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七四、童贯再败() 
“此人是政和六年出现在兀术身边,当时就已经用布蒙面,金人中有一个说法,说他是从济州岛来的。”

    岳飞回禀的话语,让周铨眉头皱了起来。

    政和六年,济州岛的五国城已经被他经营得初具雏形,但那时人员繁杂,户口登记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只凭这线索,很难判断出此人是谁。

    “从兀术的一些手段来看,确实象是在济州岛学了些皮毛的,鹏举,这事情不必牵你太多精力了,从日本回来吧,将那里交给别人,接下来你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练兵上,我料想……大概和平不了多久了。”

    岳飞顿时大喜:“打谁?”

    “谁不乖,就打谁。”周铨笑了笑。

    得到命令的不只是岳飞,叶楚、韩世忠、宋行风,尽皆得到了这个命令。

    这是很少见的事情,护卫军的所有高级将领几乎都被动员起来,只有极少数人,因为要负责吕宋那边的清剿工作,或者日本、高丽的威慑工作,才没有安排任务。

    大宋也在备战,五月灭辽的呼声高涨,童贯那边,通过海路金人的使者往来频繁。

    到得四月初时,大宋朝廷拼凑集结的二十余万大军,再度云集保州,这些兵士的军纪可谈不上好,给身为保州知州的赵明诚带来了不少麻烦。

    四月十日,童贯誓师北进,而辽人没有正面阻挡,只是令少量游骑骚扰监视,主动将防线收缩。

    此次童贯吸取教训,大军进发速度极慢,每日前行不过二十里,对于补给粮道,他以精骑护卫,不给辽人可乘之机。严格来说,童贯还是知兵的,故此辽人虽然试探性地偷袭了两次,在得不偿失之下,只能收兵回退。

    童贯也不追击,仍然是按照每天二十里的固定速度前进,倒是派往京师的使者很勤,隔三岔王就回去吹嘘,今日收复失地若干,明日击杀辽虏若干,若将他军报中所说的战果总和起来,收复的失地足有三个燕云那么大,击杀的辽人比起辽国鼎盛之时的全部兵力还要多。

    他是在等,等待金人的行动。

    四月中旬,金人在锦州集结完毕,开始向着渝关进发。

    到得五月初二,金人与辽在渝关对峙,金人试探性地攻击,辽坚守不出,令金人无功而返。

    但到了五月初五,金人的炮队抵达前线。

    金人缴获过辽国的大炮,从高丽、辽还有日本那里搜刮了不少能工巧匠,几乎在辽国仿制出大炮的同时,兀术的人也仿制出了大炮,而且因为金国野蛮的制度,完全不必担心成本,所以铸炮的数量极快。

    渝关城头,经过大半年改造,同样有炮,前几天击败金人攻击,这些炮台功不可没。但当金人的炮队上来后,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哪怕辽有地利的优势,可是面对金人数量更多的火炮,仍然被压制住了。

    若是周铨在,肯定会嘲笑辽、金炮兵的水平,不但射程近、射速慢,火炮也不牢靠,时不时就会发生炸膛。但无论是金还是辽,都不把人命当回事,昼夜连番攻击下,才一日,辽在渝关的炮阵就被轰平,再无可用之炮,而金人的火炮也因为炸膛等各种原因,损失了四分之一——竟然没有一门是因为被敌炮轰中而毁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剩余的火炮狂轰之下,哪怕金人不懂弹道、不知测量与计算,也足以在第三天,将渝关轰开。

    当金人的步甲冲上已经成了断壁残垣的关头时,这座后世有天下第一关名头的关城之内,已经不见辽人的踪影,面对这种情形,辽人实在无法坚守。

    阿骨打轻轻咳嗽着,骑马穿过这片断壁残垣。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当他的座马经过一群官吏时,其中有人突然下拜叫道,阿骨打侧脸望去,说话的是一个汉官。

    与兀术一般,阿骨打对于投靠过来的汉奸们一向是极为优容的。因此他停住马,笑着问道:“何喜之有?”

    “陛下得火炮利器,则南国尽为陛下所有矣!”那汉官满脸堆笑道:“此前中原能拒北国者,无非就是北军善骑射野战不擅攻城,而今有火炮利器,城垣之险,有如粪土,南国所倚仗者再无存遗,我大金席卷海内统合寰宇,正其时乎?”

