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白马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墙上,一队队巡逻的士卒不断往来,那几面大铜镜早已被撤走,陶升此举就连公孙续都颇为佩服,准备以后有机会也效仿一下。

    公孙续把视线投向北面,因为城墙的遮挡,只能看到路两侧的山林。这么远的距离除了黑黝黝的树木之外什么都看不清,不过他却知道那里面最少也藏着两三千人,目的就是防止陶升的残兵败将有可能绕过博陵向袁绍报信——此前杜长一路穷追不舍,陶升带走的几万人大都选择了投降,缴获了大量兵器财物,只可惜陶升及其家眷却趁乱逃了。

    对于陶升的叛变,公孙续其实并不是很生气,毕竟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他必须要尽快出兵剿灭陶升,一来可以尽快整合黑山军,二来也是为了震慑各方蠢蠢欲动之辈,比如内部意见不一的泰山贼寇,让他们知道和幽州作对绝对没好下场。

    一阵轻微的马蹄声把公孙续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循声望去,只见十几匹快马已经奔到了山脚下,不用说就是之前派出去的斥候。他心里猛然一跳,莫非袁绍真的来了?

    斥候小头领很快就爬了上来,行礼后低声禀报:“将军,十里开外发现大队人马,人数估计有四五万,不过并未看清旗帜。”

    公孙续冷冷一笑,此时出现在博陵以南十里的大队人马,除了是冀州军还会有谁?他向城西方向看了看,问道:“可有人去向高顺将军禀报?”

    “启禀将军,已经有人去了。”

    “甚好!尔等速速回城向郭祭酒禀报此事!”

    “喏!”这人答应一声,转身就向山坡下跑去。

    过了一会儿,那十几名斥候奔到城东门外,随即就看到城门打开,放他们进去之后又迅速关闭。

    公孙续让护卫去给潜藏在山坡后面的五千骑兵传达命令,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酒葫芦,打开后酒香扑鼻,他猛灌了一大口,一点一点的慢慢咽了下去。

    与此同时,五六里开外的陶大勇也在喝东西,只不过喝的是清水。他一边喝水,一边大口大口的嚼着面饼。从下午到现在他不停地来回奔跑,还时刻提心吊胆,一直滴米未进,眼看着就要到达博陵城了,他赶紧向袁绍的部下要了点吃的,生怕等会逃跑的时候没了力气。一块面饼吃完,他偷偷看了看周围的三千先锋骑兵,心里十分忐忑,想在这么多的骑兵面前逃跑很不容易啊!他并不知道,这其中九成以上战马都是冀州军昨晚缴获的,由于急着赶往博陵,于是袁绍就挑出了两千多匹完好无损的战马让先锋军使用。

    后面一骑奔了过来,马上骑士很客气的抱拳道:“陶壮士,主公有请。”

    陶大勇已经知道此人是袁绍的护卫头领袁诚,当下不敢怠慢,立即拨转马头跟着对方向后面奔去。刚见到袁绍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被识破,现在已经彻底安下心来。

    跟随中军而进的袁绍见到陶大勇之后,神色肃然道:“陶壮士,马上就到博陵城外了,本将军最后再问你一次,陶大帅那边不会出什么岔子吧?”

    陶大勇想都不想,语气坚定道:“袁使君只管放心,家叔做大渠帅多年,威望还是不小的,就算没了兵权,想夺取一道城门还是易如反掌!只要袁使君在城东外面举火为号,他就会立即动手夺取东门!”

    袁绍点了点头,皱眉道:“举火为号……会不会惊动陈宫和高顺的人马?”

    “不会!陈宫和高顺把大部分兵马都布置在了城南,守卫东门的只有一千余人,等到他们得知消息,使君的大军肯定已经杀入城中了!”

    “好!”袁绍不再犹豫,沉声道:“还请陶壮士带上先锋队伍前去举火为号,本将军随后就到!”

    “遵令!”陶大勇低头答应一声,偷偷瞟了一眼袁绍身后那个穿着华丽的胡人,转身就欲离去。

    “陶壮士且慢!”袁绍叫住对方,笑道:“稍后说不定会遇见抵抗,为了确保陶壮士的安危,本将军给你派几名护卫吧。袁诚!”

    “喏!”袁诚赶紧抱拳听命。

    “带些人保护好陶壮士,若有差池,提头来见!”袁绍语气严厉地吩咐几句,看向陶大勇的时候脸上又充满了和煦的笑容,“陶壮士,无论如何都要确保自身安危,本将军还等着替你做媒人呢!”

