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吧,石成领的差事是查出通倭之人,而除了那些罪魁祸首外,其他嫌疑之人并未带到京城,而是留了下来,交由当地衙门审理。

    不用说,这三人也视作是‘被留下’的——有通倭嫌疑之人。

    锦衣卫办差向来隐秘,石成并未向其他人交代抓捕吴风的理由,自然就不会被其他人知晓,那日在大街之上,也是说了一句:“奉旨查处通倭之人”的话。

    如今,吴风他们三人背当做通倭之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昨日傍晚,石成早已带着属下离开大营,去了当地县城一家客栈,那里有他们锦衣卫布下的暗哨。

    临行之前,仲逸特意见了一次罗龙文,确定将罪状拿到手,亲自交给石成。

    有了这份罪证,罗龙文人头难保,严士蕃必定会牵扯进去。

    毕竟,罗龙文还有妻儿老小,不敢将所有的罪名担下来,等过了福建这道坎,回到京城再说吧。

    在罗龙文看来,他为严士蕃做事人人皆知,那怕是招供了一些,到了京城之后,严士蕃也会想办法为他周旋,最起码能保住一条性命。

    这也是石成最想得到的,至于到了京城之后,他严士蕃若是想指手画脚,就看他有几个脑袋了。

    此刻,石成已属下向京城而去,怕是早已走出不少路程,至于吴风等三人的事儿,已与他无关。

    “哦,原来是这样,这三人身手如此了得,又是密谋在先,即便是通倭,又会是谁杀了他们呢?”。

    仲逸若有所思的样子,就是‘不解’其中的缘故:“难道?还有通倭之人没有查出来?这才杀人灭口的?”。

    这时,一旁的张大奎却开口道:“这有什么?当初我与倭寇在一起时,亲耳听他们说;通倭之人何止一两个?想必这三人定是背后之人杀人灭口,为的就是不将还未露面的人供出”。

    这么一说,仲逸却似乎还有些甘心,他竟反问道:“通倭的,尤其是查有实据、罪魁祸首之人,皆已被带往京城,何来背后之人?”。

    俞大猷摆摆手,吩咐左右道:“大家不必在意,我们带兵打仗的,这些查案的繁文冗节,就交给有司专人去办吧”。

    属下立刻领命而去。

    查处剩余涉嫌通倭之人,自然有人专司此事,俞大猷不必过问,仲逸也不必多问,终究会是有一个结果的。

    不过,这个结果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吴风等三人,涉嫌通倭,又私自逃离军营,即便能活过来,还是免不了被斩首的命运。

    如此一来,反倒省事。

    有一点是绝不用质疑的:戎一昶不会再派人来解救他们,其他人更不会乱打听,自有戎一昶制止。

    心中有鬼,到那里都是鬼,终究是见不得光明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除例行监军协理的差事外,仲逸每日就是在各处转悠,无论英勇千户所,还是俞大猷、戚继光的属下,倒是认识了不少熟人。

    熟人之间好玩笑,大家见面都免不了称仲逸一声‘军师’,一时间弄得他格外不适。

    还有那个顺口溜,简直在这一带都传开了,尽管很多人都只是‘听其言,而未见其人’,但大伙还是说的津津乐道。

    事已至此,就随他而去吧。

    起码,也算是抗倭大捷之后的一个念想吧。

    这日午后,仲逸带着程默来到陶家庄,特意来看陶朔、陶雯儿一家。

    陶老头自是热情接待、满脸笑意。

    “仲大人,不怕你笑话,倭贼退去之后,老头天天盼着你能来寒舍一聚,原本是想来大营,知道你军中事务繁忙,这才没有敢来打搅”。

    陶老头将仲逸迎到小院中,还未进屋,便开始替他安排起来:“今晚,就不走了,家中还藏了几坛好酒,好好喝一杯”。

    小院中,陶朔的叔父、阿婶正忙着褪鸡毛,热气腾腾之下,一地的鸡毛,看的仲逸连连心疼。

    “有荤有素,有酒有菜”。

    陶老头向院中的人笑道:“今日,我陶家有贵人来,当以最隆重的方式接待”。

    好吧,这一隆重,厨房就要忙活开了。

    进屋之后,仲逸首先想到初次来这里的一个‘规矩’。

    当时,程默也是在一起的。

    “陶老伯,还是老规矩,这点银子你拿着,否则,所有的酒菜,我们动也不动”。

    程默掏出一块银子放到桌上,满脸笑意:“如今,虽然战事结束,但军令却依旧算数,我们仲大人可是监军协理,理应带头”。

    陶老头微微一怔,那神情再明白不过:这,是不是有点见外了?我都将子女托付于你,竟然还这般客套?

