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迅速抵达了郧阳,与卢象升合兵一处了。

    流寇不知道陈奇瑜等人的布局,依旧在朝着汉南集中。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陈奇瑜和卢象升绝不会放弃。

    陈奇瑜与卢象升合兵郧阳府之后,以五省总督的名义,迅速调集陕西、湖广与河南三处的兵力,悉数朝着汉南的方向围拢,要求他们从三个方向围过来,不能够放走流寇。

    这一次发出的文书,言辞非常的严厉,陕西、湖广与河南巡抚明白其中的意思,他们迅速调集大军,给与了充足的粮草,从几个方向朝着汉南的方向集中。

    六月初,陈奇瑜与卢象升的大军,从上津的方向,朝着汉南的而去,一虫模宏大、力争彻底剿灭流寇的战斗终于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斗,没有牵涉到延绥巡抚郑勋睿,可郑勋睿是高度关注的。

    发往陕西巡抚衙门的军情邸报,也送给了延绥巡抚衙门一份,拒延绥各地距离汉南很远,但谁也说不清楚,遭遇到围困的流寇,是不是有可能逃向延绥各地,毕竟延安府是他们发家的地方,也是他们的老巢,如此情况之下,延绥各地自然需要做好准备的。

    其实在调遣陕西等地的大军过程之中,陈奇瑜和卢象升都想到了郑家军,他们也想着给延绥巡抚衙门发函,要求郑家军参与此次的战斗,不过郑家军属于榆林边军的建制,主要的任务就是驻守边关,这让他们调动的时候,有了一些顾忌,再加上陈奇瑜调动的兵力已经足够了,他麾下是山西各地的大军,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的战斗,还有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加上陕西、河南以及湖广三地的大军,兵力足够剿灭流寇了。

    而且陈奇瑜身为五省总督,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情报工作,他对流寇的行踪几乎是完全掌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部署,相对来说,流寇就显得很是被动了。

    有了这么大的优势,就算是不调动郑家军,陈奇瑜也有足够的把握剿灭流寇了。

    接到了陕西巡抚衙门的军情邸报之后,郑勋睿将自己关在厢房,面对着地图苦苦的思索,他不知道历史上的车厢峡之困是不是会再次发生,陈奇瑜是不是会失去最好的机会。

    出兵不可能,给陈奇瑜写信提醒更是无稽之谈,战斗都没有正式的打响,他郑勋睿凭什么就知道流寇会被困在车箱峡,那岂不是成为了神仙。

    天黑了,厢房点燃了油灯,亮堂堂的。

    徐望华、郑锦宏和杨贺等人进入了厢房。

    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看见了桌上的地图,无他,因为地图上面画满了各种的符号,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好像就是几路大军进攻和厮杀的地图。

    众人的眼神几乎集中到了一个地方,那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名字叫做车箱峡。

    看了一会的地图之后,杨贺忍不住开口了。

    “少爷,您在地图上面的这些标记,是不是表示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战斗啊。”

    郑勋睿微微点头,他不知道历史上车箱峡战斗的具体情况,所以凭着自身的判断,在地图上面标注出来朝廷大军和流寇的所有动向,分析流寇如何才能够进入到车箱峡之中。

    让众人看到地图上面的标注,肯定是有原因的,郑勋睿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更进一步的树立自身的形象,表现他能够提前预计到战斗的进程。

    要知道这样的分析,在郑家军今后的发展过程之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些时候他做出的决定,无法详细解释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这样的直觉,让众人信服。

    “地图上面,红色的标记是朝廷大军的行动路线,蓝色的标记是流寇的行动路线,你们看,流寇如今集中在汉南,逐渐朝着金州一带活动,军情邸报上面说的很是明确,流寇多路大军联合到一起,人数超过了二十万,这是一股非同寻常的力量,也是如今流寇的绝对主力,若是能够彻底剿灭这些流寇,那么朝廷就可以彻底解决流寇肆掠的后顾之忧了。”

    “五省总督陈奇瑜大人、郧阳巡抚卢象升大人,两人率领的大军,从郧西和上津的方向,从西面朝着汉中围拢,河南大军从西南方向朝着汉中围拢,陕西大军从西安府出发,从南面的方向朝着汉中围拢,湖广的大军,则是从北面的方向朝着汉中围拢,四路大军几乎涵盖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让流寇没有逃走的路线。”

    “军情邸报上面说了,流寇分布在汉阴、旬阳、紫阳和竹溪等地,一旦他们感受到包围,那就只有朝着金州和兴安所的方向集中了,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堵,正面展开厮杀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流寇选择的地点,多半会集中在大山之间。”

