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治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政治家-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省

    高季辅回答:“现在刚刚安定,农桑种植并不多。何况各种分田的均田制并没有能很快彻底推广,百姓还没有完全落户,甚至很多黑户没有能够完全清理。所以现在收成并不多,我所了解到目前我们大概平摊下来每亩地产量大概为半石。”

    “而朝廷收完了税赋之后,百姓留不下什么东西了。”

    不过高季辅话锋一转,说:“不过朝廷的俸禄,也都快要发放了,我们大都督府的官吏也都准备开始发放各种俸禄,商录事是九品官,每年光是粮食都有五十石。有了这些粮食,你也就不用每天跟着武长史混饭吃!”

    商华老脸一红,自己这个大半年以来,都是跟着武士彟吃饭的,吃住都是在武士彟这里要的。这个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商华是“上门女婿”呢。不过武士彟好像并没有在意,商华也都厚着脸皮去留在了大都督府武士彟这里要粮食吃饭。至于官员的俸禄的问题,商华也都没有关心。因为唐朝初期的官员俸禄是年薪制,一年年底税收上来之后才发俸禄,他着急也没有用,所以干脆厚脸皮混饭吃了。

    “哎,等等,不对吧!我九品官,每年光是粮食俸禄都有了五十石,可是今年百姓平均每亩收成不过是半石。按照均田制之下,每户男丁一百亩地,那也就是说平均每亩半石,那一百亩地也就是五十石。那岂不是光是我这个九品官的粮食,都已经占据了一户人家一年的全部收成?这个还是光是粮食啊,如算上别的永业田,职分田还有各种东西,恐怕还是这个粮食的很多倍。这么折算,那我的收入岂不是等于差不多上百户人家一年的收成了?”商华问道。

    高季辅算了算了,回答:“是吧!”

    商华眼睛睁大,自己一个九品官收入都这么高了,相当于上百户人家一年的收成,都用来供养这个“国家干部”了?

    上百户人家啊,自己可是上百户人家来供养自己这个官员,这个也太可怕了。

    “算了算了,还是把过多的收成都还给百姓吧。现在天下刚刚太平,还是别太过于盘剥百姓了。”商华摇头说。

    商华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也都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并且过上了如此“腐败”的生活了。他心里害怕,自己一个人收取了上百户人家一年的收成的供养,这样他感觉这个钱拿的烫手啊!自己真的能够配得上这份收入,甚至商华自己也都怀疑了。

    高季辅摇头说:“商录事,你不要这么做。朝廷让我们为官,总不能饿了我们这些朝廷官员了。所以肯定要先满足我们朝廷官吏的,不然我们如何为朝廷做事。如果连我们都吃不饱,那我们如何为朝廷做事呢?”

    “何况,你千万不要惺惺作态,把你改得的俸禄退回去。不然你让别的官员怎么看你,到时候别的官员退,还是不退呢?这样可就为难了,所以你还是不要如此惺惺作态。虽然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你如果这样做,那会让别的官吏很为难的,你会成为大家的公敌。到时候,你会成为异类,这样对你很不好。”

    “何况你如果这么做,那不是在体现高风亮节,反而是在说明你配不上这个收入,这样让同僚们怎么看你?”

    高季辅劝说了商华,让他不要做这种“蠢事”,不然一旦商华主动把合法的俸禄退回去了,那让别的官员怎么办?到时候别的官员是不是也要跟着,不然无法有这个品德。

    所以高季辅为了商华的前途,不让他去退让,只能够安心收下了。何况高季辅说什么要优先满足官吏的收入需求,所以要去盘剥百姓?这样让商华想要反驳,可是却不好反驳什么。因为自己也是受益者,如果这么说了,那可能得罪很多人了。高季辅这话听起来,好像有一股“再苦不能苦干部”的味道。这样如果在后世,那绝对是要被喷死的。可是在古代,商华却不敢反驳。如果反驳了,那他得罪的人绝对很多,这样他会成为整个朝廷的异类,那样反而会不利。

    “哎,算了,多想一些办法,为民谋福好了!”商华想。

    商华现在终于感觉到了当年白居易观刈麦时候的感受,白居易看到了百姓收割非常辛苦,甚至每年都要缴纳重税。白居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甚至没有从事过农桑种植,他看到了百姓生活艰难,都感觉到有些愧疚。因为他当年的收入很高很高,何况白居易还是高级官员,他都给感觉自己付出的东西,比起收获的东西太少了。

    现在商华也是如此,自己的每年的官员俸禄要一百户家庭来供养自己,让商华反而有些惭愧了。自己真的能够为百姓创造了那么多价值吗?他所为百姓做的,真的能够配得上这么多的收入吗?

