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晚些就晚些,反正他只是个参军的随从协理。早到晚到几日,与战事干系不大。

    当然,按照新的旨意,真正的监军、右都御史文博远,看样子是不会离开浙江了。

    出了浙江,虽说受监军之托,仲逸暂行部分监军之事,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到了福建,他就是真正的‘监军’。

    如此部署,不由的引来一番议论。

    有人说,这是皇帝有意将仲逸推到监军的位置。

    只是监军一职需要德高望重,至少有一定的资历才可胜任,且大明以来,该职大多为御史、宦官之类的人担任。

    显然,仲逸这个小小的六品翰林,无论资历、品阶,都还差些火候,这才有了监军协理一说。

    既是协理,要求就简单多了,翰林院本就是皇帝的口笔,随行记录,抗倭之事牵扯方方面面,一个完整的记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皇帝意志的,翰林院无可厚非。

    这样的说法,绝非随意一说,有先例。

    而且,还不止一次。

    当初,保定府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尽管有人闹到都察院,但毕竟是一桩普通的命杀案,至少在当时来说,是这样的。

    正是基于多重考虑因素,当时还是翰林院编修的仲逸,既不是三法司的人,更没有钦差的头衔,只是负责此案前期的督办。

    讲白了,就是一个前期调查,最后还是要交给三法司。

    即便如此,朱厚熜还是派了一个刑部主事的樊文予、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石成,竟然是他的协理。

    后来,与逼近京城的鞑靼军谈判,去大同核查仇鸾怯战一事,同样因为仲逸的资历不够,最后才想出了个钦差副使的头衔。

    这个就有意思了,既然是钦差副使,那钦差正使呢?

    不用说,所有的差事,还得他这个副使来做,而且,同样有锦衣卫的人协助。

    此次南下抗倭战事,作为监军协理的仲逸,似乎又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种感觉,连别人都感受到了。

    想必办完这里的差事,再回京城后,类似的说法,就更多了。

    先不管这些啦

    “仲大人,前面是一个小县城,天色已晚,看样子,我们要在这里歇息了”。

    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指着前面一座小城,向仲逸说道:“相比戚将军的兵马,我们已经落后好几天了”。

    仲逸稳稳落座于马背之上,见石成于此一说,他只是微微回了一句:“也好,一切听从从石大人安排”。

    进城

    夜色降临,街上行人依旧,这个时间点,最热闹的莫过于酒楼、客栈、花楼之类。

    吃吃喝喝玩玩,这便是很多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儿。

    人群中,一队布衣穿着之人前行,他们步伐稳健、行动有序,细细看来,绝非等闲之辈。

    “大人,都准备好了,我们可直接前往”。

    一名锦衣卫校尉上前向石成禀报几句,而后低头拉起缰绳,众人立刻跟了上去。

    一水客栈?

    “去,把马牵到后院,所有的人,吃住,都在这家客栈了”,石成身后一名随从百户向众人喊了这么一句,大家立刻开始忙活起来。

    微微灯光下,仲逸不由打量着眼前的这家客栈:两层的格局,每层看上去也就是十几间屋子的样子,相比各个城中大大小小的可客栈。

    这个一水客栈,既算不得高档之类,但也绝非那种简易小店。

    进了大门,可以看到一楼一个宽敞的大厅,对门一侧一个柜台,大厅中摆着成套的桌椅,有人正在用着酒菜。

    看上去,真的很普通,一种来自客栈熟悉的感觉。

    “不用看了,都是自己人,这里名义上客栈,实际是我们锦衣卫兄弟开的,暗哨,负责打探这一带的消息”。

    石成拍拍仲逸的肩膀,一脸的轻松:“咱们上二楼,有个很不错的包间,好好喝几杯”。

    “兄弟们,该喝的喝,该盯梢的盯梢,到了下一处,轮着喝”,石成摆摆手,与仲逸缓缓上了楼梯。

    一楼一个特殊布置的房间中,一个狼狈的身影,被锦衣卫的校尉带了进去。

    “石大哥,咱们说好的,我可以见罗龙文,而且你还不能派人盯着,只要在锦衣卫的控制范围内,我随时可以去”。

    仲逸无心饭菜,眼下已离开浙江,正在去福建的路上。

    不用看,客栈里不会有左军都督府佥事、兵部侍郎,更无都司、卫司衙门的人。

    连同可爱的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老头儿,此刻,恐怕也正在浙江的大营中用着晚饭吧?

