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十年代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七十年代小日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身为大楚王朝的齐妃一朝梦醒成为七十年代初刚刚结婚的韩秀英从锦衣玉食到杂粮野菜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如何让自己适应过好现代的生活
 90882

第1章 换亲风波() 
早春二月微风习习,开得早的花已经向人们绽放了自己的美丽,绿树新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和煦的阳光洒在人身上,感觉暖暖的。但是这一切好像都和韩家老大无关,蹲在院子里沉着脸,薄唇微抿,一言不发的修理手中破旧的竹篓。

    一个梳着两条大辫子,眉毛细弯,眼睛黑亮,鼻子小巧的脸颊圆润,长相十分秀气的女子正细声细气的在旁边央求着“哥,你就同意我嫁给徐明海吧,我觉得徐家挺好的。”

    “好什么好,这婚事不行!”韩家小妹还没说完,韩家大哥韩岭就打断了。

    韩秀英是真的觉得这门婚事不错,“大哥,徐小溪人很腼腆,性子不错的。”

    “啪”韩岭冲地上摔了手里的竹篓,“她人怎么样关我什么事!”韩岭连竹篓都没管,站起来拿起院墙上竖着的锄头就往外走,脸色十分难看。

    竹篓在地上弹起又落下,韩大哥吓得韩秀英心头一跳。长这么大,韩秀英只见过一次大哥发这么大脾气,那还是发生在三年前。

    大哥本来说好的亲事,双方都谈好了,婚礼前,女方来家里商量办事和大哥说:女孩子早晚都是要嫁人的上到初中就行了,干嘛还让上高中呀,直接在家干活孝顺父母两年不是更好。

    当时大哥直接就不同意,说妹妹韩秀英是一定要继续上学读高中的。女方拿婚事威胁,村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门不错的婚事,劝着韩家答应,那时韩大哥就发了很大的火,宁愿不娶也要让妹妹继续读书。

    韩秀英看着大哥急匆匆往外走的身影心里止不住的难过,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哥哥。

    大哥不仅上过高中,识文懂字,还温和有礼,有韩家人特有的弯弯秀眉,黑亮幽深的眼眸,比村里大多男人都白的肤质,虽然长得高瘦,显得有些单薄,但是看着斯文。

    当年韩岭在大梨树村十分受大姑娘小媳妇的欢迎,但是四年前在生产队干活拉石头填沟的时候,由于石头没装好,车翻了,被砸在了下面。

    命虽然保住了,但是腿却落下了毛病。

    “英子别管你哥,他可能去自留地了。”在院子西边收拾草药的韩父看着儿女闹嘴,心里也不好受。

    已经五十多岁的韩父,面色黝黯黑黄,皱纹交错,一脸的风霜,看着就是典型的老农民。不过那双显得绿黄的手,显得他又和一般的农民不同。韩父是村里的赤脚大夫,除了做农活,平时还给村里看个头疼脑热的。在这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韩家的日子在村里并不难过。

    但就因为韩岭腿的毛病,这几年说的婚事并不顺利。

    韩秀英并没有因为哥哥的态度就打消换亲的念头,这几年看着父母为哥哥的婚事操碎了心,心里也很焦灼。

    她并不是有多大胆子的人,和韩岭一样性子都像韩母,十分温和,平时很听哥哥的话,但这次她觉得无论如何都要促成亲事。

    大哥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徐明海的名声在徐家寨传的并不好,听人说十八十九岁的人了,还整天上山下河乱寻摸,平时在地里干活懒懒散散的。

    但是韩秀英不在乎,村里又不是没有这样的男人,只要自己嫁过去盯得紧点,自己也好好下地干活,苦点累点日子还是能过的。最重要的是韩秀英觉得自己哥哥不能错过这次婚事,徐家小妹徐小溪是和自己在一个学校上的高中,人很腼腆长的也十分耐看,配自己哥哥正好。

    韩秀英不怕吃苦受累,她怕他哥哥会像村里的蒋老五一样,年轻的时候当误结婚,到最后越拖说的亲事越不好,最后蒋老五取了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

    而且据村里碎嘴的婶子说那个寡妇对蒋老五并不好,现在在村里见着蒋老五,每次都低着头,明明才三十岁的人,看着却像四五十岁的人。

    韩秀英觉得牺牲自己一个换一个可以和大哥好好过日子的嫂子,解决父母心头大事,这很值得。

    吃完中午饭韩秀英单独的拉着韩母给她讲徐小溪有多好,哥哥都二十四的再不说亲有多坏,满脸憔悴的韩母这几年没少为儿子的婚事操心。

    不能牺牲女儿的幸福,但儿子的婚事确实是一大难题。

    四年前韩岭受伤后不仅原来的亲事退了,后来来家里说亲的,不是女方性子有问题,就是冲着聘礼来的,要的聘金很高。甚至有的埋汰人还给韩岭介绍脑子有毛病的愣子,当时韩母没少为这事流泪。

