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阳帝国-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宰战场的利器,二十门主炮一起射击,竟然在敌人人堆炸出了相当壮观的场面。坦克手无所顾忌,敌人伤兵已然再次武装,龇牙咧嘴从过来,并没有什么条约可以保护他们。

    攻击机群从空中赶到,飞行员很简单地从空中分辨出敌我阵营,不仅仅是己方有坦克,还因为己方发射的曳光弹为红色,日军的则为白色。轰炸机仍然不敢投弹,飞向山谷支援正面战场,但是护航的p38战斗机勇猛地扑下来。飞行员当然知道敌我双方已经距离很近,不过他们很有把握将火箭弹打到日本人头上,这是一种准头远比炸弹好得多的武器。他们也急着把这些累赘先发射出去,这样万一敌人战机来临可以以较高速度应战。

    天空中呲呲的白烟乱飞,火箭弹没头没脑大下来。打的日军根本无法阻止防御。坦克趁势冲进敌人阵地。这里的敌人完全不具备反坦克能力,只能嚎叫着冲过来撞子弹。机枪手看着那些抡起拐杖,一瘸一拐想砸坦克的家伙,排头扫去。驾驶员有时候会选择稍微转弯从敌人身上碾压过去,但是这样冲撞,血肉会喷溅到观察镜上很难清洗,所以有些驾驶员也会避让这些疯子。

    徐冲部队绕行到敌人侧后,精心埋伏下,等着敌人仓皇从自己眼前撤退好狠狠打一通,这是他预见到有用的合理战术,但是并没有敌人退过来,敌人已经到了完全丧心病狂绝不对退让的地步,超越了现代战术可预计的范围。

    但是侦察兵发现向反方向,一群带着反坦克枪的日军正靠近,很快就要从眼前过去。没想到日本人饿着肚子,穿山越岭,还能把这么笨拙的武器带到这里。当然不能把他们漏过去祸害坦克。

    中国军队坦克在林间留下了履带痕迹,一直是乎船越心头病。他留着这支装备反坦克枪的部队,没有投入正面拔除机枪阵地的作战,就是等着中国军队的坦克出现。他也预料到坦克多半会从侧后包抄自己。他当然预料不到敌人还能迅速在坦克前面部署步兵,这个时代,很少会有人把步兵和坦克分开并且让步兵跑到坦克前面的,非但超越日本人常识,也超越了闪击战思想。

    日军支援部队企图在丛林里躲一会儿,避开天上乱飞的美国飞机。他们竟然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徐冲部队。

    徐冲的这支部队大部分由横断山附近的好战山民组成,光民族就分七八种,是褚亭长为了对应斯利姆用克钦人组建的钦迪特部队,而组建的属于自己的山地部队雏形。山间隐蔽是这些猎户们无需训练就会的本能。这些人用鸟枪射杀野猪和鹿时,需要悄悄抵近到十到二十米距离,而野猪的警惕性远比日本人要高。对于他们来说,浑身挂满布片的伪装服只是一部分,真正融入森林的要义在于控制呼吸动作。

    日军等着飞机飞远,咋咋呼呼站起来,继续扛着武器向前走。走在最后的日军狙击手嗅到了哪里不对劲,慢慢减慢了步子开始观察四周。

    浑身披着树叶子的日军狙击手,永远是徐冲部队的首要目标,狙击手对狙击手的恨,是超越一切的。他们远比拿着军刀的军官优先。即使有一名少佐带队在前面走,也是如此。

    路边的灌木丛突然活过来,它试图从背后用砍刀抹了日军狙击手脖子。日军也不白给,听到不对劲转身用步枪格挡,竟然挡过一击。另一边潜伏者起身,用斯登冲锋枪将两名日军扫倒。日军纵队突然遭遇到交叉火力,顿时大乱,可恨对手自动火力极多,根本无从招架,半分钟内这股日军就被全部撂倒。开战前,参谋部连同陆军大学,讨论过设计适合丛林作战的新装备的问题,当然因为要花钱,触及到陆军禁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能见度不高,极易遭遇战的丛林地带,正好适应刺刀见红的战法。既然种下这个因,也就别怪此刻收获这个果了。

    这功夫坦克隆隆从前年冲出,向着敌人指挥部杀过来。船越指挥部看到敌机扑过来,早就开始撤离,他们分散成几股开始往森林里躲。

    正面日军完全不受影响,他们猛攻迅速前进到50米距离,遭遇到了密集射击,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按照常规,日军会停下来挖掘战壕,慢慢推进到投弹距离,但是他们显然不想再等。士兵们趴到地上利用同伴尸体为掩护,不断向前挺近。地面上尸体堆积起几尺高,大大妨碍了防御方的观察和射击。给了敌人蠕动过来的机会,日军推动尸体向前滚动,跟着紧贴过来,也不管尸体里还有一些半死不活的自己人。中国军队的迫击阵地突然哑火,这些炮以每分钟十几发的极限速度射击太久,此刻就是浇水也无法有效降温。部分风冷机枪也遭遇到了同样问题。这正是日军等待的时机,日军指挥官意识到敌人火力间歇出现,立即将手上一个大队投入进攻。日军预计冲过这道防线,敌人就垮掉了,可以紧跟着他们进入最后防线,战斗就胜利了。