    酒菜很快端了上来,简单的两荤两素,一盆热汤。

    看上去再普通不过,只是两壶包装不错的老酒,绝对是十足的好东西。

    石成淡然一笑:“这有何难?楼下便是,只要你不嫌累,审多晚都行,我的人绝不会进屋盯着,此处里里外外都是锦衣卫的兄弟,他还能跑了不成?”。

    “饭菜倒无所谓,不过这两壶酒,是绝对要干了”。

    “咚、咚”两声,石成已将酒壶放到二人面前。

    端起酒碗,二话不说,仲逸打开盖子,满满斟了一碗。

    “痛快,什么也不说了,干”。

    仲逸知道石成海量,就这种小酒壶,他一个人能来仨。自己即便是发挥到最佳状态,也不一定是这位锦衣卫千户的对手。

    这酒喝的,简直就是要增添几分锦衣卫动刑前的感觉嘛。

第430章 肺都咳出来了() 
茶余饭后,再闲聊一会儿,该回家的大多已回家,街上行人渐渐少了起来。

    除那些只有晚上才热闹起来的地方,大多人家的窗户上已是一片月色。

    夜有些深了。

    秋之夜,夜风来袭,难免丝丝凉意。

    除各个方位的暗哨外,锦衣卫的人大多喝的差不多了。

    身为千户的石成,与仲逸对饮一番后,自己又勉强加了几碗,总算是尽兴了。

    此刻,他已倒在二楼那间单独的房间中,呼呼大睡了。

    “默大哥,你先歇息,我还有些事要处理”。

    仲逸见程默端着一个木盆,上面冒着阵阵热气。

    程默微微打个哈欠,嘴里却振振有词道:‘仲大人不歇息,我也不歇息,反正现在精神的很’。

    无奈的摇摇头,仲逸从桌上取来一张图纸递给他:“这是倭寇用的倭刀、战船,你好好合计合计,争取弄出一套比他们更厉害的来”。

    “好,这个好,总算有事可做”,程默若获至宝:“仲大人有事尽管忙,我今晚不歇了”。

    “仲大人,这边请”。

    一楼走道中,灯光有些昏暗,两名锦衣卫校尉左右站立。

    见仲逸走了过来,其中一人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我们千户大人说了,仲大人可随意进出,我们在外边守着便是”。

    “为这里添几盏灯,连同房间中,可好?”。

    仲逸顿顿神,环视左右,不由感觉一阵凉意,他微微笑道:“我这人,怕黑,文人嘛”。

    一名锦衣卫总旗单手一挥,几盏亮灯立刻出现在众人面前。

    “啪”,一声清脆的关门声,仲逸正面对着墙上一副字画。

    屋中顿时安静下来,静的有些可怕。

    明亮的灯光下,一个略带颤抖的身影缓缓坐了起来,披上一件衣服,揉揉有些模糊的双眼,眼前却是一个背影。

    看来,这觉是睡不成了。

    “这位大人,晚饭已用过,罗某正准备歇息,这是,有什么事儿吗?”。

    罗龙文也算久经江湖之人,被传唤,他不惧,被关押起来,他同样也不惧。

    不过,被锦衣卫传唤,由北镇抚司的人带到京城外,还是远在东南。

    这个老头,确实有些慌了。

    沉默不语,那个背影依旧在盯着那副字画,一副很简单的山水画。

    这个?

    罗龙文微微探道:“不是说,到了京城之后,再审的嘛”。

    这个背影微微一动,冷冷的墙壁似乎传出一阵声音:“谁说的?是谁说,一定要将你带回京城?”。

    咳咳,一阵咳嗽,罗龙文差点要咳出两块肺来。

    仅是要顺了这口气,还需要些功夫。

    被石成抓捕后,罗龙文一直被关在马车或房屋中,身子明显不行了。

    “敢问这位大人,是那个衙门的,刑部?都察院?”。

    罗龙文使劲耸动着喉结:“看样子,不是锦衣卫的大人,能否”。

    虽有数面之见,但毕竟时隔多年,况且当时也只是泛泛而谈,并未留下太多印象。

    仲逸的声音,罗龙文还是听不出来。

    “罗大人,事到如今,还指望严氏来救你?”。

    那个背影在墙壁前,似笑非笑道:“就是今晚,在这里结果了你,又能如何?”。

    咳咳,又是一阵剧烈的心肺之声,罗龙文太过用力,竟一下子从床上跌落下来。

    “噗通”一声,罗龙文瘫坐在地。

    “仲大人,没事吧?”,门外似乎听到异动,是一名锦衣卫校尉的声音。

    仲逸微微转过头去,不由的提高了声音:“不必在意,有事本官自会叫你们”。

    仲大人?

