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金手指-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人鄙夷了,朱佺忍着怒气,要是在江南,分分种能让赵睿苦着跪地将家产双手奉上,再按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将赵氏全家发配为奴籍,这种事情对这些世家来说早就轻车熟路了,不过在五峰列岛,朱佺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只能暂时忍了。

    “赵掌柜能跟某介绍一下这艘船吗?”

    赵睿好像没有在意朱佺称呼自己“赵掌柜”,古人对称呼极为在意,尤其是地位越高,对于称呼越发的在意,如果称呼错误,轻者不悦甩袖离去,重者割袍断义不为过。

    不过赵睿身为商贾,如果有人称呼他为赵郎,自然会很高兴,也会更亲近几分,如果称呼自己赵掌柜也无不可。

    “这艘船叫做散装货船,是专门设计出来运输大宗货物的,整艘船分前中后三部分,你看这两个货仓……”,赵睿指着船中两个大空间道:“不要看这艘船虽然只有普通的千石船只大小,可内部空间比普通千石船只要大上许多,又因为省去了水手活动的空间,能让这艘船多出一半的容积,更加的适合货物短途的运输!”

    其实根本不用赵睿这样详细的介绍,朱佺也能看出这艘船的不同,这艘船唯一的动力来源是人力,人力驱动飞轮行驶,只能适合短途的运输。

    这样的设计倒是第一次见到,说到底船只的用途就是运货,但因为需要人力,就必须挤出一些空间建造各种船舱,让本就不多的船体空间更加的狭小起来。

    还真是奇思妙想,“那为什么不安装桅杆,可是有什么说法?”

    (本章完)

第683章 竹纸() 
    赵睿指了指码头上的一个桅杆样子的东西道:“那是码头货物装卸机械,一则这种货船完全没必要再使用船帆作为动力,二则在码头装卸时,桅杆会限制码头上装卸机械的作业范围,所以就把桅杆取消了!”

    码头上的装卸机械其实是单臂吊,通过一组滑轮将力传递,可以吊起人力十倍以上的货物,再通过悬臂装置,将货物从货船中吊出吊入,一个人相当于十个人的劳动量。

    其实五峰列岛还有一种更大的装卸机械,可以横跨在船只的两侧,其实就是后世的龙门吊。只不过这种简易的龙门吊需要有专门的装卸码头才可以,所以除了造船厂之外,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朱佺不知道,赵氏纸业大量的造纸原料主要来源于西海道,西海道距离五峰列岛最近处不过百余里,七八个时辰就能抵达,因为往返频繁,需要借助风力的时间不多,风帆反而成为了鸡肋。更为主要的是,造船厂真正研制一种新式的帆船,可以八面来风,一旦这样的船只造出来,货船完全就不需要飞轮驱动,只要有一艘新式帆船在前面牵引就可以了。

    朱佺抬头看向码头上的装卸机械,在大唐码头上,有时也能看见一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升降装卸杆,不过人力总有尽头,反而没有人工使用方便,所以装卸杆在大唐也不多见。

    可朱佺眼前码头上却是竖立着两架装卸机械,每座装卸机械都有三丈多高,古时一步大约相当于后世一米四到一米五,三步为一丈,三丈就是十米多,相当于三层楼高,比朱佺见过的任何装卸机械都要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如此,装卸臂也同样三丈,让整个装卸机械的外型很像一个左长右短的“T”字形状,上面悬臂上还有配重,一看就是专门为货物装卸设计的机械装置。

    赵睿带着朱佺来到了船尾阁楼处道:“这里是船长室,也是船舵控制室”,说着指着一个圆形装置道:“这就是方向舵,可以控制船只行驶的方向,还能通过联动装置,告诉下面飞轮室里的人,什么时候需要加速,什么时候需要减速,并且还能切断飞轮室和飞轮之间的连动,达到掌控整艘船的目的……。”

    中国古代船只上只有方向杆,圆形舵盘是从西方引进的,操控更加的方便,在唐代可没有舵盘一说。

    不过朱佺毕竟见识广,听赵睿一解释就明白了舵盘的用处,看着舵盘问道:“五峰列岛的船只上都使用这样的舵盘吗?”

    “这是刚刚研制出来的技术,据说还是岛主亲自设计的,应该会很快普及吧!”

    “这种船造价几何?”

    朱佺一眼就看出了这种货船的好处,只要不是远途运输,或者是在内河里,这种船的优势相当明显,那就是载货量大,不需要借助风力,能够在复杂的水道中航行,如果能掌握这种船型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朱氏的船队绝对能霸占整个江南航线。

    “这艘船是实验型号,造价可能有点高,大约在万贯左右,如果等到技术和工艺成熟之后,价格会下降三成!”赵睿发现朱佺有些心动,便继续介绍道:“这种船装卸货物的时候,必须要配合码头上那种装卸机械使用,否则装船的效率会很慢”,说着对船长室的一名壮汉道:“开船!”