    好不容易说个还不错的,却因为自己小女儿上学的事最后散了,从那时起儿子就对自己的婚事不上心了,一拖就这样都三年了。二十四在村里真的算大龄剩男了,一般的都是十八十九就结婚了,拖到二十一二的都少。

    韩母想想儿子,再看着平时话不多,现在却拉着自己说个不挺得女儿,“行,英子别说了,等会我再托村里的人去仔细打听打听徐家情况。”

    不仅韩家打听徐家,徐家也在打听韩家。

    本来出换亲这个损注意的人,是为了看徐明海的笑话,当初徐家寨混小子看上大梨树的村花韩秀英啦,这是没少被村里议论,后来韩家拒婚,徐明海还是不死心,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村里就有声儿传出来说,不是可以换亲嘛,韩家儿子不是都二十四还没成家吗,正好两人换一换不就都好了。

    出这主意的人肯定和徐家关系不好,没藏啥好心,但是阴差阳错换亲这事还真被有些人上心了。

    “明江娘,听说你们家要和韩家换亲?”徐明江是徐明海的大哥,村里一般喊徐母都是明江娘。

    “没呢国盛嫂,就是村里有些人想看我们家小海的笑话乱传的。”徐母和国盛哥家的嫂子在堂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聊天。

    “其实吧,我觉得这亲事挺好的······”

    “国盛嫂,这事别提了,我家不会为了小海就把小溪填进去的。就让那死小子闹吧,过段时间就淡了。”

    “你先听我说完嘛,我家小姑子不是嫁到大梨树村了吗。”国盛嫂往徐母那凑了凑头。“我常听她说起韩家小子的事,说是瘸子,这都是乱传的,就像明海的名声一样,咱明海不是就是淘了点吗?看看现在都传成什么样了。”

    “但韩家那小子确实被砸过腿上有毛病。”三里五村基本都有嫁出去的闺女娶进来的媳妇,当初韩家的事徐母也是听说了的。

    “毛病不大,平时走路看不出来就是走的急了,看着有些跛。而且听说韩家小子还是读过高中的,识字讲理。咱们小溪也是读高中的,将来不也是要嫁个识字的人吗?”国盛嫂倒是很看好韩家小子。

    “听我家小姑说,韩家小子他父亲还是村里的赤脚大夫,韩家家底可是不薄呢。”

    “韩家有再多,说句不好听的韩父总有不在的一天,韩家小子腿不好,干农活没多少力气,将来靠什么养家呀。”在农村这样的男人等于半个废人,徐母也是不看好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当年不是在队里干活出事的嘛,出事的时候韩家小子推了旁边队长一把。后来队长没事,韩家小子倒是腿有些跛,之后就有人说他是为集体牺牲了腿,队里照顾他,让他给老会计搭把手。那小子将来是要做会计的······”

    嘀嘀咕咕,俩人在堂屋聊了半天,等国盛嫂回家做饭,徐母倒是对韩岭有些改观了。

    等中午家里人回来,和徐父说了这件事,徐父听着也觉得韩家小子总的来说条件也不太差,而且闺女性子腼腆,不会与人争嘴,找个识字明理的更好过日子。

    “既然韩家老两口不是做事不通情理的,那就给闺女说说韩家小子这事,咱们看的好不好不算数,这事听闺女的,不能让闺女以为咱们是为了儿子才同意她婚事的。好不好闺女拿主意,不能让小溪心里存疙瘩。”

    “那也行,如果韩家小子真好,闺女肯定不会错过的。”徐母想着如果闺女对这事有意思,就找个机会让闺女到大梨树村借着串亲戚看看韩家小子。

    明海这小子真是不让人省心,想起儿子徐母就感觉糟心。

    当初去乡里赶大集,徐明海看到韩秀英一眼就相中了,看着合眼缘。他觉得自己就该娶个这样的,人长得秀气,衣着干净,和人说话柔柔弱弱的。

    徐明海不想娶个和明川家那样碎嘴得,整天没事干说人是非。也不想娶个想二狗家那样嗓门大的,站在院子里喊男人吃饭,在村口都能听得到。更不想娶个像二饼家那样,五大三粗的比个男人还男人的女人。

    他也考虑过像斌子说的对象那样的,看着是不文气,长得也还行,就是有些面黄肌瘦,但见着几次脸上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让徐明海觉得不舒服。

    其实现在大家条件都不好没几个能吃饱饭的,像斌子对象那样的都算好的了,可徐明海就觉得自己上山打野物下河摸鱼都是好样的就该找个比他们媳妇更好的。

    徐明海打听完韩秀英是哪个村谁家的,从大集上回来就让徐母去大梨树村给自己提亲。徐母没有听完儿子的话就贸然去韩家,而是找人打听了韩秀英这个闺女的情况才行动的。

    但就这样也是被韩家托媒人委婉的给拒绝了,但是小儿子就是不听,死拧着这就是想娶韩家闺女,最后闹出换亲这事。

第2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 
韩母找人打听徐家情况的事,没几天就有结果了。晚上老两口躺着夜聊还在商量。