    “多谢袁使君,今后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陶大勇神情激动的道了谢,心里却把袁绍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得好听,其实还不是不信任自己。有袁诚等人看着,想要逃跑就很不容易了,但愿稍后能在混乱中找到逃脱的良机。

    先锋队伍离去之后,袁绍命令全军禁止喧哗,加快速度跟了上去。

    陶大勇看到的那个衣着华贵的胡人正是和连,此时他手头无人可用,只能老老实实跟在袁绍身边。

    博陵城墙在望的时候,陶大勇停了下来,对身侧的袁诚低声道:“袁护卫,咱们要下马步行,从大路边的林子里绕到东面去,否则肯定会被城墙上的人发现。”

    袁诚点头答应,和担任先锋的偏将、临时从袁氏族人里提拔起来的袁皓说了一声,后者立即命令全体下马,牵着战马跟着陶大勇向大路右侧的林子走去。

    林中有一条小路,是平时城中百姓出来伐木的时候踩踏而成,不算宽阔,不过却很平整。三千匹战马嘴上早已套着笼头,进入林中后马蹄又被裹上厚布,行进的时候很是安静。袁诚和袁皓一边走一边透过树丛紧张的盯着城头,每当依稀有人向这个方向望过来的时候,他们都会心跳加剧,生怕对方忽然间发现自己。

    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三千人才全部来到东门外的林子里面,袁诚深深地吸了口长气低声询问陶大勇接下来怎么做。

    陶大勇指着数十步下方的大路,小声道:“点三支火把下去,对着城头上晃三下就行。”

    袁诚皱眉道:“这么做太显眼了,肯定会被城墙上的人发现!会不会误了大事?”

    “袁护卫有所不知,时常有外出打猎或者采药的人延误了入城的时间,只好连夜赶往北面几十里开外的旧居中暂歇,明日天亮后再赶回来入城。因此只是区区三只火把,绝对不会引人注目的。”

    袁诚点了点头,他对博陵周边的情况很了解,知道黑山军以前就在北面的山里居住,在来不及回城的情况下赶过去夜宿确实很正常。当下不再犹豫,立即点起三个胆大机灵的人,让他们按照陶大勇所说的去做。

    不一会儿时间,三人就打着火把走上了大路,并且按照吩咐继续向北走去。

    袁诚紧张的盯着城墙上的人,当他发现对方确实无动于衷的时候,紧绷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去,立即让袁皓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他又哪里知道,当那三个人从上大路的时候,更北面的山林里面,包括公孙续在内的五千人全都把目光投了过来。

    那三人向前走了五六十步,就来到了正对东门的敌方,他们立即挥舞着火把,从左向右晃了三下,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前行。

    袁诚目光期待的盯着城墙上方,双拳紧张的握了起来。当那三人走出十几步之后,城墙上的人群忽然乱了起来,随即就听到一片喊杀声和惨叫声,不一会儿时间,城门就开始缓缓打开。他欣喜若狂的叫道:“袁皓,速速冲过去夺取城门!”

    早已做好准备的袁皓立即率先冲了下去,三千余人鱼贯而下,片刻之后就在大路上集结起来,不声不响地向着已经打开的城门冲去。

    袁诚眼看着城门即将到手,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对陶大勇笑道:“陶壮士,咱们也过去吧!”

    “袁护卫,请!”

    陶大勇牵着战马来到大路上,上马之前很随意的看了一眼前方的山林,心情忽然变得紧张无比。

    袁诚已经走出了几步,见陶大勇没跟上去,于是回头问道:“陶壮士,可是有甚不妥之处?”

    “没有。”陶大勇摇了摇头,沉声道:“小人有些担心袁使君大军能否及时赶到,若是陈宫和高顺倾巢而来,只怕城门会得而复失啊!”

    “陶壮士不必担心。”袁诚见袁皓已经冲到城门外,自觉大局已定,笑着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号角吹了起来,悠扬的号角声远远传了出去。

    袁绍早已率领大军到达了之前先锋队伍进入林子的地方,正在焦急不安的等待,听到号角声大喜过望,立即挥手叫道:“全军加速前进!先入城者,赏千金!”

    数万人大声呐喊,迈着大步就向东门方向冲去。

第五百六十一章 伏兵杀出本初逃() 
    公孙续一直盯着下方的动静,那些冀州军骑兵冲到城门附近的时候,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城门内早已埋伏下了重兵,只要他们冲进去就必定是死路一条。随后号角声就响了起来,他立即命令将士们做好准备,只要袁绍一出现就立即发起攻击。

    埋伏在城西外的高顺看不到城东的情况,不过他清楚地听到了号角声,也立即命令麾下的四千骑兵做好准备,只待城东厮杀起来就冲出去截断冀州军的后路。

    这时袁皓已经奔到了敞开的城门下方,他抬头向里望去,只见大队穿着黄色衣衫的黑山军正在追杀数百名黑盔黑甲的幽州军,地上还七零八落的躺着百余具尸体,其中明显以幽州军居多。他正要策马冲进去,忽然想起刚才陶大勇说陶升亲自夺取城门,为何却不见人影?他刹那间冷汗直冒,莫非这是个圈套……

    这时城墙上有人大声问道:“可是袁使君的人马?”

