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咳,姜飞越有些别扭的起身,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嗓门,向堂下开始发问。

    堂下的人相互转身望望,也乖了很多:又是锦衣卫的人、又是衙役的,全部兵器在手。

    关键,还有那个出手不凡的林宗武,那可真不是好惹的。

    如意一来,也就有了一问一答。

    ‘说,你们是否就是怒江驿站被劫一案的凶手?’。

    “什么凶手?我们不知道啊?”。

    “那你们是如何被抓到这里来的呢?”。

    “这个我们也不知道啊”。

    “你们连自己是怎么被抓的都不知道?”。

    姜飞越怒道:‘这个你们必须知道,说’。

    或许是被方才一幕给吓坏了,这个姜飞越审案还真不怎地。

    台下人一脸懵懂:“这个我们真不知道啊”。

第790章 不是我小瞧你() 
不得不说,此案越来越有意思;无论刑部、都察院的人,还是锦衣卫,他们竟全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凶手,到底是怎么被抓到的?

    至于姜知府,他就更不清楚了,不必问,不过他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一定是京城来的人干的,不是锦衣卫,就是刑部都察院。

    在他看来,以这三个衙门的能量,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反正比他小小的知府衙门要强多了。

    而对其他人而言:只要是仲逸将人带来的,他们都能沾上一份功劳,毕竟此案大家都有份:好事一起享,出了事谁也逃不掉。

    管不了那么许多,对知府姜飞越而言,还是向众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再说,别的不说,此次黑金山被剿一事,就是他的功之一。

    “姜知府,你这是审案呢?还是挠痒痒?当这里是茶馆酒楼了?”。

    一问一答,才几个回合,姜飞越觉得他的思路才渐渐回归正常,谁知却被锦衣卫镇抚使石成狠狠臭骂了一通。

    “实在看不下去了,两位钦差若也是这么个审法,那我们锦衣卫就只好亲自上手了”。

    说这话的时候,石成连一旁的姜知府看都没看一眼,刑部和都察院的两位钦差,在京城时就曾见过,也算是给了很大的面子。

    北镇抚司办诏狱,但此次石成等奉旨来云南,其主要任务还是借此机会深挖当地的情报,尤其事关边疆、土司,还有其他衙门。

    直接破案,至少在明面上还是由刑部和都察院的牵头。

    这个道理他再明白不过,像过堂这种事他完全可以不管,只是实在觉得窝囊。

    “石大人,林将军,这个”。

    刑部侍郎起身微微道:“这个刑狱之事嘛,审案子不能太着急,否则的话”。

    石成不语,林宗武自然没必要表态,他的任务是以防当地兵变,他的英勇千户所是来平息叛乱的,审来审去,这不是他的爱好。

    都察院的御史也起身附和道:“对对对,况且这些人看样子身手不错,你们锦衣卫用刑这一套,怕是”。

    石成刚欲发作,却被仲逸递个眼色:都察院有弹劾纠察之责,锦衣卫虽为皇家办差,但这种衙门,能不惹还是就不惹吧?

