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南宋-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潜立刻出列反驳,“不可!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这些百姓均是被俘将士们的亲属!他们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出格的行为,完全是因为担忧身陷敌手的亲人!对于他们,全军将士及百姓们只怕都是同情的,如果贸然镇压,只怕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让兵民怨愤更甚而引发更大的危机!陛下三思啊!”

    丁大全也出列道:“吴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千万三思啊!”而范文虎则流露出退缩之色,他似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皇帝一脸懊恼地道:“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实在可恨!”扫视了众大臣一眼,“诸位爱卿有何应对之法?”

    众臣面面相觑,吴潜看向张良臣,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他是要张良臣出来说话。

    张良臣走了出来。

    皇帝见状立马流露出希冀之色,“张爱卿有何妙计?”

    张良臣抱拳道:“陛下,事已至此只能采取安抚之策,否则只怕会引起大乱子进而威胁社稷安全!”

    所有人都不禁流露出担忧之色,皇帝急声问道:“那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陛下,百姓们之所以愤怒,只是因为担忧他们的亲人!如果我们能救回被俘的将士,相信这场危机将冰消瓦解!”

    范文虎冷哼道:“说得容易!蒙古人怎会轻易放人?”

    皇帝皱起眉头。

    张良臣道:“蒙古人急于索回土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谈判中以此做为要挟!”

    皇帝担忧地道:“这样做会不会反而激怒蒙古人啊?”

    张良臣不禁暗骂一句,抱拳道:“恕微臣直言,以这许多土地换取贾大人一人实在有些吃亏,再搭上那十余万被俘的将士其实才是公道的价格!蒙古人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应该可以谈成!”

    皇帝犹豫起来。直到散朝的时候皇帝依旧没有做出决定。

    张良臣回到府邸书房,看见书案上放着一封刚刚送来的书函,拿起来看了一遍,微微一笑。这封书函是周密从京兆府送来的。

    孙蝶站在阁楼上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一脸的平静,不知道她正在想什么。

    哲坤疾步登上阁楼,急声道:“小姐,张开阳他们被宋国的百姓围在了京西南路!”

    孙蝶点了点头,“我已经知道了!”随即嘴角一挑,“这一定是他的谋划!好手段啊!”

    哲坤一惊,“又是他?”孙蝶点了点头,“不过这也改变不了贾似道回来的结果!他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之所以还如此做法应该是想将那些土地卖个好价钱!”

第221章 神迹() 
夜深了,夜幕下的临安依旧灯火通明,红灯区和夜市依旧热闹非凡,整个临安显得极为繁华而安宁。

    张良臣背着手站在荷塘边的水榭中。立在张良臣身后的冯胜有些担忧地问道:“大人,皇帝会同意你的建议吗?”

    张良臣微笑道:“皇帝虽然昏庸,但是却也不敢做犯众怒的事情!”

    皇宫内,皇帝在寝宫内来回踱着步,显得犹豫不决的样子,他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按照张良臣的建议行事。

    董宋臣躬着身子走进寝宫,小声禀报道:“陛下,贾妃娘娘来了!”

    皇帝突然无名火起,“不见!”

    董宋臣吓了一跳,连忙退了出去。见到一脸焦急的贾妃,正准备说话时,贾妃已经迫不及待地朝寝宫内走去了。董宋臣连忙拦住贾妃,贾妃呵斥道:“董宋臣,你干什么?”董宋臣连忙拱手道:“娘娘见谅!陛下请娘娘回去!”

    贾妃面色一变,朝寝宫内看了一眼,猛地转过身去。就在董宋臣以为贾妃要离开的时候,贾妃却突然在玉阶前跪了下来。

    董宋臣见状大惊,连忙上前问道:“娘娘这是干什么?”

    贾妃一脸悲戚地道:“陛下若不肯见妾身,妾身便不起来!”

    不知所措的董宋臣连忙又奔进了寝宫。

    然而好半晌过后寝宫内也没有皇帝的话传出来。

    心中忐忑的贾妃又跪了片刻,见皇帝依旧没有回应,于是悻悻然离开了。

    第二天早朝之时,皇帝在朝堂之上宣布了他的决定,任命吴潜为谈判使者,将谈判条件定为用土地换取贾似道及所有被俘将士。皇帝的决定没有出乎张良臣的预料。

    皇帝的诏命传到京西南路,又经过素有民望的吴潜的劝说,围困蒙古使团的百姓终于散去了。

    十天之后,蒙古使团抵达临安。谈判随即展开,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蒙古人似乎没有要让步的意思。

    当天晚上,吴潜来到张良臣府邸,此时张良臣正在续写他的《白蛇传》,这一年多因为诸事缠身都没有时间将这个故事续写下去,最近这些天闲来无事,于是便将精力投注到此事之中。

    吴潜见张良臣竟然还有雅兴做这样的事情,不禁苦笑道:“我等忙的死去活来,大人却好惬意啊!”

