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个梁山闯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搬个梁山闯三国-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将俱好奇的望着高顺。

    宋时江拱手,沉声说道:“高将军,何出此言?”

    高顺又开始沉默了,挺立着笔直的脊梁,不再说话。

    “你这般说,莫不是怕我等追上了,对你家主公不利罢……”武松冷冷一笑,目光直刺高顺。

    “不,武松兄弟,某相信高顺将军既然开言提点,必有原因。”宋时江朝武松摆摆手,微微一笑,说道,“高将军,感谢高将军的提点,可否说个一二?”

    高顺依旧挺立着笔直的脊梁,沉默不言。

    宋时江正欲再问,这时,却是一将闪身而出,他拱手振声说道:“主公,某愿领一军去追董卓。纵不胜,亦不会败。”

    “哦?”众人一看,这将正是张辽张远。

    今日是怎么了?死不肯投降死不说话的高顺说话了,说过不欲与旧主董卓对阵的张辽主动请战了。众将俱是惊诧不已。

    宋时江摇摇头,说道:“远,前番某答应过你,不让你与董卓吕布对阵。”

    张辽拱手抱拳,说道:“辽深谢主公保我忠义顾我情谊。然今日张辽请求一战,愿领一军,去追董卓。”

    “为何如此,远。”

    张辽抬头望了望笔直的高顺,说道:“如高顺将军言。曹操必败,追兵难胜。”

    张辽俯身深深下拜,说道:“主公!张辽鄙陋,一心以为自己所为者,忠义事也。今日……今日方知,迂腐者,辽也。看看罢,这洛阳,这罪孽,罄竹难书,凡心有良知者谁不愤慨痛恨?董卓如何值得某为其保忠义顾情谊?”

    他又望了望高顺一眼,迟疑了一下,说道:“主公,高顺将军比某忠贞更甚,前番某降主公,他都宁死不降。今日高将军肯说话,可见亦是痛恨董卓暴虐残忍甚矣。只是高将军性格刚毅,不喜讲话罢了。”

    他朝向高顺说道:“高将军,前番张辽不敢劝你,见你都羞煞,唯怕你笑某不够坚定空讲忠义罢。今日某敢大声的劝你了,投了宋江主公罢,这方是真正的忠义。一切你已看得足够清晰,还要某讲么?”

    宋时江大为紧张,紧紧的凝望着高顺,说道:“高将军……”

    高顺叹了口气,缓缓朝张辽说道:“张辽,如此我等俱是三姓家奴也。”

    张辽不说话,一旁荀攸微笑,悠悠说道:“错,如此应是良才终寻英主,明主终揽英才。”

    高顺望着宋时江,又是长吁口气,推金山倒玉柱,躬身拜倒,说道:“宋将军仁义,心系百姓,顺俱看在眼里。对比董卓,顺又有何颜在将军面前讲个忠义守个忠义。将军若不弃,高顺愿为帐下一小卒。”

    宋时江忙扶住高顺,叫道:“高将军,请起请起,得高将军某胜得数万精兵也。又如何敢委屈将军,日后必大用。今日有将军相助,追董,必胜。”

    张辽高顺又齐叫:“不可。”

    宋时江笑笑,朗声说道:“张将军、高将军,军师,诸位将军。勿忧!你等谏言某俱听在耳记在心。且听某说来。”

    “董卓仓惶西逃,裹挟汉帝众臣,迁徙洛阳万姓,洛阳繁华,积累金珠财宝、布帛钱粮数不胜数,其车马行辕必众,车马众多,行迁必缓,我等为何不去追击?何况前者某已答应曹操尾随追击,言必信也。”

    张辽说道:“可是……”

    宋时江朝他摆摆手,说道:“某知晓两位将军与军师担忧之处:董卓尚有西凉铁骑数十万,尚有吕布等无敌猛将。”他笑笑,说道,“张将军,高将军,我猜你等以为追兵必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董卓帐下还有李儒之智。是也不是?”

    张辽高顺对望了一眼,张辽拱手赞道:“主公果然思密谋正,我等所虑者李儒也。可以肯定,李儒于追路上必设伏兵。此亦是某求战原因,有某方不会入瓮。可以预见,曹操必败逃矣。”

    宋时江赞赏的望向两人,说道:“远啊,你宁愿直面旧主,亦不愿我护卫军袍泽兄弟有损,如此忠义远,诸位,今日可见识了否?”

    众将俱大叫:“见识了。”鲁智深大喊:“张远,好兄弟,等此处事了,洒家必敬一坛酒,敬你侠义。”

    张辽笑笑,拱手致谢。

    宋时江继续说道:“回到正题。某以为,我军一定要出兵,但出兵目的不是歼灭董卓,那不现实。我军目的:袭扰、接应、劫掠。袭扰董卓,接应曹操,劫掠钱粮,狠狠地咬董卓一口。诸君以为如何?”

