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白马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蠼捎玫霓限尉车兀ゾ脱秩嵋桓鲆蚴啬诓浚硪桓鲆辣溉钡暮耍硕疾豢汕岫K渌德硖谑钦嬲淖约喝耍且坏┦チ思喽剑苣阉邓嶙龀鍪裁词虑椋虼苏培A也必须跟着马腾驻扎在长安。公孙续无奈,只好快马加急向张济去了一封信,紧急抽调张绣过来助战。只是张绣远在洛阳一带,即便前来也是十天半个月后的事情了,这两日公孙续只好亲自在夜间巡营,巡视完大营之后还会去外面转一圈,以免遭遇到敌军的偷袭。

    半柱香的时间之前,公孙续巡视完整个大营,一切都很正常,于是带着公孙乙以及三百多个元从护卫向营寨的大门走去,准备绕着大营外面走一圈就回去歇息。

    七八十步开外的草丛中,太史慈望着正逐渐接近大门的那些火把,稍稍犹豫了一下,又伏在地上向前爬了二三十步,停下来瞪大眼睛望着那些火把。一看之下大喜过望,他分明在队伍中间看到了公孙续!原本还担心书信会送不到公孙续手中,没想到运气这么好竟然恰好遇到公孙续亲自巡逻。他立即从怀中取出孙策的亲笔信,从背上摘下弓箭,把信件绑在箭杆上,仔细瞄准了一下,拉开弓一箭飞射出去,随即立即趴在草丛中静静地观望。

    那支箭快若流星,瞬间飞过五六十步的距离,笃的一声射中了大门的立柱。

    大门附近值守的幽州军士卒大吃一惊,急忙拿起弓箭向外面张望,有一人拿起了号角,一旦发现敌军就会立即吹号。

    公孙续听到箭矢破空声就急忙抬头张望,当他看到那支箭来势的时候,心里顿时了然,呵斥周围的将士们不许宣喧哗,让人立即把那支箭拿过来。

    公孙乙亲自上前,拔下那支箭飞奔回来递给公孙续。

    公孙续取下信,就着火把光仔细看了一遍,对公孙乙低声吩咐几句。

    公孙乙惊讶地点了点头,独自一人出了大营,向着那支箭飞来的方向而去。

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张地图惊孙策() 
    孙策站在大帐门口,一会儿看看月亮的位置,一会儿看看周围,脸色在油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阴晴不定。

    马上就到子时了,太史慈却始终没有动静,好在山上山下一片安静,因此孙策只是感到焦急,却并不担心太史慈的是否出了意外。由于之前已经和袁术说好了今夜子时出击,忽然反悔肯定会引起袁术的怀疑,若是太史慈不能及时回来,孙策准备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也只好率军下山,然后趁机脱身直接投靠公孙续。

    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孙策精神一振,急忙瞪大双眼望去,随即轻叹口气,来的并非是太史慈,而是刚才被自己派出去暗中监视袁术那边动静的孙朗。

    孙朗走到近前,小声道:“兄长,黄猗来了!”

    孙策皱了皱眉,对孙朗做个手势,急忙回到账内坐下,抽出腰刀用一块丝巾缓缓擦拭。

    须臾,孙朗在外面大声禀报,“启禀将军,黄先生来了。”

    孙策沉声道:“请黄先生进来。”

    孙朗打起门帘,伸手延请道:“黄先生,请进。”

    黄猗整了整衣襟,大步走了进去。

    “黄兄来了,请坐!”孙策淡然招呼一句,继续擦拭刀刃。

    黄猗道了声谢,入座后左右看看,疑惑地问道:“贤弟大军出击在即,为何却不见太史子义?”

    孙策淡然道:“子义去安排人马了,稍后应该就回来了。”

    黄猗也没起疑心,太史慈是孙策麾下头号大将,亲自去安排出击的事情十分正常。他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尴尬,轻声问道:“伯符贤弟这次出击有几成把握?”

    孙策皱眉思索了一会,轻声叹道:“最多只有三成把握!”

    黄猗听到‘三成’这个数字并不惊讶,心里黯然叹了口气,袁术对孙策今夜的出击抱着极大的期待,但是他却感到很悲观,公孙续久经战阵,岂会不防备敌军偷袭?更何况公孙续的人马数十倍于孙策,即便孙策开始的时候趁其不备能占据上风,一旦被敌军包围,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按照黄猗的想法,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实在不适合让孙策去做这种冒险的事情,若是把传国玉玺交还给孙策,再多多给予钱粮珍宝等物,只要真正笼络到孙策,两家联军齐心协力,未尝没有一战之力。然而袁术却根本不听他的劝说,把传国玉玺看得比命根子都重要,执意让孙策去偷袭敌营,简直是逼迫对方离心离德啊!当时他心里就闪过一个念头:吾等迟早为公孙续所擒……

    孙策对着灯光望了望刀面,满意地点点头,随手收刀入鞘。

    黄猗被铿锵声响吓了一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声道:“伯符贤弟也不必如此悲观,深夜遇袭导致营啸的战例很多……”

    “黄兄!”孙策抬手打断了黄猗的话头,冷笑道:“这话你自己信吗?”

