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将这些人全部抬出,非但不会触及到严氏,恐怕他们以后也不会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那好不容易得到的渠道就白白浪费了。

    “外叔公,孩儿觉得就目前情形来看,此次无法扳倒严氏,若仅仅对付罗龙文,无须如此大的周折”,事已至此,仲逸也只得将心中所想说于外叔公听。

    “这,倒也是个主意,至少稳妥些,只是如此一来,严氏恐怕就暂且动不成了”,文泰双眉紧锁,那神情分明心有不甘。

    从刑部郎中到都察院佥都御史,文泰自知他年事已高,这将是他在朝廷当差的最后一班。

    若是再耽误下去,恐怕日后就没有机会了。

    文泰缓缓转身,目光却落在仲逸身上,他思虑良久,心中最终有了主意。

    常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以仲逸目前的行事风格来看,若能通过捐纳入仕,再历练几年,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严氏如今正是得势之时,倒严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仲逸真能做了官,再有礼部袁炜的关照,他日必将是一股真正对付严氏的中坚之力。

    还要靠年轻人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已至此,罗龙文必须要出掉,否则仲逸在若一当铺的经历,将会成为他入仕的最大障碍。

    “逸儿,以你之见,此事当如何是好?”,接连数日明察暗访,文泰心中已有大概,但既然要历练仲逸,何不现在就试试看?

    果真是心有灵犀,爷孙俩还真有默契。

    仲逸直言道:“要对付罗龙文,又尽可能暂时不触动严氏,仅凭陕西孟县这位周知县就够了”。

    “哦?说来听听,这个主意倒是听着新鲜”,文泰见仲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立刻来了兴致,干脆稳稳落座,自己倒像个局外人了。

    “外叔公可令人严刑拷打孟县周知县,贪财之人,想必骨头也硬不到那里。况且他向罗龙文送礼是事实,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先入为主,审的时候就更容易了。

    只需一口咬定送礼之人已招供即可,心中有鬼,周至县必定嘴巴硬不起来。

    而朝廷为了整顿山西赈灾之案,必定会拿出几个像样的典范来,孟县向罗龙文送的财物太多,当地百姓又拼死相告,皇上定不会放过他”。

    仲逸继续道:“如此一来,罗龙文必要获罪,定个死罪也不为过,朝中自会有人认为他背后另有其人,我们偏偏不点破,圣上是何等睿智?他势必会对严氏有所防范”。

    “好,如此甚好,即便罗龙文被查办,他在京城药铺、当铺的事没有暴露,严氏只会换个人来管。那些礼单,还有从各地用来的财物还会继续下去”,问泰补充道:“他们认为这些事并不为外人知晓,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日后有机会,加上目前掌握的把柄,才可将严氏连根拔起”。

    “外叔公所言极是,孩儿正是此意,还请您老最后定夺”,仲逸见外叔公似乎并不反对自己的计划,心中立刻大喜。

    “这个不难,如今我在都察院,有那份血书,还有前段时间刚刚得到当地百姓的联名举报,上折子弹劾的理由足够”,文泰早有部署:“至于刑部那边,我之前那些同僚中有故交,他们自会鼎力相助,孟县知县想逃也逃不掉”。

    “若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仲逸心中终于可松口气。

    其实,他心中所想,还有另外一层考虑:不管如何,罗龙文是罗龙文,严氏是严氏,至少在明面是如此。外叔公没有与严氏公开抗衡,如此也会为他赢得几分安稳。

    文泰年事已高,仲逸实在不想让外叔公与严派彻底决裂。

    “到时外叔公只需一口咬定:当地百姓举报孟县知县周云陇,而后借助周云陇之口供出罗龙文即可。其他的不必多说,他严士蕃也无话可说”,仲逸几乎用央求的口吻说道:“孩儿实在不想让外叔公陷得太深”。

    经此一说,文泰心中微微一热:论谋事,仲逸所说并无不妥之处,论孝心,他更是够格。

    次日清晨,文泰立刻联络都察院同僚,对涉足山西赈灾贪墨案的几名官员上折弹劾,除了孟县知县外,还有一名知府与布政司属官。

    “微臣文泰联名都察院数名御史参奏:据山西孟县当地百姓联名举报,该县知县周云陇并,未将朝廷所拨赈灾粮款分发到灾民手中。去年以来,朝廷已明令:免去孟县三年税赋,但该县县衙依旧向当地百姓加征税赋”。

    朝堂之上,文泰此言一出,立刻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除了都察院与刑部的部分同僚联名支持外,其他文武大多沉默不语,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当此风口浪尖,嘉靖帝岂会心慈手软?

