绍说道。

    “我背,那时便宜让我占尽,你可不得后悔。”曹操道。

    袁绍纠结的很,背也不是,不背的话曹操占了便宜,自己心里又不舒服。

    “背出李家宅子,我再背回孟卓府上,你看如何。”袁绍讲道。

    “善,如此更好!”

    “现在出发,赶得酒席,喝上两杯,壮胆好闹。”曹操说道。

    “如此甚好!”

    二人结伴,出了曹宅。

    曹府门外数米远,有一算命先生,蹲座地上石阶,正望着曹府大门,此人便是蓝华假扮,蓝华进洛阳后打探曹操,曹孟德,一问路人皆知,伸手便指。

    古人弱冠20才取字,不过豪门旺族,后起之秀,早交世友便不讲究,曹操年方16,尚未举得孝廉,在家游手好闲,曹操素来侠义,好打不平,又智慧过人,路人皆知。

    曹操之父曹嵩年前之职为司隶校尉(首都警卫总司令),党锢之祸,大司农空缺,曹嵩靠曹腾关系搞了个大司农来当,一时风光无限。

    灵帝耳闻目染,竟习以为常,若干年后不知昏庸,还是穷疯,当朝廷之官为自家田地,明码标价,给钱便卖,哪天不爽,整出祸事收回官职,再次卖出,甚是无耻。

    蓝华见曹府大门推开,走出两人,甚是年少,观其样貌,知有一人便是曹操,与路人描述分毫不差。

    蓝华站起,低头走过,撞上曹操,曹操有事,并不搭理,继续走路。

    蓝华讲道:“可是曹孟德是也?”

    曹操回头,看一算命先生叫自已名字,转头便答:“正是,请问先生,撞我所有何事?”曹操名声在外,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少,不过撞他来问话的,曹操就感到很好奇。

    “我观你相貌非凡,便想算上一卦。”蓝华讲道。

    “我曾算过,不知你与其他算命先生可有不同?”曹操回道。

    蓝华哪知算卦,被曹操一问,反而不知何回答,正待思考。

    曹操便问:“先生莫非有话对我言之?”

    “正是!”蓝华想了一下,反正自己也是想引起曹操注意,曹操一眼就能看穿,这样自己也省了些功夫。

    “不知可否过去说话?”蓝华讲道。

    曹操好奇,但又赶时间,思索几息,便应道:“我有事甚急,不知先生是否长谈?”

    “几句便可!”蓝华答道。

    曹操看向袁绍,“我与先生有事相商,你待我片刻。”

    袁绍看了一眼曹操,又瞟了一眼蓝华,满是不屑,碍于曹操面子,讲道:“速去!”

    蓝华将曹操带到数米远,停了下来,开始讲道:“我至幽州一路来此,天下大旱,路有饿死,心有不忍,我料其天下将乱,又观你有常人之貌,假以时日,必为人上之人,便想让你帮我解惑一二。”

    “我还不及弱冠之年,先生是否问错!”曹操冷眼观之,曹操心想,如果帮你去解决恶霸,救助你一番,倒也无谓,一个算命的妄议国事,那是要被抓起来抽鞭子的,重的话就会处死。

    蓝华并不知道这些,他见到曹操后,就想听听他对时政的判断。

    “是我失言!”蓝华讲道。

    曹操态度缓和,讲道:“阉党不过皮肤之藓罢了,若有中兴之臣,不假时日,除之即可,待朝廷复兴,天下百姓自有活路。”

    “我观现有一教,名太平教,治病医人,众生平等,活人无数。”蓝华接着讲道。

    曹操眼睛一转,心道:“果然有些怪异,此人定是太平教妖人来传教拉人,没想到已经布遍京城,我需让朝廷小心为上,如此邪教,必不能留。”

    几年后,曹操举孝廉,做到北部尉(管理京城北区治安),派出细作,潜入太平教中,此人姓唐名周,此是后话。

    曹操应付道:“治病医人,着实了得,我好生敬佩!”

    蓝华观曹操脸色,知他不愿再谈,只好作罢,蓝华是准备向曹操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的希望能影响曹操,不过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即使是曹操,也没办法,接受这种跨时代的先进思想的。

    “就此告别!”蓝华合手礼拜。

    “不送!”曹操说道。

    蓝华走后,袁绍就跑了过来,“那个算命先生,找你何事?”

    “只是路过,借些银两。”曹操应道。

    “你可否借他?”袁绍问道。

    “没有!”曹操回答。

    “甚好,我等办正事要紧!”袁绍说完,拉着曹操就走。

    曹操和袁绍去到李府,李待郎当是贵客,引二人酒席喝酒,喝到天晚,曹操,袁绍装作醉酒,混入后院。

    袁绍放哨,曹操推门而入,新娘正搭红巾,看不到人,以为新郎到来。

    曹操摸手,抱腰,好不刺激,曹操过足手瘾,望着新娘讲道:“我是你家男人,有几个儿时玩伴,一会过来耍闹,我惊你委屈,现在背你出门,你不可作声,待我背出院子藏起,不让他们找到,可好?”

