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行车极受欢迎,虽然如今市面上也出现了仿制品,但一是工艺粗糙,远不如他讲究精确来得好用,二则是生产速度极慢导致成本极高,无法与他竞争。

    到现在,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每月造出一百五十辆的速度,仍然是供不应求!

    不过这也是车场的极限了,如今京师之中,有二十一家铁匠铺、二十五家木匠铺、八家皮匠还有其余如漆匠等在为车场做配套,依照同样标准提供零部件,直接间接从事此业的人数,达到了三四百人之众。如果还想扩大产能,需要变动的就不是车场,而是这些供应商们。

    由杜狗儿负责的礼典仪仗,每天接的活儿可以说是马不停蹄,经常是去这家接了新娘,连口水都未喝,就要到别家去。

    短短的五个月时间,车场与礼典仪仗,为周铨积累了九千余贯的财富,这是纯利。

    当然还远远比不上雪糖,周铨听得蒯栉说,雪糖如今已将霜糖彻底排挤出了京师市场,而且远销江南、蜀地,梁师成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保守地估计,他一天赚的钱,就抵周铨一百天赚的钱!

    “钱多了未必是好事。”周铨听出蒯栉语气中的羡慕不甘,他笑了起来。

    他相信,莫看梁师成现在乐得合不拢嘴,很快这厮就高兴不起来了。日进万贯的生意,他梁师成想做,那么童贯想不想,蔡京想不想,更重要的是,大宋官家赵佶想不想?

    赵佶又要征西贼,又要建苑子,还想来给辽国下绊子,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日进万贯的利益,足以让这位皇帝撕破面皮,从自己的宠臣那里夺取这基业了。

    果然,周铨回来之后,在车庄中休息了才四天,便有人求见。

    来的人是秦梓,因为秦桧的关系,周铨其实不太愿意见他,不过上次周父下乌台狱的时候,周铨欠了对方人情,也不好不见。

    哪知道秦梓一看到周铨,劈头就是一句:“周小郎,你就要大祸临头了!”

一一一、出走() 
“周小郎,你就要大祸临头了”

    秦梓劈头盖脑的一句话,让周铨愣了愣,然后不怒反笑。

    “秦兄,你似乎忘了,我最擅长的就是这种用大话去吓唬人的把戏啊。”他笑吟吟地对秦梓道。

    秦梓一脸惶急,直跺脚道:“你以为我是吓唬你么,你这几日呆在家中,没有出去四处拜访吧”

    周铨这些天确实是呆在车场,那些新来的少年们需要熟悉,另外新的课程需要他安排,所以他一直没有外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消息闭塞,蒯栉就在替他奔走打探。

    “怎么了”

    “还有,官家到如今都没有单独见你,要知道,榷城之策,可是你提出来的”秦梓又道。

    “秦兄,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了吧”周铨心中一紧。

    这确实和赵佶的一贯风格不符,按理说,周铨异域立功回来,哪怕只是好奇问些辽国的情况,赵佶也应该抽空单独见一见周铨。

    “你的监榷城事的职司没了”秦梓叫道。

    榷城是大宋版的经济特区,但是整个大宋,除了周铨之外,对它都没有一个全面认识,只知道榷城肯定会赚钱,而且是大大地赚钱。故此在出使之前,赵佶就许诺过,若是岁币真能废除,那么周铨将会得到一个监榷城事务的差遣。

    这肯定是个肥美的差使,周铨要这个差使一来是方便实施自己的大宋版经济特区计划,二来则是也让自己发点小财。

    至少到那时,他想将自家的一些产品,比如说自行车啦,还有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其余产品也纳入到榷城交易范畴内,会轻而易举。

    但现在,这监榷城事的职司却没了

    周铨心念一转,顿时想到,耶律余里衍曾经对他的警告。

    当榷城盟约签订后,周铨已经可有可无了,毕竟对于大宋君臣来说,能不能让榷城发挥最大重要并不重要

    想到这,周铨哑然失笑:“可是那些文官”

    “正是,他们疯狂攻讦你,我这里有几篇他们的谏书抄本,你且看看。”

    见周铨明白过来,但是似乎还有些不以为然,秦梓拿出了杀手锏。

    这是文官们上奏的奏折,原本是要保密的,可是梁师臣号称隐相,这样的文书,他想看就看,想要抄几个副本回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周铨拿来第一个折子,只一看标题,他原本不动声色的神情就大变,整个人都跳了起来。

    “请诛奸邪周铨疏”

