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备了些什么饭菜,本官此刻似乎有些胃口了”,吴绍然看时机差不多了,这才说起吃饭之事。

    樊文予满脸笑容道:“都是些粗菜淡饭,早就备好了,上宪这边请”。

    次日清晨,布政使吴绍然离开蠡县城,不过他对樊文予的一顿训斥很快在城中传开了

第56章 收网(上)() 
“你说这么冷的天,不知吴大人唤我们前来到底所谓何事呢?”。

    “这还要说吗?除了那倭寇子,还能有什么事?”。

    “谁说不是呢,眼下这搜捕流寇的差事办的一点眉目都没有,若是布政使大人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

    布政司的客堂里,各地知府、知州聚在一团炭火前交头接耳,表面一团和气,众人心中皆是提心吊胆、心惊胆战。

    十日之后,吴绍然如期回到布政司,他早已差人让各知府、知州前来布政司待命。他们接到指令后自然不敢怠慢,稍作收拾后便立刻启程,此刻已全部就位。

    午后,吴绍然在一群属员的簇拥下来到客堂,众人急忙整理衣冠,纷纷走了进来。

    吴绍然开门见山道:“此次传唤诸位还是因为上次的差事,本官亲自去各地查看一番,你们的差事办的好啊?”。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慌成一片:若是将他们全部治罪倒不至于,但若是揪出一两个杀鸡儆猴,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这些人都想错了,他们的这位布政使大人要反其道而行。

    吴绍然严令道:“从明日起,各府、州县继续加派人手,那怕是征调壮丁也行,在城中、城外、山村、山谷,总之只要有可能藏人的地方都搜一遍,声势一定要大。本官刚见过指挥使大人,他们那边也会增加人手”。

    众人这才缓了口气,看来这次乌纱是保住了,布政使大人也没有发那么大的脾气,真是要谢天谢地了。

    吴绍然向底下望望,他继续道:“那个州县要是把此事办成,今年吏部的考核,本官第一个举荐他,本官给朝廷的奏章中指名道姓为他请功”。

    底下立刻一阵骚动,却听台上咳嗽一声,众人这才急忙闭住了嘴巴。

    末了,吴绍然刻意强调:“差事办好了,本官有重赏,若是办砸了,本官定不会饶恕你们。千万不要像蠡县知县那样,弄出个关闭城门一个月的架势,结果呢,其他地方连搜都未搜,听说还抓错了人,就因为人家不会说话”。

    换到其他场合,此番话定能引来哄堂大笑,但在这布政使司衙门里,在吴绍然面前,可就不敢这么放肆了,众人最多也就是微微点头而已。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眼下这个档口,那个州县没有发生几宗荒唐之事?蠡县的情况绝非偶然,亦非孤例。

    但对于蠡县关闭城门如此之久,所有的人确实没想到。原本还有些地方想模仿蠡县的做法,如此既可作出一副办差用心的样子,同时也省事不少。

    不过这现如今的情势下,看样子是没人敢这么做了。

    终究是二品大员,吴绍然在只言片语间,便将他的想法准确传达给这些州县父母官,且还能不露声色的刻意提到蠡县,加之他的一奖一惩之策,软硬兼施、恩威并济,也算是恰到好处了。

    隆冬之季,呼呼北风,数日之后,又一次大肆搜捕的行动伴随着议论纷纷的消息,如同这寒风卷地般的传遍了大街小巷、村头庄尾,甚至于荒野山谷。

    只怕那些荒山野林中的鸟兽都要受惊了

    而对于蠡县的百姓来说这些都是次要的,眼下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关闭了一个月之久的城门终于打开了,众人如圈在栅栏的牛羊一般,纷纷涌出城去,那怕不是真的要外出,就是透透气也好。

    憋的太久,原本好多压根不知布政使为何职的人们,这次却打心眼里感谢他,否则他们城外的亲人无法团聚,这个春节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县衙中大部分差役被派到各山村、山寨、山谷,而蠡县城中守卫则明显松懈下来,城门口虽设岗设哨,但已全无往日的严格盘问,看上去也就是走个过场,做做样子而已。

    一时间来,蠡县关闭城门的举措成了保定府乃至直隶的笑柄,其他州县自然不会效仿,但城门的守卫却比以往更加严格了。

    这一点,与蠡县恰恰相反。

    消息传开后,不少外来客商便选择住在蠡县城的客栈中,即便绕道一些,也为图个清静,眼下唯独这蠡县城最是安静。若是到其他州县,仅是那一顿盘问就得被扒一层皮。

    不过,城门的守卫头领刘三这几日却片刻不得怠慢,天气寒冷,樊文予特意恩准他在门口搭个小棚,里面几盆木炭,在别人看来,这个刘三整日里坐在火盆旁也就是混日子而已。

    而刘三自己心里却一清二楚:这只是个幌子。

    就在决定打开城门前一日,樊文予单独传见了刘三,当时仲逸也在场。

    樊文予当面下了严令:从开城门之日起,要密切观察进出之人,尤其是进城的陌生面孔要格外留心,务必要做到内紧外松,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来县衙相报。