    赵睿带朱佺上船的目的当然不是什么看风景喝酒赏月,也不是介绍什么货船装卸机械,而是要带着朱佺去赵氏租的小岛上去看造纸作坊。

    为了避免有心人的窥视,赵睿在南主岛旁边租下了一座小岛,造纸在古代就如同后世高科技差不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尤其是不同类型的纸张,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的原料也不相同,其中一些添加剂更是家族不传之谜,所以才租借了一座小岛作为赵氏的造纸作坊。

    货船在黑夜中行驶,朱佺知道赵氏造纸作坊距离码头应该不远,不然也不敢在夜里航行。

    大约二刻钟左右,货船便缓缓的靠上了一座码头,码头同样也不大,在码头上也有两座装卸机械。

    朱佺跟着赵睿下了货船,发现四周漆黑一片,远处能看见黑漆漆的山包,四周传来一阵风吹竹林的“沙沙”声,一辆马车正等待在码头上,看样子码头距离造纸作坊还有一段不远的距离。

    “请上马车!”

    两人上了马车,赵睿看着车窗外道:“这里就是赵氏造纸作坊的小岛了,也是今后造纸作坊原料的供应基地,只不过这片竹林种植不久,还要等上一二年时间……。”

    吴郡朱氏虽然没有造纸作坊,但对造纸作坊也略知一二,要造纸首先要有原料,既然要造竹纸,自然离不开竹子,而且竹子的数量必须是一座竹海的规模,否则哪能大规模的造纸。

    “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想必赵掌柜的竹林今年才种下吧!”

    只要环境土壤气候适合,竹子的生长速度极快,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竹子的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然造纸需要的竹林很大,只有大面积的竹海,才可以予取予求,完全不必节制。单单竹海自然的生长,便完全能够补充砍伐带来的消耗。

    相对于木材,竹子更加轻便,易加工取用,耐水蚀虫蛀,而且成材更快,虽然在坚固性上远逊木材,但有这么多优点,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木材的代替品。

    竹子的用途极为广泛,食用的竹笋,药用的竹实、竹汁,亦可造纸,建造民屋舟船,桥梁车驾,不只是用于民生,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军用物资,建造简易的码头栈桥,竹子都是极好的材料。

    五峰列岛上不产竹子,不过西海道有竹子,赵睿从西海道引种了不少竹子在岛上,不过因为时间太短,还没有生长到大规模砍伐的程度。

    竹子纤维坚韧,在晋代便开始有竹纸生产。

    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张,曾是王羲之父子最喜爱的纸,历史上流传下来绝大多数真迹都是用这种竹纸书写而成,有记载:“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尺许,而长尺有半,盖晋人所用,大率如此。”

    到唐代以前,竹纸一直颇为流行,但工艺繁杂产量极少,几乎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后来宣纸的流行,竹纸才逐渐的从文人书画主要用纸的舞台上渐渐的推出,不过在书籍的印刷方面,竹纸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本章完)

第684章 纸张的用处() 
    “朱郎所言不错,这座小岛如今被赵氏租下,岛主以小岛入股我赵氏,又幸得匠作监的造纸秘方,这才让赵氏的造纸作坊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朱佺对赵睿的话嗤之以鼻,什么岛主入股,什么从匠作监获得造纸秘方,恐怕是赵氏担心被人窥视,才主动抱上岛主这条粗腿吧!

    通常造纸要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几道工序,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到最后的纸张烘烤、整形、切割、打包……,整个过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有些特殊的纸张时间会更长,说是古代高科技一点都不过分,那一个造纸作坊不是传承百年以上,普通人想要造出一张能用的纸张,没有家族的传承根本不可能,不然朱氏早就开造纸作坊了。

    马车载着两人来到一处高墙大院门口,下了马车,朱佺跟着赵睿走了进去,里面很安静,显然晚上没有人在干活。

    “这里就是赵氏的造纸作坊,我先带朱郎参观一下造纸的过程!”

    赵睿也不担心造纸工艺泄密,真正的造纸不传之谜是不会给朱佺看的,朱佺也没有指望自己能掌握造纸的工艺,这次跟赵睿来,不过是看看赵氏纸业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赵睿吹嘘的那样,可以满足朱氏印刷书籍的需要。

    朱佺在一间工坊门口看见一位老者,老者看见赵睿的时候,嘴里冷哼一声,有些不满,却并没有说话。

    赵睿急忙快走几步,脸上露出恭谨道:“族叔,这么晚了还没有睡吗?”

