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金手指-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唐初社会的发展来看,坊市制基本上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经济生活的需要,对于唐前期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城市结构已经不合时宜了。

    (本章完)

第100章 琉璃宝镜() 
甄乾很讨厌唐代的坊市制度,但也不得不承认,坊市对于城市的规划治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有诸多的不便,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限制,就当时的社会结构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了。

    有需求就有供给,鹿泉县有一座官署市场,但在各坊中同样有很多小商铺,很像后世的便民小超市起到的作用。

    马车行进到鹿泉县的西门,高大的城墙首先映入眼帘,从墙体、女墙、垛口、城门和瓮城都能看得出一座县城的规模大小。

    唐代的城墙高度都不高,除了边疆防御重镇外,就连京城长安的城墙也只有六米,和明清时期动不动就十二米的城墙根本没法比,当然这也和军事技术像呼应,当攻城器械越先进,城墙的高度也会随之升高。

    鹿泉县四个城门都有瓮城,是军事重镇防御体系之一,通常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止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城门口站着几名身穿皂衣的衙役,对出入县城的人口进行检查,当然这些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检查,衣着鲜亮的人自然就被“无视”了。一些进城的小农深受其害,吃拿卡要早已经习以为常,稍有反抗,轻者拳打脚踢,重者按上一个流民盗匪身份关上几天再寻常不过了。

    甄乾的马车自然不会有人阻拦,马车在城门口停了下来,甄乾从车窗伸出头来:“郝班头今天可在?”

    一名衙役屁颠颠的跑了过来,谄媚的从甄乾手中接过百文铜钱:“这是给兄弟们的酒钱,天寒地冻的暖暖身子……”。

    “我带众衙役谢过甄大郎……!郝班头家中有事,可要我去通知郝班头?”

    “不用了!看见郝班头,帮我告诉他一声!”

    秉承着与人为善的观点,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甄乾跟鹿泉县的衙役关系都不错,虽然算不上知己,每次的酒肉都不会少。

    “甄大郎慢走!”

    在一片恭维声中,甄乾马车驶进了鹿泉县。

    鹿泉县县令姓封,山东平卢四大家族的旁支,和甄乾关系不错,酒庄的三成干股给了县衙,以前元日之前甄府都会把一年的红利送到县衙,今年也不会例外。

    考虑到甄乾是初来乍到,封县令也没有难为甄乾,和往常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唐代官员的薪俸存在很大的弊端,诸州县官员的薪俸都不是官府统一发放,而是通过诸州县的公廨钱利息供给。

    公廨本钱又称“诸色本钱”、“诸色食利本钱”、“食利本钱”、“息利本钱”,或简称“公廨本”、“公廨钱”、“借食本”、“本钱”、“官本”、“本”,是各官衙用以“出举回易”取利的货币。

    公廨本钱本意是好的,但和尚念歪了经,以至于成为了唐代一朝高利贷的代名词。公廨钱始于隋而盛于唐,“先是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本钱,回易生利以给公用。至开皇十四年六月,工部尚书安平郡公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为利是求,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莫斯之甚。

    尽管公廨本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级官吏的俸料及办公用费的问题,减少了国家财政的支出,但是随着公廨本钱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突显。

    弊端之一金钱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职能逐渐削弱,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纷纷经营以自肥。

    弊端之二以权谋私,唐代的公廨本钱制度开辟了商人入仕的新途径,与正常的科举取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只要利息不亏,在交完一年十二个月的全部息利后,捉钱令史即可参加吏部遴选,被授予官职。府史、胥士也可能在纳利满岁后得到流外官品级上的升迁。

    弊端之三特权扰民,公廨钱的用意养贤之禄,国用为先,取之齐民,未为利下。何用利本息利,法商求资。皇运之初,务革其弊,托本收利,以绳富家,固乃一切权宜,谅非经通彝典。顷以州县典史并捉官钱,收利数多,破产者众。散诸编户本少利轻,人用不休,时以为便,付本收利,患及于人。

