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少- 第6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太平,岭南以南,还有部落经常作乱,南方那边时常还发个水什么的,尤其到了雨水多的季节,长江两岸的州郡,过日子都是提心吊胆的,每年朝廷都要拨调钱粮疏通河道,李二陛下有时候也想,难不成就没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了吗?

    除却这些事情之外,玄世璟还说过,西方极其富饶,要大唐全力发展水师,贯通东西方海上的丝绸之路,未来的时代不再局限在这片偌大的土地上,有更广阔的天空与海洋。

    玄世璟的话,让李二陛下心驰神往热血沸腾,只是李二陛下知道,这些事情,尽贞观一朝,是无法完成的,这样的话,大唐就更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者。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储君,自李二陛下登基之后,就被封为太子,从小到大,都是按照大唐储君的标准来培养的,一直到了现在,东宫仍有谏官,规范太子的举止言行,这是李二陛下的拳拳之心。

    但是任何一个人,在别人给既定的路线之上规规矩矩的活着,是会压抑的。

第六百七十五章:不复当年() 
    或许现在的李承乾就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坐了二十三年的太子了,一切都按照李二陛下的期望和大臣们的希望的样子,活到现在,在李二陛下眼里,李承乾是继承他的合格的儿子,在朝臣的眼里,李承乾是继承大唐皇帝位子的合格的储君。

    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没有人在意过李承乾他内心的波澜。

    小小的波澜最后也是会发展成惊天的风暴的。

    就比如在这次的事情当中,用长孙无忌的话来形容李承乾,那就是鬼迷心窍了,可是正是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李承乾在这次事情的心态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每个人心里都敬着一个佛,也关着一个魔。

    有人能将自己心里的魔关一辈子,这样的人着实不容易,有的人心中敬着佛,若是没有意外,这尊佛他可以一辈子敬重下去,但是人生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或大或小。

    说到底,最后结果如何,还是要看自己,看自己心里关着魔的牢笼够不够结实。

    “辅机,你就没有什么想要对朕说的吗?”说了这么多,李二陛下终于切入正题。

    长孙无忌站在李二陛下身后,站直了身子,拱了拱手:“有些话,臣可以说,有些话,臣觉得,不能说。”

    “哦?辅机说出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呢。”李二陛下笑道:“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辅机可不是这么说的。”

    “当初的陛下,也不是今日的陛下。臣斗胆。”长孙无忌回应道。

    “哈哈哈哈,辅机这话回的妙啊。”李二陛下脸上带着笑意,只是笑着笑着,眼中却是涌现出一股悲伤,没有被任何人看到。

    李二陛下站在宣政殿门口,看着前方巍峨的含元殿,肃静的大明宫中,无论是房檐回廊海慧寺亭台楼阁,都极为大气,大气之中也不乏精致,每一处,无不彰显着皇权的威严。

    人们对于皇权总是敬畏的,但是只有走到了这个地步,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才会明白,坐在这个位子上是有多么的孤独。

    自古王者称孤道寡,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当年军营之中,把酒言欢,无话不说,那时候他们是兄弟,等到李二陛下坐上了皇位,他们之间就越来越像君臣的模样了。

    李二陛下的心思,长孙无忌无法都猜透,而长孙无忌也不再是有话可以都对李二陛下说的臣子了。

    这种变化也是必然的。

    李二陛下在对待功臣上,已经比前朝那些帝王要好的多了,但是仍旧是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李二陛下在这个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了,许多事情他心里一清二楚,但是有的时候,在偶尔的一瞬间,人变得感性起来,还是贪心的想要回到当年的样子,但是谁都知道,谁都清楚,过去的,回不来,已经变了的,更是回不来。

    “辅机,你我少年时便相遇,那会儿,朕还是单纯的李家二郎,想着入朝为官,尽自己所能,造福百姓,后来的形势,你也看到了,有时候,是朕一步步争取,有时候,是朕被一步步逼到一定的位子上。”李二陛下说道:“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么多年来,你是朕最为信任的人。”

    长孙无忌只是躬着身子站在李二陛下背后,并没有回话。

    单纯的只从李二陛下的年纪来说,现在李二陛下的年纪,可以说已经是走完了人生的一半了,可以说李二陛下的这前半辈子,经历过平静无波,经历过波澜壮阔,十几岁便独自领兵征战,一直到三十五岁的时候,天下太平,四海安定,万朝来贺。