    黄猗脸色十分尴尬,他和孙策一直相处得很不错,多次为孙策说话,奈何袁术不听,他也无可奈何。孙策这次明摆着会面临巨大的危险,他实在没那么厚的脸皮颠倒黑白。

    孙策冷冷道:“黄兄,咱们交情一直不错,只是令岳做事的手段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次某之所以同意夜袭敌军,是因为某知道这是最好的时机,一旦公孙续从水师惨败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必定会强攻八公山,到那时就再也没有机会主动出击了!某也不怕直言相告,这次出击胜了倒也罢了,若是败了,某会直接带着残兵败将撤回江东!”

    黄猗大吃一惊,急忙开口劝阻。

    孙策冷笑道:“黄兄不必再劝!某只问你两个问题,其一,若是某全军覆没,令岳能够给某一万精兵?其二,令岳会否看在某替他出生入死的份上,把传国玉玺交还给某?”

    黄猗脸色讪讪然,张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第一点倒也罢了,自家岳父很可能会把以前吞并孙坚的那些人马给孙策调拨一些,但是想要他答应给孙策一万精锐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传国玉玺根本想都别想,岳父大人宁可舍出性命,也绝对不会把传国玉玺交给任何人。

    孙策挥了挥手,冷然道:“某知道黄兄的来意,虽然某对令岳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是某今夜依旧会全力以赴!此战可以说关乎着淮南和江东的生死存亡,还请黄兄回去告诉令岳,一旦某打开局面,请他速速率领主力大军下山支援,否则某不保证能支撑多久!”

    黄猗神色羞愧,起身长揖而拜,沉声道:“伯符贤弟高义,某钦佩万分!请贤弟放心,我淮南军的主力已经集结完毕,只待贤弟发出信号就会立即杀下山去支援!还望贤弟务必保证自身安危,某在山上备好庆功酒等你归来!”

    孙策挑了挑眉,这黄猗虽说是袁术的女婿,但是为人处世却截然不同,是个温和的好人,也是自己在袁术这边唯一称得上朋友的人,只可惜今夜过后双方注定分道扬镳!将来袁术覆灭之后,自己会尽力保全黄猗及其家眷的性命,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孙策想到这里,起身扶起黄猗,用力拍了拍对方的肩头,沉声道:“多谢黄兄的好意,不管将来如何,某都不会忘记你这个友人!”

    黄猗心头一颤,孙策这话大不吉利,似乎预示着今夜的偷袭会以失败告终……

    这时账外忽然传来孙朗的声音,“启禀兄长,子义将军求见!”

    孙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急忙按捺住欣喜之情,把黄猗送出了账外,只见太史慈穿着整齐的铠甲,正站在门外几步开外等候。

    见到孙策出来,太史慈抱拳道:“启禀主公,兵马已经调遣完毕,只待主公下令!”

    孙策点点头:“子义辛苦了!”

    黄猗拱手道:“今夜就拜托子义将军了!某在此预祝将军旗开得胜!”

    太史慈淡淡道:“此乃本将分内之事!主公,末将对出兵的顺序有一些疑虑,末将认为应该先派人去破坏敌军营寨的栅栏,然后再……”

    孙策忽然轻咳一声,沉声道:“此事稍后再议!”

    黄猗很识趣的立即告辞,带了随从快步离去。

    孙策冷笑一声,转身进了大帐。

    太史慈看了看黄猗远去的背影,跟着走了进去。

    孙策急切地问道:“子义,情况如何?”

    太史慈抱拳笑道:“启禀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已经见过了公孙子民!”

    孙策大喜过望,急忙催促太史慈说说经过。

    太史慈略过下山时的情况,直接从飞箭传信,然后见到公孙续开始说起。

    “公孙子民果然如外界传扬一样礼贤下士,对某十分客气,他重申了上次对主公许下的承诺,还说若是主公答应的话,他准备任命周公瑾为水师大统领,将来带着船队出海远航,宣扬我汉人雄风于万里之外!”

    孙策愕然道:“出海远航?去哪里?”

    “主公看看这个……”太史慈从怀中取出一幅地图,摊开后放在孙策面前,感慨道:“这地图十分神妙,令人震撼万分啊!”

