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地方安全吗?”蒋敬之有点担心。

    “凑合吧,我挖的不多,那边本就没人会去,被发现的机会不大。嗯,为安全起见,以后我们清早摸黑过来。”

    说说笑笑,两人很快就接近村子。

    蒋敬之还没赶过海,叶明泽干脆在路经的沙滩上,寻了个合适的地方,教他认识海滩上能吃的物什,顺便摸一些虾蟹贝类回家。

    现在这个时候并不是赶海的好时机,两人却也无所谓。特别是蒋敬之,从来没接触过这些,看着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感觉特别新奇。

    他没什么明确的目标,看到哪个顺眼,就去抓哪个。偶尔看到漂亮的贝壳,他也会停下来看一番。毕竟他还只有十八岁,平时再端得住,某些时候也绷不住。就比如现在,只有他和叶明泽两个人,他没必要顾忌。

    叶明泽看着他难得露出小孩子脾气,也配合着疯,毕竟他也不大,不是吗?

    “明泽,这些都是什么蟹?”蒋敬之挖出一个个头不大的螃蟹,还拖着一个贝壳,很有特色。

    “哦,那个啊,是寄居蟹。这种蟹味道不好,你不要抓了。呐,你边上那个招潮蟹不错,抓那个吧!”

    “好的。”蒋敬之放下手中的寄居蟹,转手小心抓起所谓的招潮蟹。蟹钳挺大个,样子比寄居蟹好看不少。

    沙滩上东西还剩不少,只是分布的很稀疏,谁让他们选的时机不好。两人一路抓,一路往家的方向赶。再不赶时间,真要错过饭点了。

    等两人收获大半桶时,已到了叶家村村东沙滩处。这里东西更少,都被村民赶海时抓走了。

    两人没在这里耽搁。幸亏蒋敬之穿的是靴子,在沙滩行走很方便,也不会进水。要不以他那爱干净的性子,穿着几个小时的湿鞋,不难受才怪!

    看着自己亲手抓的虾蟹贝类,蒋敬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一上午都不见人,干什么去了?”叶母接过水桶一看,就没继续往下问。

    “这不正闲着,这个正好打发时间,顺便为家里添点菜。”叶明泽打着哈哈。

    “行了,你们俩快去洗洗,马上就开饭。”

    最近蒋敬之都是自个儿去蒋宅吃饭,洗漱后,换了件衣服,关门出发,独留叶明泽一个人呆在房间里。

    家里原先那一两百斤鲜鱿鱼,早就卖完。叶家也没再碰到鱿鱼群,只每次零星的抓到几个。靠这点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大伯娘她们都是从他人手中购买,当然叶家村人优先。价格是两文一斤。这个价格不算最低,但在常用鱼类中算是垫底。

    大伯娘妯娌四个,现在兴致正高昂,没有什么比自己亲自动手赚取银子更令人开心。谁都想为家人做贡献,女子当然也不能例外。

    按这样的速度,每次出摊子都能赚个几百文,逢集时,赚到的更多。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每房能赚个六七两银子。这个数目不小了。往年一年下来,能到手的也就一两多银子,这还是家里条件好。条件差的,还不得媳妇往里倒贴?

    不过跟风的已经开始出现,暂时还没分去多少客流,对叶家影响不大。

    妯娌几个一边高高兴兴地赚钱,一边为以后这样好的生意即将被人分薄利润而懊恼,简直是痛并快乐着。

    叶明泽看了,只能报以呵呵。他能说什么呢?烤鱿鱼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活,很容易被模仿。大多数事物都这样,没有太大技术含量,就只能赚个先手钱。而也就是这个先手钱,赚头才大。叶家这样已经很好,不需要太挂心以后的事。

第17章 冬歇前() 
叶家上房,叶老爷子和温氏正在商议小儿子的婚事。

    “老头子,我托人找刘县丞家下人打听了下,他家二女儿性情并不跋扈,只不过毕竟是官家小娘子,总归不可能和其他媳妇一样好说话。我看要是这门亲能成,估计她家会要求在城里置房子。”温氏对自己的小儿子宝贝的紧,自然费了不少心思打听。

    叶老爷子自从知道小儿子的这门亲事时,就考虑过这个可能。县丞是正八品官,虽是个小官,在阳山县却是第二把手,除了曹知县,就他官职最大。这样的人,平时他家根本接触不到。从小娇生惯养的娇小姐,让他住到叶家村,想想都觉得不大可能。

    “县丞家只是有这个意思,现在还没确定。等下则全回来,你把探到的情况告诉他,听听他的看法再决定不迟。”

