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金手指-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话的中年人便是陆明,他并没有去商业区,而是鬼使神差的来到了一片水晶棚旁,看见旁边有一间草屋,便敲门走了进来。

    草屋内的老者见陆明一人行走到此,还以为是迷路了,便邀请陆明喝酒暖暖身子再走。

    老者大约五十岁上下,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却是炯炯有神,头发已经半百,后背有些佝偻,身手还算灵活,只不过让陆明有些好奇的是,这老者应该不是孤家寡人,草屋里的摆设也相当简单,和旁边的水晶棚显得格格不入。

    陆明可以说是被成片的水晶棚吸引过来的,这种奇特的建筑在长崎租借区见过一次,只不过远远的看了一眼,被人告知,以前里面种植着四季不败的鲜花,如今已经人去楼空,平时只有几名仆役在里面打理,外人不得入内。

    水晶花房在长崎镇并不是什么秘密,就算如今无人居住,还是有很多贵妇,派人上门求购一些鲜花回去摆放在家中点缀。

    老者带着陆明走进一间水晶棚,陆明这才发现,水晶棚并不是只能种植鲜花,真正的用处竟然是种植蔬菜和育苗,立即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原来水晶片还有这样的用处?

    一开始陆明还以为水晶片只能代替屋内的窗户纸,先入为主的思想真是害死人啊!

    陆明遇到这名老者,明显没有顾亮在书店遇上的掌柜奸诈,待人诚恳,有问必答,对于陆明这样的翩翩郎君形象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呵呵,老汉有二女一子,大女儿早年都已经嫁为人妇,小女儿待嫁闺中,家中还有一位不成器的儿子,今年十五,本来也想把婚事办了,可岛主颁下《婚姻条例》,结婚年龄女子不能低于十六岁,男子不能低于十八岁,只好在等二三年,也能给孩子多存一点钱,老汉这一辈子也算是无怨无悔了!”

    “这不趁着天寒地冻帮人看着暖棚,等天一黑就回去,一个月也能赚个二元钱,又能多给家里添几样摆设不是?”

    “一个月二元!”顾亮嗓子眼“咯噔”一下,好险没有被自己的口水呛死,一个月二元啊!

    陆明也发现了五峰列岛货币兑换比例,一元相当于六百文,一个月就是一贯二百文,这是在坐着收钱啊!

    这里的收入也太高了吧!

    要知道大唐一个看门人,一年有五六贯就抢破头了,一个有手艺的工匠,一年也不过收入十几贯,辛辛苦苦操劳一年,也没有这里一个看温室的老人收入高,真是没天理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五峰列岛的富庶可见一斑!

    可怜天下父母心,陆明借花献佛敬了老者一杯酒。

    “令郎难道就忍心让老人家在此……受冻吗?”陆明本来想说忍饥挨饿,想想不对,自己面前摆放的黄酒、烧鸡和时令小菜,怎么看都不像挨饿的样子,只是这里的环境有些差,即便草屋内点着火炉,依然感到寒气逼人。

    老者叹气道:“郎君有所不知,老汉本可以在温室里取暖,可惜这温室进多了,老汉适应不了一冷一热的变化,况且家里也没有温室的舒适环境,担心自己在这里享福,回家之后无法适应,便让人在此建了这间草屋。”

    “原来如此!”

    还以为有人有福不享,喜欢受罪呢?

    原来是担心在这里暖房的环境中待久了,回去后适应不了,这种温室造价不低,寻常人恐怕很难修建。

    “老人家,这里的温室都是岛主的吗?”

    陆明发现这里的温室规模很大,占地足有十亩以上,要是按照自己购买的水晶片价格计算,一间占地半亩的温室棚花费在一百贯以上,二十间温室岂不是要二三千贯,这么大的手笔,就算是陆家也不一定能舍得。

    老者明显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拿了一节黄瓜,沾着面酱,用面饼一裹,大口嚼了起来,一脸的享受道:“岛主哪能看的上这些生意,这都是村里几个毛头小子从钱庄贷款修建的。人老了,胆子就小了,比不上年轻人胆子大,要不是为了家里那个小子,老汉也想出去闯一闯!”

    陆明咂舌,仿佛出现了幻听,几千贯,钱庄就敢借贷给年轻人,也不知道那些年轻人能不能还清这笔钱。

    不过陆明并不想在这上面纠结,自己的目的是了解五峰列岛,不知不觉中将话题引开道:“此地距离大唐万里之遥,老人家还习惯吗?”

