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霸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秦霸业-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要一事无成了。”绵诸王赤斑对由余道。

    这一点,由余也想到了,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了。于是,由余悲哀的说道:“哎………,不瞒大王,由余生在晋国长在晋国,除了能够认识晋国的公子之外,并没有可以认识的人啊!虽说前往翟国寻找重耳公子有可能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但除此之外,我还能去那儿呢?”

    喝着酒,聊着天,时间长了由余心里的防备也就随之消失了,也愿意将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

    听到由余说到这话,绵诸王赤斑并没有直接接上他的话茬;而是想了想后问道:“不知道先生对当下秦国与周边戎狄国家如何看待?”

    这话实际上就等于在向由余问计。

    虽然由余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但是从小到大他饱读书籍,加之遇事爱思考,由余稍稍思考之后道:“既然大王问起这件事,那我就说几句。”

    “愿闻其详。”

    “要说秦国与戎狄的关系,首先应该看看双方的实力。不知各位对当下秦国的实力了解的怎样?”由余问道。

    绵诸王说道:“有所了解,但不够精深。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下的秦国比起十几年前来确实有很大的增强。”

    由余点点头,“大王说的不错,这些年秦国的实力确实大有增长;可以说,当下的秦国是君臣合力,一心向上;特别是在秦相百里奚的坚持下,秦国发展农业、充实军队,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国力大涨,加之秦公任好知人善任,使得天下的名士纷纷奔向秦国;当下秦国的文臣有百里奚、蹇叔、丕豹;还有一心为秦国跑外交的公子挚等人;武将中又有公孙枝、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另外据我初步估计秦军的数量至少应该在五万以上。面对当下的秦国蒸蒸日上的趋势,我想问一下大王,你觉着绵诸国能与秦国抗衡吗?”

    绵诸王虽然对秦国有所了解,但对于秦国的国内情况也只是一知半解,听了由余的话,绵诸王赤斑大吃一惊:“五万兵力?秦国真有这么多的兵马?”

    “这只是我的初步估计,实际上应该不止这些,兴许还要更多。”

    “对于当下秦国的情况,本王多少知道一点,却不知道秦国竟然有如此强的实力。”绵诸王心中暗惊。

    莫要说是绵诸王,在座的所有人都被由余对秦国的分析给惊住了,“大王,如果再不向秦国发动战斗,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秦国只会更加的强大,最后连我们都要被他吃掉了。”

    听着在座大臣的话,绵诸王望着由余,看他的反应。

    相对群臣激昂的反应,由余却异常的平静。

    。。。

    。。。

第276章 由余奔戎(六)() 
既然由余对群臣的反应很是平静,那就说明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于是绵诸王道:“由余先生,诚如群臣所说的那样,正是因为秦国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周边戎狄国家的安危,使得诸多的戎狄国家感到了威胁和害怕,这才纷纷前来绵诸国向我求援,请求我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向秦国发难。我也甚是为难,你知道若不对秦国加以阻止或者说打击,将来的秦国实力会更加的强大,等到秦国强大到可以消灭周边所有国家的时候,我们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当下的秦国实力壮大,戎狄国家不敢与之匹敌;但越是这样秦国的实力越发更加强大,戎狄国家越不敢与秦国抗衡,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此还不如趁着秦国没有强大到无法抗衡的时候,突然向其发动进攻,彻底将其打败,让其一蹶不振。

    由余想了想道:“大王此言差矣。我倒是以为天下大事犹如波浪一般,此消彼长。今天秦国处于上升趋势,明天也许就会下落。当他处于上升趋势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与他抗衡,等他下落的时候,我们与之匹敌,自然就会容易的多了。”

    没等绵诸王说话,赤舵说道,“理是这个理,但就是不知道秦国什么时候会走下坡路?”

    “这就要视天下的形势而定了。比如说随着形势的发展秦国与周边的大国晋国或者是楚国发生了较大的战事,结果大败;国力受损,到那时就是我们联合起来向秦国发动战争的时候了。”

    听完这话,赤舵道:“现在秦国的实力大涨,周边的国家躲之不及,那里还会向秦国挑战呢?”

    随后,绵诸王也说道:“先生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就是不知道大国之间会在什么时候发动战斗,千万不敢让我们等的时间太长啊!若是几十年不发动战争,我们这茬人可等不起啊!更何况就算是我们愿意等,周边的镕戎、梁山戎也等不及啊!秦人占着他们的土地啊!”