    临走之时,仲逸又特意向刘三叮嘱道:此次事关重大,若是办好了知县大人重重有赏,若是办砸了,自己将衣服扒了吊在城门洞上。

    刘三脸上立刻挤出一阵笑容:“樊大人、仲先生尽管放心,小的就是豁出这条小命,也不会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刘三是什么人?当了这么多年的守门差事,单说这熟门熟路和那一双过目不忘的眼睛就无人能比。

    眼下这档口,知县下了严令,仲先生的厉害他早就领教过了,若是再办不好,他还是那个众人口中的“三哥”吗?

    与此同时,樊文予命沈尘秘密挑选二十名精明能干的差役候在县衙,随时待命。

    时节马上临近春节,城门闹剧之后,人们慢慢恢复了原来的节奏,大街小巷处满是节日来临之际的喜庆与祝福。

    其他州县依旧在一片鸡犬不宁的鹤戾声中度过,惊慌与恐惧远远盖过了节日的喜庆。

    而对蠡县城的百姓来说,这搜捕流寇之事似乎要淡忘了,眼下的日子才是最当紧的。

    衙门大多差役并不知道樊文予要干什么,他们只是一如既往的在各山村、山谷间搜查,而沈尘与刘三虽不知具体计划,但心中却隐隐感到城中似乎要发生大事,他们不敢妄猜知县大人的意思,只能心中默默的等待着。

    俗话说这世事难料,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时,县衙传来一个消息:樊文予病了。

    至于他们的知县为何得这场病,城中百姓们的说法并不统一。

    城里老菜馆的那个大火盆边,很快再次围了一圈人,大家一边喝着茶,一边津津有味的议论着眼下之事,仔细听听,却是说什么的都有。

    “知县大人这是吓出来的病,那个叫什么布政使的前几日刚刚一顿训斥关闭城门之举,此刻樊大人估计悔的肠子都青了吧?”。

    “听说了吗?樊知县估计乌纱不保了,哎,真是世事难料啊,原本他是好样的,在剿灭牛头山与黑山的匪患时,他可从不含糊”。

    众人七嘴八舌,连日以来的紧张气氛下,闲人们都憋坏了,现城中放松警惕,知县大人又犯大病,他们终于可以继续在茶馆酒肆中开唠了。

    还有一些人则不同意上述说法:“照我看啊,这樊大人如今是苦于没有应对差事的法子,这才着急上火的,不过这城门不让关了,只能将重点放在城外,可若是城外也没有收获,那才是真的乌纱不保了”。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唯用心用意者,加以“以实寻名”,便能做到名副其实。

    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早已步入常规的百姓们再也不愿来这城门口溜达,进出城门者大多是前来或前去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之乐。

    当然,也有一些无法赶回老家的外来商客进城住店,因蠡县的守卫松懈,他们就图个清静,在城中的客栈随意一住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少家户已备好年货,穿戴新衣新帽,院祛杂物、屋祛尘,俨然一副居家过日的寻常人家、寻常之乐。

    守城的刘三依旧守在那个大火盆前,表面漫不经心的与属下说说笑笑,但那双异常有神的眼睛,却从未真正离开这进进出出的人影身上。

    一切是那么的祥和,那么的寻常。

    这日午后,几张生面孔缓缓向蠡县城门走来,他们一身粗布衣衫,背上系着一个大大的包袱,几人边走边说,举手投足间俨然一副回家过年的普通百姓。

    “快,马上禀告樊知县还有仲先生,就说有陌生人进城”,刘三很快嗅到其中的异味。

    按照仲逸的吩咐,城门口早就安置了数名百姓装束的差役,以便随时差遣。

    “不会吧?这些人怎么看着都不像是倭贼”,刘三心里泛起嘀咕,不过片刻之后他很快自嘲起来:“管他呢,反正我可以交差了,最起码他们确实是陌生面孔”。

    刘三哼着小曲,脸上满是欢喜之情,他干脆拿出一根铁棍使劲扒拉着火盆里的木炭,片刻之后火星四溅,差点蹦到他的眼睛里。

    就在他准备揉揉双眼之时,几个身影再次向城门口走来,他刻意收住目光,心中却是一阵惊颤:“方才进去三个,这又是三个,总共六个”。

    “快去,禀告樊知县,城中又进三个陌生人”,刘三不放心道:“樊知县重病在身,一定要告诉仲先生,六个,是六个生人”。

    刘三示意周围的人不要乱了阵脚,他继续扒拉着木炭,嘴里却微微道:“兄弟们听我说,城中要出大事了,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谁要是慌了神,老子扒了他的皮”。