    弊端之四官商勾结,许多商贾富户投身要司,置为捉钱户,与官府勾结在一起,依托官本,广求私利。通常采取的手法是把私钱放在官本之中,一同以官府本钱的名义举放,依官府之势征催息利,中饱私囊。依仗官势,横行乡里,危害非常之大,官本的举放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弊端之五加重剥削,巨额的息利款,不是掏捉钱人的腰包,而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这里还仅仅只是算了国家和地方给以经营的官本。而实际上还有捉钱人私添的“依托官本”的私本出举。政府收取的息利款已经相当沉重了,再加上商贾从中牟取暴利,对劳动人民的危害之大是难以计数的。

    尽管公廨本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级官吏的俸料及办公用费的问题,减少了国家财政的支出,但是随着公廨本钱制度的发展扩大,其弊端也日益突显。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公廨钱的作用,自然也不会知道公廨钱的危害,但是不少人都知道北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加朝廷的收入,将民间借贷转变为官府借贷,造成的后果在历史上已经显而易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公廨钱就是官府的高利贷,在强权压迫下,官商勾结的双重挤压下,破产的小农会日益的增多,加剧了土地兼并的过程。

    甄乾很清楚这一点,同样也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大量的自耕农因为各种原因卖儿卖女、妻离子散,造成了流民的产生。

    虽然清楚公廨钱的利弊,但身为大地主、大奴隶主的自己却并不想改变现状,不是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吗?

    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唐代的经济没有宋代的开放,也没有明清时候的繁华,历史上的江南在宋代才具有经济主导地位,远洋贸易还在萌芽状态,西域往来的商品不可能惠及千家万户,站在历史的角度观察,欧洲还没有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距离还有三百年,中亚依然强盛,******教刚刚兴起,蒙古帝国的上帝之鞭还未横扫亚欧大陆,美洲还处于土著时期,大航海帆船的桅杆还未长成,一切都在酝酿之中,甄乾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

    (本章完)

第101章 火锅感觉() 
正文没有开始之前先聊聊火器的问题。黑火药在中唐以后已经出现,据说是道士在炼丹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不过当时的配方还不合理,威力也不大,首先被用于了鞭炮的制作,到了晚唐以后,黑火药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宋初之前已经被用于军事,但威力依然不大,所以宋人才在黑火药中加入了砒霜、巴豆、胡椒粉等,目的只有一个增加黑火药的威力。

    真正意义上的火枪出现在元末明初,不然怎么说战争是科技的推动力呢?之前的火枪虽然已经有了雏形,但结构、工艺和使用都受到了当时技术,还是军事思想的制约,就连历史上元初围攻襄阳城使用的都是回回砲,要是当初蒙古人掌握了火炮的制作工艺,还会从万里之遥请来回回砲的制作工匠吗?

    再说说穿越者碰到的一般常识性问题,如唐代火绳枪、燧发枪能不能制造出来,答案是一定的:能!所以很多历史穿越者一上来就梦想着颠覆王朝大杀四方,问题是可能吗?

    既然本书是写经济的,现在就不妨先算一笔经济账,就会发现就算能制造出先进的火枪,也根本无法颠覆一个正常的王朝,这里说的是没有走向灭亡的王朝,比如一个朝代的初期、中期。

    这里先不写火枪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就价格而言以明代为例,当时西洋人卖给明朝的火铳六七十两一杆,红衣大炮二千二百两,这里面当然有商业利润,但就当时经商利润来看,制作成本应该在售价的一半以上。

    接下来就好计算了,为什么明朝军队有火枪营、火炮营,火器也大规模的装备了军队,但就是普及率而言,朱棣的神机营装备率也只有一成多点,说到底火器的价格太贵属于科技含量高的奢侈品、消耗品和易损品,这里不谈使用的效果和弓箭谁强谁弱,就这一点也不是一个王朝财力能够支撑的。

    试想一下,原始的火铳要装备多少才能形成战斗力就知道了。

    古代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也有上万人,决定性的战役十几万、几十万也很常见,以一万人装备火铳来计算,每支火铳成本价就需要三十两白银,大致相当于唐代四十多贯,一万人的军队就需要四十万贯,还有火药、弹丸、通针等等,再加上日常训练消耗的费用,六十万贯应该不多吧,这还是最简单的算法,实际上由于制作工艺、保养维护、损耗等等问题,平均费用超过了八十万贯。

    再横向比较一下,不使用火铳换成唐军标准的镔铁横刀,价格在二贯左右,至少相差了二十倍以上,横刀可不是易耗品,训练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多少费用,这里面的差距就更大了,这才是明代火铳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原因之一。

    以后会说到唐代财政状况,也会涉及到许多唐代的生活水平,试想一下一万人的纯火枪军队就能横扫天下吗?这也太小看唐军的战斗力了,要是这样想朱棣五次北伐带一万火铳兵岂不是天下无敌了,需要每次都出动十几万的军队吗?

