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封给大宋的信,便涉及到称呼、礼仪,为此又须争执一番。

    这一争执足足是两个月。

    最后定下,既不以白河法皇的名义,也不以鸟羽天皇的名义,而是用摄政关白藤原忠实的名义,书信一封,给大宋宰相太师蔡京私人。

    这就避开了两国之间称呼的高低,完全以平等的姿态与大宋交往。

    但紧接着,又为送蔡京的礼物和鸟羽天皇送大宋天子赵构的礼物而起了争执。

    此时日本刀具在宋被利国监产钢刀挤压,日本能向大宋出口的商品不多,不是贵金属就是一些稀罕新奇物什,藤原忠实决意送蔡京好刀一口、甲胄数具,原意是想帮日本打开些市场,结果又惹来争吵,有反对与宋国交流者,以醍醐天皇的“延喜格式——武勇之具不出境外”为由,拿前朝的尚方宝剑,约束当今的官员。

    最后藤原忠实不得不改换礼物,从刀甲换成纸扇、书画,另附莳绘手箱一件。

    而以鸟羽天皇的名义赠送给赵佶的礼物,则是蒔绘厨子、手箱、色革三十枚,外加砂金百两不要问我这些都是啥玩意,礼单参考宋孝宗时期日本政府赠送南宋之物,交涉过程亦参考此次)。

    至于使臣,因为商人未必靠谱,所以这一次派往宋国的正使,由挑起此事的平忠盛担任,但平忠盛乃是白河法皇的人,故此藤原忠实还塞进一个自己的亲信为副使。

    副使名字为源为义。。

三零四、拐走岳飞() 
汤阴县永和乡。

    一大排老树,将孝悌里罩在其中,因为此时乃是秋季,树叶纷纷而下,渐落地面。但就在将落未落之时,突闻嗡嗡的风声响起,一杆铁枪,若惊龙翔空,似灵蛇吐芯,舞动起来,将这些树叶滚滚卷起,然后飞腾而起,轰然击中一个干草扎成的草人,积成一堆。

    “好,鹏举已尽得我之传授矣,这汤阴县中,再无人是你对手,便是我也不成了!”

    枪收之后,有人鼓掌赞道,岳飞抹了抹汗,向那人行礼:“多谢陈公。”

    被称为陈公者,名为陈广,乃是左近著名的使枪好手。周侗去世之后,岳飞失去名师,他外公姚大翁喜欢他人品,便出资请来这位陈广,传授其枪法。

    不过岳飞对陈广虽然也很敬重,却远比不上对待周侗。陈广也知道,自己本领不如周侗,骑射二项都是短处,因此藏拙,只是教授岳飞枪法。但他枪技并不比周侗高明,岳飞又聪明,稍作点拨,如今岳飞的枪法已经尽得其传。

    他看了岳飞一眼:“鹏举,周制置那边,可有话说?”

    眼见岳飞已经尽得其法,陈广知道到了自己辞馆之时,他心中又有些不甘心,他可是知道,岳飞与号称活财神的周铨乃是义兄弟,而周铨又结交京中权贵,有的是门路,因此让岳飞作中,他想请周铨吃饭,也算是交结这位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兄长说了,你是我授业之师,当他请你才对,明日他略备薄酒,请你吃上一席。”

    岳飞的回应,让陈广大喜,这也不枉他倾力传授枪术给岳飞一场了。

    收拾好衣裳,岳飞向陈广告了声罪,将一个酒葫芦绑在大枪的枪杆上,然后一步一步极稳健地走向那片树林。

    周侗的墓,就在这片树林之中。

    从济州回来之后,周铨在这树林中结庐而居,为周侗守墓。周侗无子,他这个侄儿就要尽一分心力,毕竟在起步之时,周侗对他的帮助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他也需要静一静,在这里仔细思考接下来当做什么。

    见岳飞过来,周铨放下手中的鹅毛笔:“鹏举,今日练得如何?”

    “陈师傅说了,我已经胜过他。”岳飞应道。

    他回答得很是从容,既没有矜夸骄傲,也不是谦逊,只是平铺直叙,仿佛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周铨不禁一笑,这家伙如今十三四岁,已经进入人生的叛逆期,所以就挑了个酒葫到处转,虽然周铨知道他未必真喜欢喝酒。

    “我准备离开了。”两人对坐在一起,周铨道。

    岳飞眉头一张,想到周铨已经在这里不少时间,他又是极忙的,这些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信使过来,然后又带着周铨的指令到各处去。

    他苦笑道:“哥哥这就走,我还想着哥哥多留些时日,教我一些道理呢。”

    “直接和你说,你未必会听,唯有今后,自己多琢磨了。”周铨笑道。

    他心中有些成就感,周侗当初隐隐警告过,若是他今后行大逆之事,必要让人制止他。周铨想来想去,能在周侗去世之后仍然制止他的人,唯有岳飞,这段时间他在为周侗守墓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忠分三品的观念,深深刻在岳飞心中。

    无论今后,岳飞如何发展,是否来帮他,至少一点,希望他不会再走上愚忠之路了。

    “哥哥准备什么时候走?”

