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允中与童贯大喜,两人想到不要去求周铨相助,竟然都有松了口气的感觉。

    他们匆匆整好服饰,在辽国馆伴伴随之下,出了同文馆。这一出来,却发现并不是前往往常辽帝接见宋使的武功殿或文化殿,而是出了中京城。

    “贵国陛下,如今在何处?”见情形有些不对,郑允中向馆伴问道。

    “陛下正在西苑射猎,召请二位于猎场相会。”那馆伴笑道。

    郑允中与童贯对望了一眼,都觉得荒唐。

    按照礼仪,耶律延禧应当是在正式接见过他们之后,才会召他们相伴田猎,可现在直接带到猎场上去,看来传闻中说,耶律延禧果然是个荒唐的君主。

    童贯目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辽国所谓的西苑,并不是真正的园林,只是出了城的大片荒野。与到处都是人烟的中原不同,辽国中间,出城之后不是山就是草原荒漠,故此多狐兔、野猪、熊虎之类。此时冬季,猎不着熊,但猎虎豹却是常有的事情。

    耶律延禧的大帐便竖立在一座背风向阳的山坡之下,经过一连串繁冗的礼仪之后,他们终于到了大帐之前。

    但在这里,郑允中猛然停住脚步。

    “怎么了?”童贯低问道。

    “夏贼的国使李造福!”郑允中一脸晦气地道。

    在耶律延禧大帐前等着的,除了辽国的一些贵族大臣们外,还有西夏的使臣李造福。

    此时宋夏之间的战争虽然已经暂歇,可是两国还是敌国,而且宋是迫于辽的压力,才将从西夏手中收复的数个堡塞归还给西夏。

    双方都对上一场战争的结果不满意,只要有机会,必然还要爆发一场大战!

    李造福屡次出使辽国,与辽国君臣都很熟悉,他站在大帐之前,跟着辽国的重臣萧奉先低声谈笑。

    看到宋使到来,李造福睨视了一下,然后嘿然道:“萧枢密,宋使来了。”

    “且看我为难他们。”萧奉先笑道。

    他是耶律延禧皇后之兄,素来贪婪,受过夏人不少贿赂,与李造福关系甚佳。待郑允中与童贯到得面前,他向身边的皮室军使了个眼色,那些皮室军猛然暴喝,刀剑铮铮,指向二人。

    “来者何人!”一个辽国官员喝道。

    “大宋正使郑允中、副使童贯,奉谕请见。”郑允中对这一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偷看了童贯一眼,童贯倒是面色如常,让郑允中暗赞了一声,不愧是在边关上指挥打仗过的,虽然是个宦官,却还有些胆气。

    “宋使……郑学士我们是认识的,倒是边上这位,就是童贯?南国没有人物了吗,听说竟然派了太监和小娃娃来充当使臣,既然这么缺乏才能之士,为何还不快快向我大辽献上降表,这样你们南宋皇帝,也不至于失去宗庙之后还丢了性命!”

    萧奉先自己没有开口,开口的却是一个汉人,他高声说道,语带轻蔑。

    此时辽国因为地处北方,所以称宋为南宋或南国,那汉人在辽国参加科举,得进士出身,累年积宦升至南面官。

    在他心中,可没有将宋国当成自己的故国。

    郑允中眉头微皱,就知道童贯与周铨加入使团,必然会惹来羞辱,只是没有想到,羞辱来得竟然这么快。

    “阁下欲辱大宋,还是欲辱辽国?童贯虽贱,却是贵国陛下钦点欲见之人,我这使臣身份,乃是大辽与大宋两国共认,汝轻贱于我,莫非是轻贱大辽与大宋这两国?”

    因为事及童贯,郑允中不好出声,童贯自己开口道。他对于受辱之事,也是早有准备,早在汴京时,他的门客们便为他准备了应对之法,因此这一套说辞来来,倒也是不卑不亢,暗藏锋芒。

    那个汉人南面官顿时满脸羞红,看了萧奉先一眼,话也说不出来了。

    萧奉先恼怒地哼了一声,这些汉官,果然就是不可靠!

    他上前一步,厉声道:“宋国使臣欲见陛下,还先在外候旨,不可在此喧哗!”