    预备队的投入,给日军打入强心针,他们继续向前匍匐前进。终于到了可以投弹的地步,这样一来火力密度一下子可以在某些局部压到丢手了,很快就有几个较突出的火力点被摧毁,机枪炸成零件。

    褚亭长在空中提醒何必胜,切勿恋战,到了后撤的时候了,他眼见敌人已经逼近,继续作战就被咬住死缠烂打了。何必胜依照计划,下令部队逐次后撤,始终由于与敌人保持了一段距离,进行交替掩护,果然没有如刚才那样被咬死,日军并没有占到便宜。

601反舰导弹() 
半履带车的机枪压制住了敌军迅速靠近。部队迅速通过交通壕向后转移,将能带走的武器全部搬走,此时半履带车已经堆满了树枝,准备引燃。

    这些车辆在山谷里机动不便,何必胜将其部署在这里原本就是大错特错,褚亭长将错就错,将其组成一道日军没有预料到的防线,进行临时阻挡,硬是将敌人趁势咬住中国军队的计划打乱。日军开始猛攻这些车辆组成防线时,车上士兵将能带走机枪带上撤离车辆,离开时,点燃了汽油。七十辆战车首尾相连,开始燃烧。天上飞过战斗机,清楚地看到了山谷中的火龙阻挡住了日军。现在中国军队撤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已经杀伤了超过3500名以上的敌人,第31师团的主要战斗力,已经消耗殆尽。现在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此时褚亭长已经在返航途中,他心里没底能捆住这股敌人,他真正担心的并非眼前敌人,而是背后的敌人救援部队,目前若开杀过来的49师团完全没有动静,听不到其电台活动,美英飞机不间断飞过森林上空也没有发现动向,日本人行动诡异,所以这是绝对不能看做让人安心的信号。

    按东方军事思想,如果敌人真来不及救援,应该大量使用电台进行呼叫,以假示真,这样谜一样的静默,反而让褚亭长感觉有鬼。他装神弄鬼多了,看谁都有鬼。不得已,他拉下老脸,请求美英美英立即空投下侦察兵,保障自己部队后方安全。这样一旦敌人从背后靠近,他至少来得及撤军。歼灭敌人个把师团并非他的首要目标,保存实力才是首要的。

    史迪威也很担心这里的情况,他急迫地需要褚亭长的部队,替他打开反攻缅甸的局面,不希望这支部队收到损失。

    原则上,把美军人员扔到敌占未知地域是不可行的,但是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增员中国军队。政治上的考虑,日军大本营正准备在澳大利亚发起登陆,他们的海军暂时放弃孟加拉湾,就是为了集中运力,保住澳大利亚攻势。因为在大本营看来,澳大利亚的战略地位更重要,而且孤悬海上,比印度要容易占领得多。他们在缅北采取的策略,改成了增兵拖延,预计将兵力增加到10个师团组建一个方面军,用来抵挡盟军进攻,一直到澳大利亚战事结束,再回过头来展开反击。

    华盛顿给史迪威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他势必拖住敌人更多兵力和补给,也就是说他必须帮助褚亭长冒险。现在他豁出去了,立即着手将一些具有发报能力,却来不及接受丛林战训练的美国军人,扔进地图都不完备的若开北方丛林里,这意味着这些人中可能有一半无法活着走出这片原始丛林,但是他太迫切想知道下面的情况了。

    同一时间,九州鹿儿岛东侧海军靶场。牧野与浅野并排坐在一起海滩上,看着海面。他们能坐到一起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和解,而是因为牧野主持的新式武器的第5次试验,前面4次全都失败。牧野改进了弹体更改了操控方式,但是他预测这枚指令遥控火箭,今天也很难中靶,不过他要的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

    由于为发射架上的火箭弹加注液体浪费了太多时间,天色都已经渐渐暗淡下来。空技厂的技术人员建议牧野放弃今天的实验,改到下星期,但是被牧野断然拒绝。他下令靶船开灯,增加能见度。他不想再浪费时间,因为打捞春日丸的工作也必须由他主持,而这里的武器项目在他离开前,最好有所进展。可惜的是,整个项目中能够理解他对这种武器意义的,凤毛麟角,而帝国大学的学者又流于理论,所以并没有找到能够交托工作的人。浅野当然不在他的视野之内,因为浅野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工程素养。

