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个梁山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搬个梁山闯三国-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晖呀!你是也不是?……”

    “不!不是!不是这样,分明是你……”毛晖傻愣住了,楞起脖颈大声争辩。

    “分明怎样?哼哼,开始推卸责任了。”鲍信躬身朝刘岱重重一拜,连带身上铁甲簌簌作响,正气凛然,大声说道:“刺史大人,信自追随大人起,唯大人命是从,大人叫信挥兵来攻东郡,某便弃了复我济北残土而来;大人今日叫我率军冲阵,我便义不容辞亲率麾下所有济北将士冲杀城下。如何有所推脱?若因此怪信冲阵不及,信愿担责任,让心绝不服!”

    “因为……”鲍信大声叫喊,中气十足,声震帐穹,“因为莫要说鲍信冲阵滞缓,更应说毛晖将军贪功冒进,罔顾将士性命才是!毛晖将军,毛晖将军……你说,是也不是?……哼哼!”语气却是渐渐平缓下来。

    “你!……你……”毛晖手指鲍信,根本说不出话来。他一咬牙,推金山倒玉柱,跪将下来,以头戗地,悲叫道:“请刺史大人明察!……”

    刘岱也愣住了,他哪里知晓得其中孔孔窍窍?他哪里能分出其中黑黑白白?他其实只是个自诩名士的皇室宗亲而已,平时好谈些风雅,好贪图美色而已,可有如此智慧?

    整个中军帐死一般寂静,众人俱望着刘岱主持公断。

第一百三十七章 黑云压城() 
兖州济北联营,中军大帐。

    一派寂静,只有那败将毛晖粗粗的喘息声,帐内众文武俱目视刺史刘岱,等候主公公断。

    “嗯……这……嗯哼……”刘岱伸出枯瘦手指死命地拨捋着颔下花白稀疏的胡须,嗯嗯几声,并不言语,唯皱着眉头左右不断巡望满面义愤的鲍信和跪拜告泣的毛晖两人,似乎不知如何决断。

    刘岱目光犹豫,望向右下首文臣谋士席位,开言说道:“这个……诸君有何提议?”

    刘岱帐下重要谋士有四人,分别是王彧、许汜、王楷、王肱四位,其中许汜、王楷两人与鲍信有旧。

    许汜望了鲍信一眼,只见鲍信朝其微微点点头,旁人难以察觉,许汜会意,当下出列,躬身作揖,说道:“主公,主公自有公断,汜不敢多言,唯提一言:浦亭侯鲍将军乃遵主公令而行也,其更亲率大军冲阵。遵令而见责,无罪而受罚,岂不令麾下遵令将士心寒?岂不令天下英才不敢来投?”

    一旁王楷微微一笑,也随即出列,劝道:“主公,鲍将军仰主公高义,率军依附,不过旬月,如此无故见责,却是阻主公招揽天下贤才之路呀,实所不宜也。”

    刘岱听了,不由点点头,展颜朝身旁副座的鲍信说道:“允诚哪,确实是错怪与你了。老夫知你一片忠义之心,今日些许误会,允诚勿得纠结在心……”

    鲍信宽大肥硕身躯站起,吹须咧嘴,气愤嚷道:“某之忠义,天地可鉴,但遵刺史令而行。前番叫某冲阵某就亲率大军冲阵,如今叫某如何某就如何,责罚就责罚,某绝无二话。”

    “好了,好了。允诚,老夫说了是误会,怎会有责罚,……允诚堂堂国相公侯,怎还说如此气话?”刘岱摆摆手,摇着头颅,故作豪放大笑,花白胡须随头摇晃。

    安慰鲍信罢,刘岱朝下首拜俯、悲愤目眦的大将毛晖说道:“毛晖将军,勿再悲凄。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大败,损兵折将,某不责罚与你。你也勿把此事托怪于鲍信将军头上,杀徐翕将军者乔家女儿也,杀你帐下将士者濮阳军也。你可得知晓!”