    由余想了想道,“我想等不了几年的。”

    “先生为何如此肯定?”绵诸王赤斑道。

    “因为秦国东边的晋国有一个名叫夷吾的国君啊!”说这话的时候由余笑了:“夷吾言而无信,在与秦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多次失信与秦国,我就不信秦国能够忍受他一次两次,还能够十次八次一直忍下去吗?等到秦国忍受不下去的时候,两个大国之间的战斗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依先生之见,会在多长时间内爆发战斗?”

    “一两年之内就会有大的战事爆发。”由余肯定的说道,“秦国实力大涨,诸位能够看得到,中原诸国也都看的到;你们是想一下,随着秦国实力的增长,肯定不愿意呆在西垂这么点地方里,一定会想着法的向东发展。若要想向东发展,势必会与东边的大国之间发生冲突。一旦冲突,战争将在所难免。同时呢,大河以东的国家也不愿意让秦人恣意发展,也会想着法的来对付秦国。”

    “那先生为何肯定的认为,战争将在一两年之间爆发呢?”赤舵最关注的就是这个了,急切的问道。

    “因为秦国等不起,东方的诸侯也等不及啊!”由余调侃的说道。

    “哈哈哈…”

    “哈哈哈…”

    ……。

    大河岸边的这座帐篷里,爆发出热烈的笑声。

    “来来来………,为了秦国从此衰落,我们饮一碗。”绵诸王高兴的提议道。

    跟着这些爽快的人,由余也变得爽快了,一碗一碗的喝着酒,平时酒量很一般的他,今夜真的喝了不少的酒,竟然没有醉意。

    酒喝饱了,肉吃足了。绵诸王赤斑左右望了望群臣,随后转身对由余道,“由余先生,本王有句话一直想对你说。”

    “大王请讲。”

    “若先生不弃,赤斑愿拜先生为绵诸国的国师,常随在本王左右,为本王出谋划策;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说罢,绵诸王赤斑望着他,等待由余的回答。

    “这个?”由余愣住了。

    北方天高地阔,夏季风景如画,但是到了秋冬季节,那可就寒风刺骨了;说实在的,他不想呆在北方那个异常寒冷的地方。

    绵诸王以及群臣都看出了由余的忧虑。

    “嗨”绵诸王长长的叹了口气,“若先生不愿意,本王也不勉强,明天一早,本王派人送你过河。来………,为了今夜我们的相聚,再喝一碗。”绵诸王端起酒碗对由余说道。

    在座的大臣们也端起酒碗对由余道:“我等都愿意请先生留下来为绵诸出谋划策。”

    由余端起酒碗,此刻他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留下来就等于自己的余生都要呆在遥远的西北,坚持去翟国,自己的人生理想将会与公子重耳一道在小小的翟国流逝。

    留与不留这是一个关乎到自己人生命运的大问题。

    “还请先生能够留下来,与我们一起战斗生活。”身边的大臣再次端起酒碗对由余道。

    由余望着诸位真诚的脸庞,端起酒碗,朗声说道,“好………,我答应了,与诸君一起战斗生活。”

    随后一口将碗里的酒喝干。

    “好啊…,绵诸有了先生这样的大才定会蒸蒸日上,总有一天我们要一统‘八戎’,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国家。”绵诸王高兴的说道。

    “对啊………,有了先生,绵诸一定会更加强大。”

    这一夜,由余与这些绵诸王、左谷蠡王等人在大河岸边这座帐篷里,畅快的喝酒,大声的说笑,不知不觉已是深夜。

    篝火灭了,酒喝完了,人终于横七竖八的睡到了,不过天也快亮了。

    由余走出帐篷,他的头脑木木的,胀痛欲裂,跌跌撞撞的爬上南边的山丘,望着下面的大河山川,潸然泪下。

    “先生想晋国了?”不知什么时候,绵诸王赤斑站在了他的身后。

    “嗯……”由余擦干眼泪,默默点头。

    “若先生那一天真的想自己的故土了,随时可以回来,赤斑保证绝不为难先生。”绵诸王对由余说道。

    王已如此,夫复何求?