    “那成。老头子,那我忙去了。”温氏虽偏心自己的孩子,人倒是勤快。

    “则全,过来。娘找你有点事。”温氏拉着刚到家的小儿子往上房走去。

    叶老爷子在炕上坐着,看小儿子进来,招呼他坐到他对面。

    温氏把女方的一些情况详细地说给小儿子听,中间还夹杂着她自己的看法。

    “爹,娘,我正要跟你们说这件事。今天学正和我说,咱们县里的主簿下个月就要退下来。要是有刘县丞帮助的话,我很有可能拿下这个位置。”叶则全本来就不反对这门亲事,有了这个契机,更不会放弃,“爹,我们动作要快,先得把亲事确定下来。”

    “成,明天就找媒婆去刘县丞家提亲。”叶老爷子对于家里即将出个当官的,心里有点小激动。

    叶则全命挺好,有个护崽的娘,从小就没干过农活,只一门心思进学。除了没有丫鬟小厮伺候,他跟大户人家公子也差不离。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除了教书育人,给人做账房先生之外,他也就能谋个管当当。

    若无意外,叶家村不是他能久待的地方。

    这边刚请了媒婆提亲,那边很快就应了。毕竟双方都有意思,不会刻意为难。

    双方经过磋商后,最终定下下个月定亲,明年三月完婚。

    因为定亲对象是官家小姐,聘礼肯定比农家的要高。女方家减了又减,最终定下三十两。这个数目已经是最低标准,再低县丞家就得闹笑话了。

    叶老爷子召集五个儿子,把小儿子的情况一说,最后提出先从公中支五十五两,聘礼三十两,剩下的勉强可以在阳山县城购置一个一进的小院子。五两是本就该给的聘礼银子。另外五十两,提前分了,每个儿子十两,其中四十两银子算是叶则全借的,明年之后再还上。

    对此,其他四个儿子表示理解,都没有意见。

    那边正忙着张罗亲事,这边叶明泽也在为粮食烦恼。蒋宅不包括两个主子,现有人口三十七人,其中七个为小孩。一年下来,怎么也得消耗两万多斤。蒋敬之嫁妆田只收获了一万多斤,粮食缺口很大。

    这些天,出了几次船,收获不甚大。平均下来,出一次海差不多能有一两银子。叶明泽算了算,他现在手头有三十几两,蒋敬之手里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

    叶明泽决定,他手头留下够用的银子,其他的都归蒋敬之保管。给蒋敬之凑够五十两银子后,他手里只剩下十来两银子。

    这些银子,他暂时不打算动用。之后每次出海得的银子,他打算拿出一半购买粗粮。往年红薯玉米之类,米铺卖价两文一斤,今年受到旱情影响,涨到了两斤五文,叶明泽却不得不买。

    他等不及明年的收获。既然可能面临末世,到时世道一定很乱,他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买人口是最快速简单的方法。古代人忠诚度远比现代人要高,特别是这些签了死契的仆役,主家只要善待他们,他们轻易不会背叛,即使他们能力很强也是如此。

    而善待他们的最低要求是让他们吃饱,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叶明泽打算一直买下去,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即使他的预感错误,末世并没来,剩下的粮食也可以再卖出去,实际损失并不大。

    秋收后正是一年当中粮价最贱的时候,现在不买更待何时?难道还要等到青黄不接,粮价上涨之后?

    按现在一天一两银子的收入,拿出一半买粮食,差不多每天能买两百斤,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能购进五千斤。等到十二月猫冬时,来年蒋宅一年的口粮就差不多齐活了。

    叶明泽也建议叶母多买点粗粮备着。叶家手上只有四万多斤粮食,敞开了吃,可能还吃不到两年。再说,等明年五叔成亲后分家时,自家只能分到六七千斤。总共七口人,都是青壮年,这点粮食仅够吃个一年半,抗风险能力太差。

    这件事,叶明泽只跟叶母商量,并没有告知叶父。万一闹灾荒,被人知道他家有很多粮食,这不是遭贼惦记吗?

    买粮的事,都是悄悄进行的。蒋宅三十七个仆役,除去小孩子,还有三十个大人可以轮流着购粮。镇子和县城的米铺又不止一家,每人所有铺子走一遍,估计到歇冬时,一轮还走不完。叶母让买的粮食叶家没地放,都放在蒋宅里专门隔出的地窖里,并不用担心被人发现。

    很快进入十月末,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期间,叶明泽和蒋敬之又偷摸去晒了几次盐,直到装满两麻袋才停止。只要不晒制太多的海货,这些盐足够一家子人使用好久。

    十一月初,下了第一场雪,一年的旱情宣告彻底结束。这场雪很大,等叶明泽起来时,已积了一尺厚。

    叶家村人都有经验,那几户茅草房顶的都搬进了全村人共有的泥瓦房。房间是特制的,炕占了一半面积。每家一间,所有人都挤在一张炕上,挤挤挨挨地。

    早饭后,叶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堂屋到大门口的雪要扫除,屋顶更是不能积雪。没看到雪还在下吗?万一压垮房顶如何是好?只能辛苦点勤扫雪。

