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腊起,便开始谋划起来。

    比如说,在京中发展信徒,甚至将教徒安插到了皇宫之中,盗取宫中金玉,准备以此充作军资。再比如说,将阿莲安插到徐州,想法子投靠向家父子,是准备从向家的冶坑里获得钢铁,秘密为摩尼教打造兵器。

    听到这,周铨摇头笑了两声,毕竟只是“几分谋略”,想法倒是和他一样,要赚钱,要控制钢铁,但手段比起他来,可就是粗糙笨拙得多了。

    若没有周铨,摩尼教的准备,都只能算是草草。可是与周铨敌对之后,摩尼教就盯上了他,周铨的一些做法,给了陈箍桶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榷城之举,陈箍桶亲自负责,伪作商人前往榷城贸易,一是积累起事的军资,二也是想要寻找门路勾结辽国,若是他们起事时,辽国在边境增兵,可经分散朝廷的兵力。

    “小妹有罪,小妹从师师小娘子那里学得了毛衣织法,将之传****中,如今大江南北,河东河西,毛衣产业,多是摩尼教所有。奴亦曾稍作推算,每年能给教中赚得十数万贯的收益充作军资,还养了绝多教民信众。”

    此事周铨已经略有所知,梁庭芳来京师告诉他的。想到梁庭芳,周铨就想到了他妹妹梁红玉,也不知道是不是原本历史上的那位梁红玉——若真是的话,韩世忠娶了许莲,恐怕就没她什么事情了。

    “而且,这等工坊组建之事,陈军师暗中多次潜入兄长的工坊中,他说其中隐约有兵法,以此法约束的工人学徒,战时拉出,稍作训练,便可以为兵!”

    听到这,周铨的神情顿时肃然。

    工业化社会对比农业社会的优势,不仅仅是科技与生产力上的,更是人力上的。

    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人,比起散漫惯了的农民,要更容易成军,也更会坚守纪律。

    陈箍桶能看到这一点,倒真是一个人才!

    好在他死了。

    “圣公之下各位头领,对今后如何举事,也有颇多不同意见,陈军师死在京师之中,教中会如何反应,实在难以预料!”阿莲又说道。。

二八九、枭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西湖之畔,飞来峰灵隐寺中,一个中年汉子恭恭敬敬向佛像敬了一柱香。

    这汉子穿着锦衣,浑身富态,若不是熟悉之人,肯定想不到这位在佛前显得无比虔诚的员外,竟然就是摩尼教在浙东的当代教主方腊。

    他原本只是一名帮工,也就是这几年,摩尼教做毛衣生意,小赚了一笔钱财,让他可以在西湖边上置田置宅,还居体养气,从一个黑穷的劳动者,变成一个白胖的食利者。

    自古以来,借着宗教来造反者,大致都是如此,初时还能与信众一起同甘共苦,稍有所成,便要追求个人享受了。

    敬完香,方腊又默默祷告了几句,然后在知客僧人的陪同下,缓步出了大雄宝殿。

    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小沙弥莽莽撞撞跑了来,一头栽在他的身上。

    “道济,道济,你这小沙弥又不老实!”胖胖的知客僧人一把抓住那小沙弥,见他嘴上油光发亮,用力拧着他的耳朵,厉声喝斥道。

    那小沙弥嘻嘻笑着,却不呼疼,只是念道:“好铁牛,好铁牛!”

    那知客莫明其妙,方腊却嘿的一笑,知道他是在嘲笑知客僧,仿佛灵隐寺前的印铁牛,拦门而立,鼻孔朝天。这小沙弥有几分意思,方腊劝住了那知客,正待与小沙弥说话,却见他一溜烟就跑了,也不道谢:“你自有你忙的,我自有我忙的,大伙各自忙各自的,到头来都是白忙活的!”

    此话之中,似乎有深意。

    方腊凝神想了想,正待问那知客,小沙弥是何许人,却见寺庙门前,两个伴当在向他拼命呶嘴。

    他情知是教中有事了,便与知客告别,领着两个伴当出了寺,走得无人之处,一个伴当低声道:“教中传来消息,陈军师落入周铨手中,已升大光明国了。”

    方腊心中一凛,须眉皆动!

