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白马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因为田先生说幽州大军有七八成可能会在今日赶到高邑,而且公孙续率领的都是骑兵,张将军麾下骑兵人数太少,因此并未出城迎战。张将军说他在信中做出了解释,主公可要先看看信件?”

    “呈上来吧。”

    张大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走过来躬身放在袁绍面前的案几上,倒退着走了回去垂手站立。

    袁绍并未马上打开信件,目光从左至右扫了一圈,问道:“诸君怎么看这件事?”

    “主公!”沮授率先拱手道:“依属下之见,田元皓猜测的没错,既然公孙续带着白马营出现在了高邑,公孙瓒的后继大军此时恐怕已经包围了高邑!还请主公速速发兵救援,否则一旦高邑有失,公孙瓒就能后顾无忧冲到清河郡,吾等就会失去先手啊!”

    “属下附议!”逢纪第一个出言赞同。

    “属下也附议!”审配和逢纪交情莫逆,马上也跟着赞同。

    郭图、许攸和辛评互相对视一眼,低着头默然不语。

    颜良和文丑手扶案几身子前倾看着袁绍,眼中神色跃跃欲试,恨不得袁绍赶紧一声令下,他们好即刻率领大军杀到高邑城下。

    袁绍拈须沉吟,并未马上表态。

    “主公!”沮授催促道:“军情紧急啊!此前属下就建议给张郃将军三万兵马,奈何主公执意只给一万精兵,若是张郃手中有三万兵马的话,最少也能守住十天,主公就有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如今张郃兵力太少,若是幽州大军倾巢而至,恐怕高邑城危在旦夕啊!”

    袁绍闻听不悦,他并不是很信任张郃和田丰,又如何肯给他们二人三万大军?只是沮授所说也是实情,他虽然心头恼怒却不好发作。

    “主公!属下不赞同公与兄所言!”这时一人站起身来,大声驳斥着沮授。

第一百一十八章 袁绍聚众论军情(续)() 
站起来的正是郭图,他向袁绍拱了拱手,朗声道:“主公,公孙瓒和张燕的联军南下已成定局,粗略估计不下十五万人,高邑城孤悬在前,只怕是守不住的!而且高邑周边大都是平原,十分有利于幽州军的骑兵冲杀,而主公麾下骑兵并不多,在高邑展开大战对吾等极为不利!故而属下斗胆建议,不妨主动放弃高邑,也不要派遣援军过去了,让张隽乂和田元皓抵抗几日后就突围撤退吧。”

    沮授闻听皱皱眉,审配、逢纪二人也脸色不愉,只等袁绍说话之后就开口反驳郭图。

    辛评、许攸面色如常,不过早已做好准备全力支持郭图。

    如今袁绍麾下的谋士分成了两派,沮授、审配和逢纪为人刚直不阿,自身也十分廉洁奉公,此前又有不浅的交情,自然而然成了一派;郭图、辛评和许攸都是贪财好色之人,未免会有不法之事,时常被沮授三人当众指责,为了对抗强势的沮授也就走到了一起。如此就形成了一个‘你赞同我必反对’的局面,而袁绍为了平衡之道,对此不但不阻止反而乐观其变。

    “高邑的地形确实不利于吾等!”袁绍沉吟着赞同一句,问道:“公则,此时幽州大军尚未攻打高邑,为何不直接令张郃和田丰撤退?”

    “主公”郭图犹豫了下,看了看沮授三人,摆出一副有难言之隐的模样。

    “公则!”袁绍皱眉喝道:“有话就说,何必遮遮掩掩!”

    “喏!”郭图躬身道:“启禀主公,原因有二。其一,若是一遇到危险主公就出兵援救,以后谁还拼命对敌?其二”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又看了看沮授,拱手道:“公与兄,吾接下来的话可能有所得罪,还望公与兄看在吾一心为主的份上不要计较。”

    沮授淡淡道:“公则兄请直言便是,吾素来公私分明,岂会因为讨论军情而计较他人的话语?”

    “公与兄光明磊落,吾敬佩的很啊。”郭图假模假样夸赞了一句,看着袁绍肃然道:“主公,属下就大胆直言了!张隽乂和田元皓都是韩馥旧部,自从归顺主公之后尚未立下过什么功劳,却被主公十分器重,难免会引来一些军中袍泽的不满。这次幽州大军攻打高邑正是个证明他二人忠心的好机会,若是能据城死守几日,全力替主公御敌,那些风言风语自然会烟消云散,主公也就能更好的重用他们了。”

    沮授本来准备一等到郭图说完就马上反驳,没想到郭图说了这番犯忌讳的话,他顿时不好开口了。审配和逢纪二人对视一眼,也都明智的选择了沉默,静静等着袁绍发话。沮授三人和张郃、田丰一样都是韩馥的旧部,郭图看似在说张郃和田丰,其实也是在暗指他们对袁绍还有所保留,袁绍没有发表意见之前,他们自然不好马上开口反驳。

    袁绍心里对郭图的说法十分赞赏,他也一直觉得这些韩馥的旧部并不是十分忠心,不过嘴上却厉声斥责道:“公则此言大谬矣!张隽乂和田元皓自投奔吾以来一直忠心耿耿,何须证明他们的忠心?不止是张隽乂和田元皓,公与、元图、正南以及更多的韩馥旧部也都在为了吾之大业呕心沥血,忠心绝对不下于尔等早就跟随吾的旧人,这等话此后休要再提,否则吾决不轻饶!对了,再让人去好好打探一下,发现谁在传扬这种谣言就立即抓起来问罪!”