    大堂之上,林宗武自然不会与师弟说什么,但明显他不赞同仲逸的做法:对堂下这帮凶手,还是锦衣卫的手段来的比较直接。

    尽管,他平日里对锦衣卫的有些的做法也有所不同,但很明显不是现在。

    “堂下所跪之人听着:朝廷早已派出人马,为的就是将你们一网打尽,如今你们皆以归案,若不从实招来,本官本官要将你们千刀万剐”。

    这里毕竟不是刑部大堂,这位侍郎大人也开始‘放肆’了一些,连‘千刀万剐’这样狠的话都放出来了。

    或许在这位刑部侍郎看来:趁着锦衣卫和英勇千户所的人都在,早点审早点万事结案吧。

    堂下窃窃私语:‘呵呵,这钦差比那知府还傻,就我们这几号人,就是一网打尽了?’。

    石成猛地起身,只是一个快速的眼神,与此同时,锦衣卫那名百户立刻上前。

    ‘啪’的一耳光,朝方才说话之人刷去,那人立刻捂住脸,缓缓倒在地上。

    这是一把短刀柄,锦衣卫百户从属下手中接过布巾,微微说了一句:“身手好的老子见多了,先废掉一只眼睛,再割掉那条烂舌”。

    刑部和都察院的钦差一脸懵逼,姜知府急忙起身喊了一声:“锦衣卫的兄弟住住手”。

    一阵异动,只见方才那人浑身一阵哆嗦,之后便被拉到了一旁。

    ‘姜知府,晚了’。

    那名百户向属下挥挥手,两名锦衣卫校尉顺手将手里血淋淋的东西扔在众人面前,之后便说了一句:“不过,现在应该没有人再叽叽喳喳的了”。

    倒也是,这招果然奏效,堂下立刻安静下来,连站姿都规矩了不少。

    万事无绝对,对有的人而言,还是用些手段比较好。

    ‘诸位大人,我说,我说’。

    重刑之下,必有懦夫,那只血淋淋的红耳朵还没有褪去热度,终于有人站了出来。

    说吧,再不说别整的老子也没舌头了。

    刑部侍郎微微下意识点点头,此刻他的心里都不得不开始佩服锦衣卫的手段了。

    可惜了,刑部大牢是很难见到这种雷厉手段。

    “姜知府,安排记录”,若不是都察院的御史提醒这么一句,有些人都似乎忘了:还有专门负责记录这么一档子事儿?

    “诸位大人,我们哥几个确实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但怒江驿站被劫一案,真的不是我们做的”。

    站出来招供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是不是这些人的首领难以断定,但至少是能说上话的。

    他目光向堂上望去,之后向左右扫视一番,而后继续道:“至于我们是怎么被抓的,就更不知道了”。

    ‘啪’一声,石成将水杯重重放在桌上,溢出不少水来。

    刑部和都察院的人相视一眼,却听堂下那中年男子又开始张口了。

    ‘那日,我们在南山密林一带,旁边是一条河,上次刚接了一匹私盐正说着如何处理这批盐时,不然有几名不明身份之人出现在面前’。

    中年男子见众人也是一阵的惊讶,这种惊讶如同他们当初被抓时的模样:“我们想着,他们不过区区三四人,我们这么多人还有什么可怕的?结果”。

    “结果呢?快说下去”,堂上立刻追问道。

    那人苦笑道:“结果诸位大人不都看到了吗?我这么多人连人家的庐山真面目都没有看清,再醒来就被带到了衙门”。

    原来是这样?

    石成不屑道:“这也叫招供?想必这刑用的还不够”。

    此言一出,锦衣卫的人立刻上前,那中年男子竟跪拜道:“大人,真的是这样,他们三四个人,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其余两到三名男子,虽然蒙着面,但能看得出来,他们很年轻”。

    刑部和都察院的人越听越乱,姜知府急忙转过脸去,向负责记录的问了一句:“都记录好了吗?”。

    石成心中猛地一怔:如今站到堂下的就有二十人左右,想必当时现场不止这个人数,这些人身手如此了得,竟被三四个人就制服了?

    这时,林宗武不紧不慢起身道:‘诸位大人,既然方才说到了私盐,是不是由仲大人来说句话呢?’。

第791章 首先是男人() 
知府衙门外一片安静,今日这真是净街了。

    衙役们不少,只有锦衣卫的两名校尉领头,不过这已足够。

    莫说寻常百姓了,就是在大理府有头有脸的人物,靠近这一带,也要乖乖绕着走。

    锦衣卫就是这么霸气,不服不行。

    衙门中,诸位大人稍作休息,之后便要继续开审。

    所谓的休息,说白了其实就是方便一下,顺便再换杯新茶、活动活动身子什么的。

    不过在这种场合,堂上的几位大人,终究还是要趁机私下嘀咕一番的。

    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有些话在台面上没法说。

    此案虽未审结,但事已至此,有些疑团也就渐渐浮出水面:这些人肯定有问题,但是否与怒江一案有关,有何关联?却不得而知。

    从方才主动站出来招供之人说的来看:他们宁愿轻易将贩卖私盐说了出来,但就是不说背后的主谋。

    这,到底又是怎么个说法?

    “依我看,这个案子棘手的很,这些人肯定不是最后最终的主谋,若是要深挖下去,又不知要多久?一个月的期限马上就到了,恐怕”。

    说话的是刑部和都察院的两位钦差,在他们二人看来:他们只负责破案,至于其他的什么都不管、也管不了。

    “那你说说,仲大人是怎么抓到这些人的,这么好的差事,怎么又偏偏落在了他的身上?”。

    刑部侍郎对仲逸不陌生,前几次出京办差,仲逸就屡屡立功,在他看来,若是仲逸此次再拔得‘头筹’那势必要再次进京。

    若皇帝朱载垕一高兴,没准会来个大封赏,随随便便就超过他这个三品侍郎了。

    都察院的御史轻轻一笑:“这个你就要去仲大人了”。

    对仲逸的出其不意,尤其不按套路出牌,他总算是领教过了: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不远处,锦衣卫石成和英勇千户所林宗武走了过来。

