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长姐难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长姐难为-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活草泥还得使不少米汤呢,到时候儿得用一口锅专熬,”李奶奶在旁边插话。

    “米汤?”李紫玉赶紧点头,“奶奶我记住了。”

    李奶奶又说道:“你呀肯定不知道咋熬,到时我让你大伯母帮你去。”

    “哎!奶奶谢谢你!”李紫玉真的很感动。这个世上都说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对于她们六个孤儿来说,任何一句暖人心的话,都足够她们记一辈子。

    小山眼里也闪烁着激动地光彩,今天的事,让他冰冷、惶惑的心里注入了一股暖流。让他明白,这个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赵清继续说:“我准备给你找十个人,工钱一般一天是一个人十五文,管两顿饭。。。。。。”

    “爷爷,”李紫玉赶紧截住话头,“我家不管饭,但工钱我们多加十文,您看行吗”

    赵清惊讶的看了李紫玉一眼:“丫头,发财啦?看不出来呀,啥会发的财呀?”

    李紫玉咯咯笑着:“可不是发财啦?我去山上砍柴碰上了一只傻狍子,卖了几两银子,要不我哪来的钱修房啊?”李紫玉知道,她还是把钱的来路说清楚比较好。毕竟几个孤儿大张旗鼓的修房,是很吸引眼球的。要是把心怀歹念的人引来。。。。。。后果不堪设想。

    赵清又嘱咐了几句盖房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熬米汤需要不少柴火呀,预备着热水呀,小心弟妹的安全呀等等,李紫玉都认真地点头答应。

    临出门的时候,赵清的孙女儿小花从西屋跑了出来,这是个天真烂漫的,长的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拉着李紫玉的手急急地说着:“小玉,有空过来找我玩儿啊。我刚就想去找你说话,我娘不让,说你有正经事,那改天我去找你玩儿。”

    “好,小花。有空找你来玩。”李紫玉忙忙的答应,不仅她需要玩伴,弟妹们也需要。

    稍后,赵清带着李紫玉和小山出了家门,去杨世贵家核准木料的事。

    何世贵家在小道南边一个缓坡上,和他哥哥何世祥离得不远,是三间宽敞的瓦房。何世祥和何世贵都是木匠,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哥俩和瓦匠王瑞庆合着常年在外给人建房,家里也就备着木料、砖石、瓦块、铁钉、铁丝等建筑所需的材料。李紫玉她们去的时候,何世贵正好在家。

    “赵叔,您咋有空儿过来啦?快进来。”何世贵热情地招呼着。

    李紫玉和小山随着赵清走进了何世贵的院子,礼貌的点头打招呼:“贵伯伯!”

    “哎哎,这不是李家的小玉和小山吗?哎哟,长这么大了。我平常不在村里,没想到长这么大了,要不说这日子过得还真快呀。赵叔,还记得我小时候儿我淘的那气。。。。。。你追着打我,一晃儿,我都三十多了,赵叔您也有五十了吧?”

    赵清感慨的点点头:“是啊,今年五十一啦,日子过得还真快呀。”

    李紫玉趁着他俩唠嗑的时间,打量了一下何世贵:这是个长相粗犷、高大魁梧的汉子,从他刚才的待人接物、言谈话语里,知道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又扫了一眼院子:三间间量很宽的瓦房,东西各有宽敞的三间厢房。看样子,东厢房住着人。西厢房两间屋塞着满满的木料,另一间放着木工家伙事。覆盖着冰雪的砖石瓦块都很有条理的堆在院子里,一点都不显凌乱。院子的西南角,搭了两间牲口棚,一间里是一头牛,一间里是牛车院子中间已经扫除了一条道,积雪被堆到了两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扫通往东厢房的道,见到赵清他们,急忙过来行礼问好:“赵爷爷!小玉、小山。”

    李紫玉和小山也急忙见礼:“大山哥!”

    这是何世贵的长子何大山,今年十八岁,长得五官端正,高高大大的。去年冬天成的亲,娶妻周晓梅,是离羊草沟子村十几里地的小东沟的。听说已经怀了身子,五个多月了。

    何世贵爷俩热情地往屋里让着,外边都是积雪,也不适合谈事。赵清带着李紫玉姐弟俩顺势进了东屋里。

    众人落座后,何世贵的老伴何婶带着儿媳周晓梅上了茶水,上完茶后,周晓梅退了下去。赵清喝了一口茶水,首先开了口:“我今天带着小玉和小山来跟你定三间房的木料,不要太好的,一般就行。她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房子再不修就塌了,不能住人了。你这里木料还全科吧?”

