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只是个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虽然留了胡须,却还可以看出,他年纪并不大。可他的神情却极是沉稳,既没有因为苗仲先的奉承而傲慢,也没有因为不适应这种吹捧而露出嫌弃之色。

    赵明诚同样也认得这位“简公”,简仲明,当初曾经作为使者,前往赵家为周铨送信,他是周铨一手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之一。还不到二十岁,就主持徐州到海州的铁路修建,后来消失过一段时间,从前几日公布出来的履历来看,他消失的这几年是到了流求,于流求任主管民政的副总督。

    此时周铨接手山东、淮北,他就回到徐州,就任淮北行省总督之职。

    淮北行省总督府设在徐州,海州则设为特别市,独立于山东、淮北二行省之外,另由指定之人为知事。除了这两个行省,从金国夺来的河北之地,亦设河北行省,加上榆关之外的辽宁行省,周铨手中控制的地盘,一下子多了四个行省一个特别市。

    为与之相适应,周铨正在改组自己所控制的其余地盘,济州也改为济州特别市,流求成为流求行省,五行省两特别市就是名正言顺属于他的地盘。除此之外,他在高丽还有四处租界,在日本、吕宋各有两处总督辖区,在占城有一处租界全部算起来,他控制的陆地面积也早过了百万平方里。

    别的地方早有一套行政体制,唯有新多的这四个行省和一个特别市,一切都要重新建立。

    “简少兄,不曾想在这里见到你!”看到简仲明,赵明诚脸上微微一紫,但还是站了起身,抱拳向他行礼。

    简仲明看了赵明诚一眼,认出他来,便回了一礼,笑着道:“竟然在这里看到赵先生,李先生是否好?”

    李先生就是李清照,因为编字典的缘故,周铨对李清照甚为敬重,连带着他身边成长起来的少年们也很敬重其人。这让赵明诚更是尴尬,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周铨对他的礼遇是他妻子赚来的。

    有关其妻与周铨的风言风语,他也不是没有耳闻,只不过他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可今日不同,他来这里并不是偶遇,而是打听到苗仲先在此请简仲明喝茶,他才有意候在此处。

    因此他忍着心中的羞愧,强颜欢笑:“我正想着去拜访简少兄,没有想到却在这里遇上,不知简少兄是否有空,我请少兄一杯茶。”

    简仲明抿了一下嘴,赵明诚的态度比起当初他去赵家时可要恭敬太多了。

    不过简仲明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周铨如今的身份,与当初又不相同。

    谁都看出来,周铨这边的前途不可限量,赵明诚在大宋名声已毁,无望仕途,现在应当是想转到周铨这边来,看看新的势力兴起,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是不是能混到一官半职。

    苗仲先也明白赵明诚的意思,但苗仲先只是笑了笑。

    他心中多少有些优越感,当初赵明诚与周铨的关系,可是远胜过他的。只不过他脑筋转得快,而赵明诚却要抱着大宋这艘将沉之船,结果现在,双方形势反转。

    虽然他在新的势力之中也没有官职,可是苗仲先却知道,自己的地位与自己的财富将会让自己在新势力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只要他自己不作死,那么他家族数代富贵,就极为安稳。

    “赵先生有约,仲明不可不从,只是如今诸事刚刚起手,都是极为繁忙,时间不能太长,还请赵先生见谅。”简仲明说道。

    这是给李清照面子。

    赵明诚当然清楚,他不好意思去求周铨,毕竟当初周铨可是劝过他莫去保州的,却被他噗之以鼻。定了定神,他笑道:“如今我闲居在徐州,无所事事,知道周公这边百废待兴,我虽然不才,也愿意为周公出一份力气。只是周公如今还在汴京,一时见不得他,便来拜见简少兄了。”

    简仲明一笑,从两天前他抵达徐州开始,这样上门求官自荐的人就有许多。

    只不过这些人似乎都看不明白,周铨的新势力里,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

    赵明诚或许能猜到一点,但他大约觉得自己与周铨毕竟是有故旧的,周铨总得给几分颜面。

    可惜,此人在保州弃城而逃的事情,早就传遍天下,包括周铨的部下,对其人都是有几分不屑的。

    这种人,新势力当然不会重用,但简仲明手中恰好有一个职位,正好比较适合他。

    “赵先生有心了,说起来,有件事情正需要赵先生……大宋上皇将要移驾济州,需要有人全程相陪,赵先生若是觉得合适,不知可否陪大宋上皇一起?”

    “噗!”