    “走吧,反正既然林大人说了‘事关盐务’,那就由仲大人接着审呗”。

    二人嘀咕一句:“这种事情,不求无功,但愿无过就行,有更厉害的人顶着呢”。

    石成和林宗武走了过来,四人再次商议一番,一致同意由仲逸继续开审。

    作为这里的知府,姜飞越顾不得说三道四,他还要忙着安排杂务,同样在云南当差,平日里二人处的不错,仲逸也过来帮忙。

    众人再次回大堂时,林宗武有意放慢脚步,趁机向仲逸说了一句:“师弟,你说他们说得那三四名高手是不是卫叔叔和小师弟们?”。

    林宗武的用意再明白不过:如果牵扯到凌云山的人,自然由师弟来审,才是最最合适的。

    仲逸点点头,轻轻说了一句:“不过,待会儿,还得要请师兄帮忙”。

    “仲大人,方才有人招供——事关一批盐务,这次你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推托了”。

    刑部和都察院不愧是三法司的,这两人见有机会能将这快烫手山芋推出去,简直求之不得。

    仲逸微微一笑,也不做推辞,缓缓上了堂上。

    ‘啪’一声惊堂木下,堂内空气都为之一新。

    “方才我们几位大人商量一下先说说,你们山寨有多少银子?这个案子嘛”。

    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众人猝不及防,仲逸开口问的竟然是这样一句:“此事你们谁可以做主?”。

    堂下众人也是一阵懵懂,不由的左右环视,面面相觑却不知此话到底何意。

    难道,是要拿银子来抵罪?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一个中年男子身上,此人就在方才主动站出来招供之人——身旁。

    堂上的人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仲大人的用意:擒贼先擒王,或许此人不是最后的主使,但至少是这些人的头头。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刀把子”。

    ‘说真名’。

    ‘我叫小刀,刘小刀’。

    作为这些人的头头,叫这个名字,确实不如叫刀把子好。

    仲逸冷冷道:“小刀啊,有人说你们这些人必定死罪难逃,但本官不这样看,若是你这把小刀使的好,本官还是可以保你一条性命的”。

    众人哑然,刘小刀心中不由一紧:“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仲大人年纪最小,品阶最低,竟然是最厉害的一个”。

    莫说只言片语间找出了‘为首之人’,仅是他的那双眼睛就令人汗颜:平静的时候犹如一汪清水,清澈见底,犀利起来,便是冬日冷风的一把快刀,一扫而过便可杀人。

    这双眼睛,似乎能将一个人的内心看穿。

    久在云南大理这个地界混,新来的盐课提举司提举仲大人,也就是昔日的翰林院侍读,仲逸的大名早已远播,无人不知,他也不例外。

    来之前,这些人都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刘小刀更是再清楚不过:即便能活着离开衙门,最后也难以交差。

    江湖的交差,不同于衙门的交差,衙门里怎么说还有变通的余地,但一旦用了江湖规矩,那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仲逸说能保他一条性命,刘一刀是信的,不说别的,就冲他曾经北上抵御鞑靼,南下抗击倭寇,就足够了。

    这些人身手确实不错,不过他们既不是锦衣卫的,也不是衙门里的人,进入江湖是迫不得已,但这似乎并阻挡他们首先作为一个——男人。

    那怕是山匪,那怕是平日里靠打家劫舍的强盗,一旦有外来之敌,他们依旧可以拿出自己的性命来抵抗:这种人古来有之,从未断过。

    所有人都程默了,仲逸双眼紧紧盯着堂下之人,最后将目光留在了刘小刀身上,正是那双犀利的眼神。

    曾经,那荒唐的一个月,唐小丫曾说过一个故事:在你们大明叫倭寇,这些个倭寇从来都没有消停过,我们叫抗战

    “刘小刀,本官不说什么你们家人不家人的,想必做你们这一行的,除了爹娘,也没有什么家人吧?”。

    沉思片刻,仲逸终于说出了那句话:“堂堂七尺男儿,这么好的身手,可以北上抵御鞑靼、南下剿灭倭贼就像你们抓捕你们的英勇千户所将士一样”。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异动。

    刘小刀低下了头,似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仲逸继续道:‘你们知道吗英勇千户所的将士,杀过多少敌军吗?不管你们受何人指示,若真是一条汉子,本官可以向林将军说,下次出战时,你们可以参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堂上堂下不淡定了,刑部和都察院的人想开口,却被石成狠狠瞪了一眼,只得乖乖闭上嘴巴。

    “不过,若朝廷定你们是死罪,你们在战场上务必要战死那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