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知道,你们大多人都为眼下的战事而担忧,之前我们丢了西沙城、东沙城,损兵折将六万之余,阿帖木尔将军、魏大人皆被困在城外”。

    托托似乎并不着急,一副淡定的样子:“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这里是北漠,那个叫林宗武,还有仲逸的,他们来这里才几天?至于兵力嘛,咱们还会补充嘛,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而已”。

    “哦,言之有理,对”,众人再次附和。

    这只是场面上的交流,在大家心中:要的是真刀真枪的增援,不是空口一说,墙上画一张大大的大饼而已。

    “别的不说,来的时候,本官带了一些粮草,足够支撑黄沙城所有将士半月之需,另外还有些赏银,专门奖给有功的将士”。

    托托笑道:‘这些东西很快就到,从北边而来,考虑到怕走漏消息,故此,本官与粮饷是分开走的,就当是给兄弟们的见面礼啦’。

    末了,他特意说道:“负责押运粮草五千左右的兵马,兵器装备精良、作战勇猛,就留下作为我们的援兵了”。

    “太好了,正是太好了,这下我们城中的守军就有两万之余有兵有粮,实打实的啊”。

    众将领这次是真的乐了,阿里脱木先提议大家满杯,共同敬托托一杯:“大人,这可正是雪中送炭、水中送船,太及时了”。

    如此一番客套之后,其他将领发现这位托托大人平易近人、一脸的随和,没有半点架子。看上去又是足智多谋、老成稳重的样子,心中踏实了不少。

    “大人,如今我们兵力增多,粮饷也得到补充,不知何时出城攻打东沙城?再救出阿帖木尔将军和魏大人呢?”。

    虽然是名义上的守城将军,但阿里脱木也是这些将领中的头儿,接下来的战事该如何,还是要问一句的。

    如此一说,众人很快安静下来,都等着托托下达军令。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这位托托大人,其他将领还是充满期待的。

    “一切照旧,将士们各司其职,该守城墙的守城墙,该守炮台的守炮台,换防要准时、有序,工事要加固,马匹、弓箭要备足”。

    依旧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托托一字一句道:‘从明日起,城中各家店铺照旧开门,换防下来的将士可去打点酒,只是还得依照之前的规矩:不得过量,且由专人监管’。

    这么一说,众人还是有点愕然。

    期望值越大、失望值越大,方才简直要‘万众瞩目’了,谁知说起接下来的部署,这个托托没有半点新意:看似‘安排’一番,实则与之前的部署,并无多少差异。

    “是是是,大人所言甚是,如此部署,甚好,甚好”,众人嘴上这么说,但这一次却真要违心了。

    这样的状态,托托自然能看的出来。

    “当然,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稳定军心才是第一位的嘛”。

    托托继续不紧不慢道:“在座的都是黄沙城重要将领,本官也就不兜圈子了,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儿”。

    众人立刻来了兴致,托托空中击掌两下,门外进来四名军士,这些人,都是他之前的随从。

    “常言‘擒贼先擒王’,你们说说,大明也就两万左右的兵力,他们之所以能连战连捷,是因何人指挥?”。

    在众人的回答声中,托托跟着重复道:“没错,就是林宗武和仲逸”。

    ‘那么,这二人当中,又是谁更重要?’他继续问道。

    若换到平时,其他人定会说林宗武,但经历过去年的东南抗倭,尤其刚刚结束的西沙城之战后,大家一致认为:仲逸才是那个真正厉害的角色。

    且不说负责守护西沙城的就是仲逸,他们黄沙城也有先例:‘大军师’魏申的名望,甚至比守城将军阿帖木尔都大。

    很快,仲逸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

    托托望望那几名随从,而后向众人说道:“那么,就派一批杀手,对仲逸进行暗杀如何?”。

第529章 ‘相面’也有不准的时候() 
午后,东沙城。

    城中延续昨日‘酒肉欢呼’的气氛,林宗武‘连庆三日’的计划还没有结束。将士们看上去清闲如旧,毫无备战的意思。

    在城中大部分人看来:鞑靼损兵折将六万之余,连丢东沙、西沙两城,可谓元气大伤。况且阿帖木尔、魏申还被关押在此,鞑靼是绝不敢轻举妄动的。

    退一步讲,即便黄沙城的敌军想攻打过来,仅凭城中区区一万多的兵力,可以吗?可能吗?