    此时朔风劲冷,寒意彻骨,萧奉先等契丹贵族,自有毡帐可以避风,又有炉火取暖,就是李造福,也跟着萧奉先一起。

    郑允中、童贯两位宋使,却被留在了寒风之中。

    两人出使辽国,自然也都做了准备,身上少不得貂裘皮袄,但饶是如此,在几乎滴水成冰的天气中,两人位于寒冷的室外,仍然冻得直哆嗦。

    “这……这可怎么好,那萧奉先分明是受了夏贼使臣的唆使!”郑允中比童贯更不堪,小半时辰过去,他冻得鼻涕都出来了,一边哆嗦一边向童贯问计。

    童贯也冻得直发抖,但他身体强健,特别是在西军中呆的时间不短,也曾习惯寒冷,因此还没有郑允中狼狈。可是郑允中向他问计,他也是毫无办法,毕竟他方才的应对,乃是在京师时门客所教,他自己哪有这等急智。

    “若是周铨那小儿在此就好了,那小儿奇计百出,此时当有办法!”一筹莫展之际,童贯心中突然生出这样的念头来。

八六、出这口恶气() 
关注「」,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童贯与周家原有私仇,能让他生出这样的念头,也是这一路上被周铨折腾惨了。

    他心中这样想,不自觉中就说了出来,那边郑允中摇头苦笑:“他今日与萧察哥出去踢球,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若是辽帝欲见他,还不知道去哪儿寻人呢!”

    郑允中与童贯二人的狼狈,都被毡帐中的萧奉先、李造福等人看在眼中,萧奉先倒还罢了,李造福却是乐不可支。

    他看到童贯瑟瑟发抖时,干脆向萧奉先行礼:“多谢枢密,若非枢密,外臣哪里能看到这些宋贼如此狼狈!枢密非只为外臣一人出这口恶气,也是为鄙国国王和成安公主出了这口恶气!”

    成安公主即耶律南仙,乃是辽国宗室之女,被耶律延禧封为公主,赐婚于夏主李乾顺。萧奉先呵呵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此举,哪里只是为夏国出一口恶气,更重要的是借此事杀一杀宋人的锐气。

    此时宋国,经过王安石、吕惠卿、蔡京等人的经营,至少在边事上,确实比起前数十年要有所起色。特别是赵佶即位以来,屡败西夏,让辽国也感觉到了压力。毕竟宋辽之间,有燕云十六州这无法妥协的领土之争,也有高梁河、歧沟关两战之旧仇,哪怕如今大体太平了百年,辽国对宋还是充满警惕。

    双方都知道,只要夏国被宋打服,紧接着就是两国间的决战。故此,扶夏制宋,是辽的国策,无论在台上的是昏君还是圣主,掌握大权的是贤臣还是奸佞,这一点都不会改变。

    郑允中与童贯呆得久了,两人都觉得四肢发木,虽然问了几回,但是辽人的回应都是说让他们等着。

    他们狼狈不堪,却见一小队人马拥簇着一人来了,两人大喜,但近得细看,两人又面面相觑。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周铨。

    周铨也是皮帽貂裘,只不过与他们冻得脸色发青不同,周铨浑身都是腾腾的汗气。

    见二人这模样,周铨一惊:“怎么,二位怎么这般模样?”

    “你若也在这外边冻了一个时辰,同样会如此……你怎么来了?”郑允中没好气地道。

    “我……”

    周铨正待解释,却见一座毡帐门帘掀开,然后一个人端着马奶酒,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出来的正是夏使李造福,他此时当真是满心喜悦,觉得这次来使甚是值得。

    “啧啧,郑学士,童太尉,二位情形看来不错啊……特别是童太尉,方才不是挺能说的么,如今怎么不说话了?”

    童贯哼了一声,目光阴冷,心中发狠,此次出使回宋后,定然要向赵佶进言,继续去打西贼。

    郑允中则是昂起首来,想要摆出上国面孔,只不过鼻涕粘着胡须,让他原本颇俱风度的形象,变得有些不堪。

    就连说话,都是瓮声瓮气:“昔人有云,狐假虎威,今得见矣。”

    “哈哈哈哈……我大夏乃大辽外甥之邦,借舅之威,有何不可?”李造福说到这里,将手中的奶酒交给一个皮室军,示意他递给郑允中:“念在两国旧好的份上,赠汝二人一杯热酒,暖暖身子,这天气,可真冷啊。”

    “夏国的使节?”周铨看到李造福转身又要进毡帐,而郑允中与童贯这狼狈模样,他顿时明白前因后果了。

    他笑着上前,看起来是要从那皮室军手中接过奶酒。

    无论是李造福,还是契丹皮室军,或者是在毡帐中看着这一幕的辽国权贵,此时脸上都露出不屑之色。

    就是郑允中与童贯,也在心中埋怨,认为周铨不识大体有辱国格。

    然后当周铨接过奶酒之时,他突然变色,猛然前突,一脚踢在转身的李造福后背,将这夏使踢翻在地,然后将那杯热奶酒全都倒在他的脸上。

    这酒是在火炉上煮热了的,近乎滚烫,倒在脸上,让李造福顿时惨叫起来。

    契丹人大怒,皮室军们按刀就要上前,周铨却扬声大叫道:“贱狗一般的胡虏,还敢叫?”

    他这一嗓子喊出来,那些契丹人也拥了上来,已经有数柄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郑允中与童贯脸色变了,郑允中大叫:“刀下留人。”

    童贯则是厉声喊道:“不可,不可!”