    张良臣放下毛笔,笑了笑,站了起来,“吴大人请坐!”

    吴潜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张大人,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张良臣坐了回去,“吴大人不必客气!有话直说!”

    吴潜叹了口气,“实不相瞒,今天这一天的谈判实在艰难,毫无进展!蒙古人态度极为坚决!”

    张良臣一脸平静地问道:“他们不肯搭上那十几万俘虏?”

    吴潜点了点头,一脸希冀地道:“张大人素有智谋,我只好来找你了!”

    张良臣笑了笑,“吴大人不必客气!如果能帮上忙,我一定会帮!”顿了顿,“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他们没有道理如此强硬,我们开出的条件也算是合理!而他们目前在南方的兵力有限,并没有强硬到底的资本!我估计他们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在压价,想要迫使我们让步!”

    吴潜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感慨道:“经大人这么一说,顿觉豁然开朗啊!”

    张良臣笑了笑,思忖道:“其实就谈判条件来说,我们更有利一些!只要强硬下去,蒙古人肯定首先支持不住!”

    吴潜点了点头,有些担忧地道:“我只是担心陛下的态度会突然改变!”

    张良臣皱起眉头,“这是个问题!我和丁大全会在朝堂之上督促陛下!吴大人只管同对方谈判便是!”

    吴潜点了点头,站了起来,抱拳道:“那朝堂方面就有劳张大人了!”

    张良臣站起回了一礼,“吴大人不必客气!咱们这都是为国效力啊!”

    吴潜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在孙蝶的府上,类似的讨论也在进行着。

    第二天的谈判继续在艰难中进行着。而朝堂之上皇帝已经表现出犹豫,张良臣和丁大全及时将皇帝的态度稳定下来。

    谈判进行了三天时间,就在大家以为谈判还将继续如此僵持下去时,蒙古使者张开阳突然提出一个条件,如果宋国方面再加上被俘的数万蒙古军将士,那么他便可代表蒙古方面与宋庭达成协议。

    对于这个条件,南宋朝廷都认为可以接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谈判会就此顺利结束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得谈判生出波折。京兆府方面突然传来报告,说在首阳山的万仞峭壁之上出现神迹,每当雾霭弥空之际,光洁如镜的断崖上便会出现十六个硕大无比的大字,‘得长安者太平永享,失长安者江山不保’,据说这十六个大字在雾气蒸腾中飘飘渺渺,雾散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极为奇诡。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现代,大家最多就把这当成神奇的自然现象罢了,可是在古代就完全不一样,这种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几乎被所有人都看作是上天的一种昭示。‘得长安者太平永享,失长安者江山不保’,这个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谁得到长安就可江山永固,反之便会倾覆,而长安就是现在的京兆府。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要求皇帝不要交出京兆府,因为上天已经降下了昭示,如果逆天而为必定万劫不复。其实皇帝本人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也有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皇帝最终决定,暂时推辞达成和议,同时派遣范文虎和董宋臣即刻赶往京兆府察看情况。

    孙蝶看着手中的报告秀眉紧皱,神迹之事让她感到莫名其妙,她下意识地感到这件事一定与张良臣脱不了关系,她不认为这所谓的神迹是子虚乌有的,因为此事很容易求证,以张良臣的精明应该不会仅仅只是造谣,那样做不会有任何效果。

    孙蝶喃喃道:“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临安城的大街小巷也都在热议神迹的事情,这件事在口口相传中变得越来越神奇,居然连巫山神女、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之类的人物都登场了。

    董宋臣、范文虎风尘仆仆地赶到京兆府,随即便在周密的陪同下赶到首阳山前里许的一座山岗之上,对面便是首阳山的万丈峭壁,浓浓雾气包裹着首阳山,为其平添了一分神秘之色,这让初来乍到的范文虎和董宋臣不禁分外期待。峭壁之前有一座矮山,与峭壁夹成一条山谷,其中草木茂盛,董宋臣、范文虎所在的位置根本就看不到那条山谷中的景象。

第222章 不算太坏() 
范文虎和董宋臣张望了片刻,却并没有发现传说中漂浮在峭壁上的丈余大字。董宋臣不解地问一旁的周密:“周大人,为何没有任何异状?”

    周密抱拳道:“公公稍安!必须待太阳升上来后才会出现,其余时候均没有任何异状!”