    “今天二大娘回了韩家村一趟,打听得是有结果了。二大娘给打听的很仔细,徐家情况有点复杂。”想着下午听到的事,韩母心里也没了章程。

    “徐家老父在村里被称为徐老三,上边有三个哥哥,徐明海的爷爷奶奶早年就去了。徐老三在村里名声不错,徐母也待下边小辈和善。徐明海这一辈,自己家里就兄弟四个,明子辈,他排第四,下边还有一个小妹咱们知道叫徐小溪。”对比韩家徐家真的是人有些多。

    “这么多兄弟,都结婚了吗?人品怎么样?”徐父更在意的是人品性格,人多不怕,这说明人口兴旺。就怕人多了,什么品行的都有,那样更闹心。

    “老大徐明江娶妻许霞,他俩结婚比较早,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才九岁,小女儿才四岁。据说大哥徐明江很能干,这些年下面弟弟结婚没少帮忙。就是大嫂许霞有些泼辣,但也不是很难相处。”

    老大家孩子多,老二家情况更复杂,“二大娘说徐明海他二哥徐明河娶了个到他们村的女知青叫慕春雪。那女知青刚来的时候长得白白净净的,看着安静文气,就是家里成分不好。村里人都说这姑娘挺有志气的,派给脏活累活也不哭不闹,就是身体不如咱农村姑娘,动不动就生病。”

    “城里的孩子哪有咱农村的皮实。”大梨树村也有下乡知青,韩父也看过他们干活。

    “据说当初徐明河的婚事家里是不同意的,除了成分不好,身体单薄额很。但是徐明河就认准了这个知青,后来家里给介绍多少姑娘都不松口,还常常偷着帮那女知青干活,后来拖了快三年家里才同意。”

    “他们结婚一年半了,还没孩子。听说徐明海他二嫂平时除了干活,多待在家里,不怎么出来,倒是他三嫂魏芳芳经常串门,是个喜欢热闹的。三哥徐明湖成亲有三年多了,村里都说他平时很听家里女人的,他们有个两岁的儿子叫徐泽宝。”

    听到这韩父心里就有了计较,这么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即使没有闹事的,妯娌也不太好相处。自己女儿太老实了,老实的性子都有些弱,在家处处听话,到人多的家里,人家关系处不来的。

    “这事就算了吧,这么一大家子人不适合英子,岭子的婚事咱们再找找。”韩父这是不同意了。

    “不是的,他们家儿子只要结婚就给分家单过,徐家寨他们村的规矩就是儿子到年龄了就给村里要块宅基地盖房,结了婚就单独分出来。”韩母对徐家寨这一点还是很有好感的。

    韩父却不这么想“徐明海是老四,其他兄弟都分出来了,他结了婚不是要和父母住?”

    “不用,一般还是老人跟着长子,徐家兄弟多,老宅也大,当初大儿子结婚后徐家老宅就在院子里起了介墙。东侧住着徐家父母和没结婚的兄弟,西侧住着老大一家,他们吃饭都是分开的。现在老二老三都结婚搬出来了,就徐父徐母和徐明海还有徐小溪在东院住着。”不过将来老人没了,东侧院是要留给老大的,这些徐母韩母没说。

    “听说他们家去年秋天就在村东头划了块宅基地给徐明海准备了结婚的房子,正打算这两年给他说亲呢。”这一点韩母打听的尤为清楚,不仅不和父母住,而且因为年龄关系宅基地划分的时间不同,几个兄弟也不挨着住。

    俗话说远的香近的臭,这样兄弟间也更容易相处,韩母对这一点倒是十分满意。

    韩父对这一点也很满意,一听就觉得徐家寨的村长是有成算的。不像自己村一般大儿子结婚,其他儿子的宅基地都是一下划好的。

    “而且打听的人也说徐明海并没有传的那样不好,有点像咱们村李三家的小儿子一样,比较淘,,干活要人催,人品心性没大问题。”嫁人最重要的是男人,韩母把徐明海又让人打听了一遍。

    “再说吧这事,儿子不愿意,而且徐明海也不是啥好货,要不然也不会传的这么不好听。”韩父还是没下决定。

    还没等再说呢,隔天徐家就派人来提亲了,听媒人的话说是自家女儿同意的,徐家也愿意把闺女嫁过来。韩父韩母怎么怎么也没想到平时闷不吭声的女儿会这样丢个大雷,擅自做主。

    其实这事原本是这样的,徐家那边徐小溪听完自家妈给说的情况,知道韩岭读过书性格也好,就同意暗地里先看看,结果这一看,徐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