    “明日宴罢,后日动身。”周铨说道。

    “这么急,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岳飞讶然。

    周铨心中一动。

    灌输忠分三品,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让岳飞站在自己这边,恐怕还需要他对这时大宋有更深刻的认知。

    想到这,他缓缓开口道:“汤阴这边,情形尚不到无可收拾的地步,但京东两路,还有靠近的河南诸府,如今已是沸反盈天了!”

    岳飞心中一凛,能被周铨称为沸反盈天的状况,定然极其危急。

    “这是为何?”

    “说来与我也有关系。”周铨说道。

    他从当初引进棉织业说起,因为他不断地出高价请匠人研究纺织技术的革新,此时水力纺纱和水力织布都已经极为发达,这就使得棉布价格虽然节节下降,可棉布的利润却是年年攀高。棉布带来的巨额利润,又引起了棉花种植的扩张,从最初两年只有海州、徐州和周边地区,扩大到整个京东两路,再到河南府。

    那些没有赶上棉布商会的权贵富豪,也想在此业上分一杯羹,于是纷纷强占土地种植棉花。这就使得大量自耕农破产,原本这些自耕农还想着等秋收之后,凭借收来的粮食支撑过去,可是权贵富豪们勾结,秋收多收了三五斗,并不能改变自耕农们的命运。

    “皆怪蔡京,自去年开始,实地丁钱法!”岳飞听到这里,恨恨地说道。

    周铨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其实所谓地丁钱法,是周铨的主意。他与蔡家的关系,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大的裂痕,与这地丁钱法也有一定关系。

    摊丁入亩,折粮为钱,这是地丁钱法的核心。此事一改此前沿用过来的两税制,对大宋朝野震动极大。可以说,非周铨不能出此策,非蔡京不能行此策。

    “地丁钱法,并非害民之举,若非地丁钱法,如今百姓状况只能更糟。”周铨知道,自己出此策之事迟早会被岳飞知晓,为避免日后芥蒂,不如自己揭开此事:“此策是我所出,鹏举,你看乡间富户,人口少而占田多,贫穷人家,总数多而占田少,将原本人头之税,摊入田亩之中,既可使地少的贫家少纳税,又能清出一些隐户,增加国家人口。同时,百姓若无田亩,便无须纳此税,亦让无立锥之地的贫民,免去税吏催逼之苦。”

    “可是折粮为钱,却让百姓极是不便!”岳飞不服气地道。

    “百姓确实多了一层不便,但却也有便利之处。过往百姓交粮纳税,贪官胥吏以大斗收之,百姓敢怒而不能言,如今以钱折算,再无大小斗之差别,百姓便可以少受贪官胥吏一层盘剥。而且这等粮食,层层转运,待到京师边疆有用之处,其耗损之数,往往十中有三。如今折成铜钱,以钱纳税,朝廷再以此钱向粮商购粮,只以到地为数,粮商为多赚钱,必然要少损耗,去年粮商自江浙运粮至熙州,万里迢迢,耗损之数,不过十中之一!故此,此策乃利国之策也。”

    岳飞听到这里,心中虽然隐隐还觉得有些不对,却不再吭声了。

    他终究尚年幼,见闻也不广,因此不知道,百姓虽然少受一层官府盘剥,却多了奸商盘剥。今秋京东两路分明丰收,可是百姓却更为贫困,原因便是奸商打压粮价,百姓要以钱纳税,少不得被狠狠剥掉一层皮。

    “为政者皆是如此,除非万事不为,凡有所作为,必有所过错,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所作为之后还要继续有所作为,争取少犯过错,及时纠错,而不是坐而论道。我当初也知此事会出现问题,故此先兴纺织之业,那些失地的百姓,便可以转入城中,进入工坊,得有一技傍身,不虞阖家温饱。此次我去京东两路,便是监督此事运行,鹏举既已学成武艺,不妨随我同去,一来可以朝夕作伴,二来也可亲眼见一见世情。”

    岳飞稍有些犹豫,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此前去通知周铨报丧是一回事,但再度离家随周铨游历则是另一回事。

    “鹏举若是不决,可向叔父婶娘问问。”周铨笑道。

    岳飞也觉得有理,当下告辞而去,他回到家中,父亲岳和正准备外出干活,见他急冲冲跑来,似乎有事的模样,便放下锄头,静待他开口。

    “爹爹,铨哥说要带我去京东两路见一见世情。”岳飞略一迟疑,便直接说了。

    岳和其人甚是宽和仁厚,不喜与人争执,闻言微微一笑:“飞儿何虑此事,家中自有我在,你娘膝下,亦有翻儿。”

    “正是正是,哥哥只管去,家里有我呢!”