    火铳真正的威力在于,在不考虑制作成本的前提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和弓箭手差不多作用的军队,这也是为什么火器开始大规模运用之后,双方作战人数急剧攀升的重要原因,动不动就几十万、上百万的厮杀,也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反而造就了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火器的大规模使用必须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生产,想一下后世非洲十几岁儿童手拿廉价的AK47作战场面,就不难理解火器普及需要什么条件了。

    ····以下正文····美洲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大洋彼岸便会掀起滔天巨浪,无数的因果造就了历史。一名铁匠因为和婆娘吵架,将怒气洒在皇帝战马的铁掌上,结果皇帝的战马因铁掌而马失前蹄,造成了整个战役的失败。帝国的羊群中一只羊脱离了羊群,引发的后果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甄乾就是这只脱离羊群的羊,而且还是一只非常低调的羊,默默的打磨着头上的犄角。

    衙门八字开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因北方有斗,所以尊北为上,官署衙门都有坐北朝南的讲究。有些地方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民居,不论贫富,虽也坐北朝南,但绝不能正南正北,必须略微偏东或偏西,只有官府衙门或寺庙才能正南正北。

    官署衙门的这种“八字墙”的建筑,除了显示官衙的尊贵、威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州县衙门的司职掌包括劝农、理财、狱讼、兴学、治安、工程建筑、水利等。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一些劝农、教化的“圣谕”,各上司衙门下达的需要向民众告知的公文、本县长官发布的告示、禁令等都要在“八字墙”张榜公布,“八字墙”也就成了衙门发布消息和条令的“公告栏”。

    八字墙上张贴着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征调令,各州县筹集的军粮必须在明年二月之前送到幽州,违令者杀无赦!

    在衙役通传后,甄乾来到了县衙后堂,见到了一县之长封万年。封家为平卢四大郡望之一,族中人才辈出,据传唐代名将封常清与渤海封家也有渊源,同时封家历史上也出了很多的名人,如唐初的封德彝等。

    “晚辈拜见封明府!”

    唐代称呼县令为明府,千万不要张口叫大人,别人还以为你是在认干爹呢?

    甄乾走进后堂时,封万年手中正拿着一幅手卷,一身燕居服,瘦高个,双眼炯炯有神,一缕长须飘散在胸前,神情悠然自得。

    封万年朝着甄乾招了招手:“快过来,看看这幅怀素《食鱼帖》如何?”

    甄乾走到封万年身边,低头看着手卷,口中喃喃道:“怀素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另一草书大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不错!”封万年眼睛里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怀素一字难求,今某得到《食鱼帖》来人生乐事,一同把酒共赏如何?”

    怀素的字帖在后世价值千万,甄乾如何不知:“明府有意,小子岂能不共赏!”

    甄乾接过封万年递过来的一杯水酒,发现他的脸上并没有喜悦之色:“明府心中可有难事?”

    封万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叹了一口气道:“贤侄认为某将此卷献于皇上如何?”

    天下州县每年在元日之前都要向皇帝朝贡,怀素的《食鱼帖》虽说千金难得,但毕竟还不算朝贡的上品,封万年有心想献上,但恐唐玄宗不喜,心中泛起难来。

    甄乾突然有所感悟,从怀里取出一个木盒双手送上:“明府!小子偶得西域传来一面琉璃宝镜正欲献于明府……”。

    封万年眼睛一亮,盛唐时期百官经常用盘龙纹镜作为朝贡礼物,叫“贡镜”,皇上也赏赐给巨子的铜镜,叫“御镜”。盘龙纹镜也称云龙镜,边缘铸有“千秋”铭,这种千秋镜可能即是云龙镜。史载唐玄宗铸“千秋镜”,在九月初五生日时赏赐群臣,有诗为证:“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铜镜是由铜锡合金铸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