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真龙志-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阔通道。

    起初,刘邦还很开心,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从彭城脱身,看来项羽也没有派多少部队来攻城啊!咦,我在城外不是还有35万军队吗?这些部队人呢?应该会没事吧?要不要叫夏侯婴去通知一下这些部队撤退?

    很快,刘邦就不开心了。

    因为迎面扑杀过来的正好是项羽的主力骑兵,一万人的骑兵大阵。

    项羽倒不是未卜先知,而是他原本就打算进城支援龙且,对彭城中的汉军进行清剿!正好碰到狼狈撤出城中的汉军,双眼杀得通红的楚军根本就没有管这支军队是谁的?是谁在领导?是不是刘邦?老远看见有汉军大队从彭城出来,正在向西进军,项羽将手中一招,呼啦啦整个骑兵大阵,开始如离弦之箭射向刘邦的军队。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外伏兵() 
妈呀!难道城外还有楚军的伏兵?

    汉军从上到下第一个念头并不是如何迎敌,而是害怕被伏击。

    溃兵的第一心态和正常反应就是这样,这也怪不得刘邦和汉军的心理脆弱,确实是被这莫名其妙从天而降的部队给吓坏了

    此时天刚刚翻亮,夜色还未完全消退,骑兵方阵冲击速度极快,加上背后战马拖起的烟尘蔽日,汉军再也搞不清楚有多少楚军正在合围而来!

    刘邦和心理再度崩溃,好比窃贼进入大户人家偷窃,结果被狗咬了。其实大户人家里没有几个人在看管,窃贼却自己心里发虚,拔腿就跑这是本能。

    刘邦偷袭楚国,这一路太过顺利了,顺得连自己都怀疑这是真的。等到主人项羽一回来,刘邦发现这确实不是真的,自己确实是中了人家的埋伏,原来就有警察在这周围活动,于是心理立刻崩溃,这完全正常!

    再说楚军仍然发挥冲锋时的老三样,百米之外急驰,五十米外拉弓箭,三十米外一齐放箭,十五米外全部都持长矛冲锋!

    汉军也有组织箭阵,可惜楚军冲锋来得太快,而且汉军当时仍然在行进之中,各路将领又比较慌乱,来不及统一协调指挥。汉军弓箭产生的杀伤力一般,没有对楚军形成实质性影响;而楚军一阵箭雨下来,对排头抵抗的汉军形成了较大挫伤!

    这时,楚军竖起了“霸”字大旗,汉军远远看见西楚霸王一马当先,全身金甲,跃然出尘,破空疾进,楚军喊杀之声如排山倒海!

    其实刘邦的心理和秦军心理差不多,他一看到“霸”大旗,心理立刻崩溃,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自信,瞬间被一扫而光。在一旁打鼓,叫道:“老大,咱们赶快跑吧,再不跑就被包饺子啦!”

    刘邦点头默许,然后低声对道:“告诉众将,分散突围,荥阳集结!”

    刘邦这一点还是不错,每次逃跑都不会只是自己跑,总不会忘记通知自己的大将们。

    但在某些时候,这种作法又起到扰乱军心的作用。原来大家都准备集中精神大干一场,这时需要统帅来鼓舞士气,偏偏统帅来了命令要求分散突围。这真是令人丧气啊!

    就这样,项羽1万骑兵,再次完成了对15万汉军主力的神奇逆袭。

    汉有阻击、没有对抗、没有血性,1万骑兵追着15万步兵满地乱跑

    幸亏刘邦跑得快,而且刘邦身边还有1000余人的骑兵队护驾,而且的特长确实是赶车和逃跑,他对逃跑的路线研究得很透,所以跑起来一点都不比差,他要求刘邦把麻烦的官服给脱了,只穿普通士兵的衣服。他不断用身边的马队来引开追兵,从而确保刘邦和自己始终处于安全之下。

    最有趣的是,刘邦自己的逃跑路线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呢?

    刘邦和并不是直接向西逃走,而是向北部的沛县方向逃走,刘邦突然想起这次杀回老家,还没有来得及去把老婆孩子接出来。这次和项羽撕破了脸皮,老婆孩子可能真要被项羽杀掉!那到时候打下江山还有屁用,连个接班人都没有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念头,刘邦和避开了项羽主力部队的追杀,项羽四处搜寻刘邦未得,极为郁闷。

    不过,神人就是神人

第二百三十四章 群龙无首() 
刘邦逃亡沛县途中的趣事,令整场彭城之战由悲剧变成喜剧,而且给其平添许多传奇色彩!通读这些故事,你会觉得刘邦的失败,一点都不可怕,反而更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上天宠儿。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他逃到自己的老家沛县,本想先安顿下来歇歇脚,哪知他的老爸刘太公、以及老婆吕雉携子女已然不知去向了。没办法,他不敢耽搁,只好继续逃跑,眼见得太阳就要落山了,他不得不寻找住处。

