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量大,叶明泽他们家两辆车都出动,也运了两次才运完。照例,一半银子拿来买粮食,光这一次就有四千多斤粮食入账。

    陆陆续续买进的粮食,算上这次,吃到明年秋收完全没问题,甚至还有剩余。可是叶明泽一点安心的感觉也没有。起码也要有个三五年的存粮,他才会停止购入。这还是看在粮食保质期的份上,否则他非得买够能让所有人吃个十年八年的粮食不可。

    蒋敬之紧了紧身上的棉袍,大病初愈的身体,对寒冷抵抗力有点弱。他穿的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多,还是觉得有些冷。叶明泽看了,决定给他买一件皮大衣。好的买不起,买件兔皮羊皮的也不错。

    这回蒋敬之跟着一起来卖鱼,是为了提前采购年货。进入十二月后不适宜出行,很多东西都要在那之前采买完毕。

    这些天有连续好几天的大集,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年节需要的东西都要在这几天里准备充足。

    阳山县猫冬的时间长达三个月,一直持续到来年三月份。这对蒋敬之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帝都不需要猫冬,什么时间出行都没有问题。这里却有如此长的时间不能随意行走,他一时有些难以适应。

    两人杂七杂八的零碎东西买了不少。家里不缺海货,两人主要买的是各类肉食。猫冬开始后,各房都是自己开伙。叶老爷子前些天就按人头给每一房分了三个月的口粮,开始猫冬后就各吃各的。当然分到的粮食只能吃个七八成饱,不够的各家自己出。

    这边很少有牛肉卖,这次叶明泽运气比较好,正巧碰到有人卖现场宰杀的老牛肉。他买了好几十斤。接着又买了不少猪肉,排骨五花肉心肝肚之类,原先肥肉和肠子都不打算买。肠子处理起来太麻烦,他自己不爱弄,自然也不想麻烦家人。他和蒋敬之不缺肉食,肥肉太油腻,吃多了不好。后来一想父母吃肉的机会不多,又买了十来斤白肉。

    等过几天家里的猪宰了,每房还能分到一些猪肉。往年分到的不多,今年条件好一些,应该能多分一些。

    柴火只用来烧炕,点炭盆却不行。叶明泽就买了几筐木炭。木炭这东西不算便宜,他也就没多买。有了木炭,就可以在房间内点上火盆,人就不用老窝在炕上,能活动的范围扩大至整个房间。

    回到家,两人身上都冒着冷气,赶紧进屋暖和暖和。等缓和过来,叶明泽取了一部分羊肉给叶老爷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直系长辈还是要孝敬的。

    你说叶父叶母?这个哪用操心,虽说没住一起,猫冬的三个月,饭食却是一起用的。叶明泽还好,能做点家常菜,不过味道也就那样,蒋敬之是完全不用考虑的。

    当然,叶母也不可能会让两人亲自做饭,这边没有让当家男人下厨的习惯。至于蒋敬之这个儿媳妇,叶母一想起就马上排除,一个大少爷哪会这些?叶母有时候想起,觉得娶这么个大儿媳妇,对他儿子来说有点亏。女儿家会的一切他都不会,不过想想他会的一些女人不会的东西,又释然了,不可能两全其美不是?

    最后做饭的重任自然落到家里唯二的女性,叶母和小妹叶柳身上。叶明溪几个看了叶明泽买回来的东西,都喜笑颜开。这个冬天,他们总算能吃好喝好了。

    这次,蒋敬之也会和大家一起。猫冬后,再让秦妈送吃食不太现实。

    十一月中旬,叶则全和刘县丞家二小姐定了亲。之后在刘县丞的运作之下,叶则全顶了主簿的位子,前些天已经入职。这对于整个叶家村来说都是大事。上叶家门的左邻右舍也越来越多,不求能得到什么实惠,至少也不能得罪人不是?

    日子一天比一天冷,时不时下一场雪。这么低的温度,雪一直没有化,越积越厚,天地间到处白茫茫的。直到有一天井水结了冰,叶家人干脆取院子里干净的雪化水用。

    现在白天温度都零下十好几度,人出去时都得全副武装,否则很容易冻伤。这种温度下,洗菜都需要掺热水。一家子人整天都呆在屋子里,房间内味道不大好。大家尽量做水分少的吃食,争取少上几次茅厕。

    晚上大家都很警醒,以防炕火熄灭,一家子人无声无息地睡死过去。这种事以前曾经发生过,后来大家有了经验,晚上睡觉时保持警惕,甚或干脆派人轮流值夜,白天再补充睡眠。反正都是闲着,什么时候睡都无所谓。

