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南宋-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卫士跪禀道:“大人,左鹰扬卫、洛阳戍卫军已经抵达城外!”

    众人闻言,不禁大喜!现在正值危难之时,两个军团的抵达可谓正当其时!

    周密欣喜地道:“走,随我去迎接他们!”随即便领着众人出了大厅。

    视线转回到张良臣方面。

    被张良臣黏住的伯颜所部不断耍花招想要脱身,然而却始终没能得逞,反而被张良臣借机突袭,杀死杀伤他们不少人。

    这天夜里,正当张良臣准备休息的时候,白熊急匆匆地奔了进来,“汉王,斥候发现敌军正在大规模调动!”

    “哦?”张良臣重新披上披风,奔出了大帐。

    张良臣登上瞭望塔,两名瞭望兵连忙行了一礼。

    张良臣朝远处望去,只见黑暗中仿佛有无数人在快速运动!然而具体的情况却看不真切!张良臣不禁皱起眉头。

    六万民军在近两万突骑的配合下朝不远处的汉军营垒汹涌而去,这些民军都非常紧张,双目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黑幕,生怕汉军突然从黑幕中冲杀出来!已经见识过汉军突骑威力的他们,对于汉军不禁有一种恐惧的感觉!

    就在这八万人马准备进攻汉军营垒的同时,元军的主力,二十几万人马正在悄悄地向开封方向撤退。

    原来,伯颜又来了招声东击西,他希望以那八万人马吸引住汉军的注意力,主力则趁机退入开封。可既然是诱饵部队,为什么会将宝贵的两万突骑派出去呢?因为伯颜认为张良臣绝非等闲之辈,要让他相信诱饵部队就是主力,必须下足本钱,目前他手中仅存的两万突骑无疑可以使对方产生这种错觉!

    按照计划,两万蒙元突骑及六万民军朝汉军营垒发起汹涌澎湃的进攻,呐喊声突然打破了黑夜的宁静。

    两万蒙元突骑组成的攻击前锋呐喊着朝汉军营垒席卷而去,隆隆的马蹄声在夜幕中格外清晰!凶猛元军突骑一鼓作气冲入汉军营垒,汉军毫无防备,防线被一下突破!

第640章 将计就计() 
元军顺利地冲入汉军营垒,很快却发现了异常,整个营垒空空如也,似乎早就人去营空!

    领军的赤勒面色一变,大叫道:“不好!我们中埋伏了!”

    话音刚落,却在远处响起激烈冲杀的声音!赤勒等人都不禁一愣,他们原本以为汉军会伏击自己,却没想到情况竟不是这样!赤勒连忙打马奔上高处,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赫然看见东边火光冲天,火光下似乎无数的铁骑正在发起一波波强猛的攻势!

    赤勒面色苍白地道:“汉人竟然,竟然料到了元帅的计谋!”

    “将军,现在怎么办?”一名部将不知所措地问道。

    赤勒毫不犹豫地道:“立刻回军,支援元帅!”

    然而就在这时,喊杀声如同惊雷般突然在辕门外响起,只见一队汉军突骑突然出现,杀入守在外面的民军中间,铁蹄奔涌向前,无情地践踏着敌军,长刀在夜色中不断耀起寒光,鲜血漫天飞舞。突然遭到汉军突袭的蒙元民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惨叫声,喊叫声响成一片。

    赤勒急声喊道:“所有突骑,随我迎战!”

    几乎就在他呐喊的同时,周围突然飞出一片火雨,落入营垒中间,登时,无数火头在营垒中窜起,迅速蔓延开。

    赤勒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对方竟然在突袭己方主力的同时,竟然还安排了这样的埋伏。“快!随我冲出去!”随即,率领进入营垒的突骑和一部分步军仓皇朝营垒外奔去!

    不久之后,整座营垒变成了一片火海,许多元军将士陷入火海中,被烈焰烧得嗷嗷直叫,一个个人形火炬在火海中四处乱撞,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肉被烧焦的气味!

    另一边。

    张良臣率领近五万突骑对正朝开封撤退的元军发起突然进攻!对于元军将士来说,这进攻来得实在是太迅猛了!简直让人反应不过来!才一发觉不对劲,汉军的铁骑洪流就杀到眼前了!

    正在撤退的元军来不及抵挡,就被汹涌的骑兵浪潮冲得七零八落。

    伯颜大惊失色,想要整军迎战,然而已经大乱的元军根本就不听他的号令!

    汉军突骑在敌军丛中肆意纵横,四下奔逃的元军就如同狂风中的枯枝落叶一般!惨叫声响成一片!元军已经完全混乱了!

    伯颜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所有军队向开封撤退,至于最终能有多少可以退入开封,那就只有看各自的造化了!