    暮色降临的时候,他来到了一个农户家。

    只见从里边走出一个老汉,刘邦对他说,打算借宿一晚,老汉看他一路劳顿的样子,不像什么歹人,便把他让进屋中。入座以后,刘邦问道:“老人家,贵姓?家中都有些什么人啊?”老者咳了一声答道:“老朽姓戚,老家原本是定陶那儿的,后来闹战乱就逃到了这里。老伴已经不在了,我身边还有一个女儿。”说到这儿,老汉才想起还未询问对方姓甚名谁,“看壮士器宇轩昂,不是普通百姓,请问?”

    刘邦虽然没做过多的介绍,但他的名字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

    老汉不敢怠慢,马上把女儿叫了出来,说道:“快快拜见汉王,若不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咱们请都请不来这位贵客呀!女儿啊,你速去准备些酒菜上来,招待汉王。“

    刘邦那绝对是个好色的主儿哇,平日里忙于打仗,无暇顾及挑选美女,而如今算是撞上桃花了。别看眼前姑娘是个农家女,却有一种不同的魅力,既清纯又漂亮,他看得两眼都发直了。

    老汉看出刘邦喜欢上了女儿,恭敬地唤道:“汉王,汉王”刘邦这才将游离木讷的眼神转向了老汉:“啊,老丈,贵千金可曾许配人家?”

    老汉答道:“尚未许配人家。以前有个相面的人给小女看过相,说她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如今大王您果真来到了寒舍,您就是小女的贵人啊!这是命中注定,天赐良缘。老朽想高攀汉王,不知小女有没有这个福分呢?”

    老汉的一番话正好说到刘邦的心坎儿里去了,但他又不喜形于色地表现出来。他虚伪地客套了几句,就点头答应了。

    为了日后有个凭证,他当即就把玉佩摘了下来作为订婚信物。二人喝过交杯酒之后,当天夜里就圆了房。并且这支桃花,还结出了果实——有了他们后来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在戚家不敢久留,第二天吃罢早饭,就匆匆离去了。

    后来,局势稳定了,汉王不仅把戚夫人接到宫中,而且还特别宠爱她。这种非同一般地宠爱,自然就招来了嫉妒和仇恨,也为戚夫人母子以后的人生路上埋下了一颗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定时炸弹。这些是后话,暂且不说。

    刘邦逃走,令整个汉军陷入群龙无首局面。

    项羽的铁骑如同一般,赶得汉军四处逃散,极为狼狈。

    从凌晨战至中午——“楚军将联军压缩于谷水、泗水(今江苏徐州西),斩杀十余万人,接着南追溃敌至灵璧(今安徽淮北市北)以东的睢水之上,又歼灭十余万,睢水为之下流。联军被楚军紧围三重!”

    不到一天的功夫,楚军三万骑兵,总计斩杀汉军及诸侯部队三十五万余人,真应了项庄那句话,这些人就算站在那里不动让你砍,估计你也累得不行。这次不一样,这些手持兵器的汉军,基本上就是被楚军追着砍,杀得那是屁滚尿流、魂飞魄散!史书称,自己溺水而亡的汉军,就接近十万余人!尸体把整个睢水堵塞不能流通

第二百三十五章 力挽狂澜,帝国将倾出英雄() 
彭城大战,比巨鹿之战更为惨烈。

    不过,彭城大战对手不同、状态不同,双方的收获也不尽相同。

    项羽原本可以如巨鹿大战一样,获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不过,由于对手从变成了刘邦,和刘邦应对危机之手法能力完全不同,所以取得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我们来简单看看、刘邦的差距空间在哪里?

    一、应变力差距。

    当时的情况比刘邦更复杂,王离被斩,15万大军灰飞烟灭。后院起火,胡亥被杀,连翻政变,失去粮草供应。孤注一掷求战不能,进退维谷,陷于绝境。的选择是投降,最后彻底被项羽收伏。

    刘邦的选择不同,他的选择是分散逃走,项羽3万铁骑虽然能追杀,但再多也不能把五十六万大军追杀干净。无论是在鸿门宴、在彭城大战,任何时间刘邦都不信任项羽,也不会心甘情愿屈服于项羽。换言之,刘邦绝对不依附于任何势力,即使依附也是短暂的。

    二、逃跑能力差距。

    其实是骄傲的,一生几乎没有失败,所以基本没有想过如何逃跑。即使后来在关中被韩信击败,他也没想过逃跑,在困守孤城,等待项羽支援。

    刘邦不一样,刘邦其实是谨慎的,一生几乎没有成功过,打过的胜仗屈指可数。所以任何时候,刘邦和等都会把活下来当作第一要素。没错,活下来才有机会,才能最终战胜对手,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刘邦的信条。所以,刘邦在确定项羽已经突然打回来,并且将彭城包围之后,不顾对方究竟有多少人、不顾自己的部队处于何种状态,毅然首先选择了逃跑。

    最重要的是,刘邦逃跑过程上,基本上主力大将毫发未损,这为其未来迅速东山再起打好基础。对于刘邦,失败成了他最好的课程,每一次战败之后,都会有神一样的崛起!