    陈箍桶颇有智计,当初正是他遇着方腊之后,竭力鼓动,还提出了今后的起兵方略,方腊才会心生反意。在某种程度上说,方腊乃是浙东摩尼教主事,而陈箍桶则是摩尼教举事之主谋。

    “不回庄子,乘船去城里!”方腊心念一转,下令道。

    陈箍桶落入周铨手里,虽然方腊相信他不会出卖自己,但出于谨慎起见,他还是决定,放弃已经居住了一年多的庄子,改在人口众多、更易遮掩行迹的杭州城中。

    别人要躲,都是往穷乡僻壤里躲,但方腊觉得,隐于市胜过隐于野,他早就担心会出事,故此在杭州城里也为自己准备了一个身份。

    “传令各路头领,都到城中清河坊郭员外府来,没了陈军师,咱们此前的事情,都不能作数了!”他又下令道。

    此前摩尼教的举事计划,都是陈箍桶一手所拟,便是方腊这个教主,也难以自专。陈箍桶死的消息刚传来时,方腊心中是极悲痛的,但是此刻,他却又隐隐有些解脱感。

    浙东各地的摩尼教头领,很快从各县聚到杭州城中。此时已是年末,原本大伙都是准备快快活活过个肥年,但陈箍桶身亡的消息,却让整个摩尼教的高层都陷入混乱之中。

    少不得大大地争吵了一番。

    有要立刻举事的,有建议大伙躲入乡野中避避风头的,双方争得几乎要打起来。

    毕竟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杀头流血的,而且摩尼教这几年的发展,让他们的造反变得更为复杂。

    争了许久,他们才发觉,身为圣公的方腊,却一直没有出声。

    小圣公立在方腊身后,他是想去寻周铨晦气,为陈箍桶报仇的。但是他知道,他的父亲,却别有打算。

    陈箍桶不在,有些事情,当清理一番了。

    “诸位都勿吵,请听圣公教诲!”正当众人吵人一团时,终于有人想起了方腊这个教主。

    方腊目光扫过众人,他站起身来:“诸位教中兄弟,你们忘了一件事情……陈军师不能白死!”

    此话一出,众人当中有的连连点头,有的则是面带惭愧。

    之前争来争去,他们都是在争自己等人当如何应对,却没有一人想到陈箍桶的。

    “故此,我准备遣人北上,乘着周铨未曾离开京师之际,刺杀他!”方腊声音转厉:“此人屡屡误我圣教大事,不除之不足以平愤了!”

    “可是他如今身居高位,除了他,朝廷还会容我等?”有人叫道。

    “不除他,朝廷就会容我等?你去杭州府前说,你是光明圣教职事,你瞧瞧看,他们容不容你!”

    “对,此人不除,日后必是圣教大敌!”

    众人又是齐声议论,渐渐要除周铨的一派占据上风。这一派,多是陈箍桶走南闯北串联起来的,他们也是最坚定的举事派。

    见此情形,方腊又道:“既是如此,我拟一个名单,此次北上,关系重大,为妨走漏风声,不可调用普通教众,也不可动用京师信徒,故此要有劳在座的诸位了。”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方腊开始点名,一个接着一个,被点到的人大多都毫不犹豫应了下来。

    若是有心,便会发觉,方腊所点的,正是那些叫嚷着要替陈箍桶报仇、要立刻举事杀官造反之人。

    他们看来,杀了周铨,朝廷不容,摩尼教必然要举事。

    “至于如何行刺,周铨狡猾,须相机行事,我给这些兄弟拨出一万贯专款,供诸位在京师寻找机会,或是收买官差,或是策反其护卫,一切以诸位兄弟的安危为前提,务必保重自身,莫要没奈何周铨,反倒是误了自己!”

    一万贯!

    这几年,摩尼教的日子好过一些,至少他们这些中上层人物,都积下了一些家当,可是一万贯,对他们当中大多数来说,还是未曾见过。

    因此众人更是心气高涨。

    接下来是决定北上时间,大伙都认为,如今动身,年关将近,这么二十余号人离家北上,容易引发怀疑,故此最好的时机,是来年正月十五之后,冒充商旅,再动身北上。

    于是众人便决定,元宵后一起出发,争取能用半个月左右时间便抵达京中。那时即使周铨离京,他们也要在京中做好准备以待周铨复回之时。

    众人散去,方腊唯独留下了陈十四。

    这位陈十四,就是小圣公方书口中的“十四叔”,原本是在京师主持事务,后来因为与周铨的冲突不得不撤回。

    “十四,你在京中时间较久,军师虽然不在了,北边的一些线却不能断,教中上下,数万教众,都仰赖于此提供衣食,故此我有意遣你北上,先去汴京,再去榷城,你看如何?”

    “小弟倒是没有意见,只是我曾与周铨的下属照过面,怕他们认出来。”

    方腊听他这样说,微微一笑,沉吟了好一会儿,低声问道:“你觉得现在是起事之机么?”

    “此时非举事之时机也,军师在时,便常说咱们要继续隐忍。如今朝政是一日败坏一日,朱贼在江南,杨贼在山东,童贼在西北,都搅得民不安生。只要与辽国战事一起,徭役兵役一经征发,此三地百姓,必然纷纷举事。那时我们再起兵,既可号令群雄,也可以避过朝廷锋芒……军师如今虽已登仙,但他的策略,我们还当坚持!”