    原来是赵睿的族叔,看样子应该是造纸作坊的管事,朱佺朝着老者拱了拱手道:“老人家,打扰了!”

    “嗯!”老者看上去已经有六十多岁,雪白的眉毛一抬,瞥了朱佺一眼,不客气道:“你既然来至吴郡朱氏,应该知道造纸乃是家族不传之秘,不过赵大郎答应了你来参观,老汉自然不好阻拦,只不过还请朱郎看见什么不要离开之后到处宣扬,老汉在此先谢过了!”

    “不敢!请老人家放心,某这次来只是和赵掌柜谈合作的,并没有窥视之心!”

    朱佺能听出老者浓浓的戒备之心,心里虽然不悦,可对方毕竟是长辈,言语之间也不好放肆!

    “这样最好!”

    老者说完,这才让出一条路,赵睿一脸的抱歉,急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带着朱佺往里面走。朱佺走进门口,回头一看,那老者也跟着走了进来,让朱佺心里十分不爽,这是在防贼啊!

    但不管怎么讲,对方做的没错,造纸作坊可是赵氏的命根子,这样做并没有错。

    “目前造纸作坊里有二百多名工匠,每天工作五个时辰,通常只是白天做工,不过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分为三班轮流做工,产量也能增加一倍,只不过岛主颁布了《安全劳动条例》,每七天必须有一天休息,每天最多容许工作五个时辰,超出时间还要付额外的加班费,所以通常情况下,这里晚上没人上班……。”

    赵睿一边走,一边向朱佺介绍作坊里的情况。

    朱佺发现这里的作坊很大,好像比顾氏的造纸坊还要大上数倍,光是纸浆池就有几十座。通常一个纸浆池一天就能生产十刀纸,从纸浆池就能看出一个造纸作坊的规模了。

    “赵掌柜,这里一年真的能生产五万刀纸?”

    “看来朱郎还是不相信啊!请跟我来……”,赵睿手里提着一盏琉璃灯,将朱佺带到一间仓库门口,站在门口向里面望去,仓库宽约五丈,高约二丈,长度达到了十几丈,放眼望去,里面密密麻麻堆满了货架,每一个货架上都摆放着已经加工好的纸张,数量足有上万刀。

    朱佺被眼前的一幕彻底震惊了,这里的纸也太多了吧!

    后世一张纸不过几厘,一本空白本子也不过一元左右,实在算不上什么。可是在唐代,纸张都能当钱使用,一张纸就是几文到几十文,一刀纸一百张,就是上贯了,相当于普通工匠一月的收入,朱佺看见满仓库的竹纸能不震惊吗?

    这是多大的财力物力啊!

    恐怕就是顾氏也没有这样的规模吧!想到这里朱佺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回去之后一定要和家主商量,从五峰列岛购买印刷书籍的用纸。

    “不错,赵掌柜让某见识了赵氏纸业的实力,不知朱氏以后从赵氏手中购买竹纸,可有什么优惠!”

    纸张生意不在五峰列岛计划商品管制之列,朱佺在想,哪怕这次五峰列岛毫无收购,也可在五峰列岛购买一些纸张回大唐。

    “不急!”赵睿脸上带笑,并不急着将这笔生意敲定下来,说道:“赵氏纸业可不光只有竹纸一种,至从和五峰列岛匠作监合作之后,又开发出很多不同类型的用纸,难道朱郎不想先看看吗?”

    “还有其他的用纸?”

    朱佺有些疑惑,差点一口吐沫淹死不要脸的赵睿,大唐哪家造纸作坊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纸张,比如曹氏手中的宣纸只用于书画,比如沧州的刘氏制造的麻纸,要是一家造纸作坊能生产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用纸,岂不是能垄断整个大唐的用纸吗?

    “朱郎有所不知,纸张的用处很多,可不是只能作为书写之用,如果朱郎不信,请随某到家族中展示厅一看便知?”

    朱佺发现自己被人鄙视了,有心想要反驳,可是发现自己好像对造纸真的不了解,万一赵睿说的是确有其事呢?那岂不是显得自己更加的无知,便不再说话,被引着走进了一间房间。

    房间不算大,不过里面非常亮,四周墙壁用整块的松木包裹,清晰的木纹显得房间非常幽静,在墙壁上悬挂着六盏大号的琉璃灯,地上也铺满了青白色的大块瓷砖,使屋内的光线更加的明亮,在四面靠墙的位置上,有一排用水晶片制作的柜子,里面整齐的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