    孙策大为惊奇,什么地图能让太史慈如此失态?他特意把油灯靠近了一点,向那地图上望了一眼,顿时就移不开目光了,手指在标注‘大汉’二字的那一片区域缓缓画了一圈,然后又仔细看了看其他的地方,颤声问道:“天下竟然如此之大,这地图是真是假?我大汉朝富有四海,怎么才这么点儿大?”

    太史慈微笑道:“末将刚看到这地图的时候,和主公一样震惊万分,根本不相信是真的!不料公孙子民拿出太史公(司马迁)的著作,翻到博望侯(张骞)对西域的一些描述,然后在地图上一一指出相关国家和地形,所言无不完全符合,令人不得不信服!末将又问起那个什么澳洲和欧洲的情况,公孙子民都详细解答,言之凿凿,绝对不像是信口胡说!”

    孙策倒吸了口凉气,小声道:“公孙子民绝对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却对那些地方如此了解,莫非其被鬼神眷顾的传言是真的?”

    太史慈肃然道:“末将觉得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解释!更何况以前的公孙子民默默无闻,忽然一鸣惊人,然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形成横扫天下之势,若非有鬼神之力相助,他岂能做到这一点?”

    孙策深深吸了几口凉气,向太史慈询问地图上其他地方的情况,太史慈按照公孙续所说做出了解答。

    孙策问完后,呆呆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太史慈讶然问道:“主公为何发笑?”

    孙策苦笑道:“这天下如此之大,某等却只看着区区一隅,目光何其短浅啊!将来若有机会,某定要扬帆出海,亲自去见证一下那些遥远的大陆!”

    太史慈呵呵一笑,忽而一拍额头,“有件要紧的事差点忘了说!公孙子民说了,将来天下平定之后会论功行赏,绝不吝啬列土封疆,不过所封之地都在海外,而且还要受封者自己去开拓!对了,公孙子民说吕奉先已经提前预定了倭国国主的位置,只待天下平定之后就会渡海东去倭国!”

    孙策一怔,随即喜出望外,虽然被迫向公孙续投诚,但是他从未真正甘心过,若是将来能列土封疆,拥有一块自己的封国,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他也顾不得向太史慈询问和公孙续会面的其他情况,趴在地图上一点一点仔细观看,想要提前找到一块心仪的地盘。

第七百八十二章 袁公路另有谋算() 
    袁术穿着一身纯黑色的锦袍,负手站在大帐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望着侧前方江东军的营地。石头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树,树荫完全遮挡住了朦胧的月光,袁术整个人都隐藏在阴影之中。

    江东军的大营内人影晃动,不时有人走出帐篷在宽阔的平地上集结,显然是在做出击前的最后准备。

    袁术摸着胡须冷冷一笑,包括女婿黄猗在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让孙策去偷袭敌营是错误的决策。他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如果一切顺利,今夜过后所有的人都会大吃一惊!

    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一个穿着黑色盔甲的将领来到袁术身后,沉默地躬身行了一礼。

    袁术并未回头,低声问道:“准备好了吗?”

    “启禀主公,三万精锐都已蓄势待发,梁刚统领的一千死士也已经集结完毕!”

    这声音赫然是惨败而归之后被袁术下狱的桥蕤!众所周知桥蕤一直被关在寿春的大牢中,谁能想到他昨天夜里就奉袁术的命令悄然来到了八公山,为的就是执行袁术的反击计划——以孙策的江东军为前驱,等到他们吸引了敌军注意力的时候,桥蕤再率领三万精锐和一千死士猛然杀出,即便不能一举击败公孙续的十几万大军,也要让对方损失惨重,短期内失去对八公山发动进攻的能力。有了这场大胜,足以提振全军上下的士气,袁术也就有了和公孙续抗衡到底的底气。

    由于这个计策制定的十分仓促,袁术只向镇守寿春的阎象和袁胤去信询问了一下。

    阎象明确表示反对,淮南军现在的主力精锐队伍也只有六万多人,一下子派出三万人去偷袭敌营,风险实在太大,一旦这三万人有失,只怕八公山会立即失守。

    袁胤却鼎力赞同,他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死守八公山不可能击败公孙续,那就索性冒险一搏。反正有孙策的江东军在前面撑着,万一事情不顺利,及时撤回山上便是。

    阎象和袁胤都向袁术写了一封密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随着信件前来的还有装扮成信使的桥蕤。

    袁术并未理会阎象的劝说,决定冒险出击,正如袁胤所说,放手一搏还有希望,死守八公山迟早是死路一条。于是他和桥蕤两个人制定了出击的计划,由桥蕤率军出动,若是胜了,上次惨败的罪责一笔勾销,还会重新任命桥蕤为大军统帅。若是败了,桥蕤肯定是死路一条。即使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对袁术依旧忠心耿耿的桥蕤也要为寿春的家眷们考虑,因此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此事,发誓要取得一场大胜,洗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