    方腊早就注意,刚才陈十四是不赞成立即举事者之一。

    听得他如此应对,方腊点了点头:“只是你也见到了,立即举事的呼声甚高,若不是我暂时以刺杀周铨为缓兵之计,只怕他们当场就要逼我下令了。”

    摩尼教高层之中,一直有缓进和激进两派,唯有陈箍桶可以压制两派,便是方腊说话都不如他有用。如今陈箍桶已死,激进派再无压制,方腊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让陈十四不禁怒道:“这群家伙,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们如此不顾前后,迟早会害了圣教,圣教自然要举事,要在人间建立大光明国,但是,一定要等时机成熟。当初文佳皇帝举事失利,便是为这些鲁莽之辈所误,准备不足便仓促举义。我们兵败身亡事小,坏了圣教大事事大,十四,你说说,当如此处置这些人!”

    陈十四听得这里,才悚然惊觉,原来方腊留他,是想对付教内的那些激进派!

    自家人对付自家人,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消息传出去之后,恐怕整个圣教,立刻要分崩离析。

    “圣公如何吩咐,我便如何去做!”屏住呼吸,足足有好一会儿,陈十四才说道。

    “你提前进京师,以我的名义,拜会一次周铨。”方腊缓缓道:“我欲办一个浙东商会,想要购船,须寻周铨手中的船场,买现今最好的海船!”

    陈十四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几乎要突了出来。

    这是正面和周铨打交道,哪里是让他去买船,而是让他去卖人!

    这些年后北上刺杀周铨的教中激进派骨干,方腊是准备将他们全部卖给周铨!

    他刚欲出言反对,心中便又是一凛。

    他虽然一直是方腊心腹,可这等事情,方腊既然让他知道,他若不从,方腊绝对不会让他活着离开。

    再看这位教中圣公,陈十四只觉得,眼前人气沉如海,竟然深不可测。他心里浮出一个词来:枭雄!。

二九零、居高自远() 
“当真是麻烦制造者,周铨这厮,不管到了哪儿,都会惹麻烦,在京师里才呆多久,便惹了摩尼教!”

    赵佶坐在自行车之上,向着侍立在旁的梁师成吐槽,梁师成却听出,他话语里并没有真正的埋怨之意。

    “官……官人说的是,不过以奴……以小人之见,他也是官人的一员福将。京师腹心之地,摩尼教竟然也安插了如此一个据点!”

    “京兆府、皇城司,都是吃闲饭的!”赵佶有些发怒。

    此时正是大年初一,赵佶刚刚完成春祭,自从重新议定五礼,赵佶将各大祭典仪式时间都悄悄缩短了。因此,完成春祭之后,他还有空换了普通人服饰,带着几个伴当,乘着自行车来游玩京城。

    “京师也当管管了,这两年,涌来的闲杂人等太多。”梁师成赞成道。

    “都是地方官员不利。”赵佶提起此事就觉头疼。

    实际上与地方官府利不利没有半点干系,完全就是棉业发展惹的祸事。

    棉布商会的大赚特赚,导致棉纺织业迅速扩张,大批原本租佃给佃农的粮田,如今被改作棉田,部份佃农因此失佃。更重要的是,看到种棉有利可图,新一轮土地兼并或明或暗地发展起来,而杨戬为了搜刮,成立西城所,将无数原本属于自耕农和小地主的田地,都充作了公田——这壮大了赵佶和杨戬的腰包,却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失去本业的农民,当然会涌向城市。而同样是因为棉纺织业等手工工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因此这些流入各级城市的百姓,直接就被官府派出的差役,驱赶到新权贵们开办的工场之中。

    周铨曾经与这些新权贵有约定,对待工人,需要仁厚一点,只是这种约定,只是让周铨求个心安,新权贵们哪里会真正落实!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给工人们的工资极低,甚至将工人直接变成工奴,就连一日两餐,都要想法子克扣!

    不过,谁都不会在赵佶面前提起此事,特别是梁师成等。

    大量人口涌入京师,在给京师带来一些治安事件的同时,也让京中人口极大增长。现在又处于年假,就连最黑心的工场主,这一天也得给工人多发几文红包,放大伙一天假。因此街上人头攒动,微服私访的赵佶和他的车队,行得很慢。

    赵佶却不急躁,他今日是来看一场大热闹的。

    许多人都是涌向东海商会所在街道,在人潮中走了近半个时辰,赵佶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此时商会外的空地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若不是专门寻了军士来维持秩序,恐怕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

    赵佶所乘的车子,有特别的标记,因此可以避开人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