    叶家选择后者,总共烧了六个炕。叶老爷子那边由四个儿子轮流照看,其他人由各自负责。叶明泽这边烧了两个炕,由叶父和他们三兄弟轮流,每晚出一人看顾两边。

    这样的日子刚开始还很悠闲,时间长了就变成无聊。今年夏天,这边又热又旱,没想到冬天时温度却比往年还低。柴火下降的速度有点快。眼看原本准备的能烧满三个月的柴火,可能只能烧两个月多点,大家脸色都不大好看。

    叶家村人还算好的,等到明年二月份,白天温度稍高时,可以去附近的山上砍柴。那些城里镇子上的就比较麻烦,柴火不好弄,只能烧炕时减少用量,温度能保持炕床温热就行。这么一来,人基本只能在炕上活动。一离了炕,温度就急速流失。连给炕添火那么点时间都需要裹得严严实实才行。

    这么一来,手上脚上长冻疮的人越来越多。北方人是很少长冻疮的,这边家家户户烧炕,只要柴火充足,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还好过不少。南方很多地方最冷也有零度左右,这个温度很尴尬,你可以烧炭火。不烧火盆的话,忍忍也能过去。农家多数自是不用这些的,自然免不了生冻疮。

    没想到今年预计错误,大部分人家柴火准备不足,也算是体验了一把长冻疮的感觉。

    可是等大部分人家感觉出不对时,柴火已经烧了不少。剩下的,再怎么节省,半数人家还是烧不到三月份。到时,只能各家自己想办法。

    叶家人多,准备的柴火不少。原本能烧更久的,现在估计将将能用到三月。

    叶家在村子中央,周围都是住家。等到进入二月时,一些人家柴火烧完。叶明泽时不时能听到有人向周围邻居借柴火的声音。叶家自然也是有人上门的,借了几家后,表示剩下的自家都不够用,便不再应门。

    等到各家都借无可借时,没柴火的人家只好上山砍柴。村子里并不缺秸秆,这些可以用来做饭,烧炕却是不行的。

    几家人约好一起上山。男人们穿着厚厚的袄子,趁着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一两个时辰上山。雪很厚,幸亏堆了几个月,已经很厚实,踩在上面下陷的不多。往常不到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众人却花了翻倍的时间。

    这回他们也不找掉落的树枝,直接就开始砍树。这个还算容易,村里有锯子,砍倒一棵树费不了多少时间。麻烦的是要撸掉枝杈,还得弄下山。路本来就不好走,再扛棵大树,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

    等辛辛苦苦扛回家里,大冷天的众人还出了一身汗。有了今年的教训,相信明年大家一定会多多准备柴火,估计没有谁会想体验一次这样的经历。

第19章 分家() 
进入三月份后,气温逐渐开始回升。虽然最低温度仍有零下十几度,白天却在零度左右。村子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

    这天是叶林福家小儿子叶则全成亲的日子。村子里能来的人都来了,院子里挤挤挨挨。叶则全的同窗同僚自是不和叶家村人坐一起。堂屋上另开了几桌,由叶明泽和蒋敬之在座上陪着。

    叶则全的新房改建过,分了内外两间。外间住丫鬟妈妈,内间住小夫妻两个。

    申时初,喜乐响起,新娘子的花轿抬进了叶家。刘二小姐这次只带了两个下人,一个大丫鬟,一个妈妈,再多没地安置不是?其他的人先一步住进了叶则全在县城买的一进小院里。

    这次她只住到回门那天。由于家里大伯母也姓刘,只能委屈她叫小刘氏。这个称呼也只在叶家村被叫一下,到了县城,她自会被人称为叶五夫人。

    当初蒋敬之嫁进来时,成亲第二日的头一餐,他并没有做。这对于男妻来说,可做可不做。对于女子来说,至少也得意思一下。不要求全部都做,奉上一两个拿手好菜,还是应当的。

    小刘氏做了一道瘦肉粥,其他的由她带的厨娘完成。这顿早餐做的很是精细。叶老爷子考虑到小儿媳妇只会在叶家村呆两天,这两天的吃食张罗的很是丰盛。

    蒋敬之比小刘氏还大两岁,却比她小了一辈。今天自然也收到了礼物,一个男式银钗。不算贵重,却也算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当天晚上,叶老爷子告知几个儿子,明天分家,并大致说了如何分法。几个儿子都没有意见。

    第二天一早,叶家村村长和叶氏族长早早来到叶林福家,为他们分家做个见证。分家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叶老爷子两个弟弟。

