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真是来自大衙门的,说话的水平相当之高。‘强将手下无弱兵’,文博远也的确教导属下有方。

    都察院检查御史为正七品,盐课提举司的同体举为从六品,尽管被调出了京城,但杨尽洺确实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让都察院的人到盐课衙门来不多见,或许这也正是有某种深意的。皇帝朱载垕曾向仲逸说‘一粒盐而知天下’,如今看来,他是容不得盐务再出半点差错了。

    “之前,同提举的一些差事由姜大人和蔡大人兼着,如今杨大人已赴任,本官也就放心将差事交给他了”。

    轮到仲逸表态,他也是一如既往的随意:“关起门来大家是一家,但朝廷自有规制,非仲某所能变:望各位兄弟能齐心协住办差,诸位大人也要体谅大伙儿一起做好盐课衙门的盐务”。

    “是,仲大人”,这整齐划一的喊声让杨尽洺再次为之一振,但与此同时也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盐课衙门,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尤其仲大人

    “大可,盐井那边都安排好了吗?林大团等那些灶户的兄弟们都到了吗?”。

    才回到大理,看来仲逸今日是没打算歇着了。

    肖大可立刻出列,脸上挂着异样的表情:“回仲大人的话,早就安排好了,听说你回来了,灶户们接到通知,早早就去了”。

    仲逸点点头:“除了衙门里正常留守的外,其余人全部出城——到盐井去”。

    作为灶户中威望颇高的林大团,他最近的日子可以说是‘悲喜交加’,自从仲大人这位新来提举大人赴任后,不光他一人,所有灶户的们日子好过很多。

    别的不说,仅是仲大人每月给的赏赐,就大大解决了他们燃眉之急,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听过谁家有揭不开锅的事情发生,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大家有奔头了,本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可他还是因为家里那点事,忙的时候还好,一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可一旦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女人、儿子那一声叹气,林大团的心里立刻难受起来。

    算起来也是条汉子,但林大团这些年确实老了很多,才四旬不到到年纪,在灶户中算不上年长,但看上去至少老面近十岁,令人唏嘘。

    不得不说,这也是众人推举他为灶户代表的一个原因之一、一个无奈的原因。

    说是这么说,但每日听到鸡鸣声后,林大团还是会准时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照常过。

    而最近让林大团烦恼的还不止这些:如今大伙都说仲大人要大干一番,着重整顿盐务,这是有目共睹的,别的不说,仅从整顿盐务、查处私盐这一点就能看的出来。

    作为一个资深的灶户,林大团心中难免有些愧疚:仲大人如此踌躇满志,而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整顿盐务、查处贩私盐,那怕像盐商孙大发,之前的同提举王核等人,甚至于‘来头不小’的冯三保都被惩治,这些都是仲大人的事儿。

    但如何提高产盐数量、加快制盐速度、降低制盐成本,就是盐户们的事儿了。

    ‘大团啊,你倒是有个准信吧,仲大人马上就到了’。

    几名老盐户向林大团说道:“咱们可得凭良心说话,人家仲大人对咱们不薄,但凡本分的人家,那家没有领仲大人的银子?可这几个月下来,我们什么也没做啊”。

    “哎”。

    林大团随手抓了一把青草,而后又扔在一旁,使劲挠着头,一脸的无奈:“诸位,我又何尝不想为仲大人分忧?可我们那点经验,就是使出十分的力气来,也提高不了多少产量啊”。

    众人见状,也是一阵叹气:既要提高产盐数量、又降低成本,还要加快速度,这真的是太难了。

    这么多年以来,这些个问题,又何尝不是早就困惑着每个人呢?

第708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下)() 
阳光明媚,城外景色更加迷人,一群林中栖伏的鸟雀突然窜出了草丛,翅膀拍的‘噗噗’响,似乎很受惊的样子。

    仲逸一行走了过来,‘打头阵’的是程默、肖大可等人,他们骑的快马,倒是把林中的鸟雀惊到了。

    林大团老远就看到这一幕,灶户们不淡定了。众人纷纷起了身,向山坡一侧而去。

    算起来,也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仲大人了。

    “你们看,仲大人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走在最前面的肖大可和程默下了马,这便转身指着身后的木车,众人循声望去。