    能遇到赤斑这样的大王,由余还有什么不知足呢?“大王放心,晋国已令由余伤透了心,我再也不会来了。”

    “走吧!将士们在山下等着呢!”绵诸王说道。

    由余最后再望一眼遥远的故乡,跟着赤斑走向山岗。

    晋国啊!故乡。

    从此后你只能出现在我的梦中了。

    。。。

    。。。

第277章 韩大战(一)() 
天道无常,世事轮回。

    诚如由余所说的那样,晋国大旱之后的第二年,大河西岸的秦国大旱又来了。

    公元前646年,从春天开始,炽烈的阳光就一直没有离开秦国大地,虽然在此之前,秦国已经修筑了多条河堤沟渠,用来灌溉土地,但是这一年的阳光实在是太炽烈了,从开春一直到秋天,阳光就一直没有离开秦国大地,以至于大地龟裂禾苗枯萎,远离水源的地方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旱灾。

    旱灾如此严重,秦公岂能安心;夏末的一天清晨,秦公任好带着相国百里奚、蹇叔,大臣公子挚、丕豹等人来到距离雍城百里之地的北塬小梁山一带视察旱情。这已经是今年以来他的第五次视察旱灾了。

    “蹇叔,从这里的受灾情况来看,这里的旱灾要比渭水流域的旱灾严重的多。”望着田野里枯死的禾苗,秦公任好伤心的说道。

    从雍城一路过来,靠近渭水的田野里,还有少许粟稷的苗木,虽然又细又小,枯萎瘦小,但毕竟还是有少许的收成。但是到了距离渭水较远的地方,连这又瘦又小的禾苗也都没有了。遍地是龟裂的土地,苗木早就被晒死了;更有甚的是许多地方连人畜饮水都没有了,撑不过去的老者已经死了不少人。

    一眼望过去便是受灾的景象,秦公任好心情甚是沉重。

    “此处距离水源较远,受灾情况肯定要比渭水沿岸严重一些。”蹇叔答道。这些年来一直是蹇叔在抓秦国的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使得秦国的实力大有长进,但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秦国还是遇到了困境。

    “二位爱卿,你们说说,应该如何解决当下的危机?”秦公任好问道。

    百里奚、公子挚以及丕豹等人由余分管的事务不同,对于这个问题考虑的还是相对少一些,国君如此一问,当下还真答不上来。

    “国君,要想解决当下的困境,实际上并不复杂,一是命令各地官员打开官仓,一面搭建粥棚,熬制粥饭,救济百姓,尽量减少饥民的伤亡;一面发放粮种,让百姓加紧秋粮的种植,既然夏收保不住了,秋天的播种一定要跟上,要不然明年的庄稼可就黄了。二是调配全国的粮食,以多补少,渭水沿岸的百姓受灾情况不是很严重,那就从镐京、岐山、平阳等地调拨粮食赈济小梁山、老龙山、嵯峨山等远离水源的地方;虽然这些地方的官仓里还有一些余粮,但要想坚持到年跟前甚是困难,关键时刻还应该从渭水流域调集一些粮食过来,以确保所有的百姓都能够渡过荒年。”蹇叔对于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情况心里是有底的,那里多,那里少,能够用到什么时候,他掌握的一清二楚,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一清二楚。

    “嗯……,爱卿所言极是;你们几个说说,除了蹇叔所说的这几种办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听完蹇叔的建议,秦公任好点头称是,随后征询其他几位大臣的意见。

    “臣赞成蹇叔的意见。”百里奚道。

    “臣也赞成蹇叔的意见。”丕豹道。

    以当下秦国的情况,蹇叔的建议肯定是最权威的,也是最可行的。

    既然大家对蹇叔的建议都表示认可,于是秦公任好对蹇叔道:“好,既然大家都觉着爱卿的意见可行,那就以你的举措,麻烦爱卿你多费心操办,南北调配,尽量减少百姓的伤亡。”

    “诺………,臣即刻就办,以免再让更多的百姓死伤。”

    随后,秦公任好带着臣子们继续向前查看,越往北走,情况越发不妙。

    一直快走到嵯峨山遍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公子挚说道:“国君,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可行否?”

    “说来听听。”

    “臣以为,去年晋国受灾的时候,我们秦国在没有设置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就把粮食借给了晋国,可以说是挽救晋国与危难之际,今年我们同样也会是遭受了旱灾,为何不向晋国求援呢?”公子挚说道。

    公子挚的建议无异于是在秦国自己解决困难的情况下,找到了另一条出路。

    这倒也是啊!

    来而不往非礼也!

    既然晋国受灾秦国能够进行援助,为何秦国受灾,晋国不能援助呢?

    “寡人以为这个建议可行,不知你们以为如何?”秦公任好征询身边的大臣们。

    向晋国求援?

    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其实可以试试。

    “臣以为,这个办法可以一试。毕竟今年以来晋国的风调雨顺,庄稼的收成甚好。通过这次我们向晋国借粮,不但可以接济秦国的百姓,还可以检验一下这些年来秦晋之间的关系。”相国百里奚说道。

    既然百里奚都已经认为可以向晋国借粮,其他大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好,就依相国之意,派使臣前往晋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