    对于寻常人来说,李二陛下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他的传奇,也并非是他一个人铸就的,天策府的诸多文臣武将在旁,助其成事,而长孙无忌在这帮臣子之中,当居首功。

    这个殊荣,李二陛下也丝毫不吝啬的给予了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长孙无忌位于第一。

    “辅机觉得,如今的太子如何?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太子能否挑得起这大唐江山?”李二陛下直接了当的问道。

    德义听到李二陛下说出这话,默默的将宣政殿周围的宫人都遣退到了一边儿去。

    丹药的事情经过这几日的查探,德义心中多多少少的也知道了一些苗头和风声,但是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将宣政殿里头还有陛下寝宫之中的这些不干净的宫人都送走。

    在天子身边儿伺候,早就该有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觉悟了,若是不守规矩,被弄死也是活该,现在关于这些人,也就是比下仁慈,没有要了他们的命,只是都撵出了皇宫罢了。

    “太子殿下地居嫡长,仁孝纯深,从小便是在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的教导下成长,熟悉儒学经典,又跟在陛下身边儿这么多年,学着处理国事,从先前的几次代陛下坐朝理政来看,臣觉得,太子殿下作为大唐的储君,无疑是十分优秀的。”长孙无忌说道。

    “储君是未来的帝王,虽然只是时间上的早晚,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朕当年情况特殊,不能与现在一概而论。”李二陛下自嘲一笑。

    当年的李二陛下虽然当过一段时间的太子,但是实际上,自从李二陛下坐上了太子的位子之后,干的都是皇帝该干的事儿。

    因为那时候先皇已经不理朝政了,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太子定夺。。。。。。所以严格来说,李二陛下的太子的名头,实实在在的,也只是个名头而已。

    “陛下可是对太子有什么不满之处?”长孙无忌尝试着问道。

    长孙无忌觉得,陛下不可能好端端的就这么着急莽荒的将自己召进宫,十有**就是为了丹药的那件事儿,虽然与陛下在一起说话的时候,自己极力阻止陛下说出这件事儿来“难为”自己。

    可是现在陛下不说了,看陛下的态度,长孙无忌反而不好受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既是君臣,更是父子()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承乾是朕一手培养起来的,是朕钦定的大唐太子,是大唐未来的皇帝,是朕的接班人,从小到大,朕对承乾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关于丹药一事,涉及到了李承乾,李二陛下承认自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自己疼爱培养了多年的儿子做出这种事,李二陛下觉得自己被“背叛”了,但是在觉得自己被背叛的同时,也在为李承乾的这些小手段而叹息。

    若是手段高明一些,李二陛下或许也不会如此了,虽然心里不是滋味儿,但是太子手段有进步这是件好事儿,所谓手段,见得人的,见不得人的,都是一个帝王必须要掌控的,能不能用到是一说,能不能了解又是另一说了,即便用不到,也要学到才是。

    而现在回顾一下关于丹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着重看看这件事的过程,手段真高明不到哪儿去。

    坐了这么多,除却徒劳无功然后搭上两条人命之外,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虽然这件事情是太子的过错,但是没有出什么大事儿,天底下没有爸爸会讨厌自己的亲儿子的,即便是儿子偶尔做错了一件事,作为父亲,除却原谅他,还能怎么办?

    皇家也是如此,皇子只要不犯下滔天的罪过,身为皇帝的父亲,也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不然皇室的子弟之中,也不会出现李佑和李愔这样的人,李愔的暴虐,李佑的叛乱,说白了就一句话,都是李二陛下给贯出来的。

    从小儿不教导,长大了,做了这么多荒唐事,回过头来想要教导,却已经晚了。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李愔的老师教导李愔,都已经快要把命给搭上了,奈何人家是皇子,李愔的王府之中走一遭,就跟鬼门关里转一圈儿然后出来的感觉是一样的,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李愔这个学生却是死在了念过古稀的老师前头。

    不过,在李二陛下心里,这条准则可以用在其它人身上,但是李承乾不行。

    就因为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在这件事上,李二陛下现在心里十分难受。

    在东宫的书房外头听到太子与身边儿内侍的对话,李二陛下心里就怀疑了太子,此时的怀疑不过四五分,但是方才与长孙无忌说话的功夫,长孙无忌一直在刻意回避自己的问话,回避这个问题,那么李二陛下对于李承乾的怀疑,就从四五分上涨到了七八分。