    赶木马车的衙役在最后一排,前面是仲逸、姜军等,连同新任的同提举杨尽洺,

    ‘上次咱们在盐课衙门就说过:工欲兴其事必先利器,今年我们采盐制盐的工具,全部换成新的’。

    仲逸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自己花银子雇了工匠,这次回京城时也特意采购了一些,如今皆以齐备。

    只是如此一来,就又要花掉这位仲大人不少银子了。这可是一笔相当不小的开支。

    ‘弟兄们,都卸下来吧’。

    马车停稳后,副提举姜军吩咐了一声,肖大可和程默与衙役们开始忙活起来。

    林大团等人立刻上前,如获至宝,这些个新工具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太难得、太重要了。

    “仲大人,你这么做,我们可如何能担待的起呢?”。

    爱不释手的抚摸着自己平日里干活的工具,才一伙儿的功夫,林大团便又犯了惆怅:这么好的工具,可若是再提高不了产量,该如何是好?还有脸见仲大人吗?

    还是肖大可厉害,他与这些人平日里十分熟悉,此刻又是站立队形,又是分发工具,不大会儿的功夫,这便安排的井井有条,足见是个很难干的人。

    程默在一旁帮衬着,像他这种头脑灵活,又见面便是三分熟的感觉,自然很快就能与灶户们打成一片了。

    “工具是有了,但是大家可是要珍惜的啦,这可都是仲大人自己的银子啊”。

    程默确实有些心疼,换做谁也是一样,这么一大笔的开支,即便能承受起的人,也不会轻易敢这样做。

    毕竟,谁的银子都来的不易,只是看仲大人似乎是个例外,不得不服。

    众人一通忙活后,见仲逸再次坐在那个土坡之上,大家立刻安静了下来。

    “仲大人,你如此厚待我们,可我们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林大团说的很慢,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凝重起来,但压在他心口多日的难言之隐,总算是可以说了出来。

    ‘仲大人,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大幅提高产盐数量、降低成本,再提高效率,怕是很难的’。

    林大团身后一个老灶户更是如此,他说的很清楚:“我们这些人反复试过,可每次结果都不是那么的好”。

    在商言商,打鱼的看鱼苗,种地的看田地,要说到盐课提举司的任务,自然是要将产盐的数量提高,如此既能为朝廷增加税赋,又能为灶户们提高收成,再明白不过的事情。

    这么一说,连一旁所有的衙役都要气馁了:灶户们不会做的,他们更不会做,可仲大人的计划怎么办?

    方才还热闹不已的场面,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尤其肖大可,他一个库大使的身份和与灶户们十分熟悉的交情,令他看的更清:若是制盐这一块搞不上去,其他的都无从谈起。

    仲逸依旧坐在那里,这是他当初第一次来这里时的一个位置:背后是高山密林,眼前是草地一片,还有那已越来越熟悉的衙役和灶户们。

    这是一种内疚的反馈,早在见到林大团等人时,仲逸就深深的感觉了出来: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产生的愧疚,这都是些善良和不忘本的人。

    “大家伙儿这都是怎么了?”。

    仲逸笑着站了起来,也学灶户们一样,随手抓起几根青草拿在手中,来回的‘挥舞’着,时不时还做出一副近乎滑稽的动作。

    他这是在模仿灶户们平日里的一个动作,只是模仿的不太像而已。

    显然,这位盐课提举司的仲大人,此刻是轻松的——由内而外的轻松。

    这一点,在场每个人,无论衙役,还是灶户,都看的很清楚,也是一阵的不解和些许惊讶。

    “大团,你们这是怎么了?本官没有说要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啊”。

    仲逸这么玩笑一句,接着笑道:“方才你们说的是我们整个一年的计划,若是现在一下子就能看到底,那还叫什么计划?万事皆是如此,整顿盐务是如此,其他的也一样,哪怕是种地也不外乎‘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林大团还是一脸的不解:‘若是收成好,即便春播夏长秋收,那也就几个月的事儿,但我们制盐怕是没有那么快见到效果’。

    来到林大团面前,仲逸用手拍拍他的肩膀,一如既往的轻松状:“大团啊,本官这次去京城,遇到高人指点了,只要我们能齐心协力干,今年也一定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高人指点?

    所有人听到这话立刻凑了上去,脸上的沮丧渐渐变成惊讶与好奇:能让仲大人说声‘高人’的人,那将会是怎样的高人?

