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了半天,还是经不住众人的追问,姜军干脆大声道:“这样吧,接下来的事儿呢,还是由程默向大伙讲,他说书的本事相当了得,就连都察院的文大人都夸奖呢”。

    这么一说,一拨人又很快向程默那边移去。

    “当时我刚睡醒,听到院子里有人在嚷嚷,嚷嚷什么呢?不知道我们这里是盐课提举司衙门吗?什么人这么大的胆子?”。

    程默很快进入状态,补了一觉之后精力相当之充沛,他站到一个小土台上,向众人反问道:“我出去一看,你们猜是谁?”。

    “陈覃呗,那还要说?顶多还有那个新来的知府大人”,盐户们似乎也了解的很清楚。

    仲默双手插在腰中,不时的点点头,而后又突然抬头道:“陈覃怎么了?新来的知府大人又怎么了?我们这是盐课衙门呀,他们管得着吗?”。

    ‘当然管不着啦’,众人又是一阵附和,气氛顿时热闹了许多。

    “什么昔日的户部侍郎?那我们仲大人还是昔日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呢?也不打听打听,有多少尚书、大学士连同首辅在内,都是翰林院出身的,侍郎算什么?”。

    “是啊”。

    “你猜他们来说什么?”。

    “这还要说,当然是求仲大人不要在这里筑盐田了,毕竟这里是人家的地嘛”。

    这互动的,简直没谁了。

    程默踮了踮脚尖,狠狠的说了一句:“什么就是他家的地?呸我去他个是狼是狗,这块地真正的主人,已都在盐课衙门的大堂上了”。

    盐户们疑惑的问道:‘不会吧?这几块地的主人,居然真的去盐课衙门了?’。

    这么一说,程默竟然有些不屑了:“那还要说?这么大一块地,本就是几家的,只不过是那陈覃的管家硬将几户人家叫到一起,还弄了什么契约,还说是买过去的,给了人家银子什么的?人家能干吗?”。

    “哦,原来是这样”。

    盐户们似恍然大悟,却又不解道:“不对啊,他们既然有契约,白纸黑字的还有手印,怎么个说法呢?”。

    程默这才点点头,如释重负的向众人解释道:“对啦,这才是很好接话儿的嘛,要么说我们新来的同提举杨大人英明果断、出手不凡、那叫一个厉害呢?”。

    “快说说,杨大人是怎么个厉害了?”,盐户此刻完全成了‘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

    程默望望仲逸,得到准许后他便开始模仿起杨尽洺来:“陈覃,你说你些地都是你的?就凭这些契约?可人家农户们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拿到这笔银子?”。

    “是啊,这话没错,他们确实没有拿到那笔银子,别的不说,就说其中的张三吧,他家都快揭不开锅了,若是真的那笔银子,可能吗?”,众人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程默嘿嘿一笑,莫名其妙的说道:“只见杨大人轻轻说了一句:过些天本官正好要去趟京城,就此案向都察院那些昔日的同僚们看看,到底是谁之过?”。

    “谁之过?那还要说?后来呢?”,盐户们急忙追问道。

    ‘噌’的一声,程默从土台上跳了下来,双手使劲拍拍道:“后来?就没有后来了,陈覃铁着个脸灰溜溜的走了。

    倒是他的管家说了一句:‘转告你们仲大人,那块地你们可以随意筑盐田了’”。

    “仲大人英明”,所有人转过身来,连连竖起大拇指,看到的却是仲逸斜躺在草丛中,懒懒的模样,几乎要睡着了。

    “大伙儿都听好了,从此之后,这块地就归是我们盐田了,看谁还敢指手画脚?”。

    林大团吩咐众人继续干活,自己向仲逸这边跑了过来,信心满满的说了一句:“仲大人,盐田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我们就可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仲逸微微探起身子,示意林大团也坐过来:“大团啊,上次你说的那个铁矿、铜矿的事儿再详细给我说说”。

    林大团微微一怔,而后有些不自然的上前道:“仲大人,此事说来话长,其实我打铁的时间比挖盐都长,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记得多年前”。

    夜色下,城中盏盏灯笼挂起,行人们依旧恢复了往日了悠闲,正值饭点,酒楼客栈里远比街道上热闹些,这倒也是常有的事儿。

    盐课衙门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的不是一点点,对衙役们而言,今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盐课提举司终于在知府衙门面前威风了一把,相当的过瘾。