    荀攸大笑:“善,有如此主公,我等谋士又有何用?”

    陈宫轻抚胡须,衣袖飘飘,笑道:“就依主公所言。”

    众将佐大喊:“请主公下令。”

    宋时江大叫:“赵云听令!”

    陈宫笑笑:“主公,子龙将军不在此处,他领兵去了皇宫。”他不禁摇摇头,这主公呀,说他机敏谋深吧,可总有时候不着调。

    “哦”宋时江尴尬笑笑,“忘了忘了,一会某还得去皇宫。俊义兄长,你在此,此次追击任务就由你负责,速去召集马军马军第一营、第二营、第四营,第六及第八营,率此五营一万人马前去追击董卓,不得有误。马军第三营是重骑,不适合远途追击,便不去了。”

    卢俊义听得命令,大喜,抱拳说道:“得令,某必遵主公计而行,圆满完成任务。谢主公信任。”他内心是感慨万分呀,终于终于第一次可以独立领兵了。自上得梁山后,自入这后汉以来,第一次独立领兵啊。宋江,宋江他终于相信某了。

    “记住!我军追击策略: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乏我扰!此十二字牢记在心!”宋时江叮嘱。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乏我扰!主公英明,我等必不敢忘!”在场的马军将佐齐声高叫起来。

    秦明大叫:“主公好计策,哪个会忘记?”

    张辽拱手道:“主公,辽可要去否?”

    宋时江微笑:“既已知晓李儒之计,将军不去也罢,以全将军忠义。”

    张辽感动,道:“谢主公。”

    “好,卢将军速去。某无事了,其余各营各回地点救火去罢。智深兄弟、武松兄弟,这太学就交给你们了……好生安葬了他们罢……”

    “遵令!”于是各自散去。

    宋时江带着荀攸、陈宫、燕青并花荣近卫营依旧往皇宫急行。

    路上,燕青也终于有得机会与荀攸打招呼,“荀公,见过荀公。”

    荀攸一边纵马疾驰,一边拱手道:“小乙,多谢小乙救命之恩。想不到,以后我等就是袍泽兄弟啦。”

    宋时江也是边纵马,边接上口:“燕青为我护卫军救下一员大才,又是一首功啊。到时大赏。”

    燕青苍白的脸庞露出笑意,说道:“主公,原来我又一个功劳了啊。那都帮我记得呀,到时不要忘记,你前番赵云的赏都没发我,哈哈。”

    “好你个燕青,还记上了呀。行,不会少你的……”宋时江大叫。

    “哈哈,谢主公。”几人一路说笑着,前面的悲伤烦闷慢慢的消散了些。

    一路纵驰,那残破的洛阳皇宫慢慢地映入了视野。大半个皇宫已变废墟焦土,上面浓重的烟霾萦绕不散,还时不时的见得一些火星明焰。

    宋时江正欲继续前行。

    突然。

    大量的人马从皇宫中涌出,纵驰呼啸。

    是江东军。

    领军者正是长沙太守孙坚,他狠抖马缰,双腿紧夹,快马朝外急冲,后面还跟着程普、黄盖、韩当三大将。

    宋时江当道拦住,拱手大叫:“孙将军!孙将军!……”

    孙坚见得宋时江,面色不由得一紧,却也“希律律”停下了快马,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宋将军,你也进洛阳啦。”

    宋时江微笑,回道:“前番答应将军,随将军前来洛阳扑火。孙将军,不知将军如此急匆匆是如何?可要到哪里?”

    “恩,……呵呵,某有急事。……某欲回江东……”孙坚目光闪烁,吞吞吐吐说道。一个粗豪刚毅的英雄汉子,今儿个如此吞吞吐吐说话,真是让人别扭。

    “江东何事?如此着急。”宋时江很是关心,“洛阳火尚有大半未扑灭,江东到底何事,如此焦急?”

