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袁绍不甘认输,只要袁绍留一军垫后,连夜撤回延津,至少还算是个平手,袁绍吞不下那口气,是曹操说的一句说:袁绍干大事而惜命,见小利而忘命。

    袁绍就这德性,不愿认输,不甘认命,如果袁绍不是自尊心,自卑心,嫉妒心,虚荣心同时作粹,他就应该听田丰的用骚扰战打败曹操,也应该听沮授的大军囤于延津,五军分散,作战略配合,不叫颜良,文丑为大将。

    袁绍为什么将五军全部进发到官渡,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和田丰,沮授同床异梦。

    第二点:领军的人不信任,信任的人又担不起大将之职。

    第三点:就想跟曹操来场武士决斗,找回自尊心,满足虚荣心。

    第四点:内部矛盾激化,派系斗争严重。

    第五点:三个儿子,袁绍更想像自己的小儿子接自己的位置,所以集中军事指挥权。

    沮授进言,主公,这个时候不能博命,咋们乌巢被袭,这个时候应该撤退,假如曹操大营攻不下,曹操只需要宣扬我军粮草被烧,军心必然溃散,无心念战,咋们到时候想撤都没有那么容易了。

    沮授又说:打仗不是这么打的,稳扎稳打才是上策,咋们先忍他一时,来日方长,咋们退回延津,曹操自然也会退兵的,咋们休整一两年再去和曹操打持久战,胜算是非常大的。

    郭图抢话道:打仗哪里不冒风险的,都是出奇致胜,曹操大营此时正是空虚,咋们十几万兵马一起压上,哪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曹操敢带几百兵马就袭乌巢,咋们主公难道连曹操都不如吗?

    沮授一听,这要坏事,郭图激将袁绍,袁绍最讨厌别人说他不如曹操的,果然袁绍起身,伸腿一脚,踢翻桌子。

    袁绍怒道:“曹阿瞒,不过一贼也,我袁本初今日就要血洗他大营。”

    袁绍呵完,又道:众将听令。

    五军大将同时走出,抱拳听令。

    袁绍道:“张颌,高览,你二人领二军轮番攻打曹操大营正门,袁谭,袁熙,你等领二军去攻打曹操大营侧门,高干领一军守营,若是兵力不足,随时压上。”

    五将听令下去,点上火把,连夜攻打。

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绍攻营不下,曹操大胜() 
曹操大营之中,也是灯火通明,荀攸守正门,郭嘉守侧门,曹操官渡军营也是数里之长,像个城池,袁绍的也不差数十里左右,兵马都不多,袁绍兵马十五万,曹操差不多六万。

    袁绍工兵就有十万左右,袁绍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也是差不多人数,曹操号称十万也是如此。

    两军打的是大决战,在官渡建起土墙,又有有征善战的武将坐镇,顶级谋士搞防守工事,两边打来打去都讨不到好。

    曹操一直处于被动阶段,军事物资问题和大后方的政治稳定问题都是大问题,这种大决战曹操顶住的压力可想而知。

    沮授派两支队伍去袭许都,也是差点得手,皆被荀彧,曹休,曹仁守住,现在曹操时来运转,此时只要曹操大军齐心守住大营二个时辰,只等曹操回军,胜负便定。

    箭如雨下,张颌派万人上阵去攻,数里长的土墙,万人铺开,倒也不挤,曹操大营和袁绍大营相隔不过十里左右,张颌,高览二军加起来兵马差不多六万左右。

    兵马不可能全部压上,太多反而伸展不开,也会造成伤亡重大,兵马太少,打起来也费时间,张颌万人兵马前冲,曹操正门防守士兵达到了万人,重努,抛石机,弓箭手那是一个劲的招呼。

    张颌望着高览道:曹操有防,如何能短时间攻得下曹操大营。

    高览叹道:皆是郭图小人激主公也,否则主公也不至如此糊涂。

    张颌道:你且座阵,我再领一营兵马冲锋,若是我身死,你且照顾好我老小。

    高览道:此时说这话还有何意义。

    张颌点头,喊话,“冲锋。”

    张颌见自己前锋部队以和曹军交锋,冲到土墙下面皆差不多死二三千兵马了,张颌领大军前冲。

    张颌领二万兵马前冲,营中出来二营兵马,一营徐晃领军,一营乃是李典领兵,二营兵马大概六千人左右,迎上张颌大军,数十息,两军交战,混战一团。

    张颌战了半个时辰,推进百米左右,徐晃与李典且战且退,等退到一工事前便再也不退,引步兵作铁桶状,任张颌如何攻打也难再进半步。

    张颌心急,只好拿士兵去填,只战法乃是荀攸的所布阵法,乃是铁桶防御,二营配合,只叫将敌方大军引入工事隘口,守住两口,一营守一口,以铁卫举盾,后有矛手,轮番阻敌,当叫敌军进退不得。