    “有什么不习惯的”,老者笑呵呵,张着掉了门牙的大嘴,从盘子夹起一块干切肉扔进嘴里,又是一口酒道:“前些年齐州大旱,家里卖掉了地,房子也抵押出去,连儿子定的亲事也退了,那一年老婆子和最小的儿子都饿死了,临死前对我说,她看不到抱孙子的一天了,让我带着孩子们逃难投奔远亲,也许还有一条活路……”,说到这里,老者用满是老茧的手擦了一把眼角的泪水继续道:“正是那一年,我带了儿子和女儿离开了家乡投奔远亲,可是离开家乡才知道,天大地大尽无容身之地,大女儿抱着我胳膊道:卖了我吧,让弟弟妹妹活下去,那一刻我彻底的绝望,骂老天爷不公,骂苍天无眼,骂那些披着人皮的豺狼,就在我们一家人快要绝望的时候,是岛主派人救了我们一家人,将我们安置在这里,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陆明默然无语,其实他已经隐约的猜到了岛上百姓的身份:难民!这些人应该都有来至大唐的难民,被五峰列岛岛主远渡重洋送到这里,重新给了这些人活下去的希望!

    (本章完)

第679章 温室大棚() 
    傍晚码头醉仙楼中。

    黄铜火锅中“咕噜噜”冒着热气,朱佺夹了一片薄薄的羊肉放在火锅里涮了涮,有沾着酱汁,哈着气放进嘴里,鼓着腮帮子龇牙咧嘴,烫的有些过瘾,口中含糊其辞道:“五峰列岛条件真不错,冬日里蔬菜竟然如此便宜,要是能运回大唐,利润能翻上十倍!”

    旁边三人点头,五峰列岛给他们的惊讶太多了,第一感觉就是富庶,其次便是舒适。

    小小一座岛屿上,竟然用水晶片建成了无数温室大棚,源源不断的提供冬日里很难一见的蔬菜,不仅数量多,而且价格便宜的让人难以置信。

    大唐冬日里很难见到蔬菜的影子,即便豪门世家在冬日想吃上一口蔬菜,即便重金也无处寻觅。

    古代东西方都有关于温室的记载,古罗马人在温室地板下建设管道来传递热气,法国人曾燃烧粪便来给加温,英国人则在十七世纪动用过木炭和热水。

    《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召信臣认为在冬天屋庑里面燃蕴火种植的葱、韭、菜、茹,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所以上书朝廷,禁止种植。

    但是,农民的发明创造不是一纸禁令就能禁止的,在民间仍然流传了下来。

    在东汉的时候,农民开始在市场上出售温室蔬菜,但是仍遭到禁止的命运。

    《资治通鉴》引汉安帝六年的诏书:“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岂所以顺时育物乎?”根据注释,“郁养强熟”的意思是“土室蓄火,使土气蒸郁而养之,强使成熟也。”诏书认为这种方法违反自然规律,所以被禁止了。

    这种种植方法在民间应该一直流传下来了。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南宋有“堂花”之法,也就是温室养花。明代张萱《疑耀》记载“今京师入冬以地窖养花”,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记有“燂花法”。宋以后虽然只养花,但是与种植蔬菜的原理是一致的。

    北方冬季气温低,蔬菜自然难以生长,是故形成了“岁晚风霜断菜根”的蔬菜淡季,这种现象在古代被称作“园枯”。

    唐代宫廷专门设“温汤监”培育反季节果蔬,每年二月中旬便能品尝到新鲜的瓜果蔬菜。

    贞观年间,唐太宗就因易州司马陈元璹私设温室培壅蔬菜劳民伤财而将其罢免。

    当时温室多为皇室或富家巨贾所有,生活在明中后期谢肇淛就曾称:“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皆富贾地窖火坑中培育而成”。

    南宋诗人陆游用“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来赞誉温室里生产的鲜蔬给餐桌带来的欣喜,但由于古代温室通光性较差,所植蔬菜多有“不见风日,苗叶皆嫩黄色”的缺憾,因违背天时遂被斥为“味无所指而夭折生长”的不时之物。

    温室在出现后的一千多年里,基本上都是富人专有。想想也是,如果不是有钱有势的人,谁会像提比略那样,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就专门修个房子?即使是如今看起来简单的温室,其建设费用也不会很便宜,并没有广泛运用于生产,因此温室变成富人的玩具也就不足为奇。但富人们在“炫富”的同时,无疑也推动了温室的发展。

    五峰列岛处于胶东半岛同一维度上,正值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之时,能吃到如此新鲜的蔬菜瓜果如何不让陆明等四人新奇。

