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南宋-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在郭侃预料之中,“还有吗?”

    “佟兵在螃蟹谷遭遇伏兵,全军覆没!”

第204章 缠战() 
郭侃不禁心中一疼,眼中闪过痛苦之色,“佟兵呢?”

    郭晓峰摇了摇头,一脸担忧地道:“没有他的消息!只怕,只怕凶多吉少!”

    郭侃叹了口气,“但愿他吉人天相吧!”顿了顿,“宋军的情况呢?”

    “张良臣率领主力逼近京兆府!另有五万人马留在秦渡镇,这明显是针对我们的!都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郭侃来回踱着步,眉头紧皱。

    “你立刻派人告诉留守京兆府的穆勒图,无论如何也必须给我守住!”

    郭晓峰皱眉道:“都督,守军只有两千人,他们守得住吗?”

    郭侃却摇了摇头,“不!不只有两千人,布尔托虽然被打败了,但大部分军队应该已经退入了京兆府!这样的话应该有至少两万守军,凭借京兆府的高城深池,应该可以守住!“

    郭晓峰点了点头,朝郭侃一抱拳,退了下去。

    郭侃思忖片刻,叫来传令官,令其将这里的情况告知人在开封的赵璧。

    视线转到中线。

    贾似道、吴潜率领三十万主力出襄阳后一路北上,先后攻下邓州、唐州、南阳、方城,蒙古军方面损失近四万人马。这一连串的胜利令朝廷大感惊喜,令那些原本反对出兵的大臣全都闭上了嘴巴,也令贾似道欣喜若狂趾高气昂。而做为当事者的另一方,赵璧就感到大惑不解了,他明明在事前都已经通过内线获知了宋军行动的细节,可是事到临头却变样了!致使之前的计划全都无用,反而损兵折将还丢城失地!

    天色已经很晚了,赵璧依旧坐在书房中思考着,他面前的案几上放着几封之前收到的密信。

    赵璧眼睛一眯,“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重甲的魁梧将领步入书房,此人虽然须发花白,但却威风凛凛,让人不敢直视,此人便是蒙元名将史天泽,郭侃就曾是他的麾下。

    “大人!”史天泽抱拳道。

    赵璧抬起头来,笑问道:““老将军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史天泽哈哈一笑,“大人不也没睡吗?”

    赵璧笑了笑,“是不是有宋军的消息?”

    史天泽皱眉点了点头,“宋军已经包围了郾城!我们该想想办法才行!否则郾城一旦失守,开封也就危险了!”郾城位于开封以南数百里,是开封南边的重要屏障。

    赵璧皱眉道:“我在想我们这些天的一连串败绩!我们可能落入对手的圈套了!”

    史天泽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每一次对方仿佛都洞悉了我们的行动!这实在让人不解啊?”看向赵璧。

    赵璧点了点桌上的几分密信,“问题应该就出在这些密信上!”

    史天泽看了一眼桌上的密信,一惊,“难道?”

    赵璧点了点头,沉声道:“没有第二个可能,只有这能解释对方为何会对我们了如指掌!”

    史天泽点了点头,很是意外地道:“没想到这个贾似道竟然会有这样的心机!看来我们过去都小看他了!”

    赵璧轻蔑一笑,“贾似道?他不过是个酒囊饭袋!”

    史天泽一愣,随即恍然道:“哦!是吴潜,他是副帅!”

    “也不是他!吴潜为人正值,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心计!”

    史天泽迷糊了,“那究竟是谁?”

    赵璧摇了摇头,“这并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该怎么应对就可以了!”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璧自信一笑,“将计就计!”随即将想好的计策详细说了一遍。史天泽双眼大亮。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官疾奔了进来,“大人、将军,刚刚得到消息,郭侃都督在秦渡镇大败,损失惨重,现在宋军已经包围了京兆府!”

    赵璧、史天泽大惊失色,他们没想到连郭侃都败了!史天泽难以置信地问道:“消息确实吗?”

    传令官点了点头,“确实!”

    史天泽看向赵璧,赵璧皱眉喃喃道:“张良臣!果然名不虚传啊!我想,这一次宋人北伐,真正能威胁到我们的只有张良臣这一支宋军!”史天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南方的不利战报传到忽必烈耳中,忽必烈不禁有些担忧,然而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他的三十万骑兵和五十万‘汉军’全都在和阿里不哥的军队鏖战之中,根本无法分身。

    然而不久之后他接到了一个捷报,大将军李檀率领十五万‘汉军’在阴山以北成功伏击了阿里不哥七万精锐骑兵,令其全军覆没,这是开战以来忽必烈对阿里不哥获得的最大胜利,同时也让他对‘汉军’战力刮目相看。

    李檀,投靠蒙古人的义军首领李全之子,是忽必烈麾下名将之一,历史上的他后来发动了对元朝的起义,他以山东为基地对抗蒙元差不多一年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以‘汉军’为主力的李檀军在与号称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对抗时毫不逊色,蒙古人最后还是靠数倍于他的兵力才能最终取胜,所以蒙古骑兵在历史上的成功存在着相当大的偶然性,并非因为他们个个都是万人敌的怪物!具讽刺意味的是,南宋的史官在记载这位起义的汉人时,竟然说他是叛逆,由此可见古人的忠诚仅仅只是所谓的忠君罢了,所以李檀这位汉人的起义就被南宋史官说成了叛逆!让人哭笑不得!