    高览见张颌势阻,大军压上,城中又出两营,一营乐进,一营乃是李通,阻住高览大军,数十息之后,两军撕杀一起,血流成河。

    此战一打便是二个时辰,曹操与蓝华回军,也攻袁谭,袁谭不敌,大军败回,袁绍得知气极吐血,要拿问两子,数人求情,袁绍才肯罢休。

    袁绍又问张颌,高览情况,探马回报,久攻不下,袁绍心急,要领军亲上战场与曹操决一死战,众人死劝拉住,才得以罢休。

    郭图进言:主公莫急,怕是二人未尽全力,刚才我驳张颌之言,他心中可是有气,可叫人传令,若是半个时辰再攻不下,便叫他二人提头来见,定会有效。

    袁绍道:正是如此。

    袁绍叫二人传令士兵去传令张颌与高览,若是半个时辰再攻不曹操大营正面便提头来见。

    袁谭,袁熙回军后,整理好自家兵马,还有万人之多,知败不久也,只等曹操攻来,便准备跑路。

    张颌,高览杀得满面是血,袁绍传令到来,心中更是火起,无处发泄,荀谌劝道:“不如反投曹操,袁绍此人连自己兄弟都容不下,我等为他拼死卖命,到头头袁绍丝毫不将我们当人看。”

    张颌,高览二人犹豫不决,适时曹操又在阵前喊话:乌巢被咋老曹烧了,只是你们投降咋老曹,肯定不会亏待你们。

    张颌,高览,高举白旗,叫士兵们投了曹操,曹操见张颌,高览放下武器投降了,开心的不得了。

    马上安慰众将,给二人封官许爵,叫士兵拿起武器,随自己一起反攻袁绍。

    张颌,高览一投降,袁绍直接昏死过去了,逢纪,郭图直接架着袁绍就跑路了,高干这支兵马还没有动,作为垫后。

    袁谭,袁熙一听曹操打过来了,马上收拾兵马撒腿就跑,他们一个跑回黎阳,一个跑到渤海去了。

    至于袁绍则被高干和几个谋士架回延津,三天后曹操兵马又打过来了,袁绍直接一口气跑回了邺城。

    曹操官渡一战大胜袁绍,杀了五六万人,收编了了袁绍五六万人,至于其他壮力苦差,自己都跑光了,袁谭带一万兵马跑到黎阳城,一时曹操还攻不下来。袁熙带着数千兵马跑回渤海,为什么直接往渤海跑,袁熙被封了幽州刺史,渤海过去不过百里就是幽州界了,渤海是袁家的老窝,袁熙知道他老头子都吐血了,肯定活不长了,听信了辛毗的建议,回到渤海,准备搞些支持,争位子。

    袁熙是老二,最没希望继承袁绍的位置的,只能回渤海找七大姑八大姨的帮忙,袁绍一挂了,这个人多多少少有点作用。

    那袁谭为什么跑到黎阳又不跑了,不跟着他老爹回邺城,主要原因是袁谭知道他老头子想立他三弟袁尚,自己跟回去,搞不好被袁绍的首席谋士们给做了,跑的太远,又怕错失了机会,肯定会有想他和勾和,扶持他的谋士。

    至于这二个家伙跑的连个影都没有了,不顾他老爹的死活,不怕袁绍责骂他们,拿下他们的兵权和官职吗?

    这两个家伙想他老头子最多责备他一番,自己手上有兵权,又驻在外面,反而大家都没危险,要是自己手握重兵,又跟在袁绍身边,袁绍才更担心,这两家伙居心叵测。

    说起来非常讽刺,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为了争权力,什么父子,兄弟都不是个事,我们看孙权,再看唐太宗,都不是一样德性吗?

    袁绍回军也只有万人兵马,密诏一封给审配,叫他扶次子袁尚为主,袁绍官渡大败,一直郁结于心,病焉焉的。

    数日之后,袁绍身体好了一些,便叫众谋士来议事。

    审配,逢纪,郭图三个谋士,现在也只剩下三个人了,至于沮授被曹操活捉了,他自已请命为袁绍垫后,结果被身边的士兵出卖,绑了去见曹操。

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杀沮授,袁绍杀田丰() 
曹操还是蛮喜欢沮授的,人才嘛。

    曹操说:沮授呀,你看跟错人了吧,跟我多好,你这种人才我最喜欢的。

    沮授吐了曹操一口唾沫:曹贼,若不是主公不听囤兵延津,再将大军分为数军,分散攻入兖州,豫州,你还会这么爽座在这里小人得志。

    曹操也不计较,说:沮授呀,袁绍这个人吧,不进忠言,幸亏没进你的忠言,否则我就完蛋了,袁绍这个我太了解了,还还是跟我混吧,我当你国士待之。

    沮授道:忠臣不待二主。

    曹操说:这样呀,来人,放了他。

    来了个士兵给沮授松绑,沮授抢了匹马就跑,曹操向许攸使了个眼色。

    许攸会意,从士兵手下拿起一把弓箭就射,沮授直接落马身亡。

    曹操为什么容得下关羽叛离,却容不下沮授,这个原因很简单,关羽是寒族武将,在曹操那里是个过客,曹操希望自己的武将,都像关羽忠于刘备一样忠诚于自己,沮授则不同,这种人太危险了,第一是谋略,第二是政治能力,第三士家豪门的忠诚只是对于自己的家族,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杀沮授就必需的,为什么叫许攸去杀,很明显的告诉大家谋士争夺上位都是互相算计。

