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来,原本发行出来两百万贯的战争债券,短短半年的时间,变得价值七百万贯,不知城中多少百姓,都倾家购此,为的只是在以后的燕云之地能分得一杯羹。

    可现在童贯既败,战争债券不可能兑现了!

    李纲与吴敏二人以文学之士自诩,对于追逐利益不是很热衷,因此他们自己并没有卷入到战争债券的事情中去,也就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件新生事物,会给大宋朝廷带来怎么样的震动。

    此刻蔡攸点破,他们脸色变了:“莫非这战争债券之事……闹得很凶?”

    “京中少说有十万户人家与战争债券有关,你们说,凶还是不凶?”蔡攸森然道:“请你二位来,便是知道你们多智,想替人问一问,有没有办法?”

    能让蔡攸来求计者,不问可知,定然是深居于艮岳中的那一位官家了。若换了别的事情,李纲与吴敏定然要绞尽脑汁,可今日这事情……

    “与钱财有关之事,唯有一人可解此困境!”二人异口同声。。

四二六、京师隐患() 
赵佶在艮岳之上,登高俯视,眺望着眼前的开封城。

    他神情平静,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平静下面是一团怒火。

    “老太师呢?”他问道。

    “老太师自前些日子起便说身体不适,在卧床静养。”近侍低声说道。

    “哈,他病得倒是时候,身体不适,身体不适……”

    赵佶从齿缝里吐出这几个字,眼中寒光闪动。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但此时他却只能按捺住怒意,深深吸了口气,然后望了一眼身边的高俅:“你是殿帅,京中……还能凑出多少兵马来?”

    大宋京师,原本是有四十万禁军的,但这些年河西战事不绝,已经从京师抽调过几回兵力,虽然有所补充,却不足额。再到了高俅任殿帅,他很会做样子,训练阵列等倒是有模有样,可实际上禁军却都被他支使到各个工场作坊,为他榨油、织布、磨面、烧砖,干这些营生勾当,或者给他卖了人情,到京中权贵府上去做长随帮工,真正能出战的,不过十余万人。

    这十余万人,除了少数留在京中充当皇帝仪仗之外,其余都被童贯带走,如今既是兵败,这十余万人中相当一部分无法回来,想来到时京中必定是一片哀声吧。

    高俅神情恍惚了一下,然后勉强道:“若是只凑人数,还可凑出十万来,不过如童贯带去的精锐……最多就只有两万人。”

    “精锐……呵呵,被人打得如此狼狈,也敢称精锐?”赵佶尖声说了一句,高俅深深地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喘。

    赵佶呆了一会儿,然后略带疲倦地闭了一下眼:“折彦质尚在京中吧,召他来陛见。”

    自有宫使出去召折彦质,高俅默然不语,北伐失败,西军也参与其中,但现在京中禁军不堪用的情形下,恐怕又要从西军抽调人马,所以赵佶才会召熟悉西军的折彦质来问对。

    只不过赵佶不知道,他却很清楚,在童贯的严令之下,西军刘海督帅十万人马进入大沙漠中追击夏主李承乾,结果失利,全军覆灭,这一战令西军元气大伤。此次北伐,已经从西军那儿抽调了十万人,再抽调人马……恐怕太原一带边防人手都不足了。

    赵佶此时还没有想到那么多,直到外头传来急切的脚步声,紧接着,燕王赵俣出现在他面前,他才挤出点笑:“十二郎怎么来了?”

    “官家,官家,燕京失利之事,是真是假?”赵俣喘着气,稍稍平顺之后便问道。

    赵佶眉头皱了一下,然后恍然,自己这位兄弟当闲散王爷当久了,消息恐怕有些不灵通。

    他不动声色地道:“稍受小挫……怎么,十二郎莫非听得什么消息?”

    “糟糕!”赵俣一顿足:“我的债券……乘着此时消息还没有确认,我得将债券全都脱手!”

    赵佶先是一愣,然后明白过来,心中又惊又怒。

    他想起来,京师之中,还有这样一个火药桶!

    这些战争债券,关系到近十万户人家那就是数十万人口,若是加上那些京中禁军的家属,恐怕京师中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家庭,都会卷入此事。

    若说京师禁军,还有生还的可能性,可北伐失利后战争债券必然大贬,而且只要失利的消息一确认,这债券就会狂跌!

    赵佶悚然。

    李纲与吴敏猜错了,赵佶没有委托蔡攸询问解决战争债券问题的方法,那纯粹是蔡攸扯着虎皮当大旗。赵佶性子轻浮,暂时还没有想到战争债券的问题上去,他现在最先考虑的甚至不是兵败了当如何应付,而是如何挽回自己的颜面。

    对外当然要一场胜仗来挽回颜面,所以他才问高俅还能不能抽调兵力、才会召折彦质来问策。但对内呢,周铨的先见之明,让赵佶心中既是羞惭又是嫉妒,他还是第一次如此嫉妒一位臣子。

    可当赵俣将此事说出来之后,赵佶才意识到,这才是燃眉之急!