    视线转回到张良臣方面。

    张良臣包围京兆府后昼夜不停猛攻,蒙古军苦苦抵挡,倍感艰辛,然而宋军却迟迟没有取得进展,毕竟京兆府城墙并非一般城池可比,它城高河阔,想要攻陷绝非易事。

    宋军的又一轮冲击失败,突击部队纷纷退了下来。

    屠阳重重地叹了口气,“怎么搞的?”他有些恼火突击部队攻击意志不够坚决。其实这些突击部队攻击得已经够猛烈的了,至少城墙上的蒙古军是这么感觉的,当然这些四川军中的普通军队是无法与陷阵、破阵这两大精锐相提并论的!他们还无法做到死战不退视死如归!

    屠阳有些焦急地对张良臣道:“大人,是不是让陷阵营上?”

    张良臣却轻轻地摇了摇头,“不急!”扭头对身旁的传令官下令道:“传令第三波攻击!”

    宋军的战鼓声再一次大响起来,六千宋军将士推着各种攻城器械擦汗哦高大的京兆府城墙冲去,数百架投石车朝城墙抛射巨石,呼啸的巨石雨惊心动魄,在城头上激起漫天烟尘!和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声!

    夜暮降临了,宋军并没有停止进攻,接替白天攻城部队的宋军继续在东、西、南三座城门外攻击,不过他们只是在虚张声势,并没有真的攻城,然而蒙古军却一点都不敢大意!

    回到大帐中的张良臣接到张钰传来的急报,郭侃以麾下数千骑兵突袭宋军后勤线,粮草辎重损失惨重!

    张良臣眉头一皱,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其实张良臣对此早有防备,然而郭侃的骑兵出现得极其诡异,而且攻击迅猛至极,负责押送粮草的五千步军损失惨重,十余万担粮草粮草几乎全毁。

    薛刚忧心忡忡地道:“如果粮草不济,士气必然大受影响!”

    张良臣思忖起来。

    屠阳怒气冲冲地道:“大人,要不先灭掉郭侃!”

第205章 破城() 
张良臣却摇了摇头,“这里的战斗正值紧要关口,怎可前功尽弃!”

    薛刚道:“是不是可以命令张钰出击郭侃?”

    张良臣摇了摇头,“张钰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只怕会中了郭侃的诡计!他守在秦渡镇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郭侃的发挥!”顿了顿,“派重兵前往后方提调粮草,同时这边加紧攻势!只要能尽快攻下京兆府,我们就能掌握主动!另外,决不能将后勤线遭袭的事情泄露出去以免动摇军心!”众将抱拳应诺。

    宋军的攻势明显加强了,万余宋军分别从、东西两面猛攻城池,突击部队迅猛冲击城头,城头上杀声震天,双方将士的尸骸层层叠叠,鲜血将城墙都染红了,不断有双方将士从城头上坠落下来;投石车拼命地抛射巨石,巨石呼啸着朝城墙飞去,激起漫天尘土;双方发射的箭雨遮蔽了天空。战况极为激烈。

    与此同时,围攻京兆府的宋军分出三万人马前往后方提调粮草。

    激烈的攻城战持续了五天时间,攻守双方都显得筋疲力尽。就在这时,一支宋军生力军接替之前的攻城部队继续对京兆府发起强攻,他们的气势明显不同于之前的宋军,个个如同猛虎出匣一般,推着各种攻城器械朝城墙飞奔,如同海潮奔涌一般,怒吼声响彻云霄。这支宋军便是自攻城以来一直被张良臣雪藏的破阵营精锐。

    城头上的守军面色白了,他们能感觉到这支宋军的不同寻常。

    破阵营通过云梯、攻城塔冲上城头与蒙古军混战起来,斩马长刀呼啸翻飞,刀锋过处血雨漫天飞舞,吼声如雷,如同虎啸一般。早就已经相当疲惫的蒙古军在这样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溃不成军,陷阵营将士就如同虎入羊群一般,利爪之下狼奔豕突。

