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个梁山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搬个梁山闯三国-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朗声大喊:“使得的,寿张的百姓们,某宋江要感激你们呀。当初,宋某说过,保境安民,护我寿张。当初宋某说过,若贼人来,宋某挡之;若污吏来,宋某逐之。宋某惭愧呀,在黄巾余孽来袭时,宋某没在你们身畔,宋某去了洛阳,宋某有愧,但宋某无悔,因为,去洛阳是去正朝纲,除奸佞,是护卫更多的天下百姓,比寿张多更多的百姓。”

    他轻轻地又扶起一个苍颜白发的老者,继续说道:“但宋某还是有愧呀,愧对我们寿张,宋某把寿张的精兵强将都带走了,只留下你们,只留下寿张八百守备营。那八百守备营还都是你们的孩子啊。但是你们,我寿张的父老百姓们,你们却把寿张经营得如此繁华,如此兴盛,某走时寿张不过万余人口,我回来寿张人丁已逾四万,繁华如此,超过州府。这繁华,招人眼红,招黄巾余孽攻我寿张,某宋江对不住你们,但你们,我寿张的父老百姓们,你们用你们的鲜血,你们的顽强,挡住了黄巾的侵袭,挡住了黄巾的肆虐。百姓们,我寿张守备营全军覆没,我帐下大将雷横身首两离,我寿张百姓伤亡数千。可正是你们的牺牲,为我官军救援赢得了时间,为我官军歼灭黄巾打下了基础呀。……”

    “现而今,寿张家家披麻,户户戴孝,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亲人了。……但是,但是,我们寿张挺过来了,我们寿张城还在,我们寿张繁华还在,我们无数的百姓还在……我们寿张还将生活下去,安居乐业,秩序井然,繁华昌盛,成为这乱世中的乐土。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功劳,是你们自己打拼下来的。……”

    “某宋江在这里宣布!凡本次寿张保卫战上城守卫者,免三年赋税!凡本次寿张保卫战上城牺牲者,抚恤十金!凡非寿张户籍上城护卫者,当即上籍,酌情分地,免一年赋税!……宋江感谢你们,我的百姓们。”宋时江掷地有声,声如震雷,郑重大叫。

    “哇!啊!……”寿张百姓反应回来了,他们高呼起来,举臂高呼,挥袖高呼,痛哭涕流,又一次跪下向宋时江连连磕头。“谢谢将军!将军仁义!将军真的是天上星宿下凡救苦救难的呀……”有百姓又念起当初那个让宋时江苦笑不得的老话题了。三年免赋税,他们能积攒下多少的口粮呀,可以给娃娃多一口白饭了,可以给妻儿扯通衣裳了,他们多久没吃过白饭了多久没穿过新衣了呀。抚恤十金?十金是什么概念?一金万钱,万钱是什么概念。他们从来没有过这个数字呀,本来哀伤与孩儿战死,夫君战死的百姓却又哭又笑起来了。笑,笑自己虽鳏虽寡虽孤虽独,却有钱活下去了;哭,哭自己的一切却是家人用命给自己换来的。百姓们嚎啕着,欣喜这,呼叫着,乱成了一团。

    宋时江却没有笑,只静静的凝望着他们,背负双手伫立,如渊渟岳峙。荀攸陈宫也没有笑,只静静凝望宋时江背影,面露欣慰;赵云张辽高顺也没有笑,只静静凝望宋时江背影,面露钦佩;身后无数将佐无数士卒也没有笑,只静静凝望宋时江背影,愈看愈高大伟岸。

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英雄碑() 
喧闹哭笑中,一位白发老丈颤颤巍巍高捧起手中一口粗陶碗,感激说道:“将军,将军大恩大德,俺们草民不知如何报答。只能请将军喝口茶水罢。”

    陶碗粗陋,正是汉时底层百姓最常用的日用陶器,内里盛着清冽的一碗寿张水。宋时江扶住了老丈,微笑着正欲从老丈手中捧过陶碗。

    身侧半步不离的一位白袍银甲俊朗小将突地轻轻一拉宋时江,轻声提醒道:“主公,小心!”说话者正是近卫营正将花荣,他唯恐宋时江吃进些不干净甚至是有毒饮食。

    宋时江却是瞪了花荣一眼,固执接过老丈的清水,高举陶碗,四方逡巡而望,朗声说道:“乡老百姓们,你等箪食壶浆来迎某宋江,某很感动,但是,在此乱世,你等并不富足,一切事物饮食都拿回去罢,给家中多添一口,你等的心意某领了。这位老丈的茶水某要了,茶水甘甜,那是你等的心,某一定要领。……老丈,别见怪某那护卫,那是他的职责。”

    “不敢,不敢……”白发老丈已是涕泪难言。

    宋时江端起粗陶碗一饮而尽,将碗还与老丈,低头说道:“老丈,回去吧,这几日劳累惊吓了,回去罢。”他抬首叫道:“乡老百姓们,回去罢,回去忙你们的生活,回去罢,宋江感谢你们来接某。这几日安排妥当,抚恤自会送到。”