    刘岱起身,抽出腰间佩剑,剑光一闪,佩剑狠狠斩在面前行军几案上,振声叫道:“东郡乔瑁,不思归降,反害我大将,某决不罢休。众将听令!明日大举攻城,为徐翕将军报仇!”

    帐下众文武急急起身,拱手抱拳,齐声回道:“遵令!”

    刘岱再一次朝向毛晖,威风凛凛说道:“赏毛晖将军千金,今日之事,就此了结。众人若再有聒噪,决不轻饶。……诸君且回营休息,以待明日大战。”

    众文武左右互望了一眼,喏喏回答:“是。”于是众人皆鱼贯而出大帐。

    毛晖知晓事无更改,也只好站起身子,朝刘岱抱得一拳,郁郁出帐,直回自家营帐去了。

    文武当中有一人,三旬上下,一身宽大儒裳,步得帐外,却是摇摇头,仰头低声哀叹道:“如此断决,才是令将士心寒,天下英才不敢来投哪!……刘岱必亡也……”此人正是兖州别驾王彧。

    突然。

    “安敢议论主公!……王别驾……”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

    王彧悚然一惊,急急转身。

    只见一个中年文士背负双手,潇然立于跟前,儒裳飘飘,面含笑意,目光如箭。

    王彧却是放下心来,笑道:“王司马可是吓我!彧怎敢议论,只是心有戚戚耳。王司马难道就未有如此想法?”

    那中年文士王司马原来是刘岱帐下行军司马王肱,听得王彧如此一说,也是收住了盈盈笑意,摇首叹气,苦笑道:“刺史非明主也。……其徒有争霸之心,徒有效周公招募英才之志,奈何智不能济,不辨忠邪,宽而不断,不断则无威也,无威则失心也……诚如别驾所言,主公败亡指日而待……”王肱不由抬头长叹,“观其行为,今日不亡,明日也必亡,别驾,你我等着身首相离的那日吧……”

    王彧也是长叹,朝王肱做得一揖,愁容摇首,自回别帐。

    ……

    翌日

    天微明,晨光亮起,山林尽跃,百鸟出巢。随着清晨的雾霭袅袅隐去,方圆数十里的濮阳大城清晰的矗立在面前,城池高大雄伟,砖石斑驳,有若怒目金刚,雄立一方,固若金汤。

    城墙上,大乔全身披挂,手扶墙垛,眺望远方,身姿纤细,容颜憔悴,更显大眼盈盈,想必昨夜不曾休憩良好,辛苦忙碌又加一夜难眠。

    左右而望,无数的濮阳将士依编制挺立于城头,或持枪,或拿刀,或举弓,或护盾,或叉杆,或抵木,凝神戒备,同仇敌忾。地面上,无数的石块滚木每隔数米整齐叠于一处,堆有小山般高;无数的大铁锅正在添火加柴,锅中或是沸水或是金汁,翻腾滚沸,恶臭不已;垛口外侧,难以计数的布幔、皮帘、篦篱笆、皮竹笆张挂于外,犹如城墙膏药;城墙高处,一排排巨大的弩车拉紧了粗弦,弓弦口上紧咬着粗如鹅卵的铁箭,冷冰冰闪烁着寒光,说是弓箭倒不如说是铁枪合宜。如果能看得更远的话,就会发现城墙后面一里,民居俱被拆个精光,砖石俱被搬上城头,清出的空地上摆放了一架架沉重笨拙的投石车抛石机,无数的士卒坐在巨大的石头堆旁严阵以待。

    山雨欲来风满楼。

    张青孙二娘夫妇侍立于大乔左右。感受到这种大战将来的气氛,孙二娘今日觉得莫名的凝重与压抑,一向泼辣开朗、好强外向的她居然安安静静地陪于自家汉子菜园子张青身后,凝望自己汉子,双目分外温柔与依恋。

    远处雾霭渐渐消散,朝阳霞光四射。濮阳将士却分明的听见一声轻雷在天际响起,逐渐化作滚滚惊雷回荡在濮阳城上空;一条黑线在惊雷中从天边闪现,慢慢地聚成偏偏乌云翻涌在地平线那边。

    哪里是惊雷?哪里是乌云?