    两名蒙古军士兵鼓起勇气朝面前的一名破阵营士兵杀去。只见破阵营士兵怒吼一声,手中斩马长刀呼啸着直劈下来,冲在前头的蒙古士兵面色一变,下意识地想要格挡,然而却慢了半拍,锋锐的刀锋瞬间劈开了他的头颅,鲜血脑浆迸射而出,惊心动魄,紧随其后的另一名蒙古士兵大惊失色,刹住了前冲的身体,转身逃跑,陷阵营士兵猛地将长刀掷出,那名蒙古士兵惨叫一声重重地朝前栽倒,背心处赫然插着一柄长刀。

    就在破阵营不断扩大桥头阵地的时候,一万普通宋军顺着破阵营将士打开的缺口涌上城头。

    蒙古军更加心慌意乱,终于有一部率先溃逃,这就如同倒下的第一面多米了骨牌,蒙古军纷纷崩溃。

    就在宋军攻城战进行得相当顺利的时候,在京兆府西面数十里的地方赫然出现了一支蒙古军,领头者正是应该在鄂县的郭侃!原来,郭侃袭击宋军后勤线并非真的要截断宋军后勤线,凭借他目前手中的军队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之所以袭击后勤线就是要将攻击京兆府的宋军调开一部分,然后全军绕到京兆府城下突袭宋军,一鼓作气打破宋军的围攻,甚至彻底打垮宋军,这招声东击西玩得很妙!

    斥候飞奔到郭侃马前,“都督,宋军并未察觉我军!”

    郭侃双眼一亮,“京兆府的情况怎么样?”

    “京兆府快要守不住了!”

    郭侃眉头一皱,“继续探查!切记不要暴露行藏!”“是!”斥候应诺一声,飞驰离开了。

    郭侃思忖片刻,对身边众将下令道:“传令下去,加快速度!”“是!”

    视线转回到京兆府。

    城头上的蒙古军完全溃败,宋军乘势攻入城中,并且打开了城门。

    城外宋军立刻蜂拥而入。

    布尔托、穆勒图还想组织军队反击,然而士气已经崩溃的蒙古军根本就不听他们的调遣,大部分只顾着朝还没有宋军的北城门方向狂奔。

    两人见前方不远处的街道上,宋军破阵营正撵着蒙古军溃兵杀戮,蒙古军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狼奔豕突,溃不成军。两人面色一变,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带着卫队朝北城门方向逃去。

    从北城门逃出的近万溃兵还没来得及喘上口气便又遭到早就埋伏在此的宋军的突袭,蒙古军一触即溃,心慌意乱的他们根本就不想转身战斗,只想尽快逃离此地,满山遍野都是蒙古军溃兵,眼前的景象哪里像是军队!

    与此同时,城内的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只有少数蒙古军还在负隅顽抗。大部分宋军已经停止了战斗,转而扑灭城内的火焰。

    城内的百姓躲在家中,有的人惊恐,有的人欣喜激动,更多的则流露出担忧之色,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京兆府在两百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汉人的手中,她依旧是那样的雄伟辉煌。

    视线转到城外,正在夜幕下快速进军的郭侃突然接到斥候传来的急报,京兆府失守了!

    郭侃在大惊之余不禁犹豫起来,他在考虑是继续进军还是选择撤退。

    “都督,现在该怎么办?”郭晓峰有些不知所措地问道。

    郭晓峰望了一眼远处京兆府的身影,无奈地叹了口气,“人算不如天算啊!”扭头下令道:“传令各军,立刻撤退!”

    两万余蒙古军一百八十度调头朝西边而去。

    不久之后,已经在京兆府治所大堂上的张良臣接到斥候报告,说在京兆府西边发现一支两万人的蒙古军。

    张良臣和一众将领都不禁吃了一惊。之前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迅速在张良臣脑海中掠过,他立刻判断出那支蒙古军就是郭侃率领的军队,扭头对众将道:“立刻传令城外的军队进城!来不及进城的就地结阵防御!四门紧闭,城内各军准备战斗!”

    张良臣话音刚落,那名斥候连忙道:“大人,那支蒙古军并没有过来,而是朝西面去了!”

    张良臣一愣,随即明白了,郭侃一定是看到京兆府被攻陷大势已去,所以选择了撤退!张良臣对传令官道:“传令城外的军队不要追赶溃兵了,立刻入城!”“是!”传令官应诺一声,退了下去。

    张良臣对众将道:“你们回各自的岗位,四门要加强守备,以防万一!”“是!”众将应诺一声,退出了大厅。

    张良臣靠到椅子上,闭目养神,他像是在休息,其实脑子中却还在思考着接下来的战略。

    冯胜疾步奔入大堂,“大人!”

    张良臣睁开眼睛,“什么事?”

    “末将在地牢中发现一个人,他要求见大人!”

    “哦?什么人?”

    “看模样像是个读书人,年纪不大!”

    张良臣想了想,“把他带上来!”“是!”

    片刻之后,一名身材修长的年轻人被带到了大堂上,出乎张良臣预料的是,此人竟然穿戴非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