    下雪天当然不能出海。这里十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零度左右,今年算是比较暖和的年份。往年第一场雪都在十月份,今年算是来晚了。

    前几天,叶家就开始烧炕。为了省柴火,每房人都挤在一间炕床最大的房间。像大房这样有儿媳妇的,只在炕床上用屏风帘子隔出一个个小空间,也算是有个私密的地方。

    蒋敬之当然不可能也这样,他和叶明泽还是在原先的新房里,柴火的问题,他们自己负责。

    这场大雪一直下了三天,叶家人也扫了三天雪,又冷又累,又不得不为之,真心不好受。十一月虽说温度常常达到零下几度,人类活动还算很频繁。

    雪停第二天,叶家村人抓紧时间开始出海。等到十二月份,就不适合人类活动了。

    叶明泽和蒋敬之给出海人员每人配备了一身厚实的装束:帽子、手套、围巾和棉大衣。这些加起来,抵御零度左右的寒冷问题不大。渔船上燃着炉子,上面架着水壶,时不时能喝口热水或姜汤暖暖身子。每人还配有一小壶酒,实在冷了就抿一口。

    虽说这个温度还能承受,可海上常年有风,风级不大,刮在人身上却生疼。哎,真是做什么都不容易啊!

    叶明泽两人已经算是很好的主家,基本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他们穿的厚实,可仍止不住寒冷的侵袭。

    即将进入十二月,这是今年最后一次出海。叶明泽站在船上,感受着刺骨的寒风,神色肃穆。他低下身子,帮边上的蒋敬之紧了紧披风。

    自从上次视野翻倍后,叶明泽能力增长的并不明显。他现在也只能看清二十七八米深处,再深只能见到模糊的影子。

    他想了想,让蒋敬之集中精神,把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蒋敬之照做,一开始没有反应。过了好一会,叶明泽感觉原本看不清的地方变得清晰,可惜只维持了一刹那,转眼又变得模糊。

    叶明泽让蒋敬之记住刚才的感觉,按照方才的做法再来一次。反反复复中,蒋敬之进入那种状态的时间越来越短,持续性也越来越高。叶明泽则成了他的试验品,视野一会大一会小,搞得他一个不晕船的都有点头晕目眩。一直到蒋敬之能完全掌握时,他都想吐了。

    在蒋敬之的加持下,叶明泽的视野又翻了一倍,不管是在空气,还是在水中。不过因为蒋敬之是第一次使用,精神力消耗的有点快,持续时间超过一刻钟,就得休息不少时间。

    有了更大的视野,叶明泽找到鱼群的几率大大增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快要收工时,渔船撞上了一个金枪鱼群。它们游弋在三四十米深处,普通人根本看不清。船上的人也只当叶明泽比较有经验,会看鱼群,倒也没多想什么。

第18章 冷冬() 
鱼群很大,叶明泽他们足足下了七网。每网少的四五百斤,多的高达七八百斤。这一次捕获的量,目测有四五千斤。众人没有将鱼装筐,直接打道回府。这个重量已经接近这艘渔船的载重极限。再多,估计这艘渔船将承受不住。

    此次收获抵得上往日出海二十次左右的渔获总量,可谓是大丰收,所有人都笑容满面。

    这回可不比这艘渔船的处女航,码头上空空荡荡的。他们回来的时间有点晚,其他渔船早就收工靠岸。

    叶明泽打发人回蒋宅叫人过来帮忙,剩下的人开始装鱼进筐。

    这次算是孙老和叶明泽的一次完美合作。孙老凭往日经验指定一个有可能出现鱼群的范围,再由叶明泽凭借超远的视力确定具体位置。

    十二月是最冷的一个月,往年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三十度,这个温度已经不适合人类在户外活动。

    这次的收获,叶明泽打算留下五百斤鲜鱼。这么低的温度,完全不担心其会腐坏。只要将它们冻在院子里,一直能保存到三月份,俨然是一个天然冷库。

    这次金枪鱼卖了个好价钱,每斤六文,价格比往日足足高了一半。

    这段时间出海的人数越来越少,再过几天,将彻底断货。外地客商都赶在最后几天疯狂扫货。这个时节,是他们一年当中最赚钱的时候。低温使得路上货物损失很小,还能运的更远,更深入内陆。这也使得这段时间,鱼市变得特别繁忙。一有货到,马上就被货商吃下,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他们还嫌货不够多。

    这次量大,叶明泽他们家两辆车都出动,也运了两次才运完。照例,一半银子拿来买粮食,光这一次就有四千多斤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