    “急事就是,宋将军怎的这般聒噪?”一旁黄盖大叫了起来。

    孙坚一摆手制止了黄盖,面露歉意说道:“确有急事,洛阳就靠宋将军了。”

    “可要宋某帮忙?”宋时江也是好心。

    “不用,不用……自己能处理。宋将军救得洛阳就成……”孙坚急急回答。

    “好吧,送孙将军。”宋时江策马让开道路。

    “宋将军,再会再会……”孙坚见得道路大开,朝宋江急急一拱手,忙马鞭一甩,双腿紧夹,策马纵驰而去。

    江东军呼啸着跟了上去。

第八十章 传国玉玺() 
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拨数个时辰吧。正当宋时江与乐和见面交谈时,长沙太守孙坚率着其帐下程普、黄盖、韩当三大将以及不足一万的江东军进入都城洛阳。

    孙坚见得满城余火未尽,满目疮痍,也是怒火中烧,秉着先主后次的想法,驱兵来救皇宫。坚令士卒扑救宫中余火,扫除宫殿瓦砾,自己带着三大将立列历代汉帝神位,宰牛羊太牢以祭祀。

    祭祀毕,孙坚手持古锭大刀,坐于石头上休憩,悲怆叹道:“贼臣乱国,京城一空,化为焦土,万民涂炭……”不觉泪如雨下。

    突然,有江东士卒匆匆来报:“将军,殿后花园一井中有五色毫光闪烁,不知何故!”

    黄盖大叫:“竟有此事?”其急急赶了过去。

    程普说道:“主公,毫光闪烁,或有异宝弃于宫中,未遭董贼劫掠。不若去看上一看?”

    于是众人尽皆至后花园,黄盖正趴在井口往下观望,里内黑乎乎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微弱毫光明灭可见。

    “唉呀……会是甚?不若某下去看看。”黄盖好奇心大起。

    他点起一支火把,用绳索绑于身上,下井打捞。

    却捞起一个黑衣人来。观这黑衣人,身材矮小,容貌猥琐,浑身冰冷,并无气息。黄盖说道:“却是捞得个死贼人来,怕不是入宫偷窃的罢。”细观下,果然见得那黑衣人携得一个黄绸锦缎包裹。

    取开一看,内有一金丝楠木匣子,用金锁锁着。启锁视之,匣中赫然镶嵌一青玉大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黄盖抓着玉玺,大叫:“主公,这是甚?”

    程普本是侍立于孙坚身后,见得这玉玺,大惊失色,急急左右环顾,大叫:“众将士听真,接下来一字一言俱不得听进,听进者俱不得泄露。”

    花园中江东将士俱答:“遵令。”

    孙坚心中一动,问道:“德谋,难道?……”

    程普面色凝重,说道:“主公,没错,此传国玉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据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也。只是不知为何又出现在宫中,出现在这井中黑衣人身上……”

    孙坚把看着这传国玉玺,若有所思。

    程普望了望孙坚,猛然下拜,拱手说道:“主公,此乃天授主公也!古语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不我待。主公,天授主公,主公必有九五之份啊……”

    孙坚心跳如雷,口干舌燥,艰难说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真是上苍的意思?……”

    程普朝韩当、黄盖点点头,两人会意,俱霍然跪下,振声叫道:“主公,天命不可违。”

    孙坚狂喜,紧紧攥住传国玉玺,咬牙说道:“如此,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众将也是狂喜,拱手叫道:“喏!”

    商议已定,孙坚弃了匣子,将玉玺复又包裹起来,纳入怀中,率着江东军火烧火燎般离了皇宫,出洛阳城往江东而走。期间,遇得了宋时江进来,却是不再复表。

    却说宋时江见得孙坚急急而走,也是甚为好奇。只是想到这二十镇诸侯本就是各怀异心,孙坚他有个意外举动,也是正常,所以并不以为意;更何况他还牵挂着燕青所说入皇宫未归的几个梁山兄弟,于是也就让开了大道,候孙坚军兵马离开后,复进了皇宫。

    宋时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洛阳皇宫,这皇宫太是宽广,南北不见际涯,唯可惜已是化为焦土,举目望去尽皆断壁残垣,黑土瓦砾,枯木焦花。

    荀攸双目垂泪,躬身下拜,哭道:“一别几日,荀攸回来了。可皇城不在、陛下亦不在也。”

    这边原先早一步派遣来皇宫的赵云、林冲军官训练营并徐宁钩镰枪营、扈三娘医疗救助营听得声息,一齐迎了出来。

    宋时江叫道:“将士们俱回去继续扑火收拾罢,辛苦诸位了。”

    林冲拱手说道:“主公,两位军师,余火未尽,如何进了皇宫?”

    宋时江说道:“你等搜救皇宫,可有见得自家兄弟时迁、王定六、白胜、段景住?”

    林冲、徐宁、扈三娘及众将士俱摇头,说:“未曾见得。”

    扈三娘好奇问道:“他们怎么会在皇宫?”

    燕青苦笑,一旁接口:“怪我,他们与我特务营做事,却是不曾归来。”

    荀攸心中一动,问道:“你等可是哪里扑火?”

    赵云林冲拱手回话:“军师,方才我护卫军进得皇宫时,见得南宫已有江东友军扑火,北宫无人,遂率军进了北宫。”

    “如此说来,南宫,我护卫军未曾进得查看咯?”宋时江问。

    “正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