    屋子里,岳飞之弟岳翻伸出头来叫道,他年纪尚小,如今也在学习武艺,只不过他天赋不如岳飞,周侗在时便说过,他很难象岳飞那样。

    “可是……”岳飞还有些不舍。

    “若是你自己出去,我还有些担心,跟着铨侄,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岳和又道。

    “娘亲那边……”

    “鹏举,你去见识世面,历练一番,今后能为国尽忠,娘欢喜还来不及,怎么会拦你后腿?你自去就是,跟着铨郎君,好生学些本领!”院子当中,岳母姚氏的声音也传了出来。

    岳飞再无犹豫,他翻身跪下,在岳和和姚氏面前各磕了一下头,然后转身跑回去,急着向周铨报告好消息。

    岳和捋须微笑:“这孩儿,性子有些急躁,周师傅去世,原本我以为无人可以制住他了,不曾想他还服气铨侄。”

    此时岳母,却是紧了两步,来到门前,看着岳飞跑开的背影,露出不舍之色。

    儿行千里母担忧,岳飞跟着周铨出去历炼,她哪里会不在意。只不过看到儿子一身本领,不希望他窝在这乡野之中耽误了。

    倒是岳飞的弟弟岳翻,一脸羡慕之色,只恨不得也能跟着兄长一起,到处去历练见识。。

三零五、粮骚动() 
兴仁府济阴城,因为秋收的缘故,济河上特别热闹,一艘艘大小船只,顺着河而来,从四面八方将粮食运到了济阴城。

    济阴城中的郭记粮铺前,已经挤满了人。

    “怎么又降价了,昨日还是一石八百文,今日怎么就变成七百六十文了?”

    “正是,好没道理,就是听闻这家粮铺收粮,价格更胜过乡里,我才赶了百里地,将粮送到这里,为的不过是多换得几吊钱,如今却还不如乡里!”

    “你们乡里收粮价格多少?”

    “唉,莫提莫提,七百五十文,比这里还不如!”

    七嘴八舌的声音中,岳飞东张西望,想要看到这些百姓们的面上。堆积如山的粮食,并没有让这些百姓觉得喜悦,有的只是发愁。

    这还是收得粮食的农家,那些没有收获粮食的呢?

    “出来了出来了,掌柜出来了……这是做什么,怎么又降了,七百五十文,和我乡里一般了?”

    “掌柜的,你可不能如此黑心肠!”

    出来擦去粉笔写的每石七百六十文中的六字,改成五字之后,那掌柜的起身,向周围淡淡地扫了一眼:“嫌我收粮的价格便宜了,只管运到肯出高价的地方卖去,我不拦你们!”

    只一句话,就将众农民都震住,叫嚷声安静下来,片刻后,有人出来道:“掌柜的,实在是价格太低了,几日间,这收粮的价格都掉了一百余文……原本多收几石粮,还想着为家里扯两块棉布的……”

    “休要和俺说这个,你们以为俺就愿意了?高丽的粮食,自海运运来,才不过七百文一石!江南的白米,比你们的米要好,也只是七百二十文一石!俺七百五十文一石收你们的粮,已经是在做善事,你们若不服气,只管去各家粮店问去,谁出的价,比俺更高,俺二话不说,倒帖十贯给你!”

    众农人口笨舌拙,哪里能和这商人的伶牙俐齿相提并论,被他一番话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实话和你们实说吧,咱们这丰收不错,可是别处也丰收,而且是更大丰收!不用多久,高丽那边又有粮食运来,这收粮的价格,还要跌!你们不信,回去放放,到时我还能多省几十文钱!”

    收粮的掌柜此话一说,众人又是一片哀声叹气。有人离开,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若不是急着钱用,谁会如此!

    “若不行地丁钱法,百姓只用粮交税,便不会被这奸商再盘剥一次了!”看到这一幕,岳飞回脸对周铨道:“哥哥,摊丁入亩是好事,但以钱完税,怕不是什么好事!”

    周铨摇了摇头,岳飞看到的只表相。看起来以钱完税,还要受到奸商一次盘剥,实际上以粮缴税,所受胥吏盘剥也不会少到哪儿去。

    而且之所以以钱完税,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商品和货币流通。

    这几年从日本搜刮来的金、银、铜等贵金属数量极多,而以水压冲锻法大规模制造出来的银圆、铜钱,也为此做了货币准备,虽然还有些不足,却也勉强够用。

    “以钱完税不是坏事,只不过朝廷未能以常平法跟进,若是米价跌时,朝廷保价收粮,米价涨时,朝廷压价放粮,进出之间,朝廷有进益,而农夫亦可安稳。我本提出此事,只是在朝中反对声大。”

    “这等利国利民之举,为何反对声大?”岳飞不解地问道。

    “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