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南宋-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巧抿嘴一笑,好奇地问道:“大哥有心事吗?”

    “想到了当前的一些事情!”笑了笑,“你不用担心!没什么大事!”苏巧听大哥这么说,不禁放下心来。

    第二天早上,张良臣在书房中翻阅武平不久前整理送来的有关倭国的资料。张良臣对于历史并不如何了解,他原本以为南宋末年是日本的平安时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平安时代早就已经结束了。目前日本天皇虽然名义上仍旧是最高统治者,然而大权早已旁落至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掌握着此时日本所有的军队,以镰仓幕府为首的武士阶层从这时起被称为武家,与之相对的是所谓的‘公家’,‘公家’是以天皇为首掌握政府的家族,在镰仓幕府早期,‘公家’和‘武家’还能够分庭抗礼,不过自第三代镰仓幕府执权之后,‘公家’基本上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力,已经无法与‘武家’抗衡了,因此,整个日本的实际权力从这时起几乎全部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

    虽然‘公家’权力大不如前,不过由于其根基深厚,因此依旧掌握着相当的实力。另外,与中原不同,日本国内各寺庙都拥有不俗的实力,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组织起规模战力均不容小觑的僧兵。

    镰仓幕府位于现在的神奈川县境内,就在现在东京的下方,靠海。如今镰仓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然而在当年这里可是日本实际上的军事经济政治中心,显赫一时。

    镰仓幕府最高职位并非只有执权,还有所谓的大将军,不过大将军多是虚衔,并无实权。目前执掌镰仓幕府的是第八代执权,名叫北条时宗,在日本的历史上,这个人是非常有名的,因为就是在他执掌镰仓幕府时期,忽必烈曾经两次东征日本,虽然日本能够幸免主要是出于台风的原因,不过他依旧被日本人视为民族英雄。

    张良臣放下资料,微皱眉头,倭国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要复杂得多,而且军事化程度比之前的预料要高很多。倭国的武装力量是以武士为基础的,其最精锐的力量也是武士,武士首领则被称为御家人,除此之外还可在必要的时候动员大量的普通军队,还有各寺庙的僧兵。因此倭国目前的武装力量大致可分为三大股,单就武士来说,人数就不下数万,还有其他不计其数的武装力量。

    张良臣喃喃道:“难怪历史上倭国有底气不买忽必烈的帐!”随即思忖起来,他在思考自己的计划是否有漏洞。

    张良臣叫来武平,与他商议了良久,随后派人给远在济州岛的李檀传讯。

    峨眉山,位于成都南边,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在道教所谓三十六洞天福地中排名第六。

    张良臣一行人沿着青石铺就的山道缓缓前行,一侧是万丈深渊,另一侧则是千峰翠帐,远远望去,烟雨朦胧,在群上深处只见一角雕梁画栋,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山道在众人脚下蜿蜒向前,一直没入山林之中。

    张良臣笑道:“道长,你们这可是神仙福地啊!”

    紧随在张良臣身旁的道士,淡然一笑。这个道士须发已经花白,身着道袍,束着道家发髻,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他这样的形象如果远远看到,指不定还以为是看到了仙人呢!这位道士道号清风,是峨眉目前最具声望的道长。

    清风道长抚着长髯微笑道:“居于山林,观风霜雨露,成就神仙之道!”

    张良臣笑了笑,继续朝前走,“道长觉得道家的宗旨是什么?”

    “当然是修仙以窥天道!”

    张良臣笑道:“既然身在人世,怎能不问世间之事?”

    清风道长淡然道:“我等皆出家之人,怎可过于关注俗世!”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朝前走着,众卫士和柳月茹紧随在后,柳月茹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不知不觉,众人来到了道观前。

    张良臣停下脚步,抬头望去,只见深山云雾之中,道观宝相庄严,颇有几分仙府洞天的意境,不过这座道观却显得有些破旧了。

    道观外分两排站立了几十个道士、道童,他们是来迎接张良臣的。他们是目前道观中所有的在修行者,相对于如此规模的道观,这一点人数实在不相称。

    张良臣步入真武大殿,祭拜了真武大帝,随后在清风道长的陪同下参观道观各处,清风道长在一旁诉说有关的典故传说,张良臣对于这些传说典故完全不知道,不过一旁的柳月茹却能和清风道长应和,这让清风道长倍感欣喜。随后,三人在真武大殿后的一株数百年树林的大树下坐了下来。

    清风道长亲自为张良臣、柳月茹斟茶。

    张良臣抿了一口,只感到一种飘渺清香从喉部一直蔓延到全身,让人回味无穷。不禁赞叹道:“好茶!”