    所以商华感觉自己好像做的还是不够,这么高的收入,在后世绝对是贪官污吏才有的收入。可是在古代,却成了合法收入,让他反而感觉有不少的惭愧。

第50章 出远门() 
“岳父,我打算出一趟远门!”商华说。

    武士彟问道:“你去哪?”

    “岳父,我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身份,以大都督府特派专员的身份,前往南方占城国,我希望去南方占城国去取回来一种稻谷,姑且称之为占城稻。”

    “最近我刚刚领取了俸禄,可是却要了一百户百姓一年的收成,所以我感觉非常愧疚。我没有能够为百姓做什么,没有能够为他们谋取多少福利,可是他们却要了一百户百姓的收成来供养我。尤其是目前我大唐刚刚安定,甚至粮价高昂。我刚刚了解了,一斗粮食,居然要到了一匹布甚至一贯钱。这么高昂的粮价,我受之有愧。所以我打算去占城,把这种稻谷引种回来,这样我们百姓可以尽快种植。”

    “占城稻我也有所了解,这个占城稻大概生长周期为五十多天,从种植到收获也就是五十多天的时间。只要我们能够种植这个占城稻,那我们将来可以获得数不尽的粮食。按照我的估算,大概从我们秦岭以南的地方,可以一年两熟,这样也就是一年可以种植两次,等于是收获了两次。”

    “甚至在岭南地区,更是可以一年三熟,这样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用不了多久,我们大唐将会永远不用担心什么粮食了。”

    商华接着给武士彟介绍了这个占城稻的优点,这个占城稻的优点其实有很多,不但是这个生长周期短,可以一年几熟。甚至这个占城稻不挑地,南方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种植,不用像是传统中国水稻那样“娇贵”。

    占城稻的产量也不错,几乎是亩产三百斤以上,光是这个产量都已经比目前大唐流行的粟米也就是黄小米产量高了不少。目前大唐的黄小米亩产大概是一百多斤,占城稻直接翻倍,何况如果一年几熟,那也都肯定比起黄小米高了很多倍了。

    将来只要推广了占城稻,在整个中国都不会缺乏粮食,甚至可能会过剩了。

    “真的有这种稻谷?”武士彟问道。

    商华肯定的回答:“没错,是有这种稻谷,所以我希望去取回来。这种稻谷虽然有一个缺点,那也就是稻米的质量不太好吃,不过却完全可以给普通百姓吃。饿极了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挑食的。我们大唐首先保证粮食安全,先给百姓吃饱,然后才能够吃好,这个占城稻是我们能够吃饱的最重要的东西。”

    商华知道这个占城稻史书上也都记载了,占城稻虽然能受得了各种地方的土壤环境,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可是有一个缺点也就是大米的质量不高。这个和后世很多杂交水稻一样,生长周期段产量高的大米,往往都是口感不好的大米。这样也是很多人抨击占城稻和杂交水稻的原因。不过这个却并不能够掩盖占城稻和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因为他首先最大可能的保证了粮食安全,保证了粮食安全才能够去说别的。

    目前大唐刚刚安定,急需大量粮食稳定人心,所以这个占城稻是目前最合适的。产量高的农作物目前占城稻最容易获得,所以商华决定去南方的各国去进行搜集一些稻谷,将来可以去获得引种。

    武士彟想了想说:“不行,我不能让你去,这个事情不用多说了。”

    商华赶紧问:“为什么?岳父大人,不就是去南越吗?怎么你不同意?”

    武士彟还是肯定的说:“我不同意,我就是不同意,我绝对不会同意让你去的!”

    武士彟说得非常坚决,好像绝对不会容许商华去越南一带去进行收集稻种的,让商华非常奇怪。

    “岳父大人,只要能够把这个稻谷引种回来,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啊!反正不就是出一次远门,有什么困难的?我想南越诸国不会小气到这个程度,连一些稻谷都不给吧?”商华问道。

    商华感觉莫名其妙,按理说武士彟也是一个老牌官员了,虽然刚开始是从事商业,可是后来却当了官。甚至当了兵,当兵当官的人,能不知道粮食安全的重要吗?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农业国家,甚至是古代国家更重要。粮食稳定是决定是否足安康的因素,武士彟没有理由不懂得这个道理啊!

    可是武士彟居然还会拒绝这种提议,让商华非常意外,这个武士彟到底是在想什么啊!