    顺便,也给那位昔日的户部侍郎一个下马威,灰溜溜的走了。

    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二次‘灰溜溜’了。

    仲大人果真名不虚传,时时事事都在印证着这一点,那怕是昔日对王核心存幻想的人,也彻底服了。

    “说好的,仲大人今晚要陪夫人,大家伙儿自便,今晚的酒菜都是仲大人一个人请了”。

    伙房中,程默端起一个酒碗,脸上已有微微的红光,这小子昨晚没睡好,但精神头却似乎往日还要好。

    真是应了那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

    除了盐课衙役的衙役们,林大团等盐户也被请了过来,气氛想不热闹都不行了。

    对他们而言,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曾经连门口都不敢进的地方,如今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这个陈覃果真胆子很大,看来是要晚节不保了”。

    仲姝为仲逸盛好一碗饭,很轻松的说了这么一句。

    算起来,有些日子没有用易容术了,卸掉所有装束后,反倒感觉有些不适了。

    “此事,用不用再找樊文予和李序南商量一下?”。

    仲姝自从下山后也变了不少,那怕是外人很难察觉那种。

    仲逸用筷子夹起一块菜,小心的喂到她的嘴里:“你自己做的菜,尝尝这个味道,是否比在凌云山时,有所长进?”。

    说实话,仲姝的‘厨艺’确实不怎地,当初多亏有穆大娘照顾她们,下山后也是跟宋洛儿学了不少。

    “差点忘了,师父最近就要来云南,还是等他老人家来了再说吧”,仲姝微微点点头,表示这菜烧的还真不错。

    盐课衙门的热闹劲儿依旧没有散去,对盐户们而言,接下来才是要真正大干一番的时候了。

    知府衙门则比往常冷清了许多,衙役们规规矩矩的例行公事,丝毫不敢露出半点马虎,白日里发生的事儿他们早已知道,就怕再惹的知府大人生气。

    新来的知府姜飞越不由的叹着气,望着桌上的饭菜发了一会儿呆,最后还是让下人端了下去。

    他确实没有什么胃口:今日干的这叫什么事儿?

    但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前在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如今到了大理府做了知府,入乡随俗,尤其像陈覃这样的人,是万万不敢得罪的。

    “以后若是这位昔日的陈大人再来,就说本官不在,或者身体不适,或者外出有公干总之,要想个理由推掉”。

    姜飞越向左右心腹吩咐了这么几句,而后便挥手示意他们退下,毕竟在朝廷做了这么多年,他隐隐察觉道:这位连文大人都赏识不已的仲大人,即将要在大理展开更大的计划。

    显然,在姜飞越看来:这个陈覃,根本就不是仲逸的对手。

    “明着的,暗着的,我都不会偏向于任何一方,最后的结果,自然也就与我无关了”。

    姜飞越如此思量,自有他的考虑:这个陈覃他还是知道一些的,但仲逸的‘来历’更是一言难尽,这都不是他能左右的。

    要做,就做一个甩手掌柜,虽谈不上君子,但绝不做小人,这便是这位新任知府的处世之道

    相比而言,陈府则是一片恐慌,难得一见的那种。

    就恐慌而言,也是对某些人而言,作为这座宅院的主人,陈覃则更多的生气、生着闷气:堂堂三品大员,被一个从六品的同提举给算计了。

    不,是仲逸,这个从五品的提举。

    什么昔日的户部侍郎?在陈覃的眼里,自己从来都是那个‘三品大员’。

    “陈大人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陈府一间偏房中,乔二等人正在油灯下胆战心惊的‘谋划’着各自的出路,他们也是晚饭连筷子都未动。

    乔二不是别人,就是今日被那名中年男子高手挡在山道上的,连同他的同伴,这里总共四人都是跟随了陈覃多年的‘心腹’。

    ‘要不?我们逃吧,离开这个地方,能走多远是多远,好不好?’。

    其中一人,不时的望着窗外,如同蹲在大牢里一般的神情。

    乔二不满的骂了一句:“你他么有几个脑袋?天下这么大,你能逃得到那里去?能逃得过人家的手掌心吗?到时,你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连个收尸的没有”。

    这么一说,其他人立刻都默默的低下了头,不知谁,大概是腿哆嗦的太厉害,连桌子都跟着晃悠了。

    “人家锦衣卫的大人说了,让我们乖乖的呆在这里,需要的时候还用得着我们,到时算是将功赎罪,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乔二作为这几人的‘头头’,硬是要撑着这个场面做个别人看:“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那些年我们跟着陈大人吃香的喝辣的,现在是时候还了”。

