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买着八两银子一石的粮食,一面收购三两五钱银子一石的粮食,难道说这样的情况官府不知道。

    “那粮食都抵交上去了,接下来怎么办啊。”

    中年人看了看徐望华,神色有些茫然,好一会才开口。

    “不知道,没有想过。”

    “这些日子官府收瘸税,有没有已经断粮的人家啊。”

    “有,镇子西头有好几户人家了,苏蛮子家里早就揭不开锅了。”

    “苏蛮子是什么情况啊。”

    “孤儿寡母的,实在可怜,苏蛮子的父亲五年前饿死了,也是因为缺粮,家里就剩下了母子俩,要不是镇子里相互扶持,全家怕都是要饿死的,后来官府救济,总算是活下来了,可这一次上缴赋税,他们家里的粮食全部都被征收了,有些粮食还是官府给的。”

    “哦,这位兄台可否带我到苏蛮子家里去看看。”

    “这没有问题,还是等水烧好了再去。”

    “不用,我们还是先去看看。”

    中年人站起身来,他一点都没有怀疑,按说一般人怎么可能询问这样的情况,而且要到最为困难的家庭去看看的。

    苏蛮子的家在镇子的最西面,孤零零的两间土墙屋。

    推开门,一股生冷的气息传来。

    徐望华还以为家里没有人,这里看上去也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样子,屋子里黑乎乎的,大白天走进去都感觉到不适应,等到眼睛适应之后,他才看见一个双眼无神、头发花白、脸色惨白的女人睡在炕上,身上盖着的是破烂的棉絮,要不是这个女人的眼睛还能够动弹,没有谁相信这个女人是活的。

    中年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介绍,索性也就没有介绍。

    “这个是苏蛮子的娘,身体一直都不好,家里全部都是靠着苏蛮子,您不知道,苏蛮子的娘才三十五岁的年纪。”

    徐望华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看见这个女人的时候,以为是花甲之年了。

    “以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

    “不是,也不知道是哪个坑人的出的主意,说是苏蛮子家里是最困难的,要是苏蛮子家里的赋税都上交了,其余的还有什么话说,三天前来征收赋税的时候,他们首先就是到这里来的,家里有用的东西全部搬走了,就连棉絮都折价了,苏蛮子当时就和军士闹起来,结果被关到县衙去了,苏蛮子的娘就变成这幅模样,要不是街坊邻居送一些吃的,早就饿死了。”

    徐望华的眼睛有些红,额头上的青筋也隐隐的冒出来了。

    曲子镇距离县城是最近的,这里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地方是不用说了,这不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吗,要是任由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恐怕不要一个月的时间,怒火就可能淹没整个的庆阳府。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徐望华对着身边的连个亲兵开口了。

    “你们想想办法,帮一下这个苦命的女人,总不能够眼睁睁看着她饿死。”

    县衙里面,已经关了好些人,这些都是和征收赋税的衙役或者是军士发生争执的,其实也不算是什么争执,徐望华已经了解过情况,无非是嘴上说了几句话,或者是要求官府留下一些东西,绝大部分被关押的青壮,已经是奄奄一息。

    徐望华脑子里迸出了很多的想法,几乎都是愤怒,可是他必须控制自身的情绪,这么多的问题,依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且他是秘密的下来调查,必须将最为真实的情况,禀报给郑勋睿,可是看着眼前这些情景,徐望华实在难以憋住。

    他离开曲子镇的第二天,苏蛮子的娘因为遭受了太多的刺激,加上唯一的儿子被官府抓去了,没有能够挺过来,最终辞世。

    听到这个消息,徐望华一拳打翻了客房里面的桌子,他很清楚,遭遇这样的变故,苏蛮子一定会投靠流寇,而且会成为坚定的造反者。

    徐望华离开环县的时候,带走了苏蛮子。

    当然苏蛮子离开环县之前,回到家里去拜祭了母亲。

    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徐望华觉得,有些策略可能要发生变化了,他吩咐身边的亲兵,调查的过程之中,秘密搜集下面的情况。

第190章 自掘坟墓() 
桌上摆着州县衙门的告急文书,陈尧言略微的感觉到紧张,不过他还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够将征收到的赋税上缴朝廷,那他就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庆阳府,回到京城去了,他到庆阳府来,本就是临时的决定,年内完全可以离开的。。。

    屡次的弹劾郑勋睿,想不到郑勋睿毫发无伤,官倒是越做越大了,陈尧言不服气,他的心态早就变化了,不是从朝廷的大局出发,而是转化成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他堂堂的户科给事中,就连内阁大人都不能够小瞧的,弹劾一个四品的官员,屡屡碰壁,这对于个人的尊严是极大的伤害,不能够忍受。

