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厚重的城墙、厚实的城门,这一切与外面都是不一样的

    午门之内,早就有锦衣卫等候了,他们需要检查诸多的贡士,这是规矩,若是有人携带了武器之类的东西,那就不得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再说诸多贡士在大明门的时候,就接受了检查的,所以说锦衣卫也不会很认真,也就是通过眼神看看,毕竟他们长期从事这样的事情,眼睛是很毒的,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异样

    前方的太和门是彰显出来了威严

    进入太和门,经过了一排宫殿之后,一块偌大的空地出现了,正前方是一个硕大的宫殿,左右两边都是小一些的宫殿,正前方这个硕大的宫殿,就是紫禁城之内最大的宫殿皇极殿了,三日之后的传胪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

    皇极殿的左边,分别是文华殿和文渊,右边是武英殿和东

    诸多贡士到了这里,是绝不能够抬头的,跟着礼部官员和太监,低头从右边的通道,朝着后面走去

    经过了皇极殿,中极殿出现在眼前

    进过了中极殿,终于来到了建极殿

    建极殿才是诸多的贡士参加殿试的地方

    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被称之为皇宫三大殿,包括文华殿、武英殿、文渊和东等等,这里是皇上和诸多文武大臣署理公务的地方,这里也被称之为前朝,紫禁城后半部分则被称之为内廷,是皇上和嫔妃生活的地方,前朝和内廷的分界线就是乾清门

    内廷里面有一个地方,那是内大臣以及朝廷官员能够进入的地方,那就是乾清宫,这里是举行早朝的地方,皇上平常就是在这里署理公务,会随时召见内大臣以及其他官员

    一行人来到建极殿之后,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之下,进入到宫殿之中

    宫殿里面的座位早就摆好了,众人按照礼部官员的指点,直接到座位上坐下

    整个过程之中,没有人发出一丝的声音

    按照规矩来说,主持殿试的是皇上,但前面的诸多程序,是不需要皇上出现的,譬如说点名、散卷等等,这些由内大臣直接负责就可以了,所以说坐下之后,诸多的贡士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毕竟从卯时开始,众人就紧张了,神经绷得很紧,生怕做错什么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是遭遇到训斥,这个时候就是等到皇上来了之后,站起来参拜后,就可以开始做文章了,参拜的时候也是不准抬头直接看着皇上的,那属于大不敬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居然在诸多的贡士都坐下之后,来到了建极殿

    就连礼部的官员都没有预料到,见到皇上之后,马上行礼,一边鸿胪寺的官员略微有些慌张,但还是有序的喊出了赞拜和行礼等口号

    诸多的贡士动作很自如,全部都站起来,开始行跪拜礼

    郑勋睿有些惊愕,想不到皇上这么早就来到了建极殿

    看着皇上身后的诸多大臣,他很快明白了,看样子朱由检真的是殚精竭虑,关心所有的事情,此次之所以打破了常规,提前来到建极殿,怕就是想着能够熟悉一下所有的贡士

    负责唱名的自然是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内首辅周延儒

    唱名也就是点名,每个被点到的贡士,都要站起身来稽首行礼

    唱名的顺序,就是按照会试的名次来的,郑勋睿自然是第一个被点名的

    郑勋睿站起来稽首行礼的时候,感受到了诸多的目光,这个时候他是不能够抬头的,因为皇上也在注意他,其实他很想抬头看看皇上,看看这个后世备受争议的皇上,十八岁登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除了魏忠贤,可惜后来却成为了大明的亡国之君,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唱名的过程还在继续,郑勋睿略微感觉到了难受,他的位置在最前面,毕竟这里是受到众人注目的焦点位置,加上他如此的年轻,应天府的小三元,南直隶乡试解元,会试会元,太多的荣耀和光环,到了这个时候,想不引人注目都难了

    唱名总算是结束了,郑勋睿感觉到额头上都出现汗滴了

    总算是到了散卷的时间,也就是发下了试卷,诸多的贡士开始做文章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皇上居然开口说话了

    “应天府小三元、南直隶乡试解元、会试会元,如此之年轻,朕都没有想到啊,郑勋睿,朕听闻你的诗词不错,可否再次吟诗一首”