    “岳父大人,你为什么不同意?这个可是功在当代……”商华还是想要劝说。

    武士彟却严词拒绝说:“不用多说了,我不会同意你去的,我是绝对不会同意你去那里的。我可不希望我女儿刚刚成婚没多久,也就成了寡妇!”

    武士彟说完马上离开,这样让商华留在原地惊呆了,武士彟这话是什么意思?这话也太过于莫名其妙了,这个是怎么回事。

    “不就是去一次越南嘛,我当年越是没有去过,还去过好几次旅游了,怎么说的那么严重?”商华心里犯嘀咕。

    占城不就是后世的越南一带,怎么去一次越南,那自己老婆武若彤也都要当寡妇了?有这么诅咒自己女儿的父亲吗?何况越南商华也不是没有去过,在后世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都有旅游的习惯了,出国游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甚至越南旅游已经是很低档次的出国游了,很多普通人都承受的起这个价格。商华也都去过几次了,有什么不行的?

    不过,很快,商华的妻子武若彤赶紧跑了过来。

    “夫君,听父亲说你居然要去南越那里?不行,我不能够让你去!我可不希望刚成婚不久,就当了寡妇了!何况,夫君你连后代都没有,如何能够去那个地方冒险啊!”武若彤说。

    武若彤这话,也是让商华感觉意外,这个到底是在怎么了,怎么武若彤也是这么说的,难道这个时代去一次越南,那就这么危险?

第51章 装逼感觉真好() 
“夫君,这个南越去不得啊!南越乃是烟瘴之地,十个人去了,九个人都回不来啊!这个烟瘴之地,千万去不得啊!”武若彤赶紧说。

    商华听了武若彤解释了很久,这才知道什么是烟瘴之地。烟瘴之地是很多艺术作品描写中国古代的一些南方地区,包括后世两广地区,云1南海1南台湾甚至是四1川的一部分等等,这些都是古代所说的烟瘴之地。这样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古人认为这些地方森林里面有一些毒气,这里是非常不安全的。一旦有些人去了,那这样必然会死亡。

    商华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这个其实也就是古代所谓的瘴气。这个瘴气是很容易让人死亡的,甚至十个人去了,九个人都无法回来。

    武若彤接着说:“夫君,父亲不让你去,其实也是为了你好。你的前途非常不错,不但年轻,并且有才华,何况有着父亲的提携,完全没有必要去冒险啊!其实你没有必要去冒险,你只要按部就班的在父亲的提携之下上来,而且皇上目前春秋鼎盛,那完全可以让你安稳升迁,不必要去冒险的。何况这个风险太大,一旦稍不留神,就要丢了命啊!”

    武若彤来来去去也就是一句话,那也就是不希望商华去那个南越,这样太危险。商华这才知道古代的南越和后世的越南不能够直接划等号,因为这个古代的开发程度并不高,很多地方都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自然会变得如此有“瘴气”。

    其实如果只要仔细想想看中国的历史,最早的时候整个江南都是“烟瘴之地”,可是后来江南得到了开放,烟瘴之地再次“南移”,变成了两广岭南hn那一带地区。最后到了南宋元明清时期,所谓的瘴气之说已经很少出现在历史视野当中了,因为那里得到了开发,所谓的瘴气也都不攻自破。

    商华知道这个时代开发程度低,去到了南越地区,那自然会非常危险,甚至可能真的犹如古人所说,十人去九个人都要死在那里。甚至有说法要去那里,先把老婆改嫁,包括官员都畏之如虎,成了贬官时候才会被“发配”过去的。

    商华突然哈哈大笑说:“瘴气,不就是疟疾啊!”

    看到了商华大笑,然后武若彤却没有关心什么“疟疾”,而是继续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商华打消去南越的想法。

    不过商华这个时候,却义正言辞的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商华说了这句后世林则徐义正言辞的话,让武若彤也都震惊无比。

    “若彤,这个去占城引种,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如何能够给因此也就去躲避了?这个关系到我们大唐,甚至关系到我们华夏千秋万代,如何能够因为一点点的风险也就去躲避?这个引种占城稻,那个可是能够为了我们无数华夏儿女谋福的大好事,我如何能因为一些所谓危险,也就去躲避?所以,我明知山有虎,可是也要偏向虎山行。”

    “还是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不能够因为个人的危险,也就放弃了国家和百姓的未来!”

    听了商华这话,武若彤感觉自己丈夫突然变得非常的“高大”,让她也都尊敬不已。这个可是真正的为民谋福,为了国家千秋万代的幸福,这才不得不冒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