    来到庆阳府,当然是上面的安排,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弹劾郑勋睿,你郑勋睿是延绥巡抚,不是总说延绥各地困难吗,那我就来征收赋税,将这些赋税上缴朝廷之后,看看你郑勋睿还如何说延绥各地困难,当然后面的事情,与他没有关系了。

    出任庆阳府知府,陈尧言是绝不会去拜见郑勋睿的,他甚至想到了,自己离开庆阳府之后,郑勋睿马上就会接受朝廷的惩罚,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也不稀奇的。

    来到庆阳府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陈尧言没有出过府衙,一切的决定和决策,都是在府衙完成的,下发的文书是明确的,要求是严厉的,下面若是做不到,他是肯定弹劾的,期间他也见了宁州知州和庆城县知县,一番训斥的话语,让两人无言以对。

    陈尧言根本就没有将地方官吏看在眼里,他接触的官吏不一样了,要么是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吏,要么就是朝廷的官吏,所以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毫无掩饰的表露出来。

    这地方官吏也是怪了,看见这样的情形之后,都是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丝毫的辩解,更不敢有什么解释,拒说按照府衙的要求征收赋税,下面已经惹出了很多的事情,有些地方开始出现流民了,或者是饿死人的情况了,他们除开写出来告急文书,依旧不敢违背知府大人的要求,不敢停止征收赋税的事宜。

    征收赋税的事宜已经进入到尾声,陈尧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各地送来的报表,上面赋税的数字不断的增加,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东西了,只要将这些赋税押解到京城去,那么他就可以堂堂皇皇的回到京城去,接下来的弹劾,郑勋睿无法承受。

    陈尧言做事很绝,算得上是釜底抽薪,府州县府库的存粮,他同样会交易之后,折****为银子上缴朝廷,也就是说庆阳府什么都不会留下,就算是暂时不能够弹劾到郑勋睿,也留下一个乱摊子,让郑勋睿无法承受。

    这样做颇有**的意思了,若是不能够短时间离开庆阳府,留下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那他也就麻烦了,毕竟州县的告急文书都在桌上放着,陈尧言明白,自己的做法,会让庆阳府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陷入到**乱之中。

    巡抚衙门,厢房。

    郑勋睿脸色铁青,看着手里的信函。

    徐望华和郑锦宏两人坐在一边。

    将手中的信函拍在桌上,郑勋睿开口了。

    “不顾百姓的死活,做出这等龌龊的事情,想着安然的离开庆阳,陈尧言,你以为你的算盘打的那么如意吗。”

    徐望华跟着开口了。

    “大人,庆阳府征收赋税的事宜基本结束了,属下通过半个月的暗查,发现情况异常严重,官府不再救济百姓,百姓家中的存粮悉数被收缴,而且是低价收缴,很多百姓家中断粮,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开始沦落为流民,这种事态一旦发展下去,庆阳府的局面无法收拾。”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锦宏跟着开口了。

    “徐大人不仅仅是收瘸税,而且还准备将府州县库房的粮食全部都卖掉,他肯定是想着将银两押解到京城去的。”

    郑勋睿脸上的神色更加的冷酷。

    “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官员,若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天理不容,巡抚衙门不能够无动于衷了,徐先生,你马上拟出文书,直接下发到庆阳府所属的府州县衙门,告诉他们,府库之中的存粮,一粒都不准卖掉,若是有谁敢于卖掉,以私通流寇处理,这份文书,两日之内送达庆阳府所属的府州县衙门。”

    “郑锦宏,得到陈尧言照顾的那些商贾,你想办法将他们全部押解到延绥镇,我要亲自问问他们,他们怎么赚到的百姓的血汗,我要他们加倍的吐出来。”

    安排布置完毕之后,郑勋睿的目光转向了徐望华。

    “徐先生,陈尧言如此的妄为,你看到了诸多的实际情况,说说该怎么让陈尧言付出代价,此事的根子还是在陈尧言的身上,若是不能够解决陈尧言的问题,日后的局面会更加的糟糕。”

    徐望华稍稍犹豫了一下。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陈大人的做法太过分了,这等的做法与流寇没有任何的区别,属下以为,另辟蹊径,让陈大人没有任何的出路,置其于死地,让他背后的人不敢出手保护,才是最好的办法。”