    百姓哭笑,继续再拜。

    宋时江挥挥手,温和叫道:“回去罢,回去罢,容宋某与麾下见面,说说话。……”帐下众文武听得宋时江如此说话,也纷纷叫唤起来:“父老百姓们,回去罢,主公回来了,一切自有安排。容我们说说话!……”

    百姓们方才依依离开,进城。

    宋时江微笑着目视百姓回城,进入城中。方而回转身子,大声下令:“各军各营于城外安营扎寨,无故不得出营,严行军纪。”又说道:“各营正副将以上,随某入县衙议事。”

    ……

    寿张县衙,以宋时江为首,众人埔一坐定,众留守文武互望了一样,齐齐出列,或拱手或作揖,齐声说道:“恭贺主公凯旋归来,恭贺主公左迁东平国相。”

    宋时江却是立起身子,连连摆手,笑道:“何来恭贺之有,东平国尚未接收。倒是你等,文武同心,兄弟协力,为某守下基业,某要感激你等呀。……”

    朱仝满脸凄然,忧伤低沉说道:“雷横殁了……”

    众留守文武不由沉默难语。

    宋时江也是两眼微红,凄凉说道:“朱仝哥哥,想当初,你我与雷横兄弟最早相识,众兄弟聚义,只盼能上效朝廷,下安黎民,纵横天下,共创大业,同享富贵。如今创业初始,雷横兄弟却离我等而去,真真痛杀我也。”说罢,已是泪不能止。

    众梁山兄弟尽皆垂泪,整个县衙沉浸于哀戚之中。吴用叹一口气,劝道:“主公忠义,兄弟情深。将军但有马上死,雷横兄弟为护寿张,奋勇杀敌,也算死得其所,此为兄弟寿数。主公休要十分悲凄,而伤贵体。而今我梁山大业始兴,正是倚仗主公之时。且请振奋精神……”其余荀攸卢俊义赵云等人也上言相劝。。。

    好一会,宋时江方才停了啜泣,抬首说道:“当初你我秉忠义之心一百零八兄弟聚义,逐黄巾,驱奸佞,夺汜水,战虎牢,洛阳救火,长安追亡,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掰指算来,也连连折损了我数位兄弟。王英兄弟、施恩兄弟、白胜兄弟、段景住兄弟,还有王定六兄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今又折了我正将雷横兄弟。怎不叫某心中戚戚啊……”宋时江掰着指头一一数来,越数声音越是低沉,难以再续。

    停了一会,宋时江继续说道:“某决定,就在寿张,我等在这大汉的发端之所,立得两大石碑。一碑为祭奠我战损的弟兄,将雷横兄弟等人姓名刻铸上头,享祭香火,青史留名,以慰英灵!恩……就名曰忠义英雄碑。再设一碑,就名为义勇烈士碑,刻撰累累战事中为我等梁山大业牺牲的诸多将士,虽死犹生,永记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众将一片哗然,继而齐齐拱手拜倒,叫道:“主公!如此两碑,我等弟兄虽死无怨矣。雷横兄弟等人九泉下有知,亦感主公恩德。”

    宋时江苦笑说道:“诸位,此碑乃祭奠战死的英烈耳,诸君还得与我共创大业,同享富贵,何记挂此碑之有?公孙道长日前在范县,戴宗,你去通知他,请他速速过来,主持立碑祭享一事。”

    戴宗出列,抱拳行礼说道:“遵命。”然后转身急急出发了。

    宋时江望着下方的众留守文武,目光先凝于圣手书生萧让身上,说道:“萧让兄弟,寿张交付你手两月有余,如此数月,寿张秩序井然,繁华荣茂,日益昌盛。又加召集民众,组织丁勇,护卫寿张,抵御寇侵,你居功至伟啊。”

    萧让急忙作揖道:“主公,萧让既为寿张权主簿,如此尽是份内事耳,不足道也。倒是凌振、雷横、还有杨志、朱仝、李应等等众家兄弟厮杀疆场,奋不顾身,更值表彰耳。”

    宋时江笑笑,说道:“萧兄弟,居功而谦让,莫不是要某再夸你不成。其余兄弟,某自有数,某亦有封赏。如今,某忝为东平国相,国中五县,需置五县牧民官。萧兄弟,寿张县,某就托付与你了。寿张乃我护卫军根基,寿张兴则护卫军兴。”

    萧让下拜,痛泣说道:“哥哥,某萧让苦读诗书二十余载,自以为胸有锦绣,却沦为书信买画为生,以为一生沉沦矣。主公,哥哥重看于某萧让,托此大任于某,让必不负主公重托,万死以报主公。”

    宋时江从吴用手中拿过寿张印玺,捧起交到萧让手中,笑道:“萧县令,别说万死万死的,你我兄弟还有大好的事业需要打拼啊。”宋时江不想气氛太沉重了,开着简单的玩笑。

    萧让双手捧过信印,郑重说道:“是。”

