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金手指-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随着百年的战乱,世家豪门对书籍的掌控力度渐弱,一些寒门,或者败落的世家将书籍散布开来,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出现,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

    但书籍的价格总是一直制约着知识的传播,一本书从几百文到几十贯不等,即便是一些衣食无忧的小农,也拿不出许多闲钱购买书籍供自家孩子读书。

    顾亮这次购买了一套《诗经》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和大儒孔颖达的注释疏本,三套颜师古的《五经定本》、《匡谬正俗》、《汉书注》,一共十本,光是字数就达到了二百多万字,要是找人抄写的话,没有二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但价格却只要二贯六百文,价格便宜到让顾亮有买下这里所有书的冲动,太便宜了,跟白送差不多。

    老者一脸的傲娇道:“不多,已经存了二百多贯,十年之内应该不成问题,也算是给子孙留下了活命的生意!”

    顾亮听的感觉有点不对,才二百多贯,这么大一个书店,要是放在大唐,一年能赚上千贯都是少的……。

    正欲继续套老者的话题,就见那名去兑换铜钱的仆役急冲冲的跑了过来,一脸的愤怒道:“管事,这里的人好生欺人,竟然想讹诈我等,不仅如此,还用纸张充当铜钱兑换,这……这……气死了!”

    自己的手下连兑换铜钱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好,顾亮有些不悦,可听完仆役的话,一下呆滞了,什么讹诈,什么纸张充当货币,这都是什么啊!

    顾亮走南闯北也是见过世面之人,兑换铜钱的事情经常遇到,在大唐,各地兑换铜钱的比例并不一样,虽说一贯等于一千文,铜钱的面值可没有一千文,加上各地恶钱泛滥,兑换比例也千差万别,有的地方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二百文,有的地方则能兑换二千文,造成铜钱和铜钱之间也有兑换的比例。

    “没用的东西,蠢货,这点小事情也办不好,难道要让某亲自去不成!”

    仆役一脸的委屈,这真不是自己无能,实在是这岛上的兑换有些诡异,结结巴巴的将事情详细叙说了一遍道:“这里一两银子只能兑换二百文,不是小子不想兑换,着实是他们欺人太甚,那几张破纸糊弄小子啊!”

    顾亮正想继续发火,事情没办好,竟然还狡辩,当真自己不发火吗?

    正欲亲自去钱庄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柜台后的老者突然张口道:“这位郎君刚来此岛,可能有所不知,你手下的仆役说的没错,这里的钱庄的确是一两银子兑换二百文,呃!错了,应该是二百分,相当于二元,瞧小老儿的记性,竟然把这件事情忘记和郎君解释了!”

    说着老者从柜台下面拿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放在顾亮的面前道:“这就是此岛的货币,岛上不用铜钱,也不用金银进行交易,买卖商品只能用这些钞票支付,郎君瞧瞧便明白了?”

    (本章完)

第674章 兑换比例() 
    顾亮什么时候见过钞票这东西,不就是一张破纸吗?

    纸张不大,巴掌大小,上面有花花绿绿的颜料和花纹,还有一些图案和文字。

    “商!一元……一百分!”顾亮有些蒙逼,纸片的正面中间有一个龙飞凤舞的篆书的“商”字,两边写着一元和一百分的字样,在纸片的背后画着一条巨大的“鲲”,有海水、有朝阳,隐约还能看见飞鸟,印刷倒是精美无比,可这特么的能当钱使用吗?

    “不好意思,刚才老汉口误,一时没有改过来,郎君的书资应该是二千六百分,也就是二十六元,一个没留意说漏了嘴,抱歉!”

    这件事情还真的不能怪这个老者,其实不仅是他,岛上许多人也有些晕乎,以前用惯的文和贯作为货币单位,现在一下子变成了分和元,让很多人都不太适应。

    “这也太气人了!”

    顾亮算是明白了,这座岛上的货币和大唐不同,和倭国也不一样,使用的是分和元货币单位,有点相当于文和贯,却又有点不同,大唐一贯等于一千文,这里一元等于一百分,好在大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有很多西域传来的金属货币,使用的货币单位也不一样,这不难理解。

    不过有点让顾亮郁闷,不管是大唐货币也好,还是倭国和新罗国的货币也罢,甚至是西域各国的货币,都是以金属货币为标准,什么时候纸张也成为了货币了。

    更让顾亮气愤的是,同等价值的金银到这里却贬值了,一两银子只能兑换这里的二百分,相当于直接缩水了六倍,这不是在欺负人吗?

    气的顾亮已经不想买书了,这是买气受啊!