    “我仔细看了地图,可以断定朝廷几路大军的围堵方向,陈大人和卢大人率领的大军,从上津的方向,直插旬阳,陕西的大军从镇安的方向,直插汉阴,湖广的大军,从竹溪的方向,直插平川,河南的大军,从郧县的方向,直插白河,如此一来,流寇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领,也没有地方逃窜,他们不管面对哪一路的大军,其他方向的大军都会迅速围过来。”

    “一旦流寇发现了朝廷大军的四面包围,他们是绝不会正面迎战的,必定是选择撤退,从地理位置上面来说,他们朝着黄洋河、车箱峡的方向,朝着镇坪方向撤退,是最好的也是无奈的选择,毕竟朝着湖广和四川方向撤退,相对安全一些,要知道朝廷的重兵几乎都分布在陕西、山西以及北直隶和山东一带,朝着这些地方撤退,等于是自寻死路。”

    “也正是因为此等的分析,我注意到了车箱峡这个地方,流寇想要撤离到镇坪一带,不敢走官道,只能够选择突破车箱峡,车箱峡峡长四十里地,宽不过丈余,易入难出,地势险要,一旦流寇进入车箱峡,朝廷大军只要堵住车箱峡的进口和出口,流寇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众人听着郑勋睿的分析,非常的钦佩,可他们也不敢完全相信,要知道战斗尚未展开。

    徐望华思索了好一会,才慢慢开口。

    “大人,属下建议派人到车箱峡一带,探查清楚情况,若是真的出现此等的战况,大人可以提醒五省总督陈奇瑜大人。”xh11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精准的分析() 
“可以派人前去侦查,探寻到战况,这提醒就没有必要了,若是流寇真的进入到车箱峡,那就是自寻死路,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需要本官提醒了,陈大人自然知晓如何做的”

    徐望华脸微微有些红,他知道郑勋睿的意思。。。

    “杨贺,迅速派出斥候,到汉南一带去侦查,告诉他们,必须要万分的谨慎,大战在即,他们必须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若是情势紧急,就不要详细探查情况了。”

    这一场的讨论,看起来与延绥巡抚衙门没有多大的关系,与郑家军更是没有半毛钱的联系,汉南的金州和榆林边镇,一个在陕西的最北面,一个在陕西的最南面,距离相隔遥远,直线距离超过两千里地了,的确不需要过多的关心。

    可郑勋睿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万一车箱峡之困实实在在发生了,那么就说明历史的进程,暂时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想要改变历史,需要他做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车箱峡之困后,流寇的发展会迅速进入一个高峰期,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二年,才再次落入低谷,可不久之后再次的壮大,一直到推翻了大明王朝。

    既然穿越了,他的责任就是改变历史,有些事情可以允许出现,但有些事情是决不允许出现的,必须要将危险掐灭在萌芽的状态。

    斩杀了一个高迎祥,看来流寇同样是发展壮大了,高迎祥麾下的军士,绝大部分都依附李自成,让李自成的实力迅速膨胀起来,与罗汝才、老回回和张献忠等人,平起平坐了。

    延绥各地的冬小麦已经收割,虽说数量不多,但总算是有了一些收成,延绥各地的老百姓,早就开始蓄水了,他们已经知道蓄水的重要性了。

    庆阳府的知府,是郑勋睿直接推荐的,朝廷很快就同意了他的推荐。

    原绥德州知州罗昌洛出任庆阳府知府,原延安府通判孙启萌出任绥德州知州,至于说延安府通判的人选,郑勋睿可不会愚蠢的推荐,那需要朝廷考虑,当然短时间之内,朝廷暂时也不会考虑的,毕竟没有谁愿意到陕西去。

    罗昌洛上任之后,用了雷霆手段,迅速稳住了庆阳府的局势,官府拿出来了粮食,救济流民,同时七名商贾每家都拿出来了五千石的粮食,合计三万五千石的粮食,也全部都交给了庆阳府,这些粮食是雪中送炭,让罗昌洛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

    绥德州是延安府辖下最大的州,当初罗昌洛就是严格按照郑勋睿和文震亨的要求行事,就任庆阳府知府之后,轻车熟路,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陈奇瑜的精心准备,以及准确的情报,为他换取到了打好的局面。

    竹溪、旬阳、汉阴和紫阳一带活动的流寇,终于发现了官军的多路合围,他们也进行了一些零星的战斗,可发现官军做好的充足的准备,迫不得已之下,他们开始朝着金州的方向集中联合,除开老回回马守应从盐池方向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到了四川,其余的各路流寇,全部都集中到了兴安所。