    他是用辽语说的,阿骨打听得很清楚,只觉得此人说话甚是有理。

    阿骨打很是研究过一番宋人的历史,宋人在与辽的大战中,屡屡失利,最多就是在边境小规模的冲突里零星占据点优势。可是辽一直没有办法灭宋,哪怕曾经饮马黄河之畔,最后也不得不回军,关键原因就是汉人喜欢修城墙。

    高大的城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当真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防守利器。可是如今有了火炮,城墙再不需要用人命去填,中原农耕民族最大的优势已经没有了。

    “汝何人也,颇有见识,不防随侍在朕身边,以备顾问。”阿骨打马鞭一举。

    “臣左监门卫大将军李师夔是也!”那汉官大喜,拜伏在地,连连叩首,几乎要来舔阿骨打的马蹄,阿骨打哈哈笑了笑,觉得神清气爽,原本隐隐有些不适的身体,此时都好了几分。

    李师夔得了阿骨打允许,便跟在阿骨打身边,只是他此前奴颜婢膝的模样,让金人都觉得有些无耻,因此无人理睬他。他却怡然不知,犹自顾盼自雄,特别是看到和他一般投靠金人的汉、辽官吏,更是挺直了胸膛,大约是觉得自己与他们相比要高人一等。

    只不过很快就出现状况了,金人骑马,他此前虽有马,但迎接阿骨打时却是步行,因此阿骨打带着护卫侍从骑马前奔,他却只有撩着官袍小跑跟着,短距离倒还无妨,只是阿骨打可是要进军燕京的,他难道还能一路跑到燕京去?

    渝关失守的消息,令燕京城内乱作一团,辽国终于走到了最后关头,谁都知道,他们已经绝望了。主战派、投降派争成一团,投降派中投金派与投宋派又吵成一堆,见此情形,萧干与耶律大石表面上的亲密合作也无法维持了,他一声不吭,带部西走。而耶律大石在得知消息之后,也毫不犹豫,抛弃了耶律淳的遗孀萧普贤女,只带着自己的亲信东去武清。

    萧干逃入群山之中,准备继续往西,赶往河西之地,而耶律大石则是在武清乘船渡海,前往高丽——在那里再辗转赶往日本,毕竟辽国于彼处还有一块势力范围,乃是耶律大石亲自经营,只要到那里,耶律大石相信,自己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萧普贤女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少数残留的主战派南下,正好与童贯大军碰上。萧普贤女本意是想投宋,毕竟比起野蛮的金人来说,宋人要好打交道得多。但是此时童贯却不许降,逼急了的辽人只得与童贯再战一场,然后……

    童贯又败了!

    “童贯又败了?”

    消息传到周铨这里时,周铨都有些不敢相信,这种情形下都能败,童贯得无能到什么地步?

    “童贯倒没有什么指挥上的错误,只是官兵实在不堪战。”负责北面军情事宜的,如今是武阳,他年纪也有些了,周铨为了方便他成家立业,便不再给他安排需要到处跑的事情,他如今领导护卫军参谋部,挂团正之职,主要工作,就是分析各处军情,与参谋部的一些参谋们讨论各种方案,总结经验教训。

    他是积年军旅出身,对官兵与护卫军都是极熟悉,因此说到此事时连连摇头。

    虽然官军与他从军时相比战力下降得很快,可快到这个地步,还是出乎他意料。若说此前童贯之败,还有骄兵自负的缘故在里面,这一次童贯吸取教训,没有再冒进,步步稳扎稳打,可是面对才两万余辽人,在动用了大炮的情形下,仍然是一场惨败。

    “整个官兵之中,只有出身怨军的常胜军还算正常,做了些抵抗,使得辽人未全胜,童贯再度退回保州,但这一战失利,也让童贯想抢在金人之前夺取燕京的想法彻底破灭。”

    武阳的分析,仍然集中在宋军上,至于获得一场战术上胜利的辽人,他根本提都不提。

    战术上的一两场胜利根本改变不了战略上的绝望,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辽军的这场胜利,他们会灭亡得更快。原本投宋还是他们的一个选择,现在这条路彻底断绝,绝望中的辽军,很快就会分崩离析了。

    “金人会交往燕京么?”琢磨了一下,周铨问道。

    “会,据闻金人皇帝阿骨打身体似有不适,他进入燕京之后,下令搜刮各地人口、财帛,要将之尽数迁往长城之北。我料想,金人会将一个空空如也的燕云交给大宋,但渝关、居庸关等要地,他们不会交出来,而是会牢牢控制在手中。这样他们想要再来,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倒是大宋,得到的全是空城,要想守住这些空城,必须派驻大军,附近没有人口,不能就近就食,只能从后方长途运来,这对大宋而言,将是沉重的负担。另外,童贯不可能白从金人手中获得燕云,这赎燕的费用,必定也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周铨冷笑了两声,朝廷以为捡了一个便宜,最后,却是捡来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那些背井离乡的燕云百姓,就有些可怜了,金人可不是周铨,周铨迁人时面面俱到,沿途都做了充足的准备。金人强迫他们迁移下,恐怕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会倒在半路之上!。

四七五、夏贼回来了!() 
“卖报卖报,大新闻,辽国已灭!”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燕云已复,那可是十六州的肥沃之地,而且多有煤铁!”