    旁边的苗仲先没忍住,笑了一声,但旋即又抿住嘴。

    赵明诚脸色有如猪肝,想要拒绝,却又明白,这恐怕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此前从保州逃归,于应天病重,若不是周铨伸出援手,只怕要病死。如今病好,来到徐州,可是家财尽弃,回老家也要受白眼,这才想要出来寻一条出路。

    想了一想,赵明诚咬牙道:“行,我愿为周公……做此事!”

    “既是如此,赵先生明日可来行省衙署,到时我陪先生一起去拜见这位太上皇。”简仲明笑道。

    “喏!”赵明诚应道。

    次日一大早,他就来到行省衙署前求见简仲明,简仲明倒没有怠慢他,请他到自己的公廨中相坐,赵明诚看到简仲明忙忙碌碌,短短一个小时便见了十余位官员,而且这些官员个个都是二十出头,但要么要去出任一县知县,要么就要当某司司事,赵明诚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是哪来的,都是周铨花了十余年时间培养出来。

    他们至少都读了六年以上的书,只学国、算学与实学三科,然后还经过三到六年的实习,特别是在徐海铁路、京徐铁路或者流求有过职务,在这些地方表现不错,才有今日职司。

    有了这些人,难怪周铨不需要他这般旧的儒生了。

    正当赵明诚灰心之际,简仲明起身道:“有劳赵先生久等,时间差不多了,赵先生随我去见太上皇,他最近心情有些不快,赵先生……多开解开解啊。”

    赵明诚点了点头,他心里也有些期待,不知上皇赵佶,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

五三零、四不如() 
“今日就要动身了吗?”

    赵佶把手中的棋子扔下,抬起头来,缓缓向简仲明问道。≠

    “正是,上皇在徐州的时间也不短了,该看的都看了,该说的也都说了,如今吉时已至,上皇早些赴济州,在那边既可以早日见见辽主耶律延禧,也可以看看将上皇逼到南巡的金主阿骨打。”简仲明笑道。

    “你们周公倒是喜欢收集皇帝,不是说他只喜欢收集公主的么?”赵佶微微动了一下眉毛,说了一个冷笑话。

    这句话中,还是透出了他心中的怨气。

    不由得赵佶不怨,他带着人马从镇江逃回徐州,以避摩尼教之锋芒,结果到徐州不久,便被苗仲先骗出来,交给了周铨的部属。

    最初时赵佶也闹过,想要重获自由,可是当身边的亲信一个个消失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完了。

    只恨未能早日识破周铨的狼子野心!

    “上皇对周公还是有些误会,周公对收集公主其实没有什么兴趣,对此上皇当是极为清楚。此次东巡,绝无为难上皇之意,只是请上皇看看,完全由周公治理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

    简仲明态度很是客气,可是话语里软中带硬,特别是还拿收集公主之事,反击了赵佶一下。

    赵佶面色青红交替,他当然明白,他用蔡京之策,欲以公主来结周铨之心,结果事情迁延,其中固然有他自己心意不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周铨对他派出的两位公主并没有太多在意。

    换言之,周铨并没有收集公主的嗜好。

    “另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些人陪陛下一起去济州,免得陛下旅途寂寞。”简仲明见好就收,又笑吟吟地道。

    很快,赵明诚就出现在赵佶面前。

    赵佶这个人虽然当皇帝实在不称职,不过记忆力倒是惊人,一眼就认出了赵明诚:“你这不是赵明诚么,你曾任……对了,任保州知州,我想起来了,你弃职潜逃,原来是投靠了周铨!”

    赵明诚面带愧色,不过他勉强自辩道:“臣并不是弃职潜逃,童贯十万大军尚且守不住保州,臣只是一介文人,力不能缚鸡,智不足以止敌,唯有保全有用之身。臣也未曾投靠周……济王,臣是到了徐州之后,听闻陛下将要东巡,特来请求陪伴。”

    这话赵佶不可能相信。

    但是他也明白,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总比没有的好。

    两人相对了一会儿,简仲明会意:“上皇的行囊早已收拾好了,今日正午,午饭之后便要动身,赵先生,上皇这里便交给你了。”

    赵明诚还礼表示明白,等简仲明离开后,赵明诚下拜,给赵佶重新见礼:“罪臣赵明诚,拜见上皇,上皇万寿!”

    赵佶本来是想叫他平身的,但一想,干脆亲自走过来,将他扶起:“卿请免礼,朕……我被软禁于此,已经多日未见外人了,卿且告诉我,如今天下局势如何,是不是有大军勤王,周铨迫于勤王兵锋,不得不迁我至海外?”

    他想的倒美!

    赵明诚知道简仲明安排他与赵佶私下相见,某种意义上便是让他将如今的局面告诉给赵佶。他想了想,然后苦笑道:“臣带了一些东海商报,只是不在身上,而是在行囊之中,等上船之后,奉与陛下看,陛下就知天下局势了。”

    “你说给我听,我等不及!”