    罗汝才、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终于聚集到了一起,他们麾下的大军,总人数达到了二十一万人,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不过大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们都是很清楚的,队伍之中的不少人,都是从河南、山西等地吸纳的流民,这些人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斗。

    也正是因为如此,罗汝才等人不会选择和朝廷大军面对面厮杀,他们必须要找到撤退的方向,拜托官军的围攻,这是他们一贯的作战手法,早就非常熟悉了。

    流寇大大小小的首领在一起商议,提出各自的见解,光是这样的争吵,就进行了足足两天的时间,意见一直都不能够完全统一,他们面对的形势已经非常的危机,官军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最终罗汝才、张献忠和李自成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朝着镇坪的方向撤离,走官道肯定是不行的,他们选择了从黄洋河以及车箱峡方向,朝着镇坪撤退的决定。

    这一切和郑勋睿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罗汝才等人最大的失误,就是忘记了他们麾下有二十一万大军,如此庞大的队伍,选择走山路,等同于****的行为,这不是墟模部队的游击战,他们选择走山路,想到的是官军不易于追捕和厮杀,可他们大军的行动,一样受到困扰,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大军,达到十万人以上,轻易也不会选择走山路的。

    选择官道,他们可以凭借着人数上面的优势,与官军展开厮杀,甚至可以采用丢车保帅的策略,让战斗力不强的军士去纠缠官军,去做炮灰,精锐部队趁机突围,要知道陈奇瑜调动的几路大军,想要做到指挥上的完全统一,短时间之内是做不到的。

    可惜这些道理,流寇后来才明白。

    流寇大军开始行动之后,天公不作美,连续的阴雨天气到来了。

    流寇大军过了黄洋河,来到车箱峡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够进入到车箱峡之内,期盼着能够越过车箱峡,直插镇坪。

    密切掌握流寇行踪的陈奇瑜,得知流寇朝着车箱峡的方向撤退之后,欣喜若狂,要知道流寇有二十一万的大军,这么庞大的队伍,就算是战斗力不强,可是想要全部剿灭,那也是需要花费极大代价的,稍微不注意,让流寇撕开了一条口子,后果就难以预料,毕竟四路大军联合起来,人数也接近十五万了,队伍越大、人数越多,越是难以指挥的。

    交战在断断续续之间展开,流寇的战斗力的确不怎么样,几次的中等规模的战斗,都是以流寇的惨败宣告结束,这样让陈奇瑜的信心大增。

    作为五省总督,负责全面剿灭流寇的事宜,陈奇瑜当然熟悉各地的地形,而且每到一处,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地图,黄洋河以及车箱峡一带的地形,他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流寇朝着车箱峡的方向而去之后,他还专门询问了地方的官吏,内心之中对车箱峡的地形地貌已经有了全面的清晰的印象。

    流寇这一次是自寻死路,车箱峡长达四十里地,异常的狭窄,而且地势险要,最为要命的是出口和进口都非常的险峻,只要派遣大军守坐口和出口,困在车箱峡之内的军士,回天无力,根本是攻不出去的。这样的地方对于大军来说,就是噩梦。

    在仔细询问了地形之后,陈奇瑜迅速做出了部署安排,他和卢象升兵分两路,他率领十万大军守住车箱峡出口的方向,卢象升率领五万大军守住车箱峡进口的方向,以逸待劳,等候流寇。

    这个安排是非常正确的,可以说是抓住了关键。

    作战计划确定之后,陈奇瑜和卢象升迅速的行动,命令追击的大军加快了行军的速度,朝着车箱峡的方向猛扑过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守住了车箱峡的出口和进口的方向。

    大军开始安营扎寨,同时在出口和进口的方向,安置了火炮和强**,不要说车箱峡出口和进口的地势狭窄,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冲锋,就算是能够展开,面对火炮和强**,也是送死的命,根本不能够冲出去。

    陈奇瑜做好了一切的安排,流寇近十五万人还在车箱峡内苦苦的行军,连续的阴雨天气,以及官军的追杀,让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进入车箱峡之前,阵亡和离队的军士,接近六万人了,不过主力都还在,损失的那些军士,也不是特别值得心疼。

    进入到车箱峡之后,罗汝才、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就发现情况不对了,他们不熟悉车箱峡的地形地貌,进入之后才发现这里根本不适合大军行走,峡谷两边的道路很是狭窄,中间还有黄洋河穿过,加上连续的阴雨,稍微不注意,跌落到河里,绝无生还的机会。

    人马行走在车箱峡之内,疲惫不堪,若是在车箱峡的时间过长,不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