    关系到京中几十万人口的家当,甚至有不少人倾家荡产就是为了赌债券升值,可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废纸!

    “此事你们弄出来的,难道你们就不能抹平?”赵佶瞪着赵俣道。

    赵俣顿足叫苦,当初这北伐战争债券原本是要交给东海商会发行的,可是一来周铨不赞同,二来宗室也想借着战争债券发一笔财——在市场上将其价格往上炒的,主力之一便是宗室所办的天水商会,因此别人可以抽身不管,天水商会却不能抽身!

    “官家,皇兄,此事你可不能不管!”赵俣叹着气,没有分辩,就是向赵佶哀求。

    他知道皇兄的家当丰厚,这几年周铨可没少给皇兄揽钱,别的不说,抄朱勔家抄出了两三百万贯的现钱,全都被当成了京徐铁路的股份。

    “朕一时间,去哪里寻那么多钱来替你们扫尾,你去看看朕的内库,空得都可以跑老鼠了!”赵佶吼了一声。

    他确实有钱,但花钱也多,内库之中虽然还有些钱,但他不敢动,国库里的钱他更不敢动。

    若是北方不稳的话,他还要指望着这笔钱来招募勇士,应对意外之变。

    “那如何是好?”

    “别问朕,这几年,你们借着天水商会,也赚了不少,如今该贴的贴吧!”赵佶看到自己兄弟可怜巴巴的模样,叹了口气又道:“若是不足,朕再贴上个二三十万贯……”

    “可债券如今价值是七百万贯……”

    赵佶险些气乐来了,这个时候,自己这位贤弟还指望着按炒高的价格来补上空缺!

    他心中顿时明白,只怕不少债券都捂在了宗室手中,他们其实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自己!

    他们不想受到损失,便惦记着国库与内库,希望从这边获得弥补,甚至还指望着从中渔利。

    “十二弟,你们……先退下吧,朕这边还有要事!”

    “那战争债券之事怎么办?”赵俣委曲地问道。

    “还能怎么办?谁闯出来的祸,谁自己收拾,朕最多就拿出三十万贯钱来,而且朕的钱要用来补百姓,不是补你们!回去以后,告诉他们,大宋的江山,不仅仅是朕的,也是他们的,若他们不舍得这钱,就别怪朕!”

    赵佶将赵俣吼走之后,终于无力地坐了下来。

    眼前繁华的京师,原本如画一般的江山,如今却激不起他赏玩的兴趣,就连艮岳,也让他觉得有些碍眼了。

    “李邦彦,你想说什么就直说!”眼角余光瞄过,赵佶忽然看到李邦彦在那儿欲言又止,当下沉声道。

    “臣担忧郓王安危。”李邦彦忧心忡忡地道。

    此语一出,周围众人都露出了异样神情。

    若前方大胜,李邦彦提郓王,那就是为郓王请功。但前方大败,他此时提郓王,言下之意,可是失利也与郓王相关!

    从来不曾听闻郓王得罪过李邦彦啊,他这时捅一刀子……

    但是赵佶脸色大变:“你是说……”

    “据臣所知,周铨曾言,此次北伐,若胜则罢,若有失利,我大宋虚实,则尽为辽、金所知矣。而且河北之地,地势平阔,易于敌骑去来,童贯先后两败,皆败于敌骑突袭,若是敌有一支偏师,越境而入,直袭大名府,则郓王处境堪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皇子乎?”

    听李邦彦说到此,众人都咽了口口水,心中暗赞此人会说话。

    这样的话,绝对能打动赵佶!

    赵佶也不由自主点头,他听出了李邦彦的言外之意,辽人不可能动用偏师越境深入,但是童贯已经连败两场,若是再败一场,桑干河都不可守,他只能退回原本的宋国境内,甚至还要继续南退,不仅周铨夺来的各州县尽数回到辽国手中,连宋国境内也要成为辽人纵横劫掠的战场。

    那样的话,大名府危矣。大名府既危,以兵马大元帅身份留于此处的赵楷,就会身处险境。

    但这看似关心赵楷安危的建议,实际上却暗藏陷阱。赵楷是指望着北伐之功来取代赵桓为太子的,但如今回京,相当于临阵脱逃,至少在短时间内,他和他的同党,都没有脸面提换太子的事情了。

    “令人立刻传旨,召郓王回军,去其兵马大元帅之职,由副帅……童贯继任,拔种师道为副元帅……”

    赵佶口述旨意,自然有人在飞快地记录,可他话音还未落,就见有宫使匆匆赶来:“八百里金牌急递!”