    袁皓仰头答道:“正是!陶大帅何在?”

    “我家大帅刚才夺取城门之后,立即带人去攻打刺史府了,临走时交代说把城门交到诸位手中即可。这位将军,请派人接收城门吧,某还要去相助大帅!”

    袁皓赶紧侧耳倾听,果然听到城中一片喊杀声,再则对方又明确表示要把城门移交过来,当下再无半点疑心,带着三千先锋队伍就冲了进去。

    城外的袁诚见先锋队伍都进了城,袁绍的后继大军也即将杀到,忍不住抚掌笑道:“大事成矣!陶壮士,咱们也进去吧。”

    陶大勇并不知道公孙续的布置,不过他知道若是跟着冀州军冲进城门,很可能就会死在‘自己人’手中,可是又不能拒绝袁诚,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陪笑道:“袁护卫,家叔的长子已经成年,某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取代堂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袁使君礼贤下士,气度非凡,某钦佩的五体投地……”

    袁诚皱眉道:“时间紧迫,陶壮士到底想说什么?”

    陶大勇向周围看了看,低声道:“某想去袁使君跟前侍奉,请袁护卫成全,日后必有厚报!”

    袁诚恍然大悟,心头暗道此人真心投靠主公,更有利于控制陶升,当下嘿嘿一笑:“陶壮士既有此心,某岂有不答应之理?不过得了好处可别忘了某啊!”

    “绝对不会!请袁护卫先行一步,某跟随主公随后入城。”

    “好,稍后再见!”袁诚哈哈一笑,一提缰绳就奔向城门。

    陶大勇调转马头,向两三里开外的袁绍那边奔去。

    刚才袁诚吹响号角的时候,袁绍兴奋不已,立即带着数百名护卫冲到最前面,不断大声吆喝着让大军加速前进。

    随后赶来的郭图担心袁绍有个什么闪失,很是费了一番口舌才劝说其回到中军的位置上,让六千精锐步卒在前开路。这时袁诚带着一群护卫冲向城门,偌大的城外开阔地带只有陶大勇一人逆行而行,他又穿着一身银灰色锦袍,月色映照下十分的显眼。

    袁绍看到陶大勇的时候有些惊讶,不过却没多想,他转头询问郭图:“公则,陶大勇不跟着袁诚入城去见陶升,跑回来做什么?”

    郭图摇了摇头,根本就懒得去想陶大勇要做什么,在他眼中对方完全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袁绍皱了皱眉,心里总有点不太踏实,于是吩咐护卫去把陶大勇带过来问个究竟,却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陶大勇一边向前走,一边不时抬头看一眼不远处的山林,心里惊惶不安。他必须瞅准时机再逃走,逃得早了会惊动袁绍,回头公孙续不会放过他;逃得慢了,一旦公孙续埋伏的人马杀出来,很可能会死在乱军之中。眼看着再有四五百步就会和袁绍的大队人马相遇,山林中却没有丝毫动静,他赶紧一提缰绳减缓了速度,同时做好了随时逃跑的打算——公孙续的惩罚再严厉,自己保住小命的机会应该会有,若是不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其实之前陶大勇也不是没想过向袁绍坦白交代,奈何之前已经彻底背叛了陶升,即便袁绍不怪罪,回头陶升肯定会和他算账,到那时袁绍为了安抚陶升,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抛出去。他对陶升的性格了如指掌,知道自己若是落到对方手中,哪怕是自己的亲叔叔,下场也会凄惨万分,与此走到那一步生不如死,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公孙续做事。

    陶大勇此时心里焦急如焚,最多再过百余呼吸的时间就会和袁绍的大军迎头相遇,也就是说他必须在这段时间之内逃跑,还必须逃到对方的弓箭射程之外才能保住性命。他再次转头看了一眼北侧方毫无动静的山林,决定最多再向前走五十步,到时候不管公孙续那边是否发动,他都会转身逃跑。

    就在这时,三名袁绍的护卫策马越众而出,直奔着陶大勇而来

    陶大勇本就心里有鬼,见对方直冲自己而来,瞬间猜测自己被袁绍识破了,毫不犹豫掉头就向北面逃去。

    三名护卫并未反应过来,最前面那人高声叫道:“陶壮士,别跑!快回来,主公有话要问你!别跑了!”

    此人越喊陶大勇越害怕,跑得也更快,心里大骂你骗鬼呢,传个话还需要三个人?而且还气势汹汹冲过来,显然是想抓自己!

    其实这件事是袁绍的疏忽,他刚才很随意的转过头对身边的护卫们吩咐了一句,并未指定让谁上前去带陶大勇过来,被他目光所及的这三名护卫就一起冲了过来。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疏忽,惊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