    今天要试验的火箭已经被命名为樱花弹,不知道上层谁起的名字,看来历史即使改变也有一脉相承的部分。可以看到发射架上那枚圆滚滚的导弹上方,有一个凹槽,那里是驾驶员的位置,虽然有人驾驶自杀弹被他说服了山本,强行叫停了。但是海军正在流水化生产的这批导弹上,都预留了驾驶员舱的空间,以备牧野的计划失败,好继续搞自杀武器。

    按照他的想法,这枚导弹的实用阶段,是利用新式雷达探测海上目标,并通过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第二阶段要能够从空中发射,并通过飞机装载的雷达越过地球曲率,发现更远的目标。

    海军刚刚利用缴获的英军雷达在开发类似的米波雷达,但是大本营横插一杠,希望开发一种既能对海测距测角,又能对空测向,最好还能进行通讯的多用途电探,这种瞎胡闹使得进度减慢。牧野提出,不同门类的雷达必须分开,这些功能不可能通过一部1。2米波长雷达完成,但是海军也觉得军舰顶着太多奇形怪状的天线,就无法安装巨大的光学测距仪了,而且重心上移,会影响舰船的复原性。

    所以今天他实验的,仍然是一种光学瞄准,经由人工指令操控的火箭。事实上,用21世纪的眼光看,他主持的这项工作进度是惊人的,一号弹炸在发射架上,二号在空中乱飞掉到控制台不远处,三号能够沿着测量角飞向目标方向一公里,掉入海中;四号将这个距离扩展到了6公里。距离12公里外的目标,其实已经不远。但是海军对速度仍然不满意,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志愿者驾驶这种东西撞击敌人,山本已经被澳大利亚的敌情逼的要吐血,他迫切需要一种新式武器一劳永逸消灭美舰队。

    “你这个东西试了那么多次,怎么还是这个熊样?加装个燃料这么久,怎么实战?”浅野不耐烦地说道。

    “你对工程一窍不通,这并不是实战化的武器,而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工程样品。如果不是弹体上面留了这么大一个缺口,弹体重心设置会简单得多。进度也不会一拖再拖。”

    “我真不明白你搞的什么鬼?”浅野不客气地批评道,“既然还需要人操,为什么不让海军把他们设计成自杀机,直接由士兵驾驶冲向目标,立即可以投入实战。”

    “那样日本仍然会战败,我要的是一个可以有效操控的成熟弹体,即使仍然需要光学跟踪,但是只要自动驾驶仪和指令控制这两套系统成熟,将来通过中央处理器,整合雷达将会十分便利。”

    浅野摇了摇头,以示听不懂他说什么。

    海岸边,有人向牧野挥了挥帽子,示意加注燃料完成。

    牧野拿起望远镜观察远方的靶船,这是从上海缴获的英军海燕号炮舰,因为触礁一次无法修复,海军决定拿它充当靶船。它停在了12公里外,上面打开了照明,以便射控人员能找到。

    发射架附近人员开始撤离,后方50米的射控台开始发射前准备,发射指令由电缆传达。整个操控组由四个人组成,由于无线电高度仪仍然停留在设计图纸上,所以飞行高度也需要一个人手通过手轮来控制。

    射击原理为三点法,瞄准系统、导弹和目标始终保持一直线,直到撞到目标。射控观察由一台25倍光学测角仪担任。射手需要不断操作手轮,使得导弹保持在中心位置上。完成控制,对操控手要求极高,稍大的动作,就会导致导弹乱飞或者直接栽到海里。可靠的雷达还需要等待过关的磁控管量产,目前是所有短板中最关键的。即使打捞出春日丸,也无法补上这一课,所以必须靠本时代处于三流技术国家的日本自己迈过这个坎。

    浅野不以为然地抽起烟来,全然无视这个地方方圆一公里内严格禁烟。牧野不理他,下达了实验命令,肥胖的火箭骤然点火,划过发射架,飞向天际。为了不重蹈覆辙,他重新设计了发射方案。初始阶段,导弹升空至200至500米高度,由跟踪人员保持角度对准即可,在计算距离过一半后,再下降高度,寻求撞击目标横截面。虽然仍然是人操,但是将来雷达指令操控的雏形既是如此。春日丸上,由大量防水包装的4至16位中央处理器,能捞起一包,大约就有1200片,经过简单编程,足够他将这一年来东拼西凑的技术整合起来。当然最低的门槛,他需要一种可以横向静稳定的飞行器。因为简单编程不可能解决复杂飞控问题。

    火箭飞向目标,射控组一名成员不断念出一个倒计时时间,提醒操控手降低高度的时机。这枚火箭可以在150米高度保持比较稳定的飞行,但是150米高度必然飞跃目标,所以只能在最后阶段降低高度至20米以下,这需要操控者手上的功夫。这些操控人员并没有模拟器可以反复训练,并且不断被上级告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