    这个姓不多见,锦衣卫中没有听过,刑部、都察院更是没有。

    这一转身,罗龙文依旧没有想起来。

    仲逸几乎可以确定:罗龙文并不记得自己。

    在罗龙文的概念中,一个小小的当铺东家,他见得实在太多,况且与仲逸接洽的,大多是罗龙文的管家罗二。

    后来罗龙文出事后,他便将自己多年心腹控制以外的店铺,全部盘出、归了原主,从此,那些买卖再也与他没有关系。

    “还是叫你一声罗大人吧”。

    仲逸缓缓转过身,一旁的木椅早已备好。

    落座后,他直言道:‘本官今日见你,是为三件事:通倭、贪墨、做恶鹰犬’。

    来者不善。

    罗龙文再次回到床边,慢慢的坐了下来。

    首先,这是一场较量。

    眼前就是较量的开始。

    “这位大人,朝廷有规制,审问朝廷命官,审问之人应着官服,报官名”。

    “呵呵,朝廷有规制,要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不得贪墨,为何有些人,就是不听呢?”。

    “看来,这位大人,与罗某是有些私人恩怨,或者说,是受某人的授意,对罗某逼供来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也不妨告诉你,于公于私,我都要活剐了你”。

    咳咳,罗龙文脑中一黑,如同晴天一道雷电,晃了一双眼睛。

    才开始的较量,显然,他已居于下方:连对方是谁,都没弄清楚,谈何知己知彼?

    “人身在世,做人做事,难免有得罪人的事情要发生,不知与这位大人,有何私人恩怨”。

    罗龙文勉强恢复了些神情:“若论公事,这位大人所说的通倭、贪墨之事,罗某人确实不解,至于说做严家的鹰犬,那也要与严阁老、小阁老当面对峙之后,再下结论”。

    泥鳅就是泥鳅,再老,还是泥鳅。

    狐狸还是狐狸,掉进陷阱,还是会摇尾巴。

    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罗龙文跟随严士蕃多年,知晓的事情不少,参与过的事儿,亦不在少数,若能层层剥开这层皮,定可以扳倒严士蕃。

    严士蕃翻船,严嵩还会远吗?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夜深了,仲逸决定给罗龙文提提神。

    “通倭之事,是你在严士蕃的府上亲口说的,还有一封书信,到时,本官自会交给朝廷。贪墨的金银嘛,比如说替人走门路,比如说开个当铺、药铺之类的”。

    仲逸望望门外,缓缓上前几步:“还有,很多年前,在直隶保定府蠡县,有个叫陆家庄的地方”。

    罗龙文脸上一阵青来一阵白,那种难受的感觉,简直让他怀疑人生。

    “时间来得及,慢慢想吧,不要着急自寻死路,家中老小大多还是无辜的”。

    “门外是锦衣卫的人,严士蕃曾陷害过一个叫沈炼的锦衣卫经历,他们,会好好照顾你的”。

    屋门再次被关上,添加的新灯被撤下,屋内又陷入安静之中。

    除了那偶尔一阵急促的‘咳咳’声

第431章 大军师?() 
东南,福建沿海,驻军大营。

    众将领入帐,总兵官俞大猷帐内议事。

    “据目前来看,倭贼主力极有可能在福建一带登岸”。

    俞大猷转身向戚继光道:‘基于倭贼之前惯用的伎俩,不排除还有小股倭贼在浙江沿海一带侵扰,以做疑兵’。

    戚继光微微点点头:“浙江留守的戚家军,足以应付,连同当地援军在内,炮台工事,兵力部署,即便倭贼主力,也无法轻易登岸,一旦开战,南北可互作增援”。

    如此甚好,众将士可安心于福建的战事。

    “沿海一带炮台皆已备好,待倭贼的船只进入射程范围,先以火炮狙之,靠岸之后,再使用弓箭齐射,如此,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俞大猷笑道:‘戚将军,头阵就由你们戚家军打,如何?’。

    俞大猷比戚继光年长二十余岁,同为名将,无论南北战事,二人皆有赫赫战功,如今兵力合为一处,绝对的强强联合。

    二人对兵器、战车、火炮等方面极有造诣,所用的阵法更是了不得。

    最大程度重创敌军,最大限度减少将士们的伤亡,是战前务必要考虑的。

    俞大猷如此一说,众将士纷纷点头。

    戚继光上前道:“俞将军,诸位将军,戚家军打头阵已不是第一次了,浙江没有遇到倭贼主力,此次福建之战,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海岸一带,加强布防,兵力交叉部署,互为犄角之势。

    众将来到桌前,一张大大的地图,开始详细部署。

    午后,军士来报,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的随从协理,翰林院侍读仲逸,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等率部前来,此刻已达军营。

    经过数日的‘静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