    东沙城中人人都这么说,表面看上去,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

    城中这样的说法、做法,很快被黄沙镇的密探所查觉,回去禀告了他们的守城将军。

    之前,阿里脱木做守城将军时,他几乎与属下们已达成一致:林宗武所在的东沙城防守松懈,众人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当中,若是此时突然出兵,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试想:等敌军攻到城下了,守城的将士都喝的烂醉如泥,还如何御敌?吃败仗几乎是铁定的。

    都准备调兵遣将了,城中却突然来了这个叫托托的,凭借不小的来头,很快就做了黄沙城实际上的‘守城将军’。

    根据托托的部署:短期之内,黄沙城无论防守、兵力部署一切照旧,至少在表面上如此。

    包括阿里脱木在内,众人翘首以盼的粮草、军饷,连同负责押运粮草来的五千兵马,已全部到位。

    考虑到怕走漏消息,这些人马、粮饷皆是从黄沙城北门缓缓进入,对南门的将士来说,似乎都不知道此事,行动异常的低调。

    ‘托托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很厉害的’,这是黄沙城众将领对他一致的看法。

    常言‘相由心生’,说的就是一个人的相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

    比如说慈眉善目对应的是心地善良,尖嘴猴腮对应的粗俗多疑,甚至于狰狞之下,必有邪恶之类。

    然而事实上并不都是如此,以任何单一的方法来衡量一件事或一个人,总有它片面的地方,‘相面’也不例外。

    比如说,有一种叫‘城府’的东西,就很好的将内心与外部的表情区分开来:一个蛇蝎心肠之人,完全可以笑的如沐春风。一个即将计划要杀人的狠角色,反倒可以作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演的、装的,它往往就是假的。

    托托,长得高高瘦瘦,发须疏疏,尤其眼神,每天都像是没有睡醒或醉酒的样子,这样的面相,比较适合那种善于算计的商贩,或喜好酒、好赌的游手好闲之类。

    至少在两个方面不会‘沾边’: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掌权的,而且还有不小的品阶,这与五官端正的富贵之相,确实出入太大。

    这样面相的人,有些心机不足为怪,善于钻营也没什么好奇的,但对众人很平静的说一句‘那么,就派人暗杀’,而所杀的对象,还是朝廷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这种‘杀人如麻’的阴冷之气,再加上理所当然的神情,确实令人没有想到。

    ‘看面相’,往往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托托带人安顿好刚刚运到城中的粮饷,连同一起进城的五千兵马,他吩咐阿里脱木为这些人安排住所,连同兵器、马匹等统一安顿好。

    至此,黄沙城内的兵力已达两万之余,而且粮草又延续了半月。这对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往往是很现实的,在危机存亡的紧要关头,尤其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

    交代好这些军务,托托立刻就坐不住了。

    “早就听说黄沙城内热闹非凡,颇有几分繁华集市的感觉,既然眼下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何不上街去看看呢?”。

    托托已换好衣衫,俨然一个书生、外加客商混搭的模样,他身后的几名随从立刻跟了上来。

    ‘托托大人要上街去巡查,大家各司其职,务必要保证大人的安全’,阿里脱木立刻召集属下将领,开始提前部署。

    ‘大家不要如此兴师动众嘛,本官就是下去走走、看看,没有什么的,再说了,有我这四大金刚在,难道?还有什么人敢行刺本大人不成?’。

    托托说的很轻松,一如之前说话的语气,似乎永远都是这样的表情。

    再看看他身后那四名随从,一脸的严肃,自大进城以来,几乎从不说话,看上去就是‘高手中的高手’那种类型。

    黄沙城大街之上,再次恢复了昔日的热闹,换防下来的军士又可以上街打酒喝了,这样一来,各家小店的买卖又好了起来。

    之前,那些粮草、援兵进城后,托托便命人大肆宣讲,对城内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自然没有隐瞒的必要。

    增兵、增粮,大伙听完之后,自然是喜上眉梢,连走路都多了几分力气。

    锦衣卫百户南栖原,连同他的数名属下,已如期混入城中,有人策应协助,对他们而言,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都是熟门熟路。

    黄沙城,毕竟可容纳几万人,将士、医官、马夫、伙夫、店家伙计、匠工、杂役苦力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外加精心乔庄,又有内应协助,想混进来也不足为奇。