    建极殿之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郑勋睿

    郑勋睿的脑门上面冒出了汗滴,他也没有想到这一幕,这个朱由检还真的是有些意思了,这可是殿试,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的,再说自己到这里来,想到的就是好好写一篇文章,吟诗的事情,压根就没有准备,想想那些诗词,譬如什么木兰花令和蝶恋花,在特殊的诚吟唱出来是轰动的,可是在建极殿吟唱,那就是自找倒霉

    可皇上的话语就是圣旨,自己不可能置之不理

    “遵旨”

    郑勋睿站起身来,离开了作为,站在了中间的过道,抱拳稽首行礼,几乎没有怎么思索,就吟诵出来一首诗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终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郑勋睿尚在吟诗的时候,一边的礼部官员,迅将诗词写下来,接着小步走到了郑勋睿的身边,核实了一下,接着将诗词呈奏给皇上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好,很好,郑勋睿,抬起头来,朕听闻你作诗度快,不假思索就能够吟诵,果真是名不虚传”

    郑勋睿抬头,终于看清楚了皇上的面容

    浓眉大眼、四四方方的脸,眼睛里面迸射出来的光芒很盛,不愧是人家说的帝王之相,可惜就是这样一位皇上,怎么就成为了亡国之君

    四周多的目光看向了郑勋睿,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其他想法的

    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全民抢答冷知识,拿勋章,赢大奖

    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ead”参与

    各种大奖,轻松拿下

第一百零二章 用人三法()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齐家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看着皇上亲自出的策问题目,郑勋睿脸上没有表情,内心却是狂喜,当然此番收益的不仅仅是他一人,还有杨廷枢,两人曾经分析过,甚至争论过,最终统一了观点,认为皇上不会在如何施政方面提出问题,但不会离开朝政这个大盘子,最终就只能够用从人方面做文章了,况且殿试本来就是选拔人才的,从这个方面予以考虑,也是很正常的

    郑勋睿没有犹豫,仔细看了三遍题目,开始动笔了

    “士窃以为用人、行政自古皆相提并论,大抵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法,有考察之法,此三者不可废一”

    “所谓转移之道,乃为管辖之道,或继之以宽,或救之以言,或敛之以镇静圣求人才循循规矩准绳之中,无有敢才智自雄、锋芒自陈者,然有守者多,而有猷有为者渐觉其少,大率以畏惧为慎,以柔靡为恭窃以为人才之通病有四,一曰退缩,遇事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示,不肯任咎;二曰琐屑,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三曰敷衍,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月,四曰颟顸,外面完全,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语无归宿,有次四者,习欲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欲使有用之才不出范围之中,莫若使之从事于学术,才须学,学需识,然欲人才皆知好学,又必自上以身作则”

    “所谓培养之方,凡人才未等仕者,姑且不论,其已等仕者,如内、六部、翰林最为荟萃之地,人才数千,上不能一一周知,培养之权,不得不责成于堂官所谓培养者,约有数端:曰教诲,曰甄别,曰保举,曰擢堂官谓之司员,一言嘉奖,则感而图功,片语责惩,则畏而改过,此教诲之不可缓也荆棘不除,则兰蕙兼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此甄别之不可缓也盖尝论之,人才譬之禾稼,堂官之教诲,犹种植耕耘,甄别则去其良莠,保举则犹如灌溉,上擢,譬之甘雨时降、苗勃然兴也”

    “所谓考察之法,古者询事、考言,二者并重,诸多事宜,小者循例,大着上断,本无才猷之可见,则莫若于言考之,召对陈言,天威咫尺,又不宜喋喋便佞,则莫若于奏折考之矣而从无一言及上德之隆替,五一折弹大臣之过失,岂君为尧舜之君,臣皆社稷之臣,一时之风气,亦有不解其所以然者内外大小,群言并进,即浮伪之人,不能不杂出其中,然无本之言,其术可以一售,而不可以再试,朗镜高悬,岂能终遁”

    郑勋睿几乎是一气呵成,没有任何的停顿,不管是县试、府试、乡试还是会试,他大抵都是这样,一旦头脑之中形成了整篇的文章,那就不会有任何的耽误,也不会迟疑,想到哪里就写到了哪里,绝不会让自身的思维中断

    郑勋睿不会知道,此刻的建极殿,不少的内大臣看着他,眼神是有些复杂的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拒说郑勋睿是会试会元,但那也算是特殊情况,毕竟会试存在誊抄试卷的事宜,而且主考官为两人,同考官的人数就多了,文章是经过大家共同的审阅之后,最终由主考官拍板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周延儒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的