    就是朝廷命官,也就不能没有个人情门户吧?

    还是一旁的陶雯儿知趣,她悄悄向一旁的阿兄吩咐几句。

    “爹,这银子你就拿着吧,不要让仲大人为难”,言语间,陶朔便将银子收了起来。

    皆大欢喜。

    “陶老伯,今日,我正是为上次托付之事而来,如今朝廷的旨意还未到,但仲心中有个想法,不知可否?”。

    一杯热茶之后,仲逸缓缓说到正题。

    陶老头立刻上前道:“仲大人尽管说,只要老头能做到的,一定照办”。

    一旁的陶朔与陶雯儿相视一笑:看来,爹爹是要将我们两个‘赶出’家门喽

第468章 家国天下() 
数日后,朝廷的旨意终于传到福建。

    顿时,驻军大营便有了新的话题,之前关于兵书的谣言,则淡了许多。

    谣言这东西,来的快,散的也快。

    不过,当日后某个时段再次传出同一话题时,人们往往还是能想起之前的一二来。

    至于那些只有一时热度的话题,若日后再无风无浪,那便是一阵风吹而过,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知对于那些‘有心’之人来说,平板三郎当初那句‘一本兵书、一万两银子’的许诺,会不会真的忘掉,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根据旨意:俞大猷、戚继光,及其他主要抗倭将领皆有所封赏,且他们当中大多人官职有所调整,确切的任命不日将会抵达福建。

    到时,他们便可走马上任。

    其余将士皆有犒赏,无论拨付军饷、粮草,亦或打造战船、兵器,皆是实打实的好消息,此次剿倭大捷,着实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此外,战马、兵甲等,皆由户部、兵部、都督府商定重新打造,只是朝廷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只能再向后推推。

    看来,那些对军备动过心思的人,真要被秋后算账了。

    当初的那番努力,确实没有白费。

    朝廷旨意向军中传达,军中一片欢呼。

    而对英勇千户所来说,他们的旨意则简单很多:整顿一日,明日清晨,即可回京。

    或许是因仲逸‘祖籍’在山东济南府的缘故,朝廷特意准许他在回京途中回乡探亲,为期十日。

    看来,他们二人的犒赏,是回到京城之后的事儿了。

    对仲逸而言,再能有十日的空闲,已是心满意足。

    如此一来,他便不用去浙江与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会和,只是这样的安排,却无法与师兄林宗武同行,只能回京之后再见了。

    当初的师姐,如今已经变成仲夫人,仲姝自然是要随仲逸一起回济南府的。

    之后,他们还要去凌云山,拜见师父凌云子。

    吴风之事已然如此,务必要请示师父之后才可安心。

    作为仲逸的铁杆跟班,程默自然是要随他同行的。除此之外,另外两名随从,也要跟着这位监军协理的仲大人,一通前往了。

    好歹也是个六品侍读,有三名随从,才像那么回事。

    此外,还有一个消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仲大人,离京之时,石千户给托我捎了一封书信,说是还有些差事要交代”。

    众人退去后,传旨之人特意将仲逸叫到屋内,书信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交给他的。

    严士蕃被抓了。

    当时,锦衣卫的人也在场

    快速浏览一遍,仲逸立刻将书信收起,与传旨之人寒暄几句,将他送出门外,自己则独自来到后院一块僻静之处。

    此刻,天朗气清、一碧万里,微风轻轻拂过,一股莫名的轻松与惬意油然而生。

    这样的天气,无论在海边,在林间,在山道,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

    二十三年前、陆家庄;十五年前、义中村;五年前、初次下凌云山,来到蠡县

    大丈夫立于世,家、国、天下,不求扬名万世、但愿不虚此生。

    “我陆家之事,终于翻过去了”。

    久久的,仲逸一声长叹: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

    因那次意外的穿越,莫名来到唐小丫所在的那个二十一世纪,从那以后,他便知道了原本想都未曾想过的事儿。

    于国于家,所要做之事,还有很多。

    大干一番

    ‘夫君大人,独自在此,是为何故?’。

    不知何时,仲姝从身后走来,一直快到眼前,仲逸这才缓过神来。

    “娘子,这次回乡探亲,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

    仲逸正欲上前牵住眼前这双手,才发觉师姐还是女扮男装。

    微微冷,这才急忙将手缩回去,若是被别人看到了,那还得了?

