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真龙志-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次日刘邦依计向项羽上书,请假要回沛县省亲,说常年征战,离乡日久,非常想念家人。项羽知道刘邦在演哪一出戏,没有批准,说思考一下,就让刘邦回去了。此时,张良在旁边进言道:“项王啊,千万不能让刘邦回沛县啊,那里可是他的根据地,他的人马都是沛县的,弄不好他还会在一带称王,到时候就麻烦了。他既然想念亲人,我们偏不能让他相见,我们派人把他的家人接过来做人质,然后立马打发他回到汉中封地去,有人质控制在手中,我们就不怕刘邦不听话了。”

    项羽一听这话,觉得有理;毕竟把刘邦强扣在身边觉得尴尬。

    这时,陈平再过来献计道:“项王您既然封刘邦为汉中王,而且已经诏告天下,如今其他诸侯都已经返回了封地,如果我们强留刘邦,恐怕天下人会非议我们。不如采用张良的话,把刘邦的家人接过来做人质,这样既可以约束刘邦,又可以保全我们的信用,这是两全其美的策略啊!”

    项羽听罢大喜,立即安排人照办,去沛县取刘邦的妻儿、父老等。这边给刘邦办了就职手续,批准刘邦即日起返回封地,去当汉中王。

    刘邦得以逃离项羽魔掌,开心不已,每待在项羽身边一天,刘邦就会胆战心惊一天,他害怕自己的秘密被项羽发现,更害怕喜怒无常的项羽会突然对自己发难。

    刘邦办完手续,立即拔寨启程,火速穿越秦岭,向汉上一带进发。

    沿途,刘邦采用张良留下的计策,将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崇山峻岭中,经过的桥梁也全部毁掉。这一点,史书让称,是为了显示刘邦没有东归之心,让项羽放心,自己会好好呆在巴蜀之地做汉中王。其实,真实的用意是——刘邦害怕项羽反悔,又害怕士兵们不愿意跟着自己吃苦,偷偷逃回关中和东部。烧毁栈道,一石三鸟,既可以显决心、又可以断追兵、更可以断了士兵们的逃亡之路。

    可是,自从刘邦率军入蜀,士兵们的逃亡就成了常态,基本上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士兵开小差。起初,刘邦军规非常严厉,抓住逃兵还会处以重刑;可渐渐的,将领们也经常三五成群的逃亡,大家都觉得跟着刘邦待在山沟沟里没啥前途。刘邦干脆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但刘邦自己却很有安全感,毕竟他最早起家就是占山为王的;现在虽然还在山沟沟里,但总归是真正的汉中王,而不是山大王啦!

    刘邦在汉中卧薪尝胆,他可不是勾践,刘邦并没有真的尝熊胆,他每天趁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拿出来把玩,这不停刺激着刘邦试图东山再起。然而张良被扣在项羽身边,自己苦于无人商量军国大计,只得静待时机,休养生息、训练军队。

    刘邦这次进攻咸阳、鸿门受惊、受封、西进汉中,虽然整个过程看似极为被动,收获还是极大的。

    在刘邦看来,最大收获显然就是活了下来。

第二百一十三章 传国玉玺落入?() 
无论干什么大业,首先都要留得小命在。

    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刘邦和项羽最大的差别,也是穷人家孩子与官二代的差别,刘邦虽然不如项羽有才、不如项羽聪明、不如项羽武艺高强,但刘邦比项羽有韧性、比项羽脸皮厚、比项羽热爱生命。高手过招,如果处于均衡状态,最后关头,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韧性、决心和活下去的坚强意念。这点优势,在刘邦与项羽决战的关键时刻,每每发挥神奇作用。

    第二大收获显然是得了到传国玉玺。

    这也是刘邦铁心决定为子婴复仇的原因,子婴完全可以把传国玉玺毁掉或者藏匿起来,但子婴并没有这样做。当传国玉玺落到刘邦手中那一刻,刘邦更加坚信了自己,必将成为真命天子的预言。传国玉玺给刘邦带来的帮助,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权仗;更重要的是令刘邦完全相信了命运,而这种力量往往超乎想象之强大!是啊!奋斗了这么多年,从一个屁大点小官——泗水亭长,到山大王,到起义军将领,到冒险西征,到攻克咸阳,再到手握传国玉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传奇啊!更重要的是,竟然这传国玉玺能在自己手中“神不知鬼不觉!”咸阳大火,更令这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有了足够推辞,这显然绝对是天意。

    我虽然打仗不行,虽然手下没有强兵,虽然地盘很贫瘠,但这有什么呢?我有天意!我是真命天子,来吧项羽,我的好兄弟!就算你贵为西楚霸王,就算你勇冠三军,就算你战神无敌,我也一定要向你挑战!