    到了这个时候,李二陛下心里已经确认,丹药的事情是与太子有关系的,结合先前所查出来的蛛丝马迹,拿来一印证,结果一目了然。

    长孙无忌见到这样的李二陛下,闭上了眼睛,心里暗叹一声,太子殿下,老臣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从始至终,长孙无忌在李二陛下面前就没有说过李承乾一句坏话,关于李二陛下想要问的丹药的问题,也都找个别的话题给圈过去了,他自己,不会触碰这个话题,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来决定吧。

    与李二陛下在宣政殿外站着,站的功夫久了,再加上心神思绪不宁,现在的长孙无忌,竟然感觉到有些疲惫了。

    之前比这更累人的事儿,长孙无忌也做过,现在猛然间出现这样的感觉,长孙无忌自己也都吓了一跳。

    现在的长孙无忌,可正是风风光光位于人生巅峰的时候,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点儿别的什么事儿。

    从长孙无忌的反应之中,李二陛下能够读懂一些事情。

    两个人,君与臣,或许到了现在,谁都看不透谁。

    即便是能看透,也不过只是看些皮毛罢了。

    但是相互都知道,心里想要的是什么,能做的是什么,不能做的是什么。

    人的心思就好像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一样,不管如何,谁都不曾真正的看清过谁,看透过谁。

    “承乾坐在这个太子的位子上,也已经有二十三年了啊,朕清楚的记得,当初立承乾为太子的时候,他才是个八岁的孩子,坐了太子之后,每天都要在陆德明与孔颖达的教导下读书,上午读书,下午习武练习骑射,到了晚上,还要温习功课,一天到晚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当初即便是朕去见承乾,也不过是抽出空来与朕说几句话罢了,这一晃眼,都这么长时间了,当年八岁的孩子的孩子都不止八岁了。”李二陛下感慨道。

    其实李承乾的担心也是多余,对于这件事儿,本来就不是能够张扬出去的事情,以李二陛下的心怀,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儿就要将太子的位子易主,废太子是不可能废太子的,顶多就是给些惩罚,让太子长长记性罢了。

    但是虽然李二陛下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在作为臣子的长孙无忌心中,虽然大致能够猜到结果,但是是万万不敢表现出来的。

    说白了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仍旧是陛下自己的家务事,自己家的儿子没有教导好,虽然这对父子的身份不凡,寻常时候在朝堂上也拿着“皇帝的家事就是大唐的国事”这样的借口经常用来回驳陛下,但是也得看这是什么时候,什么时机,不顾时机卵用借口,除非嫌弃自己活的不耐烦了。

    人的年纪越是大,就越是谨慎,没了当年敢做敢闯的那股子劲头了,因此老一辈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将来的天下、庙堂都是你们年轻人的。

    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人有寿尽之时,再怎么厉害的人物,到最后都的告别朝堂。

    当年名满天下的房谋杜断,现如今也只剩下了房玄龄一个人,也快到了年纪了,听说最近有要请辞的苗头。

    房家的两个儿子都挺出息的,能够独当一面,房玄龄这个时候若是退出朝堂,倒也正是个好机会。

    至少房玄龄现在退了,陛下会将一些赏赐,都放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

第六百七十七章:用意何在?() 
    长孙无忌想想自己家的儿子,心里不住叹息一声,但是好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若是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的儿子铺好路,长孙家倒还有指望。

    “辅机在早朝之后,见过璟儿吧。”李二陛下问道。

    长孙无忌只能应声:“是,臣见过。”

    这问题既然陛下已经问出来了,那肯定是得到风声了,自己见玄世璟,或许是被宫里的人看到了,然后告诉了陛下。

    “辅机什么时候与璟儿亲近到一起了。”李二陛下笑问道。

    “臣与玄大人同朝为官,退朝之后说两句话,也算不得太过亲近。”长孙无忌解释道。

    李二陛下闻言,只是笑了笑,也没再多问,他自己也知道,从长孙无忌口中想要问出什么来,只要长孙无忌自己不想说,他是问不出来的。

    将长孙无忌召进宫来,一是不给太子反应的机会,二来也只是为了看看他的反应而已,即便问题没有问出口,李二陛下也能从两人之间的气氛之中读懂很多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