    董宋臣和范文虎不禁将信将疑。

    在等待中时间慢慢地过去,董宋臣和范文虎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就在范文虎准备呵斥周密的时候,身旁的董宋臣突然指着前方大喊道:“快看!”范文虎连忙朝峭壁望去,竟赫然看见传说中的那十六个大字浮现在峭壁之上,左右两排,根本就不是镌刻在峭壁上的,就像是光影浮动在峭壁之上,极为奇异瑰丽。

    第一次看到这奇景的董宋臣和范文虎全都愣在当场,双目圆瞪,嘴巴张着,一副傻愣的模样,他们完全被眼前的奇景震慑了。

    突然,董宋臣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其他的人见状也都不禁跪了下来,他们就仿佛面对神祗一般,一种朝圣般的感觉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片刻之后,随着阳光的偏移,那奇妙的景象消失了,一切仿佛就是一个不真实的梦一般,但刚才那种震撼的感觉依旧充塞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董宋臣、范文虎终于回过神来,站了起来,互望了一眼,董宋臣喃喃道:“这,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随即对范文虎道:“得立刻把这个情况报告陛下!”范文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待董宋臣、范文虎一行人在周密的陪同下离开后,百余名破阵营士兵担着许多物什顺着峭壁下的峡谷离开了,他们担的物品中有很宽大的布幅,也有硕大的铜镜!

    范文虎、董宋臣的报告很快送到了皇帝手中,皇帝不禁份外欣喜,因为既然证明了这确实是上天的昭示,而京兆府现在又在大宋的手中,那么大宋必定江山永固。皇帝决定绝不将京兆府交出去。

    接下来与蒙古人的谈判毫无疑问地陷入了僵局,南宋的朝臣和皇帝前所未有的一致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这让做为蒙古使者的张开阳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依旧坚持之前的条件。

    孙蝶在花园中漫步着,她秀眉紧锁正在思考着眼下的事情,哲坤一如既往地紧随在后。孙蝶在一棵大树下停下脚步,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嘴角微微一挑,你露出一个动人心魄的微笑。“他一招真妙!可谓一箭双雕,既可使得宋庭上下同仇敌忾,又大涨宋人的士气!”

    哲坤不解地问道:“小姐为何如此肯定此事是人为?如此奇景人力怎可以做到?”

    孙蝶斩钉截铁地道:“鬼神之说不过是愚夫愚民的幻想罢了!这世间不可能有鬼神!”

    “那张良臣他是如何做到的?”

    孙蝶微蹙秀眉,摇头道:“我现在也想不明白!”抬起头来,“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做?”扭头对哲坤道:“派人秘密通知张开阳,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让步,不过宋庭必须付出五百万两白银的代价!”哲坤有些担忧地道:“这可不是小数目,宋庭能答应吗?”孙蝶自信一笑,“他们一定会同意!”

    就在双方谈判僵持不下之时,张开阳向宋庭提出了新的议案。面对五百万两白银的天价费用,宋庭方面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随后双方便在协议上达成一致。

    张良臣揉了揉有些发麻的手腕,拿起刚刚完成的《白蛇传》的最后一张的稿件看了一遍,嘀咕道:“好像跟原版有些不一样!呵呵,就这样吧!”

    冯胜疾步奔了进来,“大人,朝廷已经同蒙古人达成协议了!”

    张良臣点了点头,“怎么样?”

    “朝廷同意交还收复的所有河南领土,同时送还被俘的四万余蒙古军将士,还要拿出五百万两白银的钱款!蒙古人则送还十一万余我军将士及贾似道!”

    “嗯?协议中没有提到京兆府吗?”

    冯胜摇了摇头,“据说,蒙古人方面认为既然不交还京兆府那么就没必要把京兆府写到协议上!”

    张良臣冷笑一声,“他们这是为将来进攻京兆府准备口实!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将来他们就算没有口实也照样会大举南下!”一脸轻松地出了口气,“也好!这样的结果终归不算太坏!”站了起来,“咱们去商小姐府上!”

    身着便衣的张良臣领着冯胜等几人来到商府大门前,商府的盛大规模令张良臣几人都不禁小吃了一惊,不过一想到商蓉的身份也就释然了,别看商蓉年纪轻轻,但却是南宋最为显赫的几名商贾之一,所拥有的财富那绝对是惊人的。

    把门的仆役看到张良臣气质不凡,连忙上前询问道:“这位公子来此何事?”

    张良臣微笑着问道:“你家小姐在吗?”哪知这话一出,仆役竟然流露出鄙夷之色,原来这商家因为富可敌国而当家人商蓉又是闭月羞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