    为了子婴、为了三秦被你残杀的百姓、为了传国玉玺、为了真命天子的传说!

    来吧项羽,我会从你的尸体上跨过,让你真正品尝到失败的味道

    第三大收获则是赢得了时间。

    这个很难想象。其实攻克咸阳之后,刘邦的大军是乌合之众,虽然有十万人,却人心不齐,龙蛇混杂;项羽的大军则是疲惫之师,三万八千人,残留两万余人,伤亡惨重,战力严重受损。当时刘邦和项羽都需要时间,如果两人全面火拼,诸侯中的强者必然渔翁得利;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是齐国大军,齐国大军未参加巨鹿之战,而且齐国地大物搏,自古善出大将。刘邦、项羽只要火并,齐国很容易将二人取而代之,获得天下霸权。

    分封结束,刘邦转战汉中,虽然不少士兵逃离,但这并不影响刘邦的基本部队。刘邦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自己部队的差距。在汉中这段时间,训练军队、整顿军纪、建立军制成为刘邦亲自着手的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不得不承认,刘邦这方面才能有很大差距,但努力总比不努力来得强。汉中休养之后,刘邦部队战斗力大幅提升,至少可能在正面战场上与项羽叫板,这就是重要原因。

    第四大收获则是萧何帮助刘邦拿到全套秦国建国法制和文件。

    千万别小看这些法制和文件,秦国之所以能完成吞并天下大业,最重要的就是秦始皇和李斯两个人都是治国奇才,他们的才华基本上都体现在了这些法制和文件中。如果不是出现了赵高和胡亥两个亡国天煞,大秦的统治原本不可能这么快结束。

    萧何掌握了全套建国法制和文件,相比于起自草莽的其他诸侯,自然拥有了极大优势。秦国以前富饶千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好,老百姓战时当兵、闲时务农,整体战斗力极为强大。萧何用了这整套制度,短短两年,将贫瘠的汉中、蜀中变成富饶之地,成为支撑整个楚汉战争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这里源源不断为高祖的战争提供兵源、物资和粮草,成为刘邦屡败屡战最终完在逆转的核心力量。

第二百一十四章 留不留?谁将成败论英雄?() 
放下刘邦在汉中修炼暂且不表,单说项羽分封完天下诸侯,五十万大军尽皆散去,项羽自己在呆了个把月,他没有急于撤军的原因,其实是在安置、、司马欣等三员降将入主关中的事情。

    史书通常把作为项羽人生、事业、成就的顶点,其实这完全是误读。

    寻章摘句,迂腐之见!

    只是项羽真正西楚霸业的开端,项羽掌握了争霸天下的主动权,但距离真正统治天下还有很远的距离,项羽非常清楚这一切。

    纵观天下大局,十八路诸侯已经归国,表面看以楚义帝为尊的列国体系再次处于均衡状态,实则各家、各国都有自己的算盘和野心。

    其实诸侯中实力强大的都看得明白,项羽再强,手下只有两万余人,至少现在还有机会击败他。如果假以时日,项羽回到彭城,训练出一支二十万人以上的铁军,那将成为真正兼并天下的王者。所以,要想真的顺从,就不需要折腾;但如果还有点想法,诸侯都需要抢时间,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抢到了时间,谁就抢到了未来的真正主动权。

    齐国由于被一分为三,各家实力都不弱,从回去,都蠢蠢欲动,谁都想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真正齐国。赵国也被一分为三,张耳、陈余、赵王歇等,由于分封不均,从朋友、战友反目成仇,大战一触即发!没有受封的彭越,手下也有不少部队,还在中原一带打游击战。三秦之地,、、司马欣要想镇住秦国百姓,获得大家的真心支持,还需要时间和大量工作。而位于天下之中的韩国,原本兵力最弱,几次大战之中也没有什么功劳,韩王成的谋士张良又是刘邦死党,只要张良还在韩王成身边,随时有可能与刘邦形成联手,对三秦之地形成夹击局面!如果这样,形势就会急转直下

    还有楚义帝,他是否甘心被架空?会不会再出什么馊主意和项家作对?楚义帝一直对项羽怀恨在心,肯定不会消停!

    项羽对此了然于胸,范增护送楚义帝去郴州归来之后,两人做了一次深度探讨。

    范增首先痛骂了一顿项羽,他非常生气,生气的原因自然是让刘邦逃脱。

    范增悻悻地道:“项王啊!您这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啊!放走了刘邦,您将后悔一生!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一定会毁在这个人手里!”

    项羽淡然一笑:“亚父,现在说这个也晚了。不是我不想留他,只是刘邦太狡猾,他和张良联手把我给忽悠了。不过,我现在扣留了他全家老小作为人质,他老婆孩子都在我这里;我谅刘邦也不敢乱来!”