    众弟兄纷纷为萧让贺,俱是羡慕不已。

    李逵不服气,大叫:“萧让兄弟,俺们一群人刀山血海钻来钻去的,哪个都没一个官身呐,你是第一个。哥哥,俺们这些尽都是些乡兵义勇,没个官衔的,你啥时候给俺们封个官做做呐。”

    确实,寿张护卫军只是个乡兵义勇组织,不是朝廷官衔爵位,这些弟兄文武是得给他们一个安排了。宋时江大笑,与吴用、荀攸三人对望了一眼,吴用点点头,从宋时江身后上前一步,朝众兄弟做得一揖,然后轻摇羽扇,朗声说道:“铁牛,众家弟兄,不论文臣,不论武将,听我说。”

    吴用微笑,继续说道:“主公是我等的哥哥,主公发达,我等自然水涨船高,众家弟兄的封赏主公与我等几位军师俱记在心里挂在心上。今日,主公本欲大封诸位。但是……”

    吴用高声说道:“但是主公为东平国相,却东平未定,东平郡治无盐尚在黄巾余孽掌中,东平其余众县我军未曾接收。我等有何面目讨得封赏?我吴用今日就是如此回答主公的,拒绝先行封赏乃我吴用与荀军师所为。”

    荀攸也是上前一步,说道:“我东平国相麾下,当为主公平定东平,方言封赏耳。”

    卢俊义于上首站起,朝下朗声说道:“两位军师言之有理。哥哥怎会忘了我等同心戮力的弟兄。众弟兄,扫荡东平,捍我疆土,方言封赏。”

    “扫荡东平,捍我疆土!”

    “扫荡东平,捍我疆土!”

    县衙内诸位弟兄哪里不知晓这个道理,大家于是尽皆群情激昂,纷纷吼叫起来,有性急者已是上前请命求战。

第一百零二章 县衙论战() 
县衙内一片喧哗,上前请战者无数。

    最喜出风头的双枪将董平绝对是不甘于人后的,他窜到了最前方,大叫道:“主公,我等现在就去无盐,但许我董平数千人马,我帮主公拿了无盐。”

    李逵也嚷道:“都去都去,为甚就你董平去,大伙都去,拿回无盐,封个将军当当。”

    宋时江见得麾下群情激昂,也是甚为高兴,知晓军心可用。不过,他却是朝神机军师朱武点头,说道:“朱武兄弟,听闻这几日你与吴用赵云张辽等兄弟在黄巾俘虏中细加询问。身为参赞军机,不若就由你与众弟兄交代下当前我东平形势。”

    神机军师朱武听得主公点名,于是出列,四方拱手,面带微笑,却声音清朗说道:“主公,军师,诸家兄弟。主公有托,命我与众弟兄交代东平形势。然交代东平形势之前,请允许我说谈些许天下黄巾贼势。”

    朱武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黄巾者,农民军也。桓灵以来,朝廷不振,外戚宦官当权,世家不顾百姓生死,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巨鹿张角因遣弟子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称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中平元年,张角起事,一月间席卷七州二十八郡,势如破竹。后因有大汉名将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镇压,历时五年,方而扑灭。然……”

    “然黄巾余孽依旧四方逃窜,转战八面,有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之徒,并起于山谷间,不可胜数,此起彼伏。我兖州亦是黄巾余部肆虐之地,前番寿张、范县皆是我等从黄巾贼手中夺回。”

    “而今,趁我关东二十镇诸侯举兵赴洛阳讨伐董卓之际,兵力不足,我兖州黄巾之乱复起,肆虐尤甚。盖因原兖州渠帅卜巳大将张伯、梁钟宁部勾结青州黄巾,攻府占县,裹挟百姓,号称百万之众。”

    “真有百万人马?”李逵瞪着牛大的眼睛问。

    “确有百万之众!”朱武点点头。。。

    “直娘贼,那怎么打?”李逵挠着杂乱纷纷的焦黄须发。

    宋时江抚着短髯大笑,朝朱武说道:“朱武参谋,且把黄巾内里形势讲完整了,莫吓坏了我铁牛兄弟……”

    李逵心虚,却是嘴硬:“哥哥莫笑话俺,俺可不是吓得坏的人物。哥哥不怕,俺铁牛会怕?”

    下面鲁智深不耐烦了,大声呼喝起来:“铁牛,别聒噪,听朱武兄弟继续说道。”

    众人于是继续倾听朱武说谈。朱武轻笑,不再卖那关子,侃侃说来:“黄巾确有百万之众。然而细究来不足为惧。其一,张伯、梁钟宁率兖州黄巾残部四下逃窜,遭官军多年追杀,其麾下原本人马本不多矣。据此次寿张保卫仗可晓,张伯老营人马不过一千五百人矣,梁钟宁料也差不多。其二,青州黄巾攻入我兖州领兵渠帅为管承,本部人马大约数万。那为何如今却有百万之众?盖青州、兖州两处人马兵锋所至,掠夺一切,席卷一空,州府县村莫不毁于一旦,百姓万民,不论男女老幼,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