    黑压压漫无边际的兵马不断从地平线那里涌出,先是号旗大纛,继而如林刀枪,继而漆黑战甲,继而各色战马,一个个数不清的黑点似乎一群群至地狱中窜出的恶魔,聚结成一块从空中跌落尘埃的无边无涯的乌云,愤怒地在地面上扭动,咆哮着向濮阳城冲撞过来。

    黑云压城城欲催!

    五里。

    四里。

    墨色乌云近了,终于可以清楚分明的望见无数各色随风猎猎招展的号旗大纛,无数反射晨光闪烁冷冽寒光密密麻麻的刀枪剑戟,无数身披或全甲或半甲或袄袍的将士,以及难以计数的各色战马,万马齐喑,踩踏成雷。更清楚分明地望见了无数的仆兵士卒推着望楼、巢车、投石车、弩车、吕公车,各色攻城器械在仆兵士卒的“嘿呦、嘿呦”的震天口号中,缓缓而来,速度虽慢,跟于军列之后,可带来的威压更甚,杀意冲天。

    “娘的,这么大的阵仗!”张青倒吸口气,面色阴沉阴沉,忍不住骂出粗口。城头上的濮阳将士俱是头皮发麻,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双手紧紧地握着刀枪,不知不觉已是攥出汗来,浸得手指发白。

    “何惧之有?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我濮阳足有两万精兵,十多万百姓,更有城墙之固,兵甲之坚!刘岱不过五万之数,就想来攻城,哪里打得下来?”大乔双目凌厉扫射四方,面如寒霜,高声叫喊,声音清脆响亮。

    “卫我疆土,坚守濮阳!”大乔高举梨花枪,奋力叫喊。

    麾下诸位司马军侯高举起手中刀枪,振声嘶吼起来:“卫我疆土,坚守濮阳!”

    城头所有将士俱高举起手中刀枪,嘶吼起来:“卫我疆土,坚守濮阳!”

    吼声震天,响彻天地,直冲远方军马。吼声连连,一浪又一浪,嘶吼中,将士们粗重的呼吸却慢慢地平息了下来,颤抖出汗的双手慢慢地沉稳了下来,双眸却慢慢地充血,慢慢地露出凶光,有如实质,犹如獠牙,犹如尖爪。

    也许是听到了呼喊声,对面军马在离城三里处停了下来。只听得沉闷悸动人心的鼓声响起,对面战阵慢慢地铺排开来。无数的步兵化作几个方阵居中列于阵前,无数的攻城器械整齐排列在步兵阵中空地上,两支骑兵护住左右两翼,中军骑兵拥着“刘”字大纛紧紧列于步军身后。

    突然!

    “呜……呜……”

    凄厉急促的号角声响彻了四野。

    随着号角声起,对面的步兵战阵开始动了起来,刀枪在手,盾牌高举,抬着云梯,跟着节奏缓缓齐步上前,步伐齐整有节奏,一步一步震动地面,震动人心。步兵阵中的攻城器械也慢慢的移动起来了,投石车的有效杀伤是一里多不过两里,弩车的有效杀伤距离更低,必须靠城再靠城,“隆隆隆隆……”数以千计的仆兵紧咬牙关,死命推着沉重笨重的望车、巢车、投石车、弩车前进。望车、巢车上站满弓弩手,俱是弯弓搭弩,蓄势待发。