    新娘哪知这些,只当自家男人心疼自己,点了点头。

    曹操知计得惩,扶新娘到自己背上,新娘胸前两团压在曹操背上,曹操心中酥麻,心跳加速。

    曹操背起新娘就走,袁绍在前,曹操在后,来到院墙,曹操让袁绍蹲下,曹操踏袁绍之背,翻身上墙,新娘脚踩袁绍,手扶曹操,跟着上墙。

    李待郎家中一客,后院小解,见有三人正在翻墙,大叫有贼,袁绍惊慌,身体一晃,新娘险也跌倒,曹操一拉,一抱,将新娘抱入怀中。

    袁绍叫道:“孟德快拉我上去。”

    曹操心想:“拉你上来,我等都走不脱。”于是大叫:“贼在此地。”

    喊完背着新娘,跳下院墙,袁绍见护院渐多,心中一急,往上一跳,抓住围墙,慢慢上爬,护院刚至,袁绍已爬上院墙,跳下便跑,边跑边骂曹操无耻。

第十七章 蓝华劝角弃教,张角吐血() 
蓝华自知观念难容此世,便不再去访荆州,改回巨鹿劝说张角放弃传教。

    龚都,程志在前赶车,蓝华车内一路颠簸,心中越想越躁。

    儒家文化,德治天下,人分三六九等,六德六行,众生平等只是大逆不道,士家大族垄断政资,百姓目不识丁,士家眼中百姓皆为牛马,皇亲贵戚眼中百姓不过草芥。

    黄巾起义必败之局,终被镇压,百姓起义破坏尚可,建设不行,枉死人命罢了。

    蓝华细思火药,枪械,如拥一州之地,数百万百姓人心齐聚,百万巨银,集天下巧工巨匠,一二十载或有小成,管理不易,稍有差池,全功尽弃,终究也是水中望月。

    古时商贾地位低下,还不如民,做官必先出生士家,举孝廉,任官数十载,如有作为才会下放做得州牧,郡守。

    蓝华再思精兵强将之法,一无经验技巧,二无崇拜威望,三无资金基础,四无领军之将,如若打得几个州来,守住也是不易。

    蓝华自觉能力有限,不如古人见识,不知所谓穿越之人,个个了得,看古人如蠢货一般,哪知自己穿越,去街上摆个地摊都是无门。

    蓝华叹了口气,回去说得张角放弃传教,自去求得名师,学得十载,再来入世,或许这今世上仍有容身之所,不似平民百姓饿死路边。

    蓝华哪知,十载之后,太平教众百万之巨,百姓不得生计,拖家带口,牵牛带具,投入黄巾,颖川战败,黄甫嵩坑杀十万,三十载起义黄巾死伤五十万有余,黄巾皆为百姓,在朝廷眼中不过逆贼罢了。

    青州一战,曹操获黄巾军三十余万,屯田生息,活人无数,此为后话。

    蓝华反观自已之事,甚为鲁莽,蓝华自知做错,无后悔之药,但也希望说服张角,悬崖止马,让这世上多活些人命。

    一月后,车马返回巨鹿,巨鹿以被张角所控,人心向教,张角在巨鹿泽设一总坛,以作根据地后方。

    张角亲迎蓝华,教众不知何人,蓝华告知张角不得厚礼相待,免生他人猜疑。

    张角以不似从前卑微,举手投足,上位风范,身边护法有四,天地玄黄各一,教众百人,两路整齐,见张角走过,便呼天公教主,张角知蓝华谨慎,备了一桌酒席,禀弃左右和蓝华喝酒聊天。

    张角为蓝华满了一杯烧酒,然后倒给自己,举杯敬之。

    蓝华心事重重,举杯就饮。

    张角放下酒杯,问道:“师尊,不过一载就游历归来,可曾寻得天下英雄?”

    蓝华放下酒杯,张角又拿起酒壶满上。

    “见过几人,倒也不虚此行!”蓝华点头答道。

    “可有英雄愿跟我等一起共创一番事业?”张角又问。

    张角的队伍里没有几个高才生,读书人是不愿意造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当时读书人的政治理想,即使是被皇帝铢了九族,也不愿意造反的,皇权思想根深蒂固,那些活不下去,认识不了几个字,就被张角招进来了,很简单的原因就是不读书,不晓得理和礼,儒家的礼,义,仁,忠,这都是当时读书人被灌输的意识形态。

    至于有些朝廷官员,太监信仰太平教,是迷信神仙,希望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最好是赐颗丹药什么的,过性福生活之类的。

    “张角,为师所讲太平教义之言甚过鲁莽,难容此世,必会遭到士家所鄙!”

    “师尊,我做之事,皆为百姓福祉,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还天下太平,如若士家挡路,我必屠之!”张角愤愤讲道。

    “师尊也知其理,百姓为根,才有那稳固江山,奈何我等破坏尚行,没有士家人才,如何座得了这天下,到头来反害了百姓性命。”

    “师尊过虑,我等只需十载,便可号召数十万教众,从颖川,巨鹿,南阳,三路齐出打下洛阳,将灵帝抓在手中,逼他退位给刘姓子孙,杀光阉党,便可挟新天子以令诸候,令士人归心。”张角答道。

    蓝华看着张角眼神有些古怪,他记得张角的起义口号是,苍天以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怎么把曹操的战略目标讲了出来,这个时候灵帝才13岁,十年之后也才20多岁,张角说的苍天以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意思会不会是咋们把这个宦官把权的皇帝废了,咋们立个能干的新皇帝,甲子年起义,天下就太平了,这好像说的过去,张角从来没有说自己要当皇帝,而是做大贤良师(做大贤,做太师,做皇帝的教导老师呢?)

    如果真如张角所言,这事或许真能干干,不过张角好像起义后没多久就死了,张角死后,张宝,张梁就黄甫嵩打败了。

    蓝华犹豫片断,还是觉得,农民军怎么打得过武装精良的国家军队呢,叹了口气讲道:“我夜观天象,太平教起义,终不能胜!”

    张角闷极,吐血而出,蓝华自知此乃张角终身志愿,但又不愿意看到黄巾军起义失败后的惨烈,天下崩裂,生灵涂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