    汉军突骑撵着奔逃的元军不停地追杀,杀得元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元军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只顾一个劲地逃命!惶惶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一名元军士兵拼命地奔跑,此时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逃命!赶紧逃出去!突然一声惨叫在身后不远响起,他吓了一跳,奋力想要跑得更快一点,但由于穿着铠甲拿着兵刃,已经无法再快了!他索性扔掉兵刃,一边奔跑一边把铠甲也抛弃了!整个人登时轻快了很多,以比刚才快得多的速度逃命着!像他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第二天一早,张良臣率领数万突骑进抵开封城下,此时开封四门紧闭,不久前逃入城中的伯颜立在城门楼上,他的身后站着一众惊魂甫定的将领!

    豹韬卫都督统制黑熊打马前出,扬声骂道:“你们这群缩头乌龟,别只躲着啊!出来同你家爷爷大战三百回合!”

    元军哪有人敢应战?只是用愤的地眼神盯着那个强壮得吓人的汉军战将!

    张良臣见元军始终闭门不出,知道再骂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于是叫回了黑熊,命令大军安营扎寨!

    视线转到另一边,数个时辰之前。

    赤勒率领麾下军队好不容易冲出了烈焰火海,摆脱了数千汉军突骑的骚扰,全速回赶,试图支援主力。然而他们还没赶到,主力就完全崩溃了,这时,伏击了他们的那数千汉军突骑也追了上来!赤勒无心恋战,下令麾下各军全速朝开封撤退!近两万突骑很快便逃掉了,然而那些步兵却在汉军突骑的反复绞杀下欲仙欲死!

    目光回到现在。

    伯颜紧皱眉头看着城外的汉军突骑,心中懊恼不已,这一场惨败是他领军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数十万人马被对方六万铁骑打得如此凄惨!?

    “退入城中的军队有多少人?”伯颜问赤勒。

    赤勒面色灰暗地道:“只有十五六万!”

    伯颜深吸了一口气。

    当天晚些时候,汉军所有突骑全部汇集到了开封城下。汉军在开封城的东、南、西,三面扎下营垒,似乎没有立刻进攻的打算。

    当天夜晚,正当张良臣站在沙盘前思考的时候,白熊急匆匆地奔了进来,“汉王,周密派人送来的紧急军情!”

    张良臣皱了皱眉头,下意识地感到应该是关于延安府等数城的战报。接过书函,拆开了,看了一遍,眉头一皱。目光回到沙盘上,思考起来。延安府、西凉州失守,形势不利啊!怎么办?放弃攻打开封,回援?张良臣缓缓地摇了摇头,‘真要出什么大问题,现在回去也已经晚了!不如全力攻打开封,务求在西边局势进一步恶化前攻取开封!’一念至此,张良臣下定了决心!

    张良臣回到书案前,写了一封书函,令白熊立刻派人发往京兆府。这份书函的内容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敌军的进攻!

    数日之后,从虎牢关过来的鹰扬右卫及从襄阳过来的龙骧军团步军及龙骧军团的一万玄甲铁骑、豹韬卫的一万玄甲铁骑进抵开封城下。至此,聚集到开封城下的汉军兵力达到了二十余万,不过汉军火炮还在路上,还要几天才能运抵,面对开封这样的坚城,缺少攻城利器是难以攻陷的!

    视线转到大都。

    铁木耳的大军接连攻克极为重要的延安府和西凉府的消息传到大都,令朝野大受鼓舞。忽必烈当庭宣布,册封伯颜、铁木耳为王!不过随后传来的消息却令所有人都不禁将心提到了嗓子眼里!伯颜大军遭到挫折,损失惨重,现已经退守开封,汉军二十余万主力已经包围了开封城!

第641章 倾尽全力() 
忽必烈在御花园漫步着,皇后查必、大臣史枢、赵璧,亦步亦趋紧随其后。

    忽必烈面有思忖之色,他正在思考着当前的战局。忽必烈停下脚步,“你们说,这一战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史枢、赵璧互望了一眼。查必笑道:“我认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大元,属于大汗!”

    忽必烈转过身来,笑问道:“皇后为何如此有信心?”

    查必不答反问道:“难道陛下不也像我一样有信心?”

    忽必烈哈哈一笑。皱眉道:“此战光有信心可远远不够啊!目前局势,汉军整体上与我军分庭抗礼!我最担心的是开封,不知伯颜能否守住?如果能够坚持一个月,汉军必将品尝从未有过的最大一场惨败!否则……”

    史枢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如今的关键点就在开封!只要伯颜元帅能够坚持到我军攻入京兆府诸路腹地,那么胜利就属于我们了!反之,就不好说了!”