    郑勋睿微微点头,很多的事情,不能够总是从正面的角度出发去解决。

    郑勋睿的态度,让徐望华的胆子大起来了。

    “那些吸血的商贾,应该是有利用价值的,属下觉得这是最好的机会,通过这些商贾,定陈大人一个贪墨的罪名,是很简单的,无利不起早,这些商贾得到了巨大的好处,自然是要感谢陈大人的,将他们押解到延绥镇之后,让他们全部予以交代,至于说数目就由审讯之人定下来了。”

    “其次就是勾结流寇,陈大人因为同情流寇,故而滋生出来勾结流寇的事宜,虽无其心,可实际做法支持了流寇,庆阳府本是很稳定的地方,陈大人不顾百姓死活,大灾之年征收赋税,导致百姓没有了活路,饿死之人不计其数,沦落为流民的数量更是庞大,这些人因为官府的横征暴敛,或者因为家中老人的去世,痛恨官府,决议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庆阳府所辖的一州四县,没有一处地方是稳定的。”

    “只要有了这两条罪名,陈大人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郑勋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徐先生的建议很不错,此事就请徐先生和郑锦宏两人办理,速度越快越好。”

    巡抚衙门的文书迅速下发到了庆阳的府州县衙门。

    应该说巡抚衙门的告示,是不应该直接下达到州县衙门的,最多到府衙就可以了,但这份文书不一样,州县衙门收到了这样的文书,知州知县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做,就算是府衙,还有其他的官吏,也不会完全听从知府大人的要求做事情了。

    毕竟庆阳府各地开始混乱起来,州县衙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延安府和榆林边镇都是稳定的,唯独庆阳府出现状况,最终他们是无法逃脱惩戒的。

    陈尧言看着巡抚衙门的文书,脸色铁青,他正准备动手将府库的粮食处理掉。

    信函已经写出来,送到京城去了,他的任务基本完成,开始做着回到京城去的准备了,这一次立下功劳之后,至少能够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他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可能长时间的保密,所以进度是最为重要的,按说征收赋税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远在延绥镇的郑勋睿,不可能关注到庆阳府的情况,可偏偏巡抚衙门的文书出现了。

    陈尧言不会在乎巡抚衙门的文书,他是庆阳府知府,庆阳府所辖的州县衙门,就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事情。

    知府衙门的文书也跟着出来了,这是与巡抚衙门要求完全相反的文书,要求州县衙门处理府库之中的粮食。

    陈尧言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这份文书。

    文书下发之后,陈尧言马上感觉到不对,他和巡抚大人对着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在文书下发的当天,他马上就命令衙役收回来,可惜发往环县的文书失踪了,连同送文书的驿丞一道不见了。

    陈尧言收回了大部分的文书,马上给京城写信,要求迅速回到京城去,府库的粮食,看来是无法处理了,他需要尽快的回到京城去,庆阳各地的乱局,他是清清楚楚的,这个时候若是继续留在庆阳府,他的结局会非常的悲惨。

    信函寄出去之后,陈尧言恢复了从容,对于州县衙门的告急文书,一概不予理睬,也不做出任何的回复,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在庆阳府多长时间的。

    大凡**之人,总是将一切都设计的非常好,总以为自己能够获得胜利,陈尧言也不例外,他根本不知道巡抚衙门发出这份文书的含义,更不知道他已经自掘坟墓,或许是一直在南京和京城,对下面的情况不熟悉,或许是对上面的人过于的信任了。

第191章 证据链() 
讲究效率和高速运转是郑家军的传统,更何况是郑锦宏亲自负责做的事情

    七名商贾在接到了巡抚衙门的邀请之后,是非常高兴的,忙不迭的赶赴延绥镇,他们以前就和巡抚衙门做过生意,特别是粮食生意,还是赚到了一些银子,可惜这一次来到延绥镇之后,他们遭遇到的是被关押在大牢。。。

    徐望华亲自审讯这些商贾。

    自古民不与官斗,商贾更是明白这些道理,在弄清楚事情的原位之后,这些商贾后悔不迭,完全按照徐望华提出的要求招供了,而且情愿拿出大量的银子,这个时候割肉也无所谓了,只要能够保住性命。

    暗访搜集到的情报,徐望华也全部整理出来,根据情报写出来材料,秘密的找到了相关的农户在上面签字画押,其中就包括苏蛮子。

    最为关键的是拿到了知府衙门下发的文书,这是和巡抚衙门对着干的文书,自此陈尧言又多出了一个罪名,以下犯上,当然这份文书证明的不仅仅是以下犯上的问题,还有印证贪墨和勾结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