    ‘哎’,屋内又是一阵长叹

第716章 娘家人?() 
数日后,盐田筑成,颇具规模。

    这皆得益于盐户们高涨的热情,甚至于临近的百姓也帮忙做些杂务、格外积极。

    当然,这些前来帮忙的百姓大多是田地附近的家户,出于对仲逸的感恩。

    这些地依旧被用作筑盐田,但每家每户终于得到了真正的银子、三倍于正常地价的银子,且是当场兑现。

    之前对仲逸的行事风格只是一种传闻,而此次这些拿到银子的人是心服口服了。

    ‘仲大人,欢迎你们盐课衙门来占我们的地’。

    这是一句莫大的讽刺,尤其陈覃听到这句话后,简直恨不得时光倒退十年。那个时候他才是真正的户部侍郎,也就可以真正与仲逸较量一番了。

    按照新春之时仲逸回京时与穆一虹商议的结果:罗英和陶朔已经在扬州开了诚信堂三家分店,三家店铺皆为好地段,杂货铺与玉石瓷器店相邻,只是装修风格截然不同而已。

    有穆一虹和昔日若一当铺老姜头的调教,外加这些时日以来的历练,罗英、陶朔,连同还在京城的小地瓜,如今可以说是诚信堂的——中流砥柱。

    毫无意外,真正掌管扬州地面店铺的是宋洛儿,如此她既可照顾家中老小,又可以打理生意,可谓一举两得。

    如同在京城的部署:所有店铺皆是由穆一虹这个少东家统一出面安排,只是在明面上派了一个分店大掌柜处理日常,宋洛儿在公开场合从不露面。

    连同店里的伙计,也只知道他们分店大掌柜和穆一虹这位少东家,而对宋洛儿却一概不知。

    按照穆一虹在京城招收学徒、伙计、大伙计以及逐渐晋升的计划,如今已人手充足,扬州这边所有学徒、伙计皆是由京城统一调拨。

    之所以如此‘人丁兴旺’,皆因诚信堂那个店规:只要能吃苦、有德行,连续干满十年者,可终生在诚信堂做事、保一生衣食无忧。

    忙完扬州的事儿后,罗英和陶朔便马不停蹄赶到大理,按照之前的计划,这里也将是诚信堂的分店之一。

    有京城都察院樊文予的协助,罗英和陶朔在一路的通行所需自不是问题,这将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来到大理城时,大约是午后的样子,天气渐渐热了,这里比京城更热,竟是一种懒洋洋的感觉。

    找家客栈,罗英和陶朔稍稍歇息了一会儿,顺便上街打听打听。

    “待会儿我们去盐课衙门找仲大人,记住,到了衙门后,我们要说是找仲夫人的,我们是夫人娘家亲戚,来大理做些事儿,特意来看看她”。

    相比而言,罗英是这些人当中最给力的一个:他之前在蠡县衙门做过事,而到京城后几乎一直跟着仲逸,期间还随李序南在西北榆林府呆过一阵子,可谓经历丰富。

    而之前的若一当铺,如今的诚信堂他更是参与不少,如今几乎可以‘独当一面’。

    来到盐课衙门口,很轻松就打听到了仲逸的行程:仲大人去了盐田,得要一个多时辰后回来,你们既是找仲夫人的,那快先请进,夫人正好在。

    罗英没有与值守的衙役多搭讪一句,他不想给衙役们留个‘深刻’的印象。

    否则,凭借他多年在衙门的经验,保准不到一刻钟就能与这些人打成一片。

    ‘夫人,门口有两个人说是你娘家的亲戚,是否请进来?’。

    门口的衙役向仲姝通禀了一声,而后便等着回复。

    仲姝的‘娘家’是凌云山,但显然不是师父和师兄前来,除了罗英和陶朔还会有谁?这是他们在京城时就约好的。

    “姐,听说你到了大理,家里托我们来看看你,认个门”。

    仲姝才出了门,罗英这便跑了过来,手里还拎着一个大包袱:“都是你爱吃的,路上不好走,就拿了这么一点”。

    这还真是‘娘家’人呢,连同陶朔在内,两个大大的包袱,竟然还说带了这么一点?

    “好好好,你们快进来吧,先喝杯茶,再备上酒菜”。

    “不了不了,我们就待一会儿,街上都找好客栈啦”。

    衙役们一听,立刻知趣的退了下去:这果真是娘家人呢。

    片刻之后,刘妙妙便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妙妙啊,你快上街买些好酒好肉来,就刘家的羊肉、老酒馆的酒,多打几坛,还有鸭丝、烧鸡、点心”。

    刘妙妙笑道:“夫人,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全给你买回来”。

    之前总觉得仲姝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距离感,眼前这一幕倒是让刘妙妙深深的感觉了一种真实的存在。

    说实话,她很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存在,但转眼一想:想想就好,她娘家没有对他这么好的人,而自己也每一个朝廷五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