    要诛杀他他自问对大宋有功无过,特别是出使辽国之事,他可以说有大功于天下,怎么好端端的有人要杀他

    那监榷城事的差遣,周铨可以不要,但性命却不能不要

    他定了定神,往下看去,这奏折的标题之下,原本有上折人的官职姓名,但被人涂黑了,显然梁师成虽然要给他看这奏折,却不愿意他知道是谁上的疏。

    “为感激天恩、舍身图报,乞赐圣断,早诛奸险巧佞、妖言惑乱之贼臣以清朝政,以绝边患事。臣观宣德郎周铨,妖言惑主,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看到这里,周铨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我是天下第一大贼还是千古逆贼呢”

    他此时心思已经镇定了许多,秦梓见他看了奏疏却仍然如此镇定,也不禁暗暗佩服。

    “方今在外之贼惟辽夏二虏,在内之贼惟周铨为最。二虏者,边境之盗,疮疥之疾也;贼铨者,门庭之寇,心腹之害也。贼有内外,攻宜有先后,未有内贼不去而可以除外贼者,故臣请诛贼铨,当在平二虏之先。且铨之罪恶贯盈,神人共愤,朝中正直之士,恨之久矣,然其以妖惑之言”

    看到这里,周铨撇了一下嘴:“废话。”

    这样的废话他完全看不进去,于是飞快地向下扫,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真正罪名。

    大体来说,这个上奏疏的人给周铨列出了五条死罪。第一条是狐媚惑主,周铨看到之后险些气乐了,自己又不是女人,怎么可能狐媚惑主;第二条是聚敛无度,与民争利;第三条是无上下尊卑之礼,以区区布衣之身,奔走于权贵之门。

    在周铨看来,前三项罪名纯属罗织,看完之后,他虽然气愤,但更多的还是觉得有趣。但当他看到第四项罪名时,怒火翻涌之下,忍不住将手中的奏疏扔开:“愚蠢,荒唐”

    “以方伎之术,乱世道人心,兴土木之事,扬奢靡之风。当禁绝其术,废毁其物,诛斩其人,以正视听”

    这是把周铨带来的技术进步,视为洪水猛兽,恨不得斩尽杀绝,抹掉其存在的任何痕迹。周铨不相信,对方真的看不出像水泥自行车等会给大宋国力带来的变化,这一条罪名,归根到底还是他们为了政治斗争,宁可牺牲社会进步。

    紧接着是第五项罪名:“私结敌虏,以辽国暗通,见色忘义,同妖女钩联,擅起兵戈,坏盟国之事,敌我不分,救辽主之危”

    说来说去,回避了榷城之事,却将周铨的辽国之行,批得体无完肤。想到自己在辽国的千辛万苦,周铨更怒:“他自家坐在安全的地方优哉游哉,却骂我这样在前方出生入死的人”

    见他看完了奏疏,秦梓道:“如今你总信了,你即将大祸临头”

    “难道说这些罗织出来的罪名,还真的会有人相信”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奏疏上来,别人信不信不重要,官家信了,臣僚信了,那时你的罪名就洗不脱了”

    周铨在心里暗骂了一声,然后问道:“梁公是何意”

    “梁公非常愤怒,但也爱莫能助,我今日来,就是提醒你早做准备”

    梁师成这个死太监,无非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处,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而已。周铨心里有些烦躁,雪糖那么大的收益,也买不来这个是太监的真正好心。

    然后他悚然惊觉:买不到好心的何止是梁师成,上自官家赵佶,下到满朝文臣,榷城计划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好处,可现在,他们却放任少数几个人对自己攻击

    “不对,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送走秦梓之后,周铨独自琢磨,猛然意识到问题之所在。他想了想,然后唤来蒯栉,手书一封信给他,让他送到童贯府中。

    童贯一直陪着赵佶,直到次日才回到府中,看到这封书信,他勃然大怒:“竖子敢尔”

    虽然在出使辽国中,童贯欠下了周铨的人情,但周铨对他的信义不抱希望,因此在书信中,他除了提及出使时的人情之外,还隐约以伐辽之事相威胁。

    这让童贯发怒,但在怒完之后,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原本也想伸一下手,看来不行了,不过你休想我帮他”想明白之后,童贯心中有了主意:“就让他去和那些文臣们斗吧”

    他让人回了一封信给周铨,信中只有一句话:狄武襄遇欧阳文忠。

    得了他的回信,周铨恍然大悟,何执中那日出迎的话,这几天来自己的遭遇,赵佳态度的改变,这一切都可以串联起来

    归根到底,这还是文官集团对自己的不满意

    自己所立的功勋,让那些科举出身的文官们不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想着如何去立更大的功劳,而是想着打压自己,一如当年狄青的遭遇。