    忽必烈有些懊恼地道:“可恨咱们的兵力都已经投入战斗,已经无兵可派了!要是蝶儿能够抽出手来就好了!”目前,孙蝶正集中力量与金帐汗国鏖战,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她此时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支援大元朝廷。

    众人不禁皱起眉头。

    史枢道:“倒也不尽然!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及河北、大都地区,还可动员至少三十万大军!”

    赵璧点头道:“不错!目前开封局势不明朗!我们必须做好应变的准备!以防止开封失守而带来的可怕后果!”

    忽必烈点了点头,对史枢道:“丞相立刻前往大名府,全权负责这第二道防线的事宜!”“是!”

    视线转到临安。

    “启禀摄政王,蒙古人又反悔了!”负责同蒙古使者谈判的岳忠堂禀报道。

    赵碧青并不感到意外,她在得知延安府、西凉州失守的消息后,便预感到与蒙古人的谈判可能会有反复,结果果然如此。

    赵碧青冷笑道:“汉军在延安府、西凉州接连失利,蒙古人感到又有底气了!”

    岳忠堂点了点头,抱拳道:“向将军的主力已经抵达临安,不如索性下令大军出击吧!既然蒙古人不愿将淮南东路吐出来,咱们就索性对蒙古人发起全面反击!收复失地!”

    赵碧青思忖着点了点头。

    “不可不可!”吴潜连忙反对道。

    岳忠堂皱眉问道:“枢密使为何反对?”

    吴潜对赵碧青道:“摄政王应该明白,我军战力逊色元军不少!贸然进攻,只怕得不偿失啊,反将蒙古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望摄政王三思!”

    赵碧青道:“枢密使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不过我的看法却不同!”顿了顿,“就因为我军战力不够,因此必须多多地磨练!强如汉军,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如此强大的!还不是在不断的恶战中磨砺出来的?至于将蒙古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首先,蒙古人的主要注意力绝不会因为我军的一些行动而发生改变,他们非常明白自己的主要威胁是谁!另外,就算会有一些弊端,主动出击也势在必行!想要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发展壮大,就必须冒一定的风险!没有风险的策略不可能存在!”

    吴潜被赵碧青说服了,点了点头。

    赵碧青对岳忠堂道:“大军出击势在必行!不过,大军才抵达临安,非常疲惫,应当先休整几天!外交上,依旧与蒙元使者接触,以麻痹他们!”

    岳忠堂一脸钦佩地抱拳道:“摄政王所虑周详,我等不及也!”

    赵碧青叹了口气,幽幽地道:“我只希望,永远不要犯错误才好!”看了两人一眼,“岳先生,依旧劳烦你与蒙古人虚与委蛇!”

    岳忠堂抱拳道:“摄政王放心!我定会令他对我们的意图毫无察觉!”

    赵碧青点了点头,看向吴潜,“粮草辎重,秘密筹备!务必要保证出击之时各方面都准备妥当!”

    “是!”

    临安的酒楼茶肆中,百姓们都在议论着当前的局势。

    “汉军与元军打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咱们不应该只是看着啊!我们应该乘机北进,收复失地!此时正是时机,如果错过,必将抱憾终身!”一名年轻的酒客一边喝酒一边高谈阔论。周围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邻桌的一名酒客不以为然地道:“兄台的观点,在下不敢苟同!”端起酒杯,走到他面前,一抱拳,“兵者,凶器也!圣人不为!贸然发动战争,只会遗祸无穷!只有仁德才能解决问题!”

    “放屁!咱们大宋立国以来一直以来都在讲仁德,可结果怎么样?国土不断沦丧,子民不断丧于敌手,如今要不是有汉军这支强兵崛起!我大宋只怕已经成为了蒙古人的盘中餐!”

    一些酒客大声附和。

    那个满口仁义道德的酒客哪肯就此善罢甘休,反驳道:“我大宋之所以会遭遇之前的厄运,并非仁德之错,实在是因为国内奸臣当道,比如先前的秦桧,如今的贾似道!阁下不要妖言惑众!”

    “哼!好个奸臣当道!你根本只看到问题的皮毛,并未看到问题的本质!如今的结果其实是两方面造成的,一则,内政失误,这点自不必多说,另外一点,我想大部分人都没有发觉,那就是太祖立国之时便造成的一个根本错误!文、武,如同国家的两条腿,只有文、武齐盛,才能使国家富强,而建国之初,却仅仅为了防止武将造反,便大肆贬低武人地位,用种种手段限制武人的作用!多以不谙武事的文官领军,实在是荒天下之大谬!这就如同一个人缺了一条腿,这个人能与人较量吗?只怕一个少年都能打倒了这个壮年人!”

    “非也非也!……”

    ……

    两人互不相认,气氛显得非常激烈。周围的酒客们则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不时地发出反对的嘘声或者赞同的喝彩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