    清风道长淡然一笑。

    张良臣放下茶杯,“道长旨在修仙,可是又有几人能够修成正果得到成仙呢?”

    清风道长一脸坚决地道:“想来是我等还不够诚心,功课做得还不够!”

    张良臣不禁道:“道长真乃无欲无求的世外高人啊!”顿了顿,“道长不认为也许换一个方法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吗?”

    清风道长一愣,诚心求教道:“敢请汉王赐教!”

    “赐教不敢当!我只是说一说我的想法!”顿了顿,“道教也讲究功德!可是却将自我修炼当成功德!不知我说的对是不对?”

    清风道长道:“虽然不尽然,但也大致如此!”

    张良臣继续道:“道长有没有想过,自我修养所积累的功德从来都是有限的!而帮助他人积累的功德却是无法估量的!我想如果道长能够改弦更张,也许可以实现成仙的目标!”

    清风道长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皱眉问道:“汉王的意思是,让我们入世修行?”

    张良臣点了点头,见清风道长流露出为难之色,笑问道:“难道不可以吗?”

    清风道长抱拳道:“汉王一席话令贫道茅塞顿开,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道家教义不太适合入世啊!”

第417章 宗教策略() 
张良臣喝了口茶,淡淡地道:“道长可以改写教义嘛!”

    张良臣平淡的一句话却令清风道长大惊失色,“这如何可以?”

    张良臣笑道:“只要守住大道不变,我想没有什么不可以的!道家历代先贤不也都在不断改革道教吗?众人成仙总比一人成仙要好的多吧,功德也要高得多吧?”

    清风道长心头一震,只感到心中的一扇门仿佛被猛然打开了。思忖着猛地将一杯茶喝干,站了起来,竟然朝张良臣拜了下去,感激地道:“汉王一席话胜过贫道数十年苦修,请受贫道一拜!”

    张良臣连忙将他扶起来,笑道:“道长莫要谢我!若非道长并非迂腐之人,我就是说得再多只怕也没有半点用!何况,我也是有求于道长!”

    “哦?不知汉王有何吩咐?只要贫道力所能及,绝不敢推迟!”清风道长信誓旦旦地道。

    张良臣示意清风道长坐下,“不瞒道长,我觉得有必要用一种宗教来充实百姓的心灵,同时令那些异族归附于我们!”

    清风道长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汉王想要贫道等通过发展道教达到使百姓忠诚的目的,包括异族!”

    张良臣微笑着点了点头,不过清风道长所言并没有说中张良臣想法的全部,张良臣并不打算进一步解释,因为没有那个必要。张良臣希望道教有所作为主要是出于将来扩展的考虑,张良臣有一个初步构想,宗教手段为先手,军事手段为后手,以此不断扩张土地,当然,这些都是远期目标了,不过必须从现在开始准备。

    张良臣思忖道:“宗教的力量从来都是无法估量的!不过道教的教义必须进行改革,否则的话,根本无法与其他宗教相抗衡!”

    清风道长双眉紧皱地点了点头。

    张良臣道:“道长可以借鉴目前在蒙元新起的新道教教义!同时加以改造!”

    清风道长思忖着点了点头。

    张良臣喝了口茶,“我想请道长出任汉王府大法师一职,不知道长可愿意?”

    清风道长不是那种渴望名利之人,不过考虑到发展道教的需要,于是起身朝张良臣行礼道:“贫道多谢汉王厚爱!”

    张良臣哈哈一笑,起身扶起清风,“我相信有道长的主持,道教的将来一定一片光明,道长也必将成为后人敬仰的仙师圣人!”

    清风道长双眼一亮,他对于功名利禄虽然不在乎,却非常在乎在道教界的名声和道教的发展。

    张良臣思忖道:“我打算半月之后在成都召开一个道家法会!这件事就交由道长去办吧!”

    清风道长感激地抱拳道:“多谢汉王!”

    张良臣又和清风道长闲聊了片刻,便离开了。清风道长带着众道士远远相送,要不是张良臣叫他们回去,只怕他们会一直把张良臣一行人送到山下。

    “大哥,我觉得你到峨眉山来并非是想欣赏山川水色那么简单?”柳月茹好奇地问道。

    张良臣看了柳月茹一眼,笑问道:“那月茹认为我想要干什么呢?”

    “嗯,看你和清风道长的谈话,你似乎是想,将道教势力统合到麾下!”

    张良臣哈哈一笑,点了点头,看着柳月茹感慨道:“月茹不愧为兰心慧智的才女啊!”

    柳月茹嫣然一笑,随即微皱秀眉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利用宗教真的好吗?”