    而且还是在去京城时,仅听这一句,就足够让人为之一振了。

    “仲大人,那依那个高人所见:我们首先该如何做?”。

    林大团的声音便是所有盐户的声音:他们领了几个月的银子,实在是要找点什么正经事做做,否则,这脸上可真要挂不住了。

    仲逸上前几步,再次回到他之前那个土台上,郑重其事的向众人两个字——筑盐田。

    筑盐田?

    这么一说,连盐户们都蒙了:咱不是有盐田吗?干嘛还要增加这笔开支呢?

    看到众人的这个反应,程默立刻上前从仲逸手中接过那张图纸、那位‘高人’给他的图纸。

    ‘大家过来看,这就是我们今年计划的第一步’。

    程默和肖大可喊了这么一声,盐户们立刻蜂拥而上

第709章 这块地动不得?(上)() 
“高人哪,这绝对是高人”。

    众人这么说着,不过衙役们大多不懂,只是最前面的几个盐户不由一阵感叹,脸上也是异样的表情。

    内行毕竟是内行,林大团与几名老灶户嘀咕几句,也就渐渐有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仲大人,这个构想确实不错,图纸也绘的相当不错,但若是真正做起来”。

    还是林大团,他将灶户们的担忧统一说了出来:“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若是那里稍稍有点差错,怕是要难以预测后果了”。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任何一件新事物出来之前,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刻接受,而是在渐渐打消疑问以后,再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对待。

    “对啊,仲大人,这个想法是不是太超前了?”。

    “你们看看,人家这图纸,到底是怎么画的,真是太逼真了”。

    “这你也不懂?那是京城来的东西,京城的东西,你见过吗?”

    众人也渐渐地议论来开了,他们要给仲大人提个醒,高人的高见不敢轻易否决,但正常的疑问还是要说的。

    除了那副耳目一新的图纸外,这些盐户们心中都是有疑问的。

    “嗯,仲大人,我虽不懂制盐,但似乎也觉得此法有些难以实行”。

    程默当然也是为仲逸而担心,一种由担心而引起的提醒。

    仲逸一点都不好奇,当初唐小丫告诉他的时候,他的反应比众人只是强那么一点点。

    同样的,还有炼铁、挖铜、采煤等,唐小丫说的一套一套的,自己听的一愣一愣的。

    现在看来,仅是这些图纸和数据分析,还远远不够,只看看制盐一项就足够了。

    朱载垕还真有先见之明:一粒盐而知天下之事,说的真有几分道理。

    暂时接受不了,就选个更加合适的时间再解释吧。

    “大伙儿不要着急,不管这个方法能否实行,只有我们做了才梦知道”。

    仲逸向林大团特意叮嘱道:“大团啊,图纸它只是一张纸,要将这上面的东西弄成实实在在的,还少不了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人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林大团当即表态:‘仲大人放心,不管千难万难,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争取今年做出点样儿来’。

    其他盐户们纷纷点头表态,皆是林大团般的决心。

    别的不说,就冲报答仲大人这份恩情,那也没的说。

    ‘弟兄们,还说什么呢?这么好的太阳,大家伙儿开始干活吧’。

    肖大可说了这么一句,林大团便与众人立刻拿着各自的新工具,指着前方道:“仲大人,你看那里怎样?我们就把盐田选在那里,如何?”。

    林大团也是高兴过头了,他这么一说,见程默已领着仲逸向前走去,这才反应过来——不妥。

    灶户们没有移步,前面几个盐户甚至开始抱怨起林大团来:看看你,选的那块地方?

    肖大可也听到了他们的说话,他眉头微微一皱,而后便又努力说了一句:‘说了也好,此事,除了仲大人,还有谁敢做?’。

    林大团一想:这又要给仲大人添麻烦了。

    对着图纸,仲逸再次核对地势、土质,最后重重点点头道:“大团啊,你说的没错,这块地做盐田正合适”。

    确定无误或,仲逸转过身向众人大声说道:“就它了”。

    林大团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也该他来解释,若是仲大人确有难处,那不做也罢,反正他就是这么想的。

    “仲大人,小的方才一时口误,这里不适合”。

    话到嘴边,林大团还是不想给仲逸惹事儿,众人一听,也是同样的反应:对啊仲大人,这里不合适

    ‘仲大人,这里边有事儿’,程默再次看看这块地,也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能拥有这么一块地,田的主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道瞒不住了,肖大可干脆上前向仲逸解释道:“仲大人,这块地是陈老儿的地”。

    陈老是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