    当日朝堂议事之后,很快来了旨意:弹劾所指之人,全部关押起来,三法司着专人审理此案,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

    毫无意外,作为昔日刑部郎中,如今的都察院佥都御史,又作为亲临山西灾区的十五人之一,文泰当然参与其中。

    如仲逸所说,文泰等御史一口咬定:山西孟县知县周云陇之案,乃当地百姓所举报,此人在当地民愤极大,几乎所有人愿签名相告。在周文陇的住处搜出现银、珠宝,还有银票若干,正在核实当中。

    至于其他的,文泰并未提及,为的正是不打草惊蛇。

    这日午后,文泰一行数人来到刑部大牢,正是为审问孟县原知县周云陇而来。

    “打开,奉旨询问犯人”,文泰的一名随从喝道,牢头袁大头见来人是刑部之前的文郎中,他便亲自上前打开牢门。

第203章 小小反击(中)() 
“尔等全部退下,本官有话要问”,刑部大牢中,文泰向众人挥挥手,除刑部的一名郎中外,其他人立刻散去。

    随行的刑部郎中姓王,是文泰之前的属下,自不是外人,办差时至少两人在场,其他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二位大人,下官,哦,不不,犯官有冤,有冤啊”,孟县原知县周云陇看到文泰与王郎中之后,立刻跪地求饶。

    文泰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之人双膝跪地,满脸草屑之下竟有两行热泪,言语间见嘶哑了嗓音。

    仲逸说的对,像这等贪财之人,果真贪生怕死。

    无骨、无气节。

    “冤枉?孟县所有百姓都签名指正你的罪行,仅是在你府邸搜出的藏银就有三大箱子,你这要是冤的话,天下恐怕不会有一桩冤案了”,刑部王郎中厉声喝道:“就凭目前掌握的罪证,就够杀你一百回了,还想抵赖?”。

    官体,有失官体啊。

    “烦劳二位大人给捎个信,犯官求求你们”,周云陇见躲不过去,只得开始求救。

    “哦?还想请救兵?说,要给谁捎信?”,王郎中立刻取出笔墨,顺手在墙角一侧的破桌上摊开一张白纸,以备随时记录。

    “这?这个”,见刑部王郎中备好笔墨,周云陇这才清醒过来。

    毕竟曾是七品知县,签字画押的场面他并不陌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哎呀,二人大人救救犯官,只要二位肯手下留情,在下必有重谢”,狡猾的周云陇立刻不再提向谁捎信,反而开始拉拢起眼前的二位。

    不用说,他要向外捎信之人必是严氏。

    无论严家的势力,还是那点沾亲带故的关系,除了他们,还有谁能从刑部大牢里将他救出?

    其实,早在这之前,周云陇已托牢中的狱卒向严家捎过信,只是严士蕃此刻唯恐躲避不及,岂会出手相救一个小小的知县?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夫妻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远方亲戚呢?

    况且,还是一个犯了事的远方亲戚。

    看来,周云陇此次是凶多吉少了,这一点,想必他心中也很清楚。

    确切的说,这叫因果相报。

    周云陇闹腾半天,终于放弃了挣扎,他已两天颗米未进,想当初在孟县县衙时,他随便吃一桌都够普通百姓家吃一个月,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

    多行不义必自毙。

    “周云陇,你此次犯了重罪,当地百姓怨声载道、圣上更是对贪墨赈灾之案大发雷霆,若你真有点读书人的骨气,就做点正事”,刑部王郎中冷冷道:“亏你还做过一任知县,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二位大人,犯官此刻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还管他什么知县不知县的,只要能活命,那怕是一丝的希望”,周云陇双膝快速移动,顺势拉住王郎中的衣衫:“求求你们,给指条活路,在下定有重谢,重谢”。

    “朝廷律法你不知?罪犯若能检举揭发他人,可酌情从轻、减轻处罚”,一直未言语的文泰终于开口道:“当今圣上之威严,对贪官最是痛恨,若你真能检举他人,也算是为朝廷做了最后一件好事,没准还真能保住一条性命”。

    “检举?我检举,我要检举”,慌乱间,如同见到救命稻草,可话到嘴边,周云陇却不敢再说下去了。

    虽然严士蕃还一直未派人来给他通个信,但周云陇知道:这毕竟是他最后一步退路,若是将罗龙文揭发出来,那恐怕连最后一条路也没有了。

    “既是如此,看来我二人是白来一趟”,文泰随意叹道:“明日,你等就要过堂审讯,好自为之”。

    作为在刑部当值多年,文泰自然知道周云陇此刻还心存一丝侥幸,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火候还不到。