    张良臣正色道:“宗教的力量不容小觑!虽然你我都知道宗教的主张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过绝大部分百姓却不这么认为,或者是不愿意这么认为!绝大部分人总是希望心灵有一个寄托,希望死亡并非一切的结束,因此宗教就有了产生的土壤!”

    柳月茹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大哥所言极是!”看了张良臣一眼,幽幽地道:“我也不希望死亡是一切的总结呢!”

    张良臣明白她意思,深情地回望了她一眼,笑道:“我相信有来世!我们会生生世世在一起!”

    柳月茹感动不已,重重地点了点头。

    张良臣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不禁感到有些好笑,虽然自己不相信鬼神,但心中却有着这样一分期待,不由的在心中感慨道:‘连我都是如此,平民百姓只怕就更不用说了!’

    张良臣思忖道:“宗教如果引导得好,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这是思想层面的,与武装力量不同,但有时却比武装力量更加厉害!”

    柳月茹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而一旁的白熊则一脸茫然地眨巴着眼睛,对于这个一根肠子的莽汉来说,什么宗教都没有十斤熟牛肉来得有诱惑力。

    视线转到开罗。

    开罗也许是这个时代地中海周围最辉煌的城市之一,并且蕴含着极为悠久和神秘的文化、遗迹。

    国王宫殿中,一位身着埃及传统礼服的中年男子正在与一个年轻汉人说话,这个中年男子在整个地中海世界非常有名,他就是真主的骑士萨拉丁,也是整个***世界最著名的英雄,他在对抗十字军东征时树立了自己的威严,并且收回了被十字军占据的圣城,耶路撒冷。萨拉丁是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建立者,在其统治之下,埃及达至中世纪最鼎盛的时期。

    坐在萨拉丁下方的是汉军派来的使者,宋金。难怪这么多日子都不见这个家伙的身影,原来他跑到这里来了!

    宋金用流利的埃及语感激地道:“多谢国王陛下!”

    萨拉丁豪迈一笑,“使者不必客气!如此对我和我的帝国都是非常有利的!”

    两人在说的是关于在埃及建立商贸中转基地的事宜,这也是宋金此行的目的。汉军方面将在埃及靠近红海和地中海一侧各修建一座中转港口,以便对中亚来自西欧进行贸易。汉军将在两地设置官员以管理两个中转基地的运作。当然,作为交换,萨拉丁将收取不菲的关税,并且享有贸易的优先权。

    张良臣之所以在万里之遥的中东建立贸易中转站完全是出于扩大贸易的需要,目前对印度半岛、南亚、东亚的贸易基本上已经趋于饱和,继续发展的潜力已经不大了,而中东和西欧做为新兴市场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良臣手下的智囊们预计,将来对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总量很有可能会超过其它地方的总和,其中蕴含的财富是惊人的!

第418章 萨拉丁() 
一位身着甲胄的将领快步来到萨拉丁身旁,小声耳语了一番。萨拉丁站了起来,对宋金笑道:“使者可愿意随我去我们的圣城?”

    宋金本来也有此意,此时萨拉丁自己提出来可谓正中下怀。宋金微笑道:“在下也想看一看传说中圣城是什么模样!”

    萨拉丁笑了笑,吩咐将领去准备。

    宋金跟随萨拉丁一行人行了数日,一路上只见城市乡村安宁而繁荣,遇见的百姓都会满怀崇敬地向萨拉丁行礼。宋金发现,这个国家虽然土地面积不是很大,不过人口却不少!

    来到耶路撒冷城外,宋金不禁感到有些震撼,这座由石头砌成的巨大城池就仿佛一个巨人一般。通往圣城的各条道路上行人往来如织,所有的人都怀着虔诚的心情和渴望改变命运的梦想。

    进入城池,宋金不禁皱起眉头,眼前的是极为拥挤的人流,而且很多人都衣衫褴褛,这些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乞丐,不过他们并非乞丐,而是前来圣城朝拜的各族人民,有阿拉伯人也有来自西欧的白人。街道上显得非常嘈杂,空气非常浑浊让人呼吸不畅!

    随后映入眼帘的雄伟宗教建筑令宋金愣了愣,随即他留意到周围的百姓们都对那些宗教建筑流露出极为虔诚的神情,他们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财产扔进大清真寺前面的一座水池中,其中很多人都衣衫褴褛一贫如洗,宋金不禁感慨宗教的力量。

    宋金问萨拉丁道:“国王陛下,这圣城的人口不少吧?”

    萨拉丁微笑着回答道:“常住人口有几十万,另外还有来自各地的朝圣者!估计人数不下百万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