    “之前,我们进城打算散步消息,说是‘阿里脱木不敢发兵出城’,但没想到这次却有意外收获”。

    看着街上巨大的变化,南栖原向属下说道:“天黑之后,你二人尽快出城,禀告仲大人:黄沙城内突然增加粮饷、兵马,城内防守也发生变化”。

    沿街之上,托托带着随从缓缓走在道中间,尽管多次吩咐‘不要兴师动众’,但阿里脱木,连同其它一些将领,还是不放心跟在他的身后。

    怕军士们拿捏不准,只有他们这些将领亲自‘上阵’了。

    “告诉仲大人:城内来了‘高人’,是新面孔,应是真正掌管黄沙城之人”。

    南栖原望着街上才走过的几个人影,有陌生的,也有不陌生的,但他能看的出来:黄沙城,真有‘高人’来了。

    末了,他特意向属下交代:“问仲大人,我们之前的计划是否继续?”。

第530章 ‘暗杀’(上)() 
傍晚时分,东沙城。

    这是林宗武‘连庆三日’计划的第二日,城中依旧可见饮酒的军士,更有甚者,划拳、行酒令,简直如同到了闹市一般。

    仲逸才与师兄林宗武分开,晚饭他们二人一起用的,仲姝最终还是决定去了女真所在的东北一带。

    林宗武特意从英勇千户所为她挑选了十名高手,仲逸亲笔书信交给他们,若遇到意外,可找当地衙门的文武官。

    这些人之前在京城都是有过些经历的,他们回京时,林宗武与仲逸曾见过几次,彼此间还算有些交情。

    作为补充,仲逸与仲姝提前计划了路线,仲姝带人按照这个路线先行,待黄沙城攻下之后,仲逸便设法追过去,如此万无一失。

    师兄还要与其他将领议事,师姐兼夫人的仲姝也不在身边,仲逸觉得有些无聊,不想回房间,随意在外边走走,打发时间而已。

    “仲大人,请喝一杯吧,仲大人”。

    众人见到他们的监军大人后,立刻上前打招呼。

    仲逸摆摆手,连连摇头:“诸位兄弟尽兴,仲某就不凑这个热闹了,酒量见笑了”。

    有几名军士,都是之前负过伤的,如今还没有痊愈,真正敢豪饮的不多,跟着起哄倒是真的:‘就一杯,仲大人,弟兄们实在是钦佩你的才学,若是没有这碗酒壮胆,还不敢劝呢’。

    推辞不过,盛情难却,仲逸只得接过酒碗,不过他有言在先:“仅此一碗,谁若是再劝酒,就先吟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哦,好,”,众人一阵欢呼,最后却只能说一句:“那还是就这一碗吧,一碗就好”。

    让耍枪弄棒之人吟诗一首,就如壮汉拿起绣花针,无从下手啊。

    饮尽一杯,仲逸便坐到众人中间,其他人知道仲逸是个文官,也就不再劝酒,不过看样子说说笑笑的机会,还是有的。

    “你们当中,有谁还参加过去年的抗倭之战?”,这些军士,虽说天天见,但也做不到能喊出每个人的名字,仲逸开始细细问询起来。

    “我,我,还有我”,几名军士立刻站了出来。

    仲逸立刻示意他们坐下说话,郑重其事的问了一句:“那你们说说,这南征北战的,这么多场仗打下来,有何感想?”。

    有何感想?或者感想如何?

    众人有些惊讶,一时还真不知怎么回答,相互看看彼此,得到的大多是同样在摇头。

    “仲大人,去年在东南抗倭时,小的就见过您:足智多谋、妙计退敌,如今这么问,想必自有一定的道理”。

    一名军士摸摸自己的断臂,叹口气道:“实话实说,我去年也负了伤,但后来痊愈了,今年这次这支胳膊,怕是保不住了”。

    此言一出,不少人立刻低头沉默,负伤的不止这一名军士,但这句话却戳中了在场所有伤员的心。

    “仲大人,你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是有大学问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彻底消灭敌人?再也不会有任何敌人来犯?”。

    还是之前那名军士,他沉默片刻之后,向仲逸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而后喃喃道:“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再打仗了,也就没有伤亡了”。

    众人将目光纷纷向仲逸投来。

    显然,大家都在等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很多人想过很多次,却始终没结果的问题。

    “若要彻底消灭敌人,让他们永不来犯,只有我们做到足够的强大,敌人来犯一次败一次。无论北虏南寇,还是其他外来之敌,只要他们来犯我大明,就会被打败”。

    仲逸语重心长道:“只有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永不被打败,外敌才不敢来犯。打仗总归是要有伤亡的,这样也正是为了减少更大的伤亡”。

    见军士们似有不解,仲逸笑道:“只要我们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