    “全科全科(全科就是齐全的意思),都有,不知啥会用?”何世贵连声答道。

    “也就一两天吧,越快越好,天只要不下雪就动工。”

    “好,到时我用牛车把木料拉过去。”

    李紫玉想问问价钱,看赵清没问,也就没吱声。她想木料到了再付钱也一样。

    从何世贵家出来,李紫玉告别了老村长,带着小山回了家。到家时差不多申时中,到了做晚饭的时间了。

    李紫玉仍旧煮了高粱糊糊,就着狍子下水肉吃了晚饭。灶口里扔里面几块木头,仍旧用那两块土坯砖堵严实。

    看看还有点亮光,李紫玉翻出买来的布头,打算给两个小的先做双棉鞋。虽说有原主的记忆,毕竟两世第一次做鞋。比划了半天,又仔细搜索了一下记忆,也没敢直接下剪子。只好又放下,明天再说。

    这一夜,大家是在盖新房和盖新棉被的双重兴奋中睡着的。想象着不远的将来能住上不漏雨雪的房子,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幸福。

    第二天,李紫玉早早起来,就想去山上看看砍点柴火,毕竟吃两顿饭,早饭得大约巳时中吃(现代上午十点)。她起来时是卯时末(早上七点),三个小时的时间,余出半个小时做饭,还有两个半小时。她想利用这段时间,把盖房所需的柴火砍出来。可没等她出去,小花来了。

    小花拿着针线笸箩,还没进院就喊上了:

    “小玉,在家没?我来了。”

    听到喊声,李紫玉急忙从屋里出来,跑着到了院门前,解开了布条,热情的把她往屋里让:“小花,你来啦?快进屋。”

    小花看着李紫玉解开了布条,知道她家生活困难,懂事的什么也没说。

    两人进到屋里,小花一一和小山、小文、小武、小虎和小兰打了招呼,众人难得见到玩伴,都热情地和她说话,很快玩到一起。

    李紫玉想到要给两个小的做鞋,就虚心的请教小花。小花也毫不吝啬,积极地指点她。在家里,自己的针线活总是让娘亲不满意。现在能教小玉,她满腔的兴奋,特别有成就感。于是,在两个小时里,李紫玉知道了做鞋首先得糊布板,就是把旧布一张一张的用浆糊糊到一块木板上。干了以后,剪好鞋样,用布条锁上边,最少五张布板用浆糊再粘在一起,干了后才能纳鞋底。鞋底纳好后,剪好鞋面,棉鞋还得絮上棉花,把鞋面四周锁上边,再把鞋面和鞋底纳在一起,鞋就做成功了。

    李紫玉打开木箱,从里面翻出旧的不能再旧的旧衣。用掺了点白面的高粱面打了浆糊。在小花的帮助下糊了好几张面板,菜板都被正反两面糊了两张。比着小虎和小兰的脚剪了鞋面,絮了棉花。两人一同忙乎,竟把两人的鞋面做好了。李紫玉通过实践,找到了手上的感觉,简直是一通百通,脑子里的记忆也给力,做出的鞋面,自己满意得不得了。通过记忆,她知道是住的离她家最近的杨婶教她做针线的。杨婶的绣活在村里颇为有名,因接绣活挣了不少银子。娘亲活着的时候,和杨婶最要好,六姐弟也得到了不少杨婶的照顾。

    接近巳时中的时候,小花就回家吃饭了。李紫玉没好意思留小花吃饭,实在是饭食拿不出手。

    早饭或者叫午饭更恰当,李紫玉高粱面里掺了点白面加了点盐,干烙了十几块干饼。即便没有油,孩子们也都乐疯了。这可是饼啊,他们平常高粱面糊糊也就吃个半饱,他们都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能吃上饼。这顿饭,吃着没有油的干饼,就着热水,吃的那叫一个香甜。就是抠门的小山,也没说什么。

    李紫玉心里热血翻滚,她的弟妹们满足度数也太低了。吃顿杂面饼就这么高兴,他们也太可怜了。不行啊,还得想法子,咋着得吃饱饭吧。可想啥法呢?李紫玉发愁了。

第十章 修房前奏() 
李紫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辙来,干脆就不想了。想着修房子需要不少柴火,就打算砍点柴火去。小山知道后就说一起去,李紫玉想着只是砍柴就在浅山,也不危险,就同意了。

    姐弟俩嘱咐了小文好好看家,照顾好弟妹们。怕小花来就没有锁门,只嘱咐小文从里面插上门。她们这样不是防备村里人,主要的是离山近怕有野兽闯进来。虽说还从没有野兽下山来,但也要预防万一不是。

    姐弟俩顺着房后那条小道上了山,虽说小道被冰雪覆盖,姐弟俩还是踩着厚厚的积雪走了上去。脚上的棉鞋因为早就漏了渗进了雪,冰凉凉的,双脚冻得生疼,姐弟俩却全都恍然未觉的走着。李紫玉背了一只大竹筐,竹筐里放了几根麻绳,仍旧拿着那把斧子。小山背了一只小竹筐,拿了把镰刀。在山脚,李紫玉用斧子砍了两根木棍,姐弟俩一人一根拄着,防止跌倒。

    风雪后初停,整个山林一片白雪茫茫,低矮的树丛变成了晶莹的树挂,高高的树干连着枝条就像一幢蓬蓬松松的雪房子,四周洋溢着清冽的气息。吸一口气再吐出来,呼出的气就会变成冰凌,挂在头发、眉毛、眼睫毛,一会儿眼睛就会糊住挣不开,用手揉揉才能再看清东西。