    虽已名正言顺,但仲姝平日里习惯了被叫一声‘师姐’,刚才那一声‘娘子’,与以往略有不同。

    仅是两个字,但她能明显的感觉到仲逸内心的震撼。

    “朝廷发生了什么事了?”。

    仲姝微微向后退去一步:“要不?先到师兄那里再说?”。

    仲逸微微摇摇头,将石成的书信递到仲姝手中。

    “娘子,此次回乡探亲,我们顺便回趟蠡县,回义中村、陆家庄”。

    仲逸再次仰望高空:“等一天,很久了”。

    仲姝环视四周,而后频频眨眼道:“那我是以仲夫人的身份去呢?还是如今的军士甲或乙?”。

    “你说呢?”。

    仲逸双手后背,目视前往,轻轻道了一句:“走,去看看师兄”。

    傍晚,陶家庄。

    处理完手头差事后,仲逸便再次来到陶家。

    此次与他同行的,不是程默,而是仲姝。

    陶老头领着陶朔、陶雯儿立刻迎了前来。

    他们身后,还有几名陶家人,是陶老头儿兄弟一家。

    这是要道别的节奏。

    “仲大人,这位小姐是?”。

    众人正说话之际,一旁的陶雯儿却盯着眼前的女子问道:“怎么之前从未见过?”。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向这边投来目光,似乎都在等着仲逸的回答。

    仲姝换过女儿装,大家早已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贸然一问而已,在他们眼里,仲逸才是真正要托付之人。

    “哦,这是我家娘子,从京城而来,到福建有些日子了,在县城歇息数日,听说抗倭大捷后,今日才到的大营”。

    “仲夫人好,见过仲夫人”,众人一阵寒暄,仲姝急忙回礼。

    大家说说笑笑,纷纷围坐而坐。

    片刻之后,陶老头站了出来,身后是他的两个孩子。

    “仲大人,朔儿和雯儿就托付于你,若能读书更好,若读书不成,就带在身边,只有能有一番作为,我陶家世代永不忘仲大人的恩情”。

    陶老头语重心长道:“家里都说好了,有我兄弟、侄儿在,我吃喝不愁,老头儿我读书一辈子,奈何才疏学浅、条件所限,年轻时的那点志向,也只能寄希望于两孩子了”。

    仲逸上前道:“此次陶朔协助抗倭有功,俞将军、戚将军将此事上奏朝廷,作为有功之赏,连同陶雯儿,他们二人去京城已被准许,之后的事儿,容我到京城后再做安排”。

    见陶老头激动不已,他的兄弟急忙吩咐陶朔抱来一坛酒:“今晚这顿饭菜,若是再给银子,就真的说不过去啦”。

    窗外月色弯弯,一如凌云山。

第469章 其乐融融() 
秋风习习、秋意浓浓,中秋佳节之际,扬州城中行人来来往往,沿街各家店铺颇为热闹,众人亦或置办过节所用之物,亦或走亲访友,乐在其中,忙的不亦乐乎。

    没有回山东济南府,仲逸带着仲姝,连同陶朔、陶雯儿,程默等随从,来到了江苏扬州府。

    这里是陆文氏的祖籍。

    城中一家崭新的院落中,此刻,正是一片欢声笑语。

    在扬州城买卖做的不错,陆岑得到老爹陆本佑的准许后,重新置办了这处宅院。

    老人家的意思很简单:家中孩子渐渐长大,尤其仲逸成婚之后,逢年过节回家,来的人多了,住的地方自然也要更加宽敞一点。

    陆文氏早已备好瓜果、茶水,厨房中鸡鸭鱼肉皆有,汤锅已是阵阵热气冒出。

    其乐融融。

    “孩儿见过祖父、外叔公、爹娘”。

    仲逸与仲姝向长辈们施礼。

    听说仲逸要回来,原刑部郎中文泰也特意来到陆府。

    隔壁小院中,程默、陶氏兄妹正陪几个孩子玩耍,陆一凡吵着要上街买灯笼,文泰的随从便带着他们出了大门、上街而去。

    无论程默,亦或那两名随从,皆是初来扬州城,陶氏兄妹更不用说,他们是第一次走出福建。

    早闻扬州城繁华似锦,所呆时日有限,岂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上街喽

    “果真是老天有眼,严氏终于倒了,大快人心啊”。

    得知严士蕃被抓捕的消息后,文泰与陆本佑一阵感叹:真是应了那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作为昔日刑部属官,他们二人对严氏的罪恶早就深恶痛绝,在任之时就曾屡次查找罪证,如今终于看到这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而更令他们欣慰的,则是仲逸虽入仕不久,却做到了翰林院的侍读。

    “逸儿啊,若时间允许,就回趟义中村、陆家庄吧”。

    陆本佑向一旁的陆岑夫妇说道:“如今,奸佞已除,也无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