第一百三十八章 濮阳血战(一)() 
濮阳城

    从天空往下望去,濮阳城就犹如无尽浪涛中一座孤岛,四面尽是无穷无尽的海浪,浪沫翻滚,浪色漆黑如墨,就等着汹涌凝聚成最后一个大浪,张开泼天的大嘴,吞噬这座孤岛。

    “传我命令!对准敌军器械。投石准备!弩车准备……”大乔面色凝重,左手持梨花枪,右手高举令旗猛地左右挥舞,引得身上连环铠甲簌簌作响。

    “是!”身后传令兵大声回应着,高举着五色令旗向城池四方跑去。

    城下投石机阵地,一个络腮胡须的军司马朝传令兵点点头,应道:“杨雄得令。”继而朝四方厉声嘶吼道:“敌军马上进入攻击范围,攻击敌军车弩投石!准备!”

    城头高处,弩车营司马赵宝也高声吼叫:“弩车,准备完毕!”

    濮阳城外。

    三里。

    二里。

    “隆隆隆隆……”沉闷悸动的牛皮大鼓声猛然响起,“呜呜呜呜”凄厉急促的号角声紧接着再次响彻天地。兖州兵突然齐声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扛着云梯,举着团牌,在各队将官的驱赶或指挥下,猛地加快了步伐,拼命地向濮阳城扑来。步兵阵中的投石车、弩车、望车、巢车也是几下晃动,在仆兵们死命的呐喊声中加快了速度,滚动车轮,向濮阳城压来。

    “投石车,预备……放!”投石营军司马杨雄厉声高喊起来。

    “彭!彭!彭!……”

    霎时间,数十块沉重巨大经过简单打磨的石弹成抛物线的弧度,呼啸着划破长空,穿过城墙,冲向刘岱军阵中。率先受到投石瞄准打击的是各类攻城器械,特别是投石机弩车,因为若放任不管,等到刘岱军投石机弩车进入合适位置,到时候就会遭到凶猛的反扑,守城方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数十斤上百斤重的石块从天而降,旋转呼啸着,“彭”的砸在望车上,顿时绳碎木裂,望车摇摇欲坠,轰然崩塌,十多米高的望车上无数的射手惨叫着摔下地来,头碎骨断;“彭”的砸在投石机上,投石机长长抛杆炮梢“咯吱咯吱”作响,继而“撕拉”断裂,沉重巨大的投石机“轰”的崩塌一地,压死压伤下面推车仆兵、攻城将士无数。

    只可惜,投石机的准头太差了,数十块巨石能击中攻城机械者十不中一。更多的石块并没有攻击到位,不过,并没关系,城外更多的是列阵冲锋的步兵,密密麻麻,无边无涯。那些没砸中攻城器械的石块裹挟着巨大的能量,带着无与伦比的速度,坠落到步兵群中,步兵的盾牌与铠甲就分明是如同纸糊一般,石弹直接砸碎了盾牌盔甲,将步兵砸个稀烂,继续向前翻滚着冲撞着,所到之处莫不是骨断肢碎,血肉模糊,直直砸死砸伤数十人方才停止。

    一时之间,器械崩塌,哀嚎遍野,血流成河,呼喊声惨叫声响彻天地,整个战场不复之前的井然有序,开始混乱、惨烈起来。

    不过,这只是战场中一小部分场景。毕竟投石车数量还是太少太少了,投石车的原理注定了它绝不可能多。相传投石机发明于周朝,也叫“抛石车”,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战争中的重型武器,在汉末三国时期被大量制造和使用。据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记载,抛石机通身用木料制成,炮架上方横置一个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起杠杆作用。只有一根木杆的称为“单梢”,设多根木杆的叫“多梢”,梢越多,可以抛射的石弹就越重、越远。古代炮梢最多可达十三梢。另外由于抛石机是运用杠杆原理制造的,所以炮梢的长度及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都要精心测算,一般炮梢长约二三丈。梢的一端系有“皮窝”,内装石弹,另一端系炮索,长约数丈,小型炮的炮索在一至十条不等,大型炮多达百条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