    等所有人到齐后,叶老爷子宣布开始分家。

    所有财产分成六份,五个儿子一家一份,叶老爷子一份。

    田地一共一百零八亩,原先每房负责的那十八亩田自然归在他们各自名下,剩下两亩菜地,五个儿子一家三分地,叶老爷子五分地。

    粮食一共还有四万多斤,每家分到六千五百斤,多余的归叶老爷子。

    家里的渔船作价三十两银子,最后由老三老四两家一起拿下。其他人每家分到五两银子。

    家里还有七十几两银子,一家分十两。叶则全上次借的四十两,这次一并都还了。

    至于叶家这个宅子则归老两口。他们家在村里没有其他房子,几个儿子需要自己买地建房。

    剩下的都是很琐碎的东西,菜蔬家畜农具之类,也一一划分。

    最后是叶老爷子老两口的赡养问题。没想到前面都顺顺当当,这个问题倒让几个儿子起了反应。

    叶老爷子决定跟着小儿子住。叶家村多数人家都是跟着大儿子住,他们家比较特殊。

    其实沉下心来想一想,完全能理解叶老爷子的想法。家里出了两个举人,叶老爷子肯定会在两人之中选一个,叶明泽是孙子,总归跟叶老爷子隔了一辈,这还没算上温氏。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他也没其他的选择,只能跟着小儿子。

    这个消息就像石子落进水中,只荡起一丝涟漪,很快就被大家消化。

    至于赡养问题,叶老爷子和叶则全名下的三十六亩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一家负责四亩,剩下的二十亩,他打算佃出去。之后除了四时节礼之外,不用他们再操心。叶家老宅可以任他们住,直到房子建好为止。当然没有哪个儿子会死赖着不走。

    叶明泽一家聚在一起,商讨接下来的方案。

    叶母算了算手中的银钱,算上今天分到的,差不多有五十五两,起个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叶父叶母原本只想买个两亩地左右的宅地,叶明泽没同意。他打算把村西北角靠近后山这一片全买下来,只可惜现在钱不够,只能先买一部分。宅地比农田便宜不少,在叶家村,宅地每亩差不多一两银子。

    他手上还有三十几两银子,只能先买三十亩宅地,蒋敬之手上的他不打算全部动用。他们一家先在宅地中间圈出一个三进院落。暂时只起第一进的七间正房,其他的等以后有钱了再说。三进院落周围再起十五个独立的一进院子,每一进都占地一亩。这么算下来,十八进房子最少能容纳五百多人,住个一千人也是没问题的。

    剩余十二亩地,正好作为菜地,还能养些鸡鸭猪鹅之类家禽家畜。这个比例还算正常。这边每家后院和前院基本一般大,后院多数都用作菜地。

    叶明泽为了以后考虑,提议父亲和大伯商量,让他们把房子建在他们边上。两家人挨着方便互相照顾。

    叶父和叶明泽当天就把宅地买下来,正式的红契要村长去阳山县城官府办理。地契自然是记在叶明泽名下,起房子的钱也由他来出。父母手中的银钱和田地都归他们和两个弟弟,算是叶明泽对两个弟弟的照顾。

    叶父叶母知道叶明泽夫妻两个手中有钱,也就随大儿子的喜好,没有多管。

    叶家一下子分出去四家人,每家还都要起房子,叶家村顿时热闹起来。特别是叶明泽买了偌大一片宅地,村民议论了好些天。

    很快,到了小刘氏三朝回门的日子。叶则全夫妻俩直接回了阳山县城,叶老爷子和温氏则暂时留在老宅里。他们要等二十亩田租出去后,才会跟着小儿子过。

    三月末,温度仍是不高,叶家村的渔船却陆陆续续开始出海。叶明泽自然也不例外,他现在急缺银子,正愁着呢。

    四月初,田地开始化冻。叶明泽家后院的十二亩地,由下人花了几天工夫松了一遍土。叶明泽留出一大块地育苗。谁知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出苗的迹象。

    询问父亲后,最后得出结论,可能是温度不够。叶明泽也没什么好的法子,只能在上面铺一层稻草意思意思。谁想没过几天还真就出苗了。不出苗的情况整个叶家村比比皆是,叶明泽也没让叶父瞒着。等村民知道后,都按此方法办,家家都顺利完成育苗。

    苗是育出来了,可是土壤温度不够,还没法大范围移栽。每家的稻草秸秆不够铺满所有的田地,家家户户只能选择部分田地种上。其他的得等温度再高点,才能移苗。

    温度这么低,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村里的老人看着只能唉声叹气。

    到四月底时,有部分粮食再不种就得错过农时,叶家村人不得不开始尝试移栽,结果有不少都没能成活。育苗多的还好说,继续补上就是。那些育苗少的,可不得抓瞎?

    缺口那么大,不补种不行,只得重新育苗。就算种晚了收获少点,那也比空着完全没有收益强吧!

    叶明泽当初育苗的时候就考虑到有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每种都栽了不少,倒不用担心这些,没成活的都顺利补上了苗。

    很快,叶明泽家的七间正房就起好了,一色的青砖瓦房,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