    “文大人,问完了?小的送你出去”,袁大头见文泰从这边走了过来,急忙起身相迎。

    在刑部这些人当中,袁大头对文泰颇为敬重,早年间他曾因聚赌被人告发,文泰曾为他求过情:念他只是一时犯错,其心不坏,平日当差也算尽心,一番周旋,最后也将事压了下来。

    这份情义袁大头一直铭记在心,加之文泰处事公道、办事稳妥,他对这位文郎中更是由衷的钦佩,是发自内心那种。

    “大头,过来,一会,你这样”,将狱卒支开,文泰借机向袁大头附耳几句。

    “是是是,下官明白,明白”,文泰频频点头附和。

    咳咳,这时刑部王郎中叮嘱道:“大头啊,你定要看管好这批牢犯,什么老虎凳啊、脚底生风啊、水米不进啊、一日不休啊之类的,千万不许使出来,人家只是个贪官,无非就是贪墨赈灾银,克扣百姓的存粮”。

    “明白,明白,小的一定办妥”,一位是刑部之前的文郎中,一位是现任的王郎中,二人同时叮嘱,袁大头立刻明白其中之意。

    一点就通:只要留一口气,老子非要将这个孟县周文陇整个半死不活。

    “我说周知县,老子平日里最恨贪得无厌之人,不过老子今日心情好,大家都在衙们做事,看你将死之人,奉劝你几句”,袁大头果真上路,文泰走后没多久,他便找个机会来到周云陇面前:“你的身后,恐怕另有其人吧?”。

    “还请牢头兄弟给条明路,周某给你磕头了”,周云陇见到救命稻草也要抓一把。

    “听说,你是个嘴上没把门的主儿,孟县的事也闹得沸沸扬扬,想必你那点事,家里人也知道不少,若是你这样死了,你那身后之人定要找他们灭口”,袁大头一脚踩在长木凳上,手中却是一条黑黑的长鞭。

    “若我将身后之人说出,那岂不是更要被灭口?”,周云陇此刻已彻底没有理智。

    “那未必,你若能将此人检举出来,他还怎么灭口?若是你身后之人背后还有靠山,再灭口岂不是露出马脚?”,袁大头意味深长道:“当然,若是这身后之人与你沾亲带故,那肯定不会殃及你的家人,但与你非亲非故之人就另当别论了”。

    这话说的,简直神了。

    袁大头一阵冷冷的笑声。

    周云陇再傻也能听的明白,只是从未经历过牢狱之事,原本已濒临崩溃的他,此刻那里能想到: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夜晚。

    次日,山西赈灾涉案犯官全部过堂审讯,其中当然包括孟县的周云陇。

    此刻,这位昔日的七品知县已是奄奄一息。

    “我要检举,我曾经向中书舍人罗龙文送过一万两的财物,只求他能在京城周旋”,周云陇咬咬牙,终于横下心来:“其中有玉石两块(日月相映)、字画一副(山水)、还有银票”。

    周云陇不傻:“他们不仁,老子也就无义,严士蕃不敢动,罗龙文非得要给老子垫背,至少他不会殃及我的家人了。至于严家,毕竟是亲戚,再说,老子也没有检举他们”。

    “圣上早有旨意:此案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若有人敢对我家中老小动手,那便是与此案有关。圣上一定不会放过他”,周云陇心中暗暗道:这牢头的话果真有道理啊。

    “来人,速将罗龙文拿下”

第204章 小小反击(下)() 
时节已至初夏,这个季节,本是绿树成荫、花红柳绿之时,而山西境内却是赤地千里、寸草难生。

    当地百姓祈雨盼水,无奈日日艳阳高照、骄阳似火,这般惨像如何叫人不心急如焚、煎熬难耐?

    然而,老天总有开眼之时,那怕是晚了一些。

    这日午后,天空阴云密布,地面狂风乍起,片刻之后天昏地暗,随后电闪雷鸣、微光频现,天地间一副山雨欲来之势。

    不知何时,风停了,取而代之则是倾盆大雨

    这场大雨整整下了一个时辰,天地万物、草木干土,终于迎来这场久违的畅汗淋漓。

    大雨过后,天朗气晴,一道彩虹高高挂在天际。

    “恶官被除,老天开眼、天降雨露,吾皇万岁、大明万岁,我们有救了”,当地百姓齐声欢呼,喊声响彻天地。

    这场大雨虽然来得晚了些,但一些作物还可耕种,对于耕农来说,田地、庄稼,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京城,都察院。

    “诸位,此次山西赈灾案皆已全部审理完毕,孟县知县周云陇等一干罪犯凌迟处死,罗龙文被贬戍广西浔州”,大堂之中,身为都察院佥都御史的文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