    “怎么了,前方胜了?”赵佶迫不及待地问道。

    “童贯令种师道移兵涿州,在胡梁河遇辽军,双方野战,种师道大败……重伤不治!童贯已退至易水,他向朝廷,请求援军!”

    赵佶刚想以种师道为副帅,却不曾想,第三场败仗的消息就又来了!

    不但来了,而且这一仗比前两仗输得还惨,不是骑兵突袭,而是在正面交战时,为辽军所败,甚至令原本保持比较完整编制的西军,也近乎覆灭!

    这一下,征燕的北伐大军,真的可以说是全军尽墨,而大宋的河北门户,也因此洞开!

    赵佶只觉得耳中嗡嗡鸣响,他身体摇摇晃晃,听得有人惊呼,有人奔来,然后他就向后栽倒下去。。

四二七、归罪() 
此前从前方传来的战报里,童贯避重就轻,虽然承认失利退却,但对自己的损失一直没有详细的汇报,只是推说诸军纷乱,还陆续有人归营,不可统计。

    他每次都会重点强调,西军编制尚在,军力受损不多一是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挽回局面,二则是给西军诸将上眼药,暗讽他们当初不肯出力死战,而是先行退却,导致河北禁军与京师禁军受挫失利。

    所以,无论是赵佶,还是高俅,或者是推说身体不适在家里躲着的蔡京,都以为北伐之事尚有挽回的余地,最不济,也不过是放弃周铨献出的那些州县,退回原来的边境,再多赔点钱,反正周铨不是取消了岁币嘛,重新拾回来就是。

    可是童贯的第三败,却让这最不济都变得不可能了。

    在两败之后,其实赵佶就知道,童贯不是合适的主帅,表面上他控制西军多年,结果西军诸将却仍然不听他的,他在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但当败仗来临时京中禁军同样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

    至于河北禁军,原本众人就没对这支部队寄予太大希望。

    那时赵佶就想着以宿将种师道取代童贯,特别是在李邦彦提醒,郓王赵楷身居险境之后,他就想着,用童贯为兵马大元帅,坐镇大名府,以种师道为副帅,统领前线部队,如此既照顾了童贯的面子,又将他从他所不擅长的一线指挥上解脱出来。

    可现在晚了。

    “童贯……种师道……误国!”

    在彻底昏迷之前,赵构咬牙切齿地说道,全然不顾童贯是逃跑,而种师道是阵亡。

    他这一昏倒,艮丘最高峰上,跟着他一起的诸人顿时手忙脚乱起来,大伙都慌了,呼太医的呼太医,喊陛下的喊陛下,还有吓得瑟瑟发抖想要找地方躲起来的。

    好一会儿,才听得一声怒喝:“你们这是乱什么!”

    众人望去,却看到蔡京拄着拐杖,不怒自威,不知何时出现在此!

    最近杨戬重病,所以一直伴随在赵佶身边的是李彦,他名字与李邦彦只差一个字,俩人却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太监,此前的名声都被梁师成、童贯、杨戬等所遮掩,但若细说起来,其余太监所做的每一种坏事,他也都没少做。

    虽然每一种他都不是做得最多的那一个,却什么好处都没少过。

    李彦在喊太医,见蔡京到了,顿时一惊,这老头儿在家装病,此时怎么出来了。

    不仅是他,在场的高俅等人,也同是如此。

    然后听得又有一声轻咳:“宫内不能乱。”

    他们再回头,却看到梁师成站在树荫之中,面色平静,而赵佶不知什么时候,被他扶到了树荫下,正有小太监奉上蒲团,让赵佶坐下。

    这位最近也是称身体不适,因为他与周铨关系比较近的缘故,颇受到赵佶的冷落,宫中都有传闻,说他圣眷已失。

    可这时,他也出现了!

    大伙不由东张西望,想看到另一位病了杨戬会不会出现,不过这次倒没有看到,这让众人松了口气:看来不是所有人都装病啊。

    “封锁宫禁,许进不许出,高太尉,你速速出宫,与横班诸军在一处,莫在让人随意传递消息。”蔡京吩咐道。

    “李彦,你盯好这里的内监宫女,若有人敢不奉令出艮岳一步,立刻打死!”梁师成同样吩咐道。

    这二位只是俩句话,顿时让众人的魂又回了过来,不知不觉中,众人的慌乱都没有了。

    蔡京与梁师成交换了一个眼色。

    虽然二人有合作也有争斗,但他们都很明白一点,现在是他们出来收拾残局的时候了。

    此前因为他们二人与周铨走得太近,所以受到赵佶的怀疑,赵佶冷落梁师成,而且还通过蔡攸来逼迫蔡京放弃权力。他二人面对这种情形,不得不暂时退让,但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