    姐弟俩在浅山附近挑着那干枯的树枝,很快就砍了一大堆柴。李紫玉给小山装了一小捆,约莫二十斤。嘱咐他早早回去,她想去里面再看看去。谁知小山说啥也不回去,非要跟着去。李紫玉见他态度坚决,想想就同意了。让他见识见识也好,她不能总护着他们,多些经历也长些见识。

    把柴火放在原地,等回来再背回家,姐弟俩就进了山。

    沿着上次走过的路,李紫玉带着小山来到了沼泽地。她指着那一大片芦苇丛,认真的叮嘱道:“看到了吗?看着挺美吧?进去就死定了。里面是沼泽地,记住这里,千万不要进去。”

    小山疑惑地问:“啥是沼泽地?”

    “沼泽地就是里面是没有底的泥浆,人或者野兽只要进去,一会儿就会没顶,越挣扎越下沉得快。所以,千万要远离这里。”

    小山认真的记住周围的环境,随着姐姐离开了这里。

    姐弟俩边走边观察着四周,树林里到处都被冰雪覆盖着,间或有冒出头的草尖顶着雪帽立在雪地里。别说野鸡、野兔,连只鸟的影子都不见。

    李紫玉辨别了一下方向,带着小山向右边走去。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上次的那片开阔地。不知是不是李紫玉的错觉,她感觉这里的雪好像不大。这片地上的雪薄薄的,这里好像也比外面暖和。李紫玉决定等一下,就带着小山躲到了上次那棵大槐树后面。说来还真是运气好,刚躲好,两只饿极了的野鸡进入了视野。李紫玉悄悄地拿过小山手里的镰刀,瞄准了两只野鸡,手里的斧子和镰刀同时扔了出去,两只野鸡扑楞楞的就倒在了地上。

    小山看的眼都直了,欢呼一声就跑了出去。拎起两只野鸡,欢喜的笑着,崇拜的看着姐姐。

    李紫玉微微笑着,把两只野鸡扔到了竹筐里:“好啦,咱们回去吧,有收获就行。”于是姐弟俩转身就往回走,刚下了小山坡,就见一只灰色的兔子探头探脑的从一颗树后钻出来。李紫玉手起斧落,斧子柄准确地扔到兔子头上,兔子应声而倒。

    小山直接就傻眼了,跑过去拎起兔子,奇怪的看了又看,兔子身上一个伤口也没有,兔子却真的死了。

    李紫玉接过兔子仍旧放到竹筐里,特淡定的继续往林外走。

    小山在后面亦步亦趋,嘴里不停的说着:“姐,你太厉害了!你教我吧,我要学。”

    “好,回去了再说。”

    姐弟俩回到堆柴火的地方,分别背上一大捆和一小捆柴火,径直下了山。回到家时,发现小花安静地坐在炕上,正纳着鞋底,而且都纳了两只了。小文和小武、小虎、小兰,都静静地围坐在一边。

    李紫玉和小山把竹筐放下,抱歉地说:“小花,我以为你不来了。。。。。。”

    小花打断她:“行啦,说这些就外道了。我知道你忙,不像我似的,啥事儿没有。我就是看你太累了,想帮帮你。”

    李紫玉感激的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小花突然一拍脑门,叫了起来:“看我,正经事差点忘了,我爷爷说,后天给你家修房,人都找好了,让我告诉你。”

    李紫玉惊喜的笑起来:“太好啦!替我谢谢爷爷。”

    李紫玉将柴火堆在一边,洗了手,两人也上了炕。李紫玉就也拿起鞋底纳了起来,不时的向小花讨教几句。等到天渐渐黑了下来时,四只鞋底竟纳完了。

    李紫玉说不出心里的感激,连连向小花道着谢:“小花,真的谢谢你!要是我自己做,几天也做不完。”

    小花不好意思的瞪了她一眼;“跟我客气啥?夸的我都不好意思啦。好啦,我家去啦,你做饭吧。”

    李紫玉把小花送到门口,看着她走下山坡,在冰雪中远去的背影,默默地把这份情谊记在心里。

    因为上顿吃的是杂面饼,李紫玉晚饭做了高粱糊糊。吃完饭,一家人早早洗洗睡了。

    第二天辰时初,李紫玉背着装有野鸡、野兔的竹筐,和小文去了县城。上次因为下雪没能去成,这次就带上了他。路上冰天雪地的,背着个小竹筐的小文却欢喜的始终咧着嘴角。辰时中的时候,姐弟俩进了县城。

    因为雪停了,街上两边的铺子开始热闹起来,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增多。第一次进城的小文的眼睛都不够看了,本是文静的孩子,现在却兴奋的满脸放光,看着啥都新鲜。嘴里不时地说着:“姐,看那边,有卖糖葫芦的。哎,那边还有卖煎饼的、卖粘糕的。。。。。。”

    李紫玉笑眯眯的听着,顺着华庭街,熟门熟路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