    三、意志力差距。

    刘邦和韩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意志力特别强大。

    百折不挠、百忍成金!反过来,和项羽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战斗力特别强大,但精神力量有所差距。

    刘邦和韩信,属于在生活磨难中成长的人,所以忍受失败、在失败中成长已经是常态。

    项羽和,属于天生高贵而能力超群的人,所以失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是无法接受的痛苦。

    人的精神力量强弱,其实就体现在对于失败的接受和学习程度之不同。强大的人会把失败当成朋友,在失败中学习成功的秘径。而脆弱的人会把失败当成敌人,认为是上天在和自己作对,从而更加远离成功!

    没错,如果换个人遭遇彭城之败,必然会一败涂地,必然会心惊胆战,撤出主战场并向项羽称臣,从此顺服永不背叛。当时的基本上就是这样,巨鹿之战后被项羽一战,彻底失去了自信和勇气。

    刘邦不同,彭城之战,只是刘邦若干次失败中比较严重的一次,而刘邦从彭城之战中总结和提升了若干绝技,这些绝技成为刘邦真正统一天下的杀手锏。

    我们来看看刘邦都总结了些什么?

    一、如何驾驭韩信。

    实际上,突袭关中成功之后,刘邦开始担心韩信功高震主,从而主动将韩信扔到与对练。他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我和张良的黄金搭档能够兵不血刃进占咸阳,只要有张良在,我们再忽悠一些诸侯王跟着,灭项羽问题不大。韩信毕竟太嫩,毕竟曾经是项羽的部下,毕竟还不能算嫡系,不能盲目信任。

    经过彭城之战,刘邦终于明白萧何关于韩信“国士无双”的说法绝非吹捧。

    要想对抗项羽,不是自己和张良的组合能够实现的,必须使用好韩信的力量。

第二百三十六章 驾驭诸侯() 
二、如何驾驭天下诸侯。

    刘邦之与项羽,猛一看刘邦没啥本事,不会打仗、不会带兵、不会建立威信!但这是外行人的看法,真正的差别在于——刘邦懂驾驭之术。

    什么叫驾驭之术?这是帝王之道与霸王之道的本质区别。

    帝王之道并不在于刚强、威猛,而在于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于驾驭天下有才的人为自己服务,从而巩固帝业。霸王之道则在于至刚、至猛、至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震海内而无敌天下。

    刘邦起初也并不会驾驭之术,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长期想法。自从拿到传国玉玺之后,刘邦就开始每天晚上琢磨,他把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事情反复想过很久。秦始皇为什么能够成功?秦始皇又为什么最后失败?秦国为什么统一了天下却未能征服人心?天下诸侯为什么国家没了却复国之志不灭?

    没错,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他刘邦也照样无法统一天下。

    项羽不同,如果放眼春秋战国以来所有霸主,项羽已经超越了所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更重要的是,项羽几乎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了这些伟业,更快、更强、更光辉夺目。但项羽从来没有拿到过传国玉玺,所以也就从来没有想明白秦始皇与自己的区别。

    三、如何驾驭自己。

    没错,彭城之败,刘邦实现了对自己的全面超越。

    刘邦对自己的总结是——带兵打仗,不是自己的强项,却太喜欢出风头。眼见着收复关中之后的大好局面,差点被自己愚蠢葬送,他非常痛心。但表面上,刘邦却非常淡定,回到荥阳,基本上没有处理任何将领,甚至连带着部队逃跑的灌婴、乱传战报的夏侯婴都没有处理。刘邦几乎把所有责任自己扛下来了。但是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太喜欢出风头,这都是以前在沛县混江湖的时候养成的毛病。

    ——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打仗一定要听韩信和话,否则还会吃大亏。

    ——直到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学会了乖乖听韩信和张良的话,不再轻易自作主张。

    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和兴奋,这就是巨大进步,刘邦飞速成长为真正的帝王操盘手。

    反观项羽,他聪明绝顶、武艺超群、智谋无人能及;

    但是驾驭自己方面,他却始终是门外汉!

    所以项羽,能驾驭千军万马、能驾驭天下大势、能在瞬间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但是在驾驭自己方面,他没有认识到人类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