    “王师大胜,破辽军十万……”

    如今京师报业极是发达,大大小小的报纸足以六十余家,其中二十余家背后都有大商会的支持,甚至有数家背后,直接就是大宋朝廷。

    这也令汴京城中的卖报者数量激增,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总能听到他们呦喝叫卖之声,为的不过是每天多卖几份报纸,赚上几十文零花钱。

    王黼殷勤地将赵佶引入座位中,又转身将窗子关上,笑嘻嘻地道:“捷报传来,满城皆喜,这是官家有识人之明,若因一时小挫而临阵易将,哪里能有这般大胜?”

    赵佶忍不住笑了起来。

    要当皇帝,就必须能装糊涂,哪怕明知道前线传过来的捷报是怎么回事,赵佶还是得装出高兴的模样。

    梁师成在身边冷冷瞥了王黼一眼,嘴角微微抽动,只有象他这样赵佶的贴身近臣,才知道赵佶并不是真正快乐。

    “官家且稍坐,待臣去安排一番,这家酒楼中的杂剧非常出色,算得上是这一年来京中最好的……”

    王黼还在赵佶面前絮絮叨叨,他今日把赵佶从宫中请出来,微服私访,说是要体察民情,实际上就是给赵佶来介绍这边的杂剧戏班子。

    这几年赵佶开始喜欢微服私访,其实就是满京师逛青楼啦,而且特喜欢嫖各大戏班子那些名角儿。事实上,这些戏班子原本就是半卖半唱,只有一般的戏迷才将她们当成人物,权贵富豪却是将她们视为高级点的青楼班子。

    不一会儿,底下的戏台上就咿咿吖吖开唱了。

    赵佶目光一直在瞄那个名角儿,王黼则在旁不停奉承,梁师成默不作声,李邦彦偶尔应和两句,气氛倒还算妥当。看情形,赵佶也对那位眼睛大得出奇的名角儿生出几分兴趣,今夜没准就要宿在外头了。

    就在这时,却听得外头微乱,紧接着,高俅沉着脸大步行了进来。

    高俅身为殿帅,执掌京中禁军,如今还有了个枢密副使的职位,当真是位高权重。他又是天子近臣,时常也会随赵佶四处游玩,不过今日他有公务,因此在最初时没有跟来。

    见他进来,赵佶心里一惊,霍然站起:“燕云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么?”

    “不是燕云,是河套。”高俅沉声说道。

    “河套,那里能有什么事情,夏贼破胆了,前些时日听说,夏主李乾顺还投靠了西面的大食教,要靠着大食教赐食才有饭吃,哈哈哈哈……”王黼在旁笑道。

    托报纸的福,他这般不学无术的人,如今也知道天下大事了。

    高俅虽然也是奸贼,但他至少表面功夫做得不错,每次操典时,京中禁军的阵列整齐倒还可以一看。因此他瞪了王黼一眼,又转身赵佶:“种师中急报,夏贼绕道漠北,引来西面、北面诸部胡虏,兵力至少数万,已经逼近灵州!”

    赵佶呆了呆,脸色变得极度难看!

    自从将夏国赶走,河套这块富庶之地,就被大宋纳入疆域之中,大宋在此设立州县,迁移户口,大面积种植棉花,天水商会在其中分得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可以说,天水商会在东海商会的强势压迫之下能够苦苦支撑,来自河套的棉花帮了大忙。

    其次就是西军上下,朝廷为了酬功,将河套的不少土地分给了将士,而其在接收这些新的国土时,也免不了跑马圈地。朝廷能连续调集西军,而西军无大怨,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河套这里的好处让西军上下都很满意。

    大宋宣和五年五月,在贺兰山下一大块牧场,种浤骂骂咧咧地将手中的酒瓶子扔远来。

    自从种师道阵殁之后,种家在西军中就有些抬不起头来,哪怕他的父亲种师中还在,却被赶到了灵州闲置——说是在这里防备夏人,但谁都知道,夏人被赶到了大漠对面,只等大宋熟悉了大漠地理之后,就要将他们斩尽杀绝,哪里需要防备了?

    更何况,西军在连续抽调两次之后,如今还留在灵州到贺兰山一带的,只剩余不过万余人,并且分囤于各地,哪里需要种师中这样的大将在此镇守!

    种师道之孙种彦崇跟在叔父的后面,也是一脸的郁闷之色。

    种师道诸子皆亡,孙辈也唯余种彦崇一人,故此西军有意照顾他,将他从军中调出,说是回灵州为种师道守孝。但是身为武人子孙,哪里有什么守孝不守孝的说法,种彦崇觉得,自己上阵杀敌,才能更体现对祖父的孝思。

    “叔父,要不,咱们去寻沙陀人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