    不过陆明等四人第一次上岛时,见到蔬菜并非太过在意,原因不是他们四人见识浅薄,恰恰是因为走南闯北见识太多,一时对冬季出现蔬菜也为太过在意,还以为是店家故意拿出一些炫耀,借此提高酒楼的档次,谁知道第二次上岛却发现,岛上冬季蔬菜不过是寻常之物,即便是一些温饱之家平时也能在桌上看见。

    尤其是陆明在看到成排的温室,大为惊讶之时,对五峰列岛的富庶再次提升了一个层次。

    “没想到在我等眼里视若珍稀的冬日蔬菜,在五峰列岛上竟然属于寻常之物,想那一个温室大棚造价上百贯,要种多少蔬菜才能收回成本,呵呵,小小的一个五峰列岛果然有神奇之处!”

    “一斤崧菜只卖十几文,比大唐价格低了十几倍,全是水晶片之妙用,是我们眼界太浅了!”

    这次东南四大士族登岛本来就是为了水晶片而来,每家都购买了二万片,还以为水晶片只能当作窗户纸使用,没想到竟然发现了水晶片另外一个妙用。

    “某准备再向何管事多订购三万水晶片,各位以为意下如何?”张恒道。

    “你张氏也太小气了,我朱氏准备再增加十万片!”朱佺一付暴发户的气势。

    陆明看猴子戏般瞧着张恒、朱佺两人,扭头看向不怎么说话的顾亮道:“顾郎,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顾亮给自己包了一块肉丝面饼,里面全是黄瓜丝和青蒜,老神在在道:“某听上回返回大唐的商贾说起,这种水晶片的产量也不大,每月最多十几万片而已,运输途中极易破损,运到大唐会有二成的损耗,即便如此,第一批商贾也是趋之若鹜,有商贾恨不得一口全部吃下所有水晶片,是甄乾在其中周旋,各家商贾才分到一些,我们在这里想多要一些水晶片,恐怕五峰列岛也拿不出来吧?”

    水晶片的原料倒是极易获取,可是制作成平整的玻璃却没有那么容易,这才造成水晶片的尺寸并不大,一尺宽、半尺长的水晶片已经是极限,关键是工艺设备都是人工操作,这就难免造成厚薄均匀不一,产量始终都上不去,只能增加人手提高产量,即便如此,一个月的产量也就在二十万片左右,陆明四人想要多买根本不可能。

    (本章完)

第680章 印刷术() 
    “某也算是游历十几个国家,还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地方”,说着顾亮从怀里掏出一叠纸片放在餐桌上道:“各位应该都见过这些纸片吧!岛上的人称呼这些纸片为钞票,可以和铜钱一样用,各位怎么看?”

    既然是五峰列岛通行的货币,顾亮相信其他人也留意到了,这已经超出了个人的理解范畴。

    古代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这时候还没有出现呢?

    不过唐代已经出现了飞钱。

    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

    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在商业异常发达的唐代,各地商人运货到京城出售,售货得的大量钱币要带去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因此商人们就将钱币交给各地驻京的进奏院(相似于驻京办事处)和有关机构,或交给各地设的分支机构的富商,由这些单位发给半联赁证,另半联赁证寄回各地的相应单位。商人回本地区后,经验证相符,便可取款。

    不过陆明等人在各地行商,自然是使用过飞钱的,第一眼见到并未有什么惊讶,只不过看见飞钱这种纸张被当成货币使用还是第一次。

    飞钱的主要特征为:一地出钱并取得有关证明,在异地凭证明取得钱款,类似今天的汇票。

    飞钱的产生,与当时商业贸易发达有关。唐代内地与边远地区、外国通商日盛,许多商人奔波于崇山峻岭戈壁沙砾之间,铜钱面值小又重,运输很不便利,时遭被人抢劫风险。一些封疆大吏搜刮的财宝也要运送京城或运送回家。飞钱便应运而生。

    唐代飞钱已经有了官办和私营之分,只不过官办在唐代更加畅通,而私营因为当时的观念原因,发展的速度很慢,并未真正的兴起。

    “这应该也是一种飞钱,不过比飞钱使用更加方便”,朱佺也从自己的袖子里取出一些钞票,放在手里抚摸道:“这里的飞钱……钞票,印刷的更是精美绝伦,你们看钞票上的图案和线条,色彩丰富、线条细腻,图案精美,手感之间有凹凸感,在纸张五元和十元钞票中还有一条极细的金银线,防伪技术精妙绝伦,光是这张纸恐怕就价值不菲?”

    像东南四大士族这样的豪门家中都有自己的钱庄,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