    几个人座好了,就开始喝酒聊天了。

    袁绍说:官渡大战败了,我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很事细节没有注意到,田丰说的对,沮授也计谋也非常的不错,沮授被曹操杀了,田丰是不是该放出来为我效力了,你看四州之地贼乱又起了。

    逢纪说:主公,田丰的性格您是知道的,那时候你次子生病,他还叫你去打曹操。

    逢纪的意思袁绍一听就懂,田丰对袁绍立袁尚为继承人是不满意的,这种人留着肯定是个祸害。

    郭图又道:主公,田丰知道我们在官渡打了败仗,大笑,说主公不听他的话,打了败仗,活该呀。

    袁绍又看审配,审配答:田丰此人性烈,怕是拿权不好控之。

    袁绍叹了一口气,叫人将田丰处死,田丰做人做到这个程度也是够失败的了,三个谋士没有一个为他求情,这就所谓的直臣和忠臣,做人都不会,顶级谋士又有什么卵用,就你正确,大家都是错的,那没有人带你玩的。

    在以前那就二个字,找死,在现也就二个字,孤立。

    袁绍又叫审配,逢纪平定冀州叛乱,数月之后,曹操派人送来一件箱子,袁绍叫人打开,里面装着淳于琼,被砍了双手,双脚,又挖了双目。

    袁绍气极吐血,郭图刚好在旁边,伸手去扶,问道:主公何故如此。

    袁绍道:曹操言我有眼无珠,不识用人,杀了田丰,又不听沮授之计也。

    郭图道:曹贼自是奸诈,主公不必动怒。

    袁绍说完便又昏死过去,自是一病不起,数月后,一病唔呼,审配,逢纪扶持袁尚为政,袁尚为冀州刺史,接掌袁绍大权。

    郭图自知审配掌权,必会想办法拿了自己,连夜投了袁谭。

    审配,逢纪两个人政治上有分歧,搞矛盾,审配可是老牌士家,又是袁尚老师,军中多将领皆是他心腹,自有办法对付逢纪,审配很快掌握主动权。

    曹操知道袁绍一死,三个儿子肯定要争位子,马上出兵攻打黎阳袁谭,袁谭兵少,向袁尚请援派兵,审配哪有兵马可派,自己二三万兵马都是嫡系部队能给你吗?

    审配不干,说你袁谭有万余兵马守个城,还不成问题的,你主要是缺谋士,派逢纪过去给你当谋士。

    逢纪想了一下,大敌当前,当为主公分忧,就跑到袁谭那里,帮助袁谭守城,逢纪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袁谭见兵马没有派来,只派了逢纪过来,郭图又进言袁谭,这肯定是袁尚派来卧底的,不派兵马过来,说是帮助咋们守城,肯定是想策反咋们的将领杀了咋们。

    袁谭一听有道理,二话不说,直接把逢纪给杀了。

    逢纪就这么死的不明不白的,郭图简直成了个人精了,力害呀。

    杀了逢纪之后,郭图想出一计,投曹操,投了曹操咋们打袁尚,借外力灭了袁尚,咋们到时再反出曹操,收袁绍旧部,东山再起。

    袁谭一听这个计划不错,马上答应了,叫郭图去跟曹操去谈投降的事情,袁谭提出三个条件,当然袁谭的降曹操只是权宜之计。

    第一个条件,只降不投,和曹操一起出兵攻打袁尚。

    第二个条件,封自己做冀州牧,袁谭愿意将其他三州巩手相让。

    第三个条件,曹操趁机攻打自己,占领冀州,自己若是被其他人攻打被出当相助。

    袁谭的想法很天真,也很现实,幽州被袁熙所控,并州被高干所控,青州是自己的地盘,袁绍死后,冀州就成了袁尚的地盘了。

    青州对于袁谭来说简直是块鸡肋,他想的是冀州富饶之地,冀州是袁氏的政治中心,至于其他三州袁谭没有能力沾染,实际控制权还不在他们手上,只是名望在那里,士家和军阀都依附在袁氏旗下,袁绍一死,这些人的心思就活泛起了。

    郭图来见曹操,曹操引为上宾,又叫许攸,郭嘉作陪。

    曹操道:郭图,来此所为何事。

    郭图道:我乃投诚曹公也。

    曹操知道郭图肯定是有什么条件的,开始问道:不知袁谭投降于我,有何条件。

    郭图道:“条件有三。”

    郭图讲袁谭要求三个投降条件说了出来,曹操哪里不知道袁谭是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