    “主公英明!”沮授三人哪怕明知道袁绍有些做戏的意思,依旧同时拱手赞叹。

    “主公英明!”许攸和辛评也跟着拱手,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

    郭图看起来有些尴尬,他讪讪一笑,向袁绍拱手道:“属下无端猜测同僚,请主公严加治罪!”

    “罢了!”袁绍一挥手:“公则也是一片忠心,此事就此作罢,以后不要再提便是。高邑那边的事情,你可还有话要说?”

    沮授听了这话,微微叹了口气。审配和逢纪眼中也为之一暗,袁绍看似严厉斥责郭图,却连象征性的惩罚都没,就这样轻飘飘一句带过,由此可见郭图说的这些话说不定正是袁绍心中所想。

    “有!”郭图点头道:“主公,高邑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一颗钉子钉在公孙瓒南下的路上,只要高邑城还在主公手中,公孙瓒想要运送辎重粮秣南下就必定会担心遭遇到张郃将军从后袭击。然而高邑城还是太小,张郃将军手中兵力又有些不足,只怕城池是守不住的,还请主公早做决断。”

    袁绍见郭图也提起‘张郃兵力不足’这个话题,心头怫然不悦的同时也有些后悔没听沮授的话,当初若是给张郃三万兵马,就有可能能守住高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动了。

    “单凭张隽乂手中的兵马,高邑看来是守不住的,这都是吾之过啊,深悔当日未曾听从公与的劝谏!”袁绍一脸懊悔,向沮授歉然拱了拱手。

    沮授赶紧站起身还礼,沉声道:“主公不必懊恼,想必此时高邑城尚未失陷,若是能及时派出援军前往,未尝不能守住城池!”

    “这个”袁绍犹豫了下,点头道:“援军是肯定要派的,只是此时敌情不明,贸然派出援军只怕有些不妥,不如先派出探马前去打探清楚之后再做决定!公与以为如何?”

    沮授急道:“主公,迟了恐怕就来不及了!一旦公孙瓒大军一到就马上攻城,属下担心张隽乂和田元皓根本撑不过一天啊!”

    “公与兄有些危言耸听了吧?”许攸站起身来,向袁绍拱手道:“主公,张隽乂乃是河北名将,手中有一万多精兵,又是拒城而守,岂会连一天时间就坚持不下来?公与兄岂不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主公的打算才是老成持重之举,敌情不明,岂能轻易派出援军?”

    “子远兄说的没错!”辛评站起来赞同一句,看着沮授沉声道:“公与兄,主公精通兵法,乃是不世出的明主,岂会只听几句话就仓促作出抉择?”

    “胡说!”沮授大声喝道:“仲治兄此言差矣!此人”他顿了顿,指了指张大,“此人已经带来了最新军情,张隽乂和田元皓也在信中说的很清楚,公孙瓒大军即将围困高邑,如此情况下岂能是敌情不明?难道一定要等到高邑城破,张隽乂和田元皓身死才算敌情明朗吗?”

    沮授只顾着驳斥辛评,气冲冲地说完后发现众人神色有异,袁绍脸色也有些难看,猛然醒悟过来自己上了辛评的当,这厮故意在言语中设下陷阱让自己跳进去——‘主公精通兵法,乃是不世出的明主’,这句话明显是在拍马溜须,自己却随口回答‘胡说’,也难怪袁绍神情不快了。沮授反应过来就赶紧躬身请罪,再三表明只是情急之下一时口误,一时间也就顾不得再争执高邑到底是弃是守了。

    “公与不必解释了。”袁绍笑了笑,摆摆手道:“公与对吾忠心耿耿,适才也是一时失言,吾岂会降罪?不过这派兵救援一事,到底该如何做呢?颜良,你也说说看?”

    沮授三人和郭图三人互相看看,心里都充满了不快,此等计谋之事,主公竟然询问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夫的看法,却把他们所说置之度外,实在是让他们难以接受。

    “末将觉得主公所言极是,虽说公孙瓒必定会围攻高邑,但是目前敌情尚未完全明朗,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先打探到确切消息再派出援军吧。”颜良站起身说完后,大声道:“主公,末将请命率军前去援救高邑,若不胜,甘受军法!”