    气呼呼的刚想离开,转念一想有点不对,自己在码头上好像没遇到这种事情,难道是这里故意欺负上岛的商贾?

    “有可能?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这种事情可不只是在后世才有,在古代同样存在,甚至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这种现象并不比后世那些奸商善良多少。

    “老人家,某有一事不明,可否解惑?”

    老者有些歉疚,眼前就做成的生意被自己搅黄了,可这又能冤谁呢?尽力弥补道:“郎君请说?”

    顾亮强压心头怒气,整理了一下思绪道:“某在码头的时候,用的也是金银,为什么到这里反而不能用了?”

    老者眯缝着眼睛,呵呵一笑道:“这位郎君有所不知,恐怕你也知道,你们是第一批上岛的商贾,之前并没有其他商贾登岛,码头上便没有设置钱庄,也就不存在兑换一说……。”

    甄乾虽然心里准备将南主岛规划成对外贸易岛屿,可是那也是半年之后的事情,根本没有想到东南四大士族这次提前登岛,仓促间自然来不及在码头上设立什么钱庄。

    “嗯!”

    顾亮微微点点头,从码头上那些伙计的口中得知,自己这支船队的确是第一批登岛的商贾,说的合情合理,顾亮心里已经信了六七分。

    又道:“那为什么这里使用纸张作为货币,不用铜钱和金银呢?”

    “不知道?”老者苦笑着摇摇头,这个那是他能知道的事情,想了想道:“听别人说,钞票比铜钱金银携带方便,便于交易,也做不得假,其他的老汉就不知道了!”

    “携带方便,便于交易,做不得假!”

    顾亮嘴里念叨着,眼前一亮,根本就不需要多想,钞票比铜钱的好处多多了,不说铜钱有恶钱之分,铜钱的重量也是一个困扰,为什么大宗交易用金银,还不是铜钱携带不便吗?

    可是顾亮还是有些不明白,钞票能和铜钱、金银相比吗?顾亮虽然没有后世的金融知识,但也马上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隐忧,钞票就是纸啊!想印多少就多少,而这里的岛主相当于占据了所有的金银铜钱,此人还真是贪得无厌啊!

    “你们就不怕这些钞票,有那一天都变成废纸一张吗?”

    老者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郎君这是不相信岛主,既然钱庄能用金银兑换钞票,自然也容许别人用钞票兑换金银,怎么能说是废纸一张呢?”

    顾亮能想到的事情,甄乾岂能想不到,老百姓又不是傻瓜,真正傻的是统治者。

    顾亮更不知道的是,钞票的发行已经不是第一天了,早在狼穴里,就已经开始小规模的流通钞票,培养了一大批钱庄的管理者,对于如何发行钞票,如何管理货币,还制定了许多回收手段,即便没有甄乾的提醒,钞票隐藏的危害也被人提前发现和预防。

    让顾亮有些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这座岛上,一两银子只能兑换二百分,这明显的是在坑人啊!

    “这金银的兑换比例,你们难道就没有意见吗?”

    不说顾亮,刚才仆役去兑换铜钱的时候,一听一两银子兑换二百分,立即就炸毛了,连仆役都知道的事情,整座岛上不可能都是傻瓜。

    “呵呵!这位郎君就不知道了吧!”老者面带得意之色,伸手取过柜台上的一只青白茶壶,对着壶嘴啄了一口道:“一两银子兑换二百分怎么不对了,大唐一斗鲜米十几文钱,这里一斗鲜米才三分钱,价格相差四五倍,自然金银的兑换比例就要低,郎君以为某等不明白吗?”

    “呃!”被一个糟老头子鄙视了。

    顾亮也不生气,立即就发现了这其中的问题,原来这里的米价如此之低,难怪金银的兑换比例也会这么低了,原来是这样啊!

    顾亮自以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用一地的粮价作为金银兑换的标准,看似非常的合理。

    如果自己从这里购买粮食到倭国出售呢?

    顾亮可是知道倭国正在内乱,而且已经与新罗国开仗,战事一起,粮价自然会飞涨,从大唐运送粮食到倭国销售,这种事情商贾自然不会去做,那么从五峰列岛购买粮食到倭国销售呢?自己岂不是要狂赚一笔!

    至于五峰列岛的金银兑换比例,这完全就不是什么问题,立即换上一付笑脸问道:“老人家,这里容许商贾买粮吗?”

    (本章完)

第675章 货币武器() 
    “别想了!”老者一脸鄙夷道:“岛上大部分商品都是计划供应的,成人一月四十斤粮食,十二岁以下粮食减半供应,想要多买一斤粮食都不要去想……,嘿嘿!”