    但殿试就不一样了,不存在誊抄文章的事宜,诸多贡士完成文章之后,立即就交上来了,由内和翰林院组成的阅卷人员,会从其中挑选出来最好的文章,尔后呈奏给皇上,皇上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阅读四百篇文章的

    所以说殿试就存在一些可以操控的地方了

    有意思的是,此次会试第二十三名的贡士陈于泰,和周延儒是姻亲关系,作为会试主考官、殿试最为主要的审核文章的大臣,他是想着让陈于泰成为殿试状元的,再说陈于泰的学识也的确是不错的,应该说会试前五十名的贡士,在学识上面不会有多大的差距

    可是殿试刚刚开始的那一幕,可以说打消了他的念头,想着让陈于泰高中状元,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了,无他,皇上要求会试会元郑勋睿在建极殿作诗,这个郑勋睿还真的不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吟诵出来了一首诗词,不敢说这首诗词非常的出色,但至少是符合皇上心愿的,这些年过去,皇上一直都是在找寻人才,他这个内首辅,就是皇上大胆启用的

    这个突然出现的变故,让周延儒有些气馁,也让他明白了皇上的心思

    温体仁是另外的一种想法了,他很是高兴,对于周延儒这个内首辅,拒表面上曲意奉承,他内心是不服气的,不管周延儒有着多高的学识,但毕竟年轻,而且崇祯元年的时候,枚卜大典,周延儒同样没有能够被推荐到内大臣

    再说周延儒做事情,还是有些霸气的味道,有了他这个排名在内最后一名的支持,对于内次辅徐光启的建议都不是特别重视了,要知道皇上是特别信任徐光启的,徐光启已经是七十岁的年纪,多次恳请致仕,皇上都没有答应,要不是考虑到徐光启的年纪大了,周延儒是不要想着能够成为内首辅的

    从这些方面来说,温体仁对周延儒不是那么看好

    他自身也要到知天命的年岁了,同样想着成为内首辅,当然他前面还有不少的困难,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运作,估计就没有可能成为内首辅了

    这一次的殿试,周延儒的某些想法,温体仁很清楚,也很是着急,若是陈于泰真的成为此次殿试状元,那就意味着周延儒在朝廷之中的力量加的强大,这是温体仁绝不愿意看见的情形,不过他这个内辅臣,没有资格提出来反对的意见,也不敢直接提出反对意见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面,一切都出现了变故

    皇上钦点会试会元郑勋睿赋诗,几乎意味着殿试状元人选的确定

    这肯定是周延儒没有想到的,也是他这个礼部尚书没有想到的,拒说皇上登基已经有五个年头的时间,但一直都是致力于发现和大胆启用人才阶段的,特别是在当初一举拿下魏忠贤之后,罢黜了大量的内大臣,皆因为这些内大臣都是魏忠贤的走狗

    此次殿试,皇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说明还是异常重视人才的

    皇上突然出现的这个举措,大乱了周延儒的部署,也算是周延儒面临的一次挫败

    温体仁岂能不高兴,不过他不会表现出来

    至于说其他的内大臣,包括内次辅徐光启,也是注意到了郑勋睿,想不到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会试会元,面对皇上的直接询问,居然表现的不亢不卑,这份从容的气质实在是难得,从这方面看,也的确是不错的人才了

    郑勋睿哪里会想到这些事情,和数次的考试一样,午时刚过,他已经完成了整篇的文章,当然这个时候,他还是需要克制自身的情绪的,不能够过早的交卷了,特别是前面皇上已经要求他赋诗了,若是过早的交卷了,就显得有些漂浮的意思了,好像自身的文采真的特别突出一样

    写完了文章之后,郑勋睿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他在仔细的看着刚刚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只有两千多字,不过揣摩其中的意思,感觉到这篇文章还的确是不错的

    用人的办法,历朝历代都是皇上和朝廷特别关注的事情,他提出的用人三法,从本质上面来说,是符合皇上以及朝廷要求的,拒这些说法,有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其中对人才展现出来的能力方面的总结归纳,以及对人才培训和提拔需要注意方面的建议,还是有着不少意的,能够得到皇上的注意

    按照历史上的总结,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典型的悲剧,成就和不足都是特别明显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