    “好!”袁绍抚掌笑道:“颜将军果然忠义,将军就做援军的主将,一旦吾决定之后即刻出兵!将军以为该带多少人为好?”

    颜良沉思了一下,反问道:“主公是想守住高邑城还是解救出张郃将军?”

    袁绍眼睛一亮:“将军以为高邑可以守住?”

    “若是粮秣充足,兵力足够,末将保证能守住高邑!”

    “唉”袁绍叹了口气,摇头道:“兵力没问题,但是粮秣恐怕不够啊!此前高邑城内只有两个月的粮秣,张郃将军又带去了一万余人,将军若是再带着一支大军进入高邑,粮秣恐怕连十天就坚持不到啊!”

    颜良抱拳道:“末将明白了!请主公给末将四万人马,末将保证把张将军和多半人马解救出来!”

    “好!就给将军四万人!将军可以下去做准备了。”袁绍不假思索就点头答应下来,伸手从案几上拿起一支令箭递了过去。

    “多谢主公!”颜良接过令箭,转身大步而去。

    沮授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当时他再三劝说,袁绍都只答应给张郃一万人马,如今颜良只是提了一下,就得到了四万兵力,果然如同郭图所说,主公并不是很信任韩馥旧部啊!

    袁绍又对一直沉默不语的文丑吩咐道:“文丑,你做事素来谨慎,带上你的两千精骑即刻启程前往高邑,一有要紧消息就迅速用信鸽回报!”

    “喏!”文丑答应一声,抱拳行礼后也退了出去。

    袁绍走到墙边挂着的舆图前面,拿着木棍在上面敲了敲,问道:“诸君,这次大战的战场定在何处最好?”

    “清河!”沮授等人齐声回答。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公孙续负荆请罪() 
高邑城外营寨林立,随风飞舞的各色旌旗绕城延绵数十里,把整个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城北的帅账内,公孙瓒正在和刚刚抵达高邑的张燕对饮座谈,二人相谈甚欢,郭嘉、关靖在一旁作陪,不时说笑几句,气氛十分祥和。

    公孙瓒抵达博陵之后,带着公孙续和张燕详谈过一次,对公孙续所说的拜张燕为义父之事欣然答应下来,公孙续许诺将来过继一子给张燕做孙子,继承褚家(张燕本名褚飞燕,过继之后必然要恢复本姓)香火一事,稍稍犹豫了下也答应下来。公孙瓒很清楚,有了公孙续和张燕的这一层关系,黑山军并入幽州军就成了定局,而且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波澜。

    此后三人对这次大战进行了一番详细商讨,最终定下的战略就是依仗优势的兵力充足的粮草,寻找合适的地方和袁绍决战!当然,一些局部的战术也会灵活变化,只要对整体大局有利就行,比如公孙续提出的围点打援这种战术就是这样。

    讨论到统帅权的时候,张燕主动提出让公孙瓒统领联军,他自己从旁协助辅佐,从而提前让公孙瓒在黑山军中建立威望,以便黑山军将来能顺利并入幽州军。

    张燕做出这种在陶升那种人眼里愚蠢透顶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他素来就不看重权势,也没什么野心,只是形势所迫坐上了黑山军的头把交椅,他最想要的就是百万黑山军及其家眷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不是什么荣华富贵乃至于争霸天下,这也是其义父张牛角临死前的幡然觉悟。

    张燕这些年为了黑山军殚精竭虑,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黑山军的情况却每况日下,张燕早已疲惫不堪。幽州百姓如今的富庶他也都看在眼里,因此让黑山军全体并入幽州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和解脱,这样一来黑山军上下将来的日子就有了着落,更何况公孙续还答应过继一子延续香火,他更是无欲无求了。

    这次公孙瓒率领大军南下,张燕并未同行,就是不想影响到公孙瓒的指挥权。

    公孙续得知张燕没有随军南下顿时着急起来,唯有张燕不在博陵陶升才敢悍然谋反,若是张燕一直待在博陵,给陶升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手!于是迅速找到公孙瓒,向他叙说了此事的要紧之处,公孙瓒狠狠地把公孙续责骂了一顿,立即派人以‘紧急军情’为借口前去博陵请张燕前来高邑。

    原本公孙续只是把张燕当做一颗棋子使用,根本不可能告知对方有关陶升的事情,后来双方深谈之后成了自己人,公孙续依旧没有说出此事,主要是担心张燕一怒出手对付陶升,有可能使得陶升不顾一切鱼死网破,那样的话公孙续谋划了很久的一些事情就失去了意义。除此之外,公孙续还担心张燕怀疑自己挑拨离间,毕竟他当日抓获的陶大勇的手下们都还关在幽州,短期内又无法获得大青山中袁绍送给陶升的那批军械装备,仅凭自己和陶大勇的一面之词,很难说张燕会做出何等选择。

    张燕得知消息之后大吃一惊,还以为南征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