    范增怒道:“不成熟,你太不成熟了!为了皇权,父子尚且相残,秦宫之中,多少兄弟手足反目成仇的例子?!刘邦志在天下,老婆孩子根本威胁不了他!他不是常人,不会念及这些普通人的羁绊。”

    项羽苦笑道:“就算他想造反,我已经安排了等三员大将,在关中堵住他东进的出路,谅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放心吧,刘邦所有的套路,我都给他算定了。”

    范增把头摇得像波浪鼓,叹息道:“自古成大事者,成败取决于细节。轻敌,往往是失败的开端。我也不想多说了。现在这形势该怎么办?你想好对策没?”

    项羽在大帐之中将天下地图展开,霸王之气凛然,朗声道:“亚父你看,我们回师彭城之后,天下以彭城为中心,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大区,南面基本都是楚国地盘,我们统治根基深厚,只要处理好楚义帝,大局可以底定。北面赵国三雄自相残杀已成定局,我们只需要暗中帮助他们当中的弱者,让这种对峙局面多维持一段时间。西面大区的关键点是韩王成,这个家伙不太听话,又没啥本事,但有个张良在他身边,他随时可能与刘邦联手,对三秦之地形成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动用手段,不留痕迹地解决掉韩王成,换一个信得过的人来统治这个地区。至于东面,齐国旧地,这可是一块肥肉,我让齐国三雄势力相当,就是要给他们一个反目成仇互相血拼的机会,我们以此为契机,并力东进,灭掉齐国三雄,我们将获得真正统治天下最强大的物资基础和稳定的大后方。”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腔怒火() 
范增原本一腔怒气,转而破涕为笑,老小孩的脾气跃然呈现。

    范增鼓掌笑道:“羽儿原来早就胸有奇谋,十八路诸侯的心态、战力、利益格局竟然都在你的掌控之中。这我就放心了!只是这张良,千万不可以放他到刘邦那里,一定要设法除掉。没有张良,刘邦就是没有翅膀的雄鹰,暂时还无法腾飞。我们可以赢得足够的时间平定东面和北面。”

    项羽点点头,回应道:“张良和韩王成应该一起解决,这两个人都不可能真心服从于我们。我已经物色好了接替人选,放心吧,这件事要做得机密。还有,您护送义帝,他那边有没有什么异动?”

    范增摇头道:“义帝最近倒是老实,但似乎对您拒绝执行他的命令怀有怨言,时常抱怨当初不应该派你随宋义北征。”

    项羽冷笑不止,伸出右手做了个在脖子上自刎的动作,说道:“安排英布带人去把他解决了,别让他一直抱怨,这样对他老人家身体不好。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范增不解地回道:“刚刚分封天下,就动手解决义帝,会不会引起诸侯大乱?这样不好吧?!要不要过一段时间,等形势稳定了再动手?!”

    项羽皱眉深思道:“不行!义帝每出一条不利于我的命令,都会对楚军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虽然大家都不会听他的,但都会用他的话来给我罗列罪名。与其背黑锅,不如把黑锅背到底。再者,我们现在就是要各区域内诸侯内乱,这样我们抓紧时间扩招新兵、巩固地盘,稍加整固,就可以开始真正的霸业了。”

    范增立刻心领神会,对于阴谋杀人的事,一向是范增特长,点头同意之后,立即去亲手安排,老范又一次得到施展空间,十分满足。十余天后,消息传出楚怀王在郴州溺水而亡,江湖上各路英雄心知肚名,但谁也不会再去关心一个空头司令、落魄帝王的死活;大家都很忙,新的大战即将爆发,各路诸侯都忙着准备抢地盘

    形势变化,永远比人变得快,世事如棋,结局却谁都无法预料!

    之后,大家都预料刘邦要倒霉,但刘邦得到张良、陈平的帮助,跑得比谁都快。另一个大家都认为是小角色的人——韩王成,却代替刘邦倒了血霉!

    韩王成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只能怪韩王成太不了解情况。

    张良对韩王成原本是忠心耿耿,但这一段时间与刘邦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不在一个水准。同样都是王,但王与王之间的差距,可以差到天涯海角。韩王成,冲动、固执、多疑、怯懦、贪婪而且小气,张良原本建议韩王成及早设法返回封地,整顿兵马,以待新的天下大乱。可是韩王成从内心深处压根儿没把张良的话当回事。

    韩王成是怎么想的呢?

    他不服气,以前韩国是靠秦国最近的,百年以来,韩国遭受秦国侵略最多、掠夺最多、割地最多,而这次分封之后,原本属于韩国的很多土地、财物、人口都被没有被划分回来。韩王成想不开,他希望能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