    “唔……金人在京外受挫,转攻西京,周济王召韩世忠追击,虽未全功,却也在西京之外,击杀金人万余,迫使金人北返……”

    赵明诚所不知道的是,这万余“金人”,其实都是投靠女真的各族各部,不少就是汉军,包括郭药师在内,这些人被女真人舍弃,作为殿后部队吸引韩世忠的追兵。

    所以韩世忠虽然获胜,但仍未全功,残余的金人还是从太原逃回长城以北。

    只不过这次南侵,金人损失惨重,不但折了阿骨打与吴乞买这两位最高领导人,还损失了近八万的女真将士要知道整个金国的真正女真将士加起来也就是十五万多。另外,附属于女真的诸部损失更在十二万左右。

    最让金人头疼的,还有他们归路断绝,叶楚不等周铨的命令,已经主动出击,开始扫荡辽东之地,金人即使花费半年时间从大漠逃回东北,浑同江以南也已经没有他们立足之地,他们只能逃回起家的那些荒野去,而且还要面对汉军的进一步清剿。

    可以说,金人消灭辽国、扫荡河北、河东,除了太原那边兀术的收获之外,别的全部给周铨截了下来,胜利的果实被周铨夺去了。

    赵明诚不知道这其中周铨获得了多少,但是简仲明却从内部报告中了解了一个大概,仅是金银,这一战周铨缴获就值两千两百万银圆之众,若是加上牲畜、布帛,这一战给周铨带来的收益,可能高达五千万银圆!

    当真是炮声一响,黄金万两。

    当然,最大的收益还是人口、地盘和人心。

    周铨没有直接取代大宋,而是弄出了赵构摄政监国、群臣公议决事的新把戏,这看起来让有些人失望,实际上这个赵构政权完全是傀儡政权,它既要承担百姓们的不满,替此前赵佶、赵桓擦屁股,又要仰周铨之鼻息。在双方订下的秘约之中,东海商会在大宋疆域内所拥有的特权,便是周铨自己都有些惭愧。

    所有人都明白,周铨没有彻底取代大宋,只是因为准备得还不是十足,少则三五年,多则六到十年,大宋这个词将会进入历史。

    赵佶有些木然地听着周铨的战绩,等赵明诚说完之后,他又问道:“那朕的那位好儿子呢,若非他执意不听老父之言,何致于此!”

    “陛下如今在深宫之中,等闲不得外出,由康王监国摄政,群臣公议决事。”赵明诚道。

    “康王……这倒奇了,周铨对老九倒是另有相看。”赵佶喃喃说道。

    周铨当然对赵构另眼相看了,赵构这个人的个性,会是一个很好的代理人。或许赵构内心深处不想当傀儡,但他的本性决定了,他更怕的是连傀儡都当不成。所以,用他来摄政,想来赵桓在深宫中的处境不会很好,另外那些大宋的“孤忠”之臣们的希望会变成绝望。

    “康王聪睿,器量宏大,故此得济王臂助。”赵明诚无话找话。

    “怕是早就勾结上了,鼓动朕修京徐铁路的,就是康王啊。”赵佶道。

    赵明诚这下子连无话找话都没了。

    两人又默然了一会儿,然后赵佶问起钟相、方腊的情形:“蜀地呢,还有摩尼教,周铨就放任他们乱来,要知道,商道不畅,最受损的,还是他啊!”

    “蜀地是朝廷自己处置,至于江南,济王从京徐铁路筑路工人中招募新军三万,已经顺运河南下,要取扬州,将摩尼教赶回江南。”

    “新兵?有何用处?”赵佶哼了一声道:“摩尼教蓄谋已久,靠些新兵,我怕周铨要遭遇败!”

    “虽是新兵,所用却是悍将,济王以韩世忠为辽东行军总管,以叶楚为河北行军总管,令岳飞为江南行军总管,即日就将南下,接手江南事务。”

    到了现在,就连赵佶都久闻岳飞之名,知道这是周铨左膀右臂级别的将领,更是一位年少有为的军事天才。他方才还对周铨用三万新兵对抗摩尼教有些不满,但现在却连连点头:“连阿骨打都在岳飞手中束手就擒,他既南下,想来方腊被擒之日也不会太久……可惜,这等人才,怎么都为周铨所用,朕想要用兵,却没有一名可用之将。”

    赵明诚这个时候忍不住了,他可是被童贯坑苦了,几乎身败名裂,因此他道:“上皇以童贯为帅,可用之将便是在大宋军中,也无用武之地!”

    “你……”

    “济王所用韩世忠,原本就是西军出身,可在西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