    当第三批人再次走进城门时,刘三感觉自己的两只眼珠子根本就不够用,此刻若是有十双眼睛该多好。

    “三、三、四,十个”,刘三那张坑坑洼洼的脸上竟快要冒出热汗来,他使劲吞了口吐沫,心里却暗暗道:仲先生果真是神了。

    当初,蠡县关闭城门一月之久,闹得沸沸扬扬,其它州县则顶多闭门三五日。如今其它州县城内、城外、山野、山谷声势浩大、大肆追捕,而蠡县则大门敞开。加上布政使的一顿臭批,城“外紧内松”。

    如今,只有这蠡县城最“安全”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片刻之后,刘三脸上终于露出笑意,他恍然大悟,就差点要说出口来:“这是关门打狗啊”。

第57章 收网(下)() 
寒风卷地、晚霞连连,长夜漫漫,却是喜庆不断。鞭炮声起,团团焰火,窗户大门对联贴的工工整整,民间习俗:红红火火、驱魔赶鬼。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饭桌上摆满各式菜肴,普通家户难得一次酒肉管够,富裕家户虽不缺吃食,但今日不同以往,单说这喜庆之氛围,是多少银子也买不回来的。

    城门的守卫头领刘三已命人悄悄关上城门,这次他们特意加了三根门栓,里里外外加了暗哨,不知什么何时起,城墙的守卫比往日里多了三倍。

    这一切对于正围在饭桌火炉边的人们来说,似乎与他们无关。

    县衙中,一队百人的兵马排成一个方队,这是布政使吴绍然去过都司之后,直隶都司通过保定卫司秘密派到蠡县的军士。

    一路之上他们身着县衙差服,由一名百户带队,扮作在各村执行搜捕差事,到蠡县后换回之前的兵器、铁甲。

    此刻,樊文予正意气风发的站在县衙的大院里,他一身官服官靴,乌纱戴的端端正正,灯光下难以掩饰脸上的兴奋之色。

    倭寇出现,樊知县的“病”立马就好了。

    百户为六品,但依布政司和都司的部署,在此次差事中,他须要受樊文予这个七品知县的节制。

    “陈百户,本县已命沈捕头带人将客栈围起,十个人全在里边,只是每两人一间屋,分开住的”,樊文予用略带商量的口气对这位六品百户说道:“弟兄们现在就出发?”。

    陈姓百户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此刻他满脸不屑道:“樊知县尽管放心,对付十个倭贼,何须这般谨慎?”。

    樊文予笑道:“那是,那是,百户与诸位弟兄当然英武无敌,这次就全拜托大家了”。

    临到衙门口时,樊文予见仲逸站在那里,似乎是专门在等他。

    仲逸将他叫到一旁,低声道“樊兄,我先回趟家,本来答应除夕夜陪洛儿的,有卫司的人马,自无意外,千万不要伤及无辜外来客商啊”。

    樊文予爽朗的笑道:“贤弟啊,此乃你大婚以来初个春节,此次抓捕你居头功,现有卫司陈百户来,你回去便是”。

    运来客栈门口,沈尘早已候在那里,看到樊文予后,他急忙上前禀道:“樊知县,都看仔细了,十人全在楼上客房,弟兄们假装例行搜查,其他人皆已疏散,此刻客栈里里外外都是咱们的人”。

    樊文予抬头望望楼上,初次部署此等差事,尽管表面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他内心还是隐隐有些不安道:“如此甚好,甚好,不过一切要听陈百户差遣”。

    告别樊文予后,仲逸匆匆回到小院中,宋洛儿刚要将备好的年夜饭端上来,他却摆摆手:“衙门还有公务,不用等我了”。

    丫鬟桂儿已回乡下与家人团聚,此刻房中只剩他们三人。

    仲逸急忙走到仲姝身边,对她附耳几句,片刻之后,仲姝立刻回到自己房间。

    一盏茶的功夫,一个黑衣人便出现在宋洛儿的面前。

    “阿姐?你这是”,尽管对仲逸的身世早已知晓,但此刻宋洛儿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仲郎,洛儿也想与你们同去”,一阵惊讶之后,宋洛儿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

    仲逸一脸惊愕,无奈将她扶到木椅之上,微微笑道:“洛儿,你平日里喜好读书,可曾见过那本书中有大家闺秀随黑衣人追捕倭贼的桥段?”。

    临走之时,仲逸对宋洛儿说道:“娘子莫怪,我们很快便回来,咱们的年夜饭绝不会过了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