    当年狄青的功劳足以封王,结果等待他的却是文官集团的群起围攻,甚至以识人才爱人才闻名的欧阳修,都对他下了狠手。狄青能够善终,完全靠的是运气。

    而现在,他周全也遇到了当年狄青的窘迫。

    果然,紧接着周铨就得到消息,有位太学生向天子上奏,说他聚敛人口,私藏兵甲,擅杀吏员,骄横跋扈,试图谋反

    这消息是周傥带来的,他神情惶恐,说完之后还解释道:“铨儿,这次可真不是我坑你”

    周铨当然知道,这次不怪老爹,他将前因后果说给了老爹听,然后长叹声:“愈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这一次是真的心灰意冷了,这文官集团干正经事不行,扯后腿坏大事倒是拿手的紧。

    “官家圣明,去求官家”武阳犹豫地说道。

    “只怕官家也不会管了,大哥,大郎,有件事情我也只是偶然听到,大哥在窑场的职司,恐怕也不长久了。”蒯栉愁眉苦脸的说道。

    原来现在水泥的生产已经步入正轨,匠人们已经掌握了完整的方法,周家父子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狼心狗肺过河拆桥,哥哥,大郎,还要为他做什么可惜咱们手中无兵,否则就打入皇宫去,哥哥做了皇帝,大郎当了太子,俺也整个将军做做”

    听到这,杜狗儿已经忍不住,嚷嚷起来。还是狄江一把捂住了他的嘴巴,他才没有继续讲下去。

    在周傥看来,这只是杜狗儿这莽汉的气话,完全不能当真。他却不知,自己的儿子周铨怦然心动。

    “看来京师是呆不住了,满朝朱紫,全都是混蛋。咱们不如离开京师,去别处寻快活,岂不胜过在此冤枉气”杜狗儿挣脱了狄江的手,又出了个主意。

    “休要胡说八道”周傥喝斥道。

    “叭”

    他的喝声才落,就听到一声清脆的拍响,回头一看,却是一直沉默的周铨拍掌站起。

    “说的是,这京师没什么呆的了,咱们换个地方耍去”

    周铨目光炯炯,斩钉截铁地说道。

一一二、利国监() 
徐州利国监,一直都是冶炼重地,当初苏轼治徐州时,利国监极为兴盛,有三十六冶坑,每坑百人,共有四千余工人,每年产的铁约有一百五十万斤

    大宋政和二年五月初十,端午节刚过,利国监所在的狄丘一片浓烟滚滚。原是武人,得了官家赏识,赐了如今的出身,在京师之中是八面玲珑的角色,听闻他出京之时,前去相送的文武官员,足有百人之多就连当今的宰执,也遣了人相送,蔡太师的令郎,更是亲自送出”

    赵胜的消息虽然灵通,却有些不确切的地方。众人听他说得这般风光,却一个个都面带诡异的笑,也唯有那年轻些的孟广,才真将这位出来的知事当成了不得的人物。

    其余人都很清楚,京师之中有的是清贵悠闲却又来钱多的职司,那位知事若真有泼天大的能力,怎么会不留在京师,却被打发到徐州来

    至于送行的人也不知道是真的同情他,还是来看热闹的呢。

    他们正议论间,就看到远处数条官船顺河而来。

    大运河少没少见这种官船,就是徐州,便有造这种船的船场。

    “周就是他了,倒是好大的排场”赵胜虽然老眼昏花,却还是看到了官船上的仪仗,轻轻笑了一声。

    这确实是好大的排场,一个区区知监上任,带了四条船,每条船上都载满了人。让人奇怪的是,这些人大多都是些少年,当船靠上码头之后,这些少年纷纷下船,然后也不理会码头的船工河工,自顾自地寻了个空地,开始整队报数。

    孟广听得共有三队、六十七个人。

    这些少年排队的事情有些稀奇,吸引走了大伙的目光,等少年们排好队算好人后,他们再看船上,船上的人都已经下来了。

    周铨在地上跳了跳,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到了”

    在他身边,一身官袍的周傥摆出威严的模样:“怎么如此轻佻,得有仪态”

    周铨哈哈笑了笑,没将老爹的话放在心里。

    京城中的风云已经被他甩在身后,从今日起,他就跳出了汴京的那潭污水,来到了海阔天空之地。

    在弄明白那些文官的真实用意之后,周铨毫不犹豫,上书赵佶,用“乞骸骨”三字逗乐了赵佶:那是七老八十的老家伙们要退休时,才会说的话语,周铨才十六岁多点,还不到十七,竟然就想要退休致仕

    到这个时候,赵佶又想起周铨的好来,于是见了他一面。结果周铨自称要好生读书,走科举之途,主动请辞榷城事务官职。这也正中赵佶下怀,同时让那些对榷城虎视眈眈的文官们失去了攻击周铨的兴致比起为难周铨,还是争夺榷城的利益更紧要些。

    借着这个以退为进的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