    顾亮快气疯了,又是计划供应,自己发现只要是能赚钱的生意,都会被人告知是计划供应,这……这还怎么做生意啊!

    “好吧!”顾亮是彻底无语了,这样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见到,只能说是奇葩了。

    搞明白了岛上货币是怎么一回事,顾亮再次让仆役兑换一些花花绿绿的钞票,拿在手里不是一个滋味,这种钱只能在岛上使用,而且明显被宰了一刀,二千六百分的书籍立即变成了十几贯,这个价格并不比大唐便宜多少,可自己还是咬牙买下来了。

    接着顾亮带着仆役在商业区里又逛了几间商铺,对五峰列岛了解的更多,随着看到更多的商品,在心惊的同时,对五峰列岛的印象也越发的深刻起来。

    这里的确是一个奇特的地方,这种奇特可不是表现在距离上的远近,哪怕是自己南下去占婆国和真腊国,甚至是新罗国、倭国和渤海国这些地方,因为大唐对周边国家影响的原因,唐商在这些地方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应。

    可是在这里,顾亮虽然也同样看到了唐人,却有一种疏远和陌生感,这种感觉不是来至语言,而是这里的生活和制度。

    顾亮甚至已经看出,那个书店的掌柜根本就不认识字,因为以前长期很少接触货币的原因,说话间经常把文贯和元分搞错,这就是一个文盲,竟然也能成为一家书店的掌柜,这在大唐根本就不可能。

    像书店掌柜这样的人,顾亮在商业区里遇到不少,如果一个也就罢了,多了就说明这里的文化水平很低。

    但如果有人想骗他们也不容易,这些人就是一根筋,顾亮试探着许以重利,结果这些人吓的要死,声言要去报官,将顾亮搞的苦笑不得。

    在商业区里转了一圈,顾亮始终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这里货币的兑换比例如此奇怪,好像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难道是不想让岛上的百姓与外界交流?

    顾亮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已经陷入了误区,不过这也不能怪顾亮,哪怕顾亮再聪明也不可能知道后世的经济学。

    本来顾亮能通过这件事情触摸到经济学的门槛,可惜因为灯下黑失之交臂,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有所明悟。

    五峰列岛的货币兑换率只不过更加具体明显而已,顾亮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也或者因为习惯成自然,却没有意识到就在五峰列岛旁边的倭国,金银兑换铜钱的比例与大唐之间的差别,只要在倭国经商的唐商,就每一个不利用倭国金银和大唐铜钱的兑换比例谋利的,可是所有的商贾都在这样做,反而下意识的认为这很正常。

    却不知道,在商贾眼里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甄乾自然可以继续采用文和贯的货币单位,将五峰列岛的货币兑换比例和大唐持平,可这样做对五峰列岛根本没有一点好处。

    首先倭国是一个金银丰富的国家,压低金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看似有些吃亏,可以获得来至大唐丰富的货物输入,对于倭国的经济造成不了多大的冲击,反而有助于提升倭国的经济水平。

    可五峰列岛则完全不同,首先五峰列岛没有丰富的金银矿场,兑换比例如果按照倭国标准,在和唐商中的贸易必然吃亏。

    但要是以大唐的兑换比例作为标准,五峰列岛的经济实力有不足,反而容易造成大量的倭国金银流入五峰列岛,过多的金银流入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五峰列岛如今经济实力薄弱的时候,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那时候甄乾不可能抱着成堆的金银过日子吧!

    五峰列岛注定不可能采用倭国和大唐任何一个货币方式,那么就只能自己设计一个新的且行之有效的经济环境。

    甄乾想到了后世美国对中国的货币、经济和金融环境模式。

    要想在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继续采用大唐的文和贯货币单位,元和分自然而然就诞生了,这对于甄乾来说跟平时喝水一样简单。

    货币的兑换率和某国的经济历史和货币政策有关,和经济实力无关。

    甄乾可以将五峰列岛兑换比例设置为一比六,也可以设置为一比十,这都没什么意义,正在的目的是保护五峰列岛的经济和对外贸易。

    说到底,是一比六也好,是一比十也罢,或者是一比一百,对于生活在五峰列岛上的百姓基本生活影响不大,但却与对外贸易和购买外来商品有着巨大的影响。

    想一想后世国人购买外国的商品,又或者国内的商品出口到国外,竟然发现从国外购买本国商品,比在本国的商品价格还低,这说明什么?

    再比如在国内肯德基消费一次,没有上百元根本吃不饱肚子,可是在国外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