    这二人疾呼为周铨求情,周铨倒是有点小感动,然后他扯着嗓子叫道:“你们敢杀我?我方才拜见过大辽皇帝陛下,他让我来此等候御驾,你们敢杀我就不怕大辽皇帝砍你们的脑袋?”

    那些皮室军手顿时停住了。

    这位耶律延禧陛下,荒唐归荒唐,却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砍起脑袋来,可是人头滚滚。

    况且,未得皇帝旨意,擅杀宋使,意味着挑起两国之争,免不了要受罚。

    因此看起来,这些皮室军都被周铨吓住了。

    周铨轻轻一推,将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刀推开,正待再说什么,突然间眼前一花,他头不禁一偏,然后觉得肩上巨疼。

    是一记马鞭抽在了他的肩上,这原本是要抽他脸的,幸好他闪得快,结果只抽在了他的肩上。

    只见皮室军后,一个契丹贵族手握马鞭走了出来:“你为宋臣,虽然不能杀你,却也不容你在陛下御帐之前嚣张!”

    此人年纪应该不到三十,虽然是契丹人,汉话却说得极顺,而且谈吐之间,颇有英气,周铨瞄了他一眼,与他目光相对时,心中突的一跳。

    这厮不好惹!

    “大石,你且退开,我要来问问,这宋国使臣竟然在此大呼小叫,莫非这是南国的新礼仪?”不等周铨回应,毡帐内回过神来的萧奉先一脸阴沉地走了出来。

    “大石……耶律大石?”周铨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能给他留下印象的契丹人,想来不是简单货色,因此他深望了耶律大石一眼。

    萧奉先来到周铨面前,他身材高大,居高临下看着周铨,冷声道:“你作何解释?”

    周铨收回在耶律大石身上的目光,转脸看着萧奉先,然后伸手一指刚从地上爬起的李造福:“此夏国之使,我未曾说错吧?”

    “你既知他是夏国之使,为何还敢踢他?”

    “我在大宋,常听说契丹人敬的是英雄,礼的是勇士。今日在此,却看到英雄勇士受到冷落,而这种懦夫废物,却成了毡帐之中的上宾!”

    他这样一说,萧奉先脸色就沉得厉害,而李造福面上就更难看了。

    周铨再一回手,指着童贯:“此童太尉,征河湟青唐者,屡镇大宋西北,西贼畏之如虎,不得不向贵国求救,又有我大宋天子仁慈,西夏小国才苟延残喘至今。夏国,乃童太尉手下败将!”

    周铨这样说,其实是在替童贯吹嘘。

    事实上童贯如今最大的功绩,就是辅助王厚打败羌人收复青唐,他在西军,虽然与夏国有些边境冲突,但还远谈不上把夏国打成手下败将。

    但宋强夏弱,这十年来一直压制着夏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周铨说到这,又扬声道:“原来大辽竟然是这样礼敬英雄的,败者成座上客,而胜者却在帐外受辱,无怪乎近来女真、奚等族,都有对大辽不甚恭敬!”

    此话一出,契丹贵族们再度怒火上涌,却无言相对!

    契丹境内统治各族,如今都有不稳,女真人越来越舛傲不驯,奚人等族也屡有叛,恐怕也只有汉奸们比较忠心,还算好统治。

    萧奉先正待发作,但一个跟着周铨来的皮室军将士,却在他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周铨知道,这必是在嘀咕自己见耶律延禧之事,他虽然不知道萧奉先是谁,但想来眼前之人,应该是辽国重臣,自己的计划,还需要他支持,因此语气转为和缓:“我知道夏贼狡猾,而大辽君臣都豪爽,难免为夏贼所利用,今日之举,虽然失礼,却也是向贵国君臣进言,勿中夏贼奸计,有损大宋大辽两国关系!今日我有得罪失礼之处,愿以一百斤雪糖赔罪!”

    前面说的都是虚的,后面一百斤雪糖是实打实的,更何况还有曾面见耶律延禧之事。萧奉先脸上的怒气顿时散去大半,甚至还挤出了点笑容:“宋国派你为使臣,算是得人了……来人,为宋国使臣安排帐篷,大石,你一向喜好宋国诗书,不妨陪着宋国使臣,向他们多多讨教!”

    萧奉先虽然暂歇了与周铨计较之心,却还是有些不甘,因此未安排辽国重臣,而是将尚无正式官职的耶律大石安排过来相陪。

    若以身份而言,这其实是一种羞辱,只是郑允中与童贯都被冻得半死,而周铨又不在意这个,故此没有谁抗议。

    被带入一个毡帐之中,又点起炉火,搓手跺脚好一会儿,郑允中与童贯总算是回过气来。郑允中倒还罢了,童贯恨恨地道:“今日之辱,必当厚报!”

    他看到跟进帐中的耶律大石似笑非笑的神情,心里一沉,